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aoBi24 (高比拜仁)》之銘言:
:
: 小說中的一段
:
: 「當世之間 算得上第一流高手的也不過寥寥二三十人」
:
: 依當時的時間點
:
: 少林 三空 三渡 圓真 7人
:
: 武當 老張 宋大 俞二 3人
:
: 明教 左右使 四法王 莊錚 7人
:
: 汝陽王府 二老 阿大二三 5人
:
: 丐幫 傳功、執法長老 2人
:
: 峨嵋 滅絕 1人
:
: 外卡 河間雙煞 黃衫 3人
:
: 崑崙 何 班夫婦 2人
:
: 剛好達30人,何班差不多排在後段
: ※ 編輯: KaoBi24 (123.194.159.79 臺灣), 12/11/2020 21:16:23
原文說:
這七套武功分別行使,固是各有精妙之處,但若二人合力,則師兄弟相輔相成,攻守兼
備,威力便即大增。若至七人同施,猶如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同時出手。當世之間,
算得上第一流高手的也不過寥寥二三十人,哪有這等機緣,將這許多高手聚合一起?便
集在一起,這些高手有正有邪,或善或惡,又怎能齊心合力?
.....................
但轉念想道:“這路武功倘若一人能使,豈非單是一人,可足匹敵當世六十四位第一流
高手,這念頭也未免過於荒誕狂妄了。”不禁啞然失笑。
這段話發生背景全是張三丰在創造、傳授真武七截陣時,因此,所謂的「寥寥二三十人」
,也必然是創招、傳招當時的張三丰所認識的。
目前不知張三丰何時創造真武七截陣,但最晚也在莫七入門後、至張五失蹤間。
取個最晚時間,張五失蹤那年。
那就是在張三丰90歲時。
你所列舉的人,張三丰恐怕未必認識,就算知道,能不能在他心中被認定為那寥寥二三
十人中,恐怕也有問題。
例如,玄冥二老、黃衫女子、左右光明使者、四法王、莊錚、圓真、三渡、阿大阿二
阿三,張三丰應該一個都不認識,也不知道實力。
何太沖夫婦、滅絕、傳功、執法、河間雙煞,在當時是否已經夠格入張三丰法眼?
所以個人認為,張三丰所想像的目標,最有可能應該是跟他動過手,而在創招時還沒死
的,絕非是讀者看完全書後,但張三丰根本不認識的人,所排出來的名單。
至於有誰?無法猜想。
張三丰創武學是要流傳後世,不一定有假想敵他創太極功時就有說他相信這套武學不輸少林派武當一派可以在武林中大放異彩但是並非說想去打少林寺的○○○可以知張三丰創功目的大多是學術上的,就是鑽研武學這樣既然名門大派都有陣法,比方說少林有羅漢大陣那武當沒個陣法也不合理
但既然「寥寥二三十人」是在他創功時所想,那就只能是他創功時所認知的高手,不可能是他不認識或沒聽過的
那段我認為是旁白,不是張三丰想法不過就算是張三丰想法,也是說
在武林認知範圍下一流好手大概有30個比方說崑崙派和何太沖夫婦一起闖伏魔圈那兩位還有青海派的高手,三個可以打一渡甚至謝遜到青海派也踢到鐵板這些原post也沒算進去加加減減何太沖是一流底沒錯但是論地位我同意你說的崑崙掌門沒那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