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社會局小社工系列,我不偉大,我也是人!

作者: chipher (紫星)   2014-08-04 06:28:56
※ 引述《mounter (PTT真多好人阿)》之銘言:
: 社會局小社工系列,今天我想說
: 脫下制服與拿下識別證,我也是人,我們從來沒說我們偉大
: 請尊重我們的專業,請尊重我們的工作,也請尊重我們的決策
: 公民力量很強大,公民自主性很強,但不受指揮與不受控制的系統
: 不是助益,是災害...
: 這次的災害,我們必須很嚴肅的去檢討未來的安置與志工機制
: 經歷了莫拉克風災的洗禮,這些年來我們積極的開發避難收容所
: 精進各項災害防救工作,協調聯繫與整合各項團體資源
: 但以我個人觀感來說,似乎焦點與應變機制都在偏鄉颱洪應變上
: 而似乎沒有注意到城市救災與應變...
: 我一直在提莫拉克的經驗,因為當時的公民系統,確實為行政部門幫了很大忙
: 但是那是建立在相互溝通、自主克制管理與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下
: 當時的志工資源或網路平台要進駐,均有與縣市政府達成協議並訂有共識
首先要感謝原PO以及所有社工人員,你們辛苦了,
因為你們的努力,才能讓災民們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妥善安置
原PO提到莫拉克風災時,公民系統幫了行政部門很大的忙
我曾經參加過「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的支援義工,分享當時參與的心得
讓大家瞭解一下我們當初是如何和公部門合作的。
首先說明莫拉克災情中心的成立過程。
當初在災情爆發後,也跟這次的氣爆事件一樣,
各種訊息很快在PTT、MSN、噗浪、推特流傳開來(那時候用FB的還不多)
在上面有各種災情、尋人、求助、招募物資或志工等訊息
當時比利潘做了莫拉克颱風災情地圖,Xdie做了莫拉克颱風支援網
還有其他網友成立資訊網站,來整理這些災情資訊,並開放大家回報
後來發現這些網站充其量只能當成資訊整理,對救災沒太大幫助
大家回報的災情無法傳遞到公部門,救災人員也沒辦法去幫忙
反倒是一堆過期資訊到處轉貼,最後反而妨礙了救災
順帶一提,如果你遇到災難,最好的方法不是上網求助,而是打119
政府是靠119電話在受理的,上網貼文救災人員看不到
舉幾個例子說明:
1、網友上PTT求助目前受困,但119電話打不進去,請大家幫忙求救
產生問題一:求助訊息只在網路轉貼,救災人員看不到,不知道有人待救援
產生問題二:熱心網友幫忙打電話報案,已經將人救出,但求助訊息仍然不停在網路流竄
資訊無人更正,反而害救災人員還要花費人力時間來確認說明
2、有人反應哪裡缺乏物資,上網號召大家捐贈
產生問題:招募訊息大量轉貼,物資瞬間爆量,多餘的物資無處可去,
就算公部門已經透過電視跑馬燈叫大家別再送了
但這些訊息還是不斷轉貼
爆量物資繼續湧入,讓社工人員疲於奔命
(就像原PO說的狀況)
另外還有個問題是,在這種大型災難發生的時候,民眾很需要政府的資訊
包括救災進度、公路災情、橋樑阻斷狀況、供水供電狀況.....等等
這些民眾急於知道的訊息都不清楚
事實上在政府網站上都有公佈,但因為管轄部門不同,根本不知道該去哪裡查
就是因為發現這樣的問題,數位文化協會成立了「莫拉克網路災情中心」
除了將散落在各政府各單位網站的資訊做整合,讓大家有個統一查詢窗口
最重要的是與台南縣、屏東縣等地方政府合作,派資訊義工進駐到消防局、社會局
分為救災資訊、物資資訊兩大區塊
將政府救災進度公佈到網路上,也幫忙整理、過濾災害資訊給救災人員
另外協助統計、更新物資需求,並幫忙將民眾送來物資做清點和造冊
如此,公部門的救災資訊在網路上終於有個統一窗口,可以即時傳播與更新,
有了正確來源,也降低了錯誤訊息在網路流傳
讓民間支援的力量可以有效送到救災單位
這次經驗也成了公部門與民間網路合作的典範
關於這個網站成立的完整始末,可參考以下文章:
八八水災的網路動員:我所知道的「莫拉克網路災情中心」幕後故事
http://worker.bluecircus.net/archives/2009/08/post_499.html
我當時擔任的是屏東社會局的資訊志工,幫忙將物資整理造冊
面臨大量物資,要整理起來真的是非常可怕
捐贈的物資多到塞爆整個屏東社會處,連路都沒辦法走
(後來甚至爆量到要移到體育館才放得下)
