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陪孩子讀這三本繪本,不用打罵也能立規矩

作者: t82316 (troy)   2017-06-16 16:35:23
陪孩子讀這三本繪本,不用打罵也能立規矩
https://mybabyone.com/20170616_1114993.html
《親子閱讀從多大開始?》
不同的繪本,有不同讀法。好的繪本,連封面和封底、書本里的每一個小細節都不該放過
,因為作者在其中都注入了大量的心血。
今天給大家推薦三本我家開心特別喜歡的繪本,這三個繪本對開心的規矩建立很有幫助,
分享給大家。
雖然我知道,不少媽媽肯定早讀過,但是今天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
獲。
NO.1《圖書館獅子》:規矩也可以是有愛的
《圖書館獅子》內文
這是來自美國的繪本。因為主角是動物,孩子更容易覺得親近,讓他們興奮。“規矩”的
概念在這個繪本里,到處都是。
啟發孩子:遵循規矩的好處
一頭獅子,進入了圖書館。它在館里走了一大圈,嗅嗅目錄盒,蹭蹭書架,趴在故事區睡
覺,跟孩子們一起聽故事,不吵不鬧,人們都很喜歡守規矩的獅子,把它當館內最舒服的
靠墊。守規矩的獅子,當然人人愛啦!
正如整個繪本里,圖書館館長一直在問:有沒有人違反規定?為什麼要有規矩呀,是為了
大家都能好好看書。
如果破壞規矩了呢?要接受懲罰。
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安靜的獅子不顧一切地大吼起來……獅子就要被趕出圖書館了。
因為在圖書館這樣的公共場合,任何人都不能大聲喧嘩,包括獅子。獅子卻在大聲吼叫,
驚擾了所有人。因此,破壞規則的獅子理應受到懲罰,盡管它不是故意的。
人們懲罰獅子,不代表不愛它!
獅子為什麼突然吼叫呢?原來是因為有個人摔倒受傷了,獅子在向他人求救,所以吼叫,
他是善意的。當大家都知道這個原因後都很感動,終於圖書管理員在一個雨天找到了蹲坐
在圖書館門口渴望進門的獅子。
(引導孩子)就像爸爸媽媽給寶貝立規矩,有時候發脾氣了,或者批評寶貝了,都不代表
自己不愛寶貝,其實是為了保護寶貝!
發現有愛的小細節:
引導孩子,情緒低落、挫敗每一個人都會遇到,但是只要有愛,事情一定會變好的!
《圖書館獅子》的扉頁就有故事:一頭獅子來到圖書館門口,好奇地向里張望。注意門口
的兩頭獅子的嘴角,全是威嚴地向下撇著。
到繪本最後一頁,注意門口的石獅子的嘴角明顯向上翹起來,喜滋滋的樣子,隱約可以看
到圖書館里面有一條快樂地翹著的獅子尾巴,原來經過誤會和暫別等周折,獅子重新回到
了圖書館里來了。
《圖書館獅子》扉頁
《圖書館獅子》最後一頁
啟發孩子,獅子為什麼笑了呢?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
成人的世界固然是規則的世界,然而,規矩的立意之本是遵循善意的。因此,爸爸媽媽別
忘了鼓勵孩子像大獅子一樣,不論遇到什麼誤會和不公,都要堅持,別害怕,霧霾總會被
陽光衝破。
在這個繪本基礎上,我還想額外對父母說兩句。
父母平日里給孩子立規矩,但並不代表規矩一定是一成不變的,正如圖書館為了獅子可以
進行規則上的調整一樣。
比如在特殊情況下,也可給孩子一些例外的獎賞。
一般我不允許我家開心吃冰淇淋。可是帶她去哈爾濱的時候,那里有一家冰淇淋特別出名
,我允許她吃了,但是告訴她,是因為我們處於不同的情況下。不過回到家,還是不能吃
的。
而且,孩子的成長階段不同,規矩也需要有調整。因為我們必須要記得,規矩的設定,不
是為了限制孩子,讓孩子來恨父母的,而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在什麼情況下可以
做,學習把握分寸和尺度,以便更好地調整自己和適應社會。
NO.2《我爸爸》:父親角色在孩子規矩建立中的重要性,最好是孩子爸爸陪孩子來讀這本

繪本《我爸爸》
其實這套繪本有兩本,一本是《我媽媽》,一本是《我爸爸》,作者安東尼·布朗。
看過的父母一定會記得,《我媽媽》中,媽媽這個角色塑造都是花兒為元素,繪本里反應
出的意象,就是美、香、溫暖等等。這就傳達給我們一個信息:媽媽其實在孩子的生命里
,主要擔負照料和愛的角色。
而在《我爸爸》中,爸爸這個角色塑造都是格子和條紋元素,繪本里反應出的意象,就是
