Re: [新聞] 石化專區倡議,高雄市民該持什麼立場?

作者: cgi0911 (勝者的迷思)   2014-08-18 00:14:49
※ 引述《ButterMyAss (55)》之銘言:
: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40816/452987/
: 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楊秋興(左一)以市民身分向江揆建言。林聰勝攝
: 行政院長江宜樺與政務委員楊秋興下午聯袂參加商業團體舉辦「南台灣企業座談會」
: ,會中有人建議中央地方同黨派,政府行事會較順暢,年底政黨輪替讓楊當選,頓時
: 會場瀰漫濃濃選舉味。
: 楊會中以市民身分向江揆建言,贊同高雄石化園區遷移集中管理,將來統籌分配款應
: 提高分配比例給受汙染的高雄,較符合公平正義原則。(林聰勝/高雄報導)
因為氣爆事件的關係,「石化產業離岸化」的議題終於浮上檯面。事實上石化產業
向南集中、離岸化,是高雄市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在推動的「基本市策」。但稍有常
識的人都知道,這麼大的計劃,以台灣現有的強幹弱枝、盤根錯節的錢權結構,市
政府是根本插不上手的。現下,市政府能夠扮演的角色,首先,是一個積極能動、
不斷丟出構想的「提案者」的角色;第二,是站在市民的立場,不斷發掘問題、傳
達市民基層聲音的「護民官」的角色。但是最後能拍板定案的人,還是中央政府。
現在氣爆事件帶來的民意狂潮太大。中央政府從一開始死守強硬的「三不」態度。
但當中央漸漸發現台灣人,尤其是高雄人,已經聰明到不吃中央政府這種威脅利誘
的爛手段。現在中央政府不得不屈服,首先是行政院答應拿出十三億災害準備金,
再來又一反過去死守五輕的態度,主動丟出「離岸石化專區」的議題。這對高雄市
民來說毋寧是一種好勢頭。然而,高雄市政府與市民該明辨的是,中央此一倡議,
是否只是出於民意壓力玩玩緩兵之計?尤其那個2017年的時間表,稍有公共工程常
識的人看到都知道根本是有欠思慮,講難聽一點根本是騙小孩的。如果任由中央去
瞎搞,好一點是石化專區計劃流產、賠上一點規劃預算,而石化產業在高雄仍維持
原狀;最糟的狀況很可能變成:南星計劃生出一座高污染的「麥寮六輕」,而楠梓
、仁大遷廢,林園製程改善的諾言照樣被食言,高雄市民被迫再次承受石化業產能
加碼;原本石化產業轉型的希望落空,而污染量卻比以前不減反增。
所以雖然中央丟出石化專區的倡議,對我們高雄市民而言是個有利的勢頭,但勢頭
愈是對我們市民有利,我們市民就愈需要謹慎以待,以免被中央政府玩了個緩兵之
計而不自知。陳菊不急著照單全收中央政府丟出的石化專區的倡議,而是強調市民
參與,這是非常正確的一個政治選擇。我們的中央政府,在這六年國民黨的執政之
下,已經成了一個說謊吹牛的慣犯。如果沒有我們市府和市民盯著,事情可說是百
分之百一定會往偷雞摸狗的方向發展。若是沒有辦法趁著這個機會,建立市民參與
的決策模式的話,我寧可不要有石化專區。
相對而言,像楊秋興第一時間就跑去跟中央搖尾巴,言談之間恨不得南星石化專區
明天就馬上開始蓋;楊秋興這種心中只有中央沒有地方的作法,絕對不是對高雄市
民負責任的表現。楊可能會去找一些黨工、無良廠商,開開所謂以「市民座談會」
為名義的造勢大會,然後就自以為這樣叫做公民參與。事實上這根本不是「公民參
與」而是「公民不參與」。一堆黨工、樁腳和無良商人提一些已經篩選過的預設立
場的小問題,然後做出擁護中央領導核心的結論,那不叫公民參與,那個叫洪憲帝
國籌安會。可是中央政府會拿這種籌安會式的結論,來當做自己「傾聽民意」的大
義名分,這是很虛偽,卻也很容易讓不明究裡的台灣人信以為真的。真正的公民參
與,必然是充滿雜音、不時衝突,也不時在解決衝突的。
而在一個市民參與的決策模式當中,地方政府應該扮演一個仲裁「中央」與「人民
」之間的衝突的角色。這時一個強有力的仲裁者是很重要的。而我不諱言陳菊是扮
演這個仲裁者角色的最佳人選。她的社運背景,使她習慣於解決兩難衝突的場面;
她的社工背景,使她能夠體察到一些數字上看不到的、深入基層的民情(例如說,
大林蒲遷村的過程中,要怎麼樣做到盡量不拆散原本社區的人際脈絡?這就是數字
上看不到的細微問題);而她的政治歷練,使她不會輕易掉入中央政府的各種小手
段陷阱當中。但我覺得,最最重要的一個特質,就是陳菊是個堅持原則的人;這對
一個仲裁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個沒有原則的仲裁者,很容易因為權力高層
的恫嚇,或是短期民意的誘惑,而做出非最佳的決策。而楊秋興是否是個堅持原則
的人?我想市民心中應該都有定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