志工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光是造冊資料都輸入不完,還要隨時更新物資招募資訊
我支援的時間已進入救災中後期,社會局人員跟我們說目前物資都已經不缺了,
他們還要煩惱這山一般的物資該轉到什麼地方去
社工人手緊缺,光是處理救災工作就已經忙翻天
還要騰出空來整理這些物資,對他們真的是很大負擔
所以我很能體會原PO為什麼拼命上來呼籲別再捐贈物資了
大家都以為自己在發揮愛心,卻不知道過量的物資對救災反而造成很大阻礙
過多的愛心其實只是一種自我滿足
從當年莫拉克風災的網路救災經驗,
我們發現政府其實有一套完整的救災機制
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這麼沒效率
但這中間運作的過程並未即時公佈,大家不知道政府救災進度
民眾只能夠過網路、電視、報紙來獲得資訊
偏偏網路很多謠言難以查證,媒體報導又常愛誇大渲染
民眾看到這麼多災害訊息,卻又不知道政府有何作為,以至於大家情緒整日惶惶不安
網路上不停在轉貼缺物資訊息,但這些都是有時效性的
當民眾大量愛心湧入時,卻因為需求過時,多餘的物資和志工反而妨礙了救災效率
網路時代,訊息是以百倍的速度在傳送
當災害發生時,如何將正確資訊快速傳遞出去,是很重要的事
政府真的應該要好好思考,建立出一套網路救災機制
別讓過時與錯誤的謠言滿天飛,
特別是災情規模越大,正確的訊息傳播就越重要
一方面可以安撫民心,另一方面也讓民間力量可以有效支援
其實政府也不是沒想過這件事
在莫拉克風災過後,政府發現莫拉克災情中心的運作方式的確是滿有用的
後來也有召集產官學界來討論,
可惜的是,討論老半天,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莫拉克災情中心負責人徐挺耀還曾投書蘋果日報講這件事( http://ppt.cc/N1if )
政府天天都在喊說要發展雲端產業,結果救災機制還在地上用爬的
這次高雄市政府處理氣爆救災,除了市府團隊運作的很有效率之外
我覺得另一個值得稱讚的,就是很善於利用網路工具
在氣爆發生後,就利用陳菊粉絲團和官方Line帳號,來發佈市府各項救災措施
讓市民即時知道該如何因應,不會倉皇無措
並用Google map來標示交通管制範圍,又快又清楚
遇到黃金三小時的重大爭議,也透過粉絲團說明中間的處理過程,並貼出證據文件
一連串下來,不但安了市民的心,讓大家感覺市府的確有在做事
也引導輿論,讓媒體不得不跟著市府的新聞跑
真的要給市府的網路團隊拍拍手,讓市府跟民眾做了很好的溝通
唯一可惜的是,這些救災資訊沒有成立網站來做統一彙整,不易查詢
以至於過時的物資募集訊息還是到處流竄
不過在這麼短的時間,能夠用粉絲團和 Line 即時傳遞資訊,已經做的很不錯了
等這次事件過後,看市府能不能建立起像莫拉克災情中心的網路救災系統
對之後救災一定會很有幫助的
: 但這次的救災經驗,在我們這些經歷過多次救災搶險經驗的人來看都不是那樣的理想
: 原因是說,災害發生後是各機關與功能任務小組分工各自進行救災任務
: 消防局救災、警察局維護秩序,社會局協助物資募集與收容,衛生局負責緊急醫療等等
: 但這次出現了許多的公民團體(泛稱,未影射特定對象),自顧自的投入救災
: 在安置任務已進入軌道的狀況下,未溝通下即不停發佈各項缺物資與志工的訊息
: 因為安置最主要功能是協助無家可歸的民眾早日回歸生活,並給予必要的物資
: 安置的精神,在於讓受災者早日返家、早日自立並回歸正常生活
: 但是在安置狀況穩定之下,各項缺乏物資以及志工的訊息
: 卻成功的「吸引」及「製造」了災民...這措詞很不好,但是這是這次造成的反效果
: 高雄市是全國第二大都市,苓雅區和前鎮區雖非首善之區,但基礎建設發達
: 道路系統良善,居民素質高尚且商業資源豐富
: 在災害發生之後,初期資訊不明,民眾住進收容所暫時避難
: 在天亮與災情尚撐穩定之後,理應自行返家,除非家裡已經遭毀損不堪居住
: 除了有些人家裡真的遭受波及住宅真的損壞不堪居住者,都已在第一線獲得掌握
: 這些民眾不是自行依親就是接受政府安置
: 這也是我連續好幾篇文章不停強調的收容所在哪,社工與物資就在哪的觀念
: 家裡停水停電,第一時間市政府已經有協調台電搶修,自來水提供提水站
: 但並不能因為家裡停水停電,就要求政府全數負擔日常三餐以及一切生活所需
: 我們不停的呼籲物資足夠,志工足夠,就是因為掌握到無法返家需安置的民眾
: 一直一直都在300個人以內,多數都是家裡無恙但暫時停水停電
: 而不停號稱缺乏物資需求的人,卻是在服務這些停水停電的民眾
: 我講了一定會被噓沒有同理心,但是以這次災區為例...