有規矩、有力量、視野開闊等,這一點也明確地傳達給我們:爸爸在孩子的生命里,應該
承擔起規則建立、意誌力建構以及讓孩子更自信、更有力量等。
所以,《我爸爸》的繪本創作本身,就融入了規則在內。不過,能夠讓孩子真正理解規則
,關鍵在於,是否爸爸陪孩子一起來讀這個繪本。
繪本《我爸爸》
“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這句話在安東尼的《我爸爸》中幾次重複。小時候,我們
很多人真的就是這樣想的。我爸爸什麼都不怕,什麼都能干,而且不管干什麼,都是對的
,都是很帥的。安東尼這位繪本大師,拿捏孩子和大人的心理都很準。
在小孩子心里,爸爸就是無所不能的,可以輕鬆打敗小怪獸趕走小偷,可以站在高峰跨越
障礙。所有的爸爸可能都在孩子面前吹噓過自己的勇敢、智慧、強壯或者其他,體育在班
里排第一,比貓頭鷹還聰明,最能打架,歌唱得最好……而且說這些話時,盡管他們可能
還穿著黃色格子睡衣,就像安東尼畫中的爸爸那樣睡眼惺忪。
爸爸陪孩子輕鬆地讀,甚至可能讀著讀著把繪本扔到了一邊,然後玩起來你追我趕的遊戲
。遊戲過程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模仿繪本里的一些動作,然後隨時隨地都可以
把規則融進來。
譬如上面那個爸爸“大鵬展翅”的動作,可以在平地上和孩子一起去仿照著做,給孩子立
的規矩可以是:規定時間之內,手不能放下來。或者爸爸喊某個口號的時候,孩子從飛的
動作,要還原成立正的動作,諸如此類。
我們要始終記得,讀繪本不是我們的目的,是我們用來和孩子溝通的工具。
在這樣輕鬆的親子互動當中,孩子感受到父親的力量,對力量的控製。這就是規矩建立的
前提。
NO.3《大衛,不可以》,在哈哈大笑中消化平日里的壞情緒,學習理解並遵守規矩
繪本《大衛,不可以》
這是一本榮獲美國凱迪克大獎的繪本,畫風乖張,文字極簡。雖然未有什麼台詞,但全書
都是在講規矩。
看看大衛,土豆一樣的腦袋,桀驁不馴的眼神,三角形的鼻子,尖尖的牙齒,對什麼都充
滿好奇,對什麼都想嚐試,把牆塗花,打破碗和花瓶,光屁股光腳亂跑,洗澡玩水戰,將
一切東西敲得叮當響,睡前發上了人來瘋……
這不正是父母們嘴里不斷在抱怨著的“熊孩子”的典型形象麼?
“不可以”是大衛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也是很多孩子們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因為體驗
如此之深,所以,當我們的寶貝看到有另外一個小孩跟他們有一樣的經曆,一定會覺得很
親切,也很好玩兒,容易有共鳴。
因此,在讀《大衛,不可以》的時候,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在哈哈大笑中,幫助消化平日里
因為被限制而積累下的諸多情緒。
有一點需要提醒一下,如果父母只是按部就班地把這本繪本讀給孩子,不少孩子極有可能
並不喜歡,而且還會讓孩子覺得,搗亂是應當的,因為大衛也這麼做呀?
所以,建議父母與孩子融入情景,以及角色扮演,來讀這本繪本,這樣就能將規則建立更
好地融入其中。
繪本《大衛,不可以》
比如,大衛站在凳子上,想要去夠餅干桶的這個畫面:
“寶貝,小哥哥在干嗎呀?”
“他去拿餅干桶。”
“你看,他夠得著嗎?”
“夠不著”
“那夠不著怎麼辦?要是你也夠不著一個東西,你怎麼辦呀?”
“我有辦法了,我搬個凳子!”
“好!可是,你看到沒有,大衛這樣子,危險不危險呀?”
孩子也許說危險,也許是搖頭。父母這是可以鼓勵孩子:“來,咱們去搬個椅子,你也試
試。”
這樣,就從繪本閱讀,進入了角色扮演、進入情境中去思考的階段了。然後,父母引導,
原來通過椅子也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的。
於是,答案揭曉:寶貝,以後要是你想要什麼東西,先要跟爸爸媽媽說。
這樣整個過程中,孩子懂得了,可以爬高,但是要保護好自己;發現問題,可以使用工具
;想要一樣東西,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比如自己獲取;自己能力有限的時候,借助工具;
工具也不行的時候,要向身邊的人求助。另外,有需求可以直接跟父母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