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康來昌 <耶穌是誰?>--引言

作者: ieoboy (眼底有著一抹藍要守我的 )   2016-02-19 11:35:49
補上另一份資料
利奧一世整合了前人的洞見,完整地表述了初代教會的正統基督論,其中核 心概念包括
:基督位格乃聖子永恆自存的位格;基督人性納入聖子位格;基督人性受造 而非永恆,
但聖子乃是造物主;基督神性不消除祂的人性,祂人性也不能消除祂的神性; 基督神人
二性有不可磨滅的區別,但二者的聯合是不可分離或切割的;基督只有一個位 格,而祂
的人性又不可分離地聯於祂的位格,因此祂在人性中所經歷的一切,在「屬性相通」的意
義上也是祂整個位格所經歷的。(p5)
迦克墩正統強調,基督人性不是祂位格的一部份,不是自存的,而是受造並「聯 於」祂
自存的位格;基督的「虛己」並非減少祂的神性,而是增添了人的軟弱。聲稱基督人性是
祂永恆位格的一部份,這就必然導致基督位格當中的改變。
區利羅更精準地以「增添」 一詞解釋基督的「虛己」,以避免造成聖子位格當中任何變
化:「神在祂已有的全知之上, 又增添了祂藉由受試探〔見來四 15〕所得到的知識。〔
如此〕,祂並非因受試探而變為 憐憫。」 這樣,基督在人性中的種種改變,就不會造成
祂位格的改變,我們也不用落 入幻影說的異端。 因此,明白迦克墩正統中「基督藉由
取了人性而與人性聯合」(union by assumption)的概念,是至關重要的。筆者認為,
當前華人神學界關於基督人性受造 與否的爭議,主因之一就是未辨明「一部份」與「聯
合」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鍵差異。(p12)
華神曾劭愷老師 : 大公教會正統論基督人性受造
http://www.academia.edu/7141714/大公教會正統論基督人性受造_Christs_Creaturely_
Humanity_According_to_the_Orthodoxy_of_the_Church_
正統教父對「道成肉身」的理解 初代教會正統對於「基督人性受造」的立場,與約翰筆
下的「道成肉身」有密切關係。約翰福音提出「道成肉身」的概念,無疑是聖經基督論最
核心的經文之一,因此如何正確解釋「道成肉身」,就成為初代教會基督論的重要課題。
早期「道成肉身基督論」的發展史上,亞他拿修對後期正統的貢獻尤為顯著,儘管他的基
督論仍不成熟,並留下一些未處理的問題。正統基督論的集大成者,當屬亞歷山大區利羅
(Cyril of Alexandria:第五世紀教父,稍後會作更詳盡的介紹)。此外,教宗利奧一
世(Leo the Great:第五世紀拉丁教父)及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第五世紀
拉丁教父)對「道成肉身」的見解,也值得一提。 在討論「道成肉身」時,我們必須先
了解一下約翰福音的原文與文化背景。約翰所說的「道」,原文為 Logos。從福音書的文
本看來,約翰既對這詞彙不加解釋,大部份學者因此相信約翰的寫作對象對Logos 的概念
相當熟悉。十九世紀至廿世紀初許多解經學者認為,約翰使用Logos 一詞,是借用希臘哲
學(例如斯多亞主義〔Stoicism〕)或希臘化猶太哲學(例如亞歷山大哲學家斐羅〔Phil
o of Alexandria〕)的用語,進而與這些學派進行辯論。 9 當代大部份學者則相信,約
翰雖使用希臘文專有名詞,但其含意主要出自新約時代的猶太教。 10 初代教會的正統教
父認為,約翰筆下的 Logos 出自舊約聖經,同時約翰對這概念的解釋與當代任何哲學或
教派截然不同,乃前所未有的啟示。 初代教會中,亞歷山大學派對Logos 的研究尤具影
響。二世紀末、三世紀初的教父亞歷山大克萊門特(Clement of Alexandria)及俄利根
提出,約翰筆下的Logos 與聖父同為永恆者。此時亞歷山大學派對於Logos 的研究尚未成
熟,譬如克萊門特的著述中,偶然會有次子論(subordinationism)的傾向,而俄利根的
次子論立場則非常明顯。到了第四世紀,亞他拿修強調,約翰筆下的Logos 不但與父同永
恆,且與父同尊同榮,乃是有位格的造物主。 亞他拿修不只解釋了 Logos 本身的含意,
更進一步解釋約翰所說的「道成肉身」:有位格的造物主「成了」(原文:egeneto,原
型為 ginomai)「肉身」(sarx)。 11 希臘文有兩個字可翻譯為「身體」:sarx (Str
ong Number G4561)及soma (Strong Number G4983)。此二者有時可作同義詞,但soma
通常特指物質身體,而sarx 則常用以作為暗喻,可指人的情感、本能、慾望,也可指「
人性」(human nature)。 12 新約聖經中,保羅就用sarx 一詞指人的情慾(例:加五
「情慾與聖靈相爭」)。約翰福音一14 用的是sarx 而非soma:約翰是指「人性」而非單
指物質身體。因此,亞他拿修知道,約翰所說「道成肉身」其實就是「道成了人」。 13
同時,約翰使用sarx 一詞,主旨在於強調聖子乃成為一位有血有肉且必朽壞的人。在此
,亞他拿修及正統教父認為約翰的用語主要以舊約聖經為背景,而宗教改革時期,加爾文
跟隨眾教父的見解,也是以舊約解釋約翰筆下的「肉身」。例如,詩篇七十八19 說肉身
(和合本譯為「血氣」)「是一陣去而不返的風」;以賽亞書四十6 說肉身(和合本譯為
「有血氣的」)「盡都如草…,草必乾枯,花必凋殘」。 14 同時,約翰論及「道成肉身
」時,使用egeneto 一詞以表達「成為了」的意思。無庸置疑,根據約翰的論述,人性本
不存於Logos 的位格當中,是在「道成肉身」時才「成了」人。但「道」如何「成了」人
呢?亞他拿修在這問題上,作出了相當重要的貢獻:「Logos 乃是成為人,而非進入人。
」 15 正統基督論發展至成熟階段時,就在這原則上提出了一核心概念:基督的人性乃是
在道的位格之內(enhypostasia),而非進入了基督的人性。 然而,儘管正統基督論強
調基督的人性在祂聖子位格中,且祂只有一個位格,但論到祂的神人二性(two natures
),正統教父亦毫不猶豫地稱其有「彼此內住」的關係。關於這點,亞他拿修也作出重要
的論述:聖子在馬利亞母腹中造了一個人,並住進這人裡面,如同住在殿中。 16 亞他拿
修宣告基督人性乃聖子所造,有直接聖經根據:希伯來書十5 說神為基督「預備了身體〔
即人性〕」,此處的「預備」原文原型為katartizo,希伯來書作者在下一章(十一3)再
次使用同一個字,中文和合本翻譯為「造成」:「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不論希伯來
書十5 的katartizo 譯為「造了」或「預備」,這用詞含意很明確:基督人性並非永恆自
存,而是神的大能使其從無變為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