: 光華夜市沒有停業,量販超商持續營業,各家未受影響的商店全部照日常生活營運
: 所以只要家裡沒有損壞,生活可自理者,為何需要救濟物資?
: 不停湧入的物資,無差別是的吸引了無數的民眾
: 理論上收容所應該是越人越少人的,但因為這些訊息,反而將不需要安置及救助的人
: 通通都擠過來了,反正這邊有吃有喝,我根本不用花錢,我在家才是傻b
: 也有了我當然要去收容所,我當然要去領物資的心理現象
: 於是你就看到不少人開著車,騎著車,哼著歌,就來這裡拿物資領便當
: 只是實際上扯了大多數實務工作人員的後腿
: 許多人看到那些號稱第一手的消息與第一線的訊息
: 就一廂情願的買了物資,也不管現場需不需要,就是要送到現場
: 一廂情願的跑到現場服務災民,卻連該服務誰都不清楚
: 也有少數極端份子,將災區志工無限上綱了
: 於是反過來要求與質疑我們的作法
: 今天傍晚我再執行中正高工撤離任務時,差點和一位志工打了起來
: 他衝到我面前說,我是前線的志工,我要來領物資送去前線
: 我婉轉跟他說,請問前線指哪邊?您的物資需求以及發放對象是?
: 如果是前進指揮所的話,是否可請該指揮所指揮官統一提報需求再申請
: 他隨即翻臉並大聲嗆我,x的,你們社會局是很了不起嗎?
: 我們在執行救災,你不給我,你現在是要讓媒體再拍一次嗎?
: X的,社會局很屌嗎,你叫什麼名字?你們信不信我們去找議員來僑!
: 我承認我當下也有點動怒,但身上穿著社會局的背心,加上媒體剛好站在旁邊
: 也只好忍住情緒讓值班主管接手處理...
: 今天上午我們主管要進去收容所開安置會議,被門口的志工檔了下來
: 我們委婉的說我們是要進去開會,我們是主管機關的承辦主管
: 但也被不明就裡的志工們圍嗆,咆嘯著政府很大嗎?這裡我們管之類的話...
: 今天媒體上甚至有所謂的青年志工在媒體與市長面前直接抱怨社會局
: 說為什麼都不讓他們捐物資,也拒絕他們當志工
: 但我真的很好奇,為什麼我們一定就得讓你們進來做這些事情..
: 這些志工是否無限上綱且反客為主了??
: 少數人不停的幫市政府發言,一下徵物資一下徵志工
: 卻有寫的不清不楚,來源、細節、對口與正確性都搞不清楚
: 我們社會局無奈的澄清事項,就被嗆搞不清楚狀況
: 我們只發放安置民眾物資,就罵我們僵化不知變通
: 講來講去就是不信任專業
: 這幾天無論是物資還是主動跑進來湊熱鬧的人,都變多了
: 我們只好無奈的增加更多的人力來管理收容所
: 這兩天即便我穿著制服走在收容所,還是有人問我要不要領物資,要不要被服務
: 訂餐同仁,因為人潮湧入,無奈的不停追加便當...
: 但本來不是只需要300個人左右的量嗎?
: 我無意啟動群體嘲諷,只是這幾天的工作過程讓我們多數同仁身心俱疲
: 光是處理這些善心朋友與善心團體,就讓大家都想再災後辭職
: 數不清的電話湧入,劈頭就說你們fb都說要徵志工跟徵物資
: 我就是要捐,我就是要來服務,你要服務我,你一定要幫我安排
: 許多理性的企業、團體與個人,都會主動的來了解現況並判斷作法
: 但少數搞不清楚到底是誰再運作或是誰發佈消息的人,要是要來湊熱鬧
: 最後
: 一堆物資湧入收容所,要求社會局簽收
: 一堆人說要當志工,要社會局幫忙安排工作
: 一堆人表達要住收容所,因為收容所有東西可以領...
: 我們花了好幾倍的時間,解決、安撫以及服務這些所謂的善心人士...
: 當我們委婉的拒絕或是澄清,卻換來數不清的白眼與爭執
: 一堆人送了物資進來,只說是網路上在徵求的,也不管是不是夠了
: 也不管是不是還有需求,送就對了...
: 我不清楚,為什麼這些善心人士與善心團體的自發性作為
: 卻是我們買單以及接受質疑?
: 一堆人怪我們不去整合民間訊息,但數不清的工作就將我們壓的喘不過氣
: 根本沒空沒人也沒心力去應付及處理這些非官方的訊息
: 甚至當看到這些訊息後,訊息已瘋傳了好幾輪..
: 在澄清到無法澄清後,也只能無奈接受
: 這篇文章已經偏向抱怨,但不吐不快..而事實已經造成了,也只能坦然面對..
: 但我們還是想說,脫下制服,卸下職責,放下識別證
: 我們是人,是高雄人,我們有情緒,有壓力,但請務必相信工作團隊
: 我相信只要彼此互助互信,相親相愛
: 明天又會是美好的一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