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續百名城--佐柿国吉城(福井美浜)

作者: hidein (Stock man)   2024-03-22 15:54:58
造訪日期:2023/9/6
完整高畫質網誌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com/2023/09/2023_6.html
福井攻略的第二座續百名城,就是有號稱若狹不落之城的「佐柿国吉城」,雖然是一座交
通不算困難的山城,可以用大眾運輸手段前往,但租了車還是可以節省許多時間,也讓我
們可以在一天之內攻克兩座福井縣的續百名城,外加賤ヶ岳古戰場,還吃了一頓海鮮午餐
,時間都綽綽有餘,租車行動還是有其絕對優勢的。
佐柿国吉城歷史請參閱網誌
現今的国吉城位於福井縣美浜町的佐柿関(江戶時期的關口)附近,因此城郭協會使用了「
佐柿国吉城」的名稱,但西元2009年国吉城歷史館開張時,使用的是国吉城加上過去若狹
國的古地名,成為「若狹国吉城」,所以到底是哪個国吉(國籍之亂?)都搞不清楚了
,我們覺得簡單一點直接叫「国吉城」就好了嘛!
佐柿国吉城(若狹国吉城)
地址:福井県三方郡美浜町佐柿25-2(若狹国吉城歷史館)
電話:0770-32-0050
交通手段:「JR美浜」轉乘「福井鉄道巴士」「敦賀行」,至「佐柿口」下車,徒步5分
鐘,或轉乘「美浜コミュニティーバス」(美濱社區巴士)至「佐柿」下車,徒步3分鐘
營業時間:城跡24時、歷史館09:00~17:00、冬期(12~3月)10:00~16:30,月曜(周一)與假
日隔日休,年末年始(12/29~1/3)休
所要時間:2小時
料金:歷史館100円
網址:https://www.town.fukui-mihama.lg.jp/soshiki/30/3546.html
簡化版遊記:
自駕的我們先在敦賀的「日本海さかな街」(日本海魚市場)吃完午餐後,驅車前往約10公
里外的佐柿国吉城,雖然距離10公里但幾乎是直線,不到15分鐘就可以看到路邊的「国吉
城址」大招牌了,從這個路口彎進去,550公尺就可以抵達。
https://i.imgur.com/Km2xHwZ.jpeg
沿著路標就可以看到国吉城址駐車場,占地蠻寬廣的,應該可以停10幾台車沒問題。
https://i.imgur.com/NSCUW5I.jpeg
停車場旁就有国吉城的散策地圖,看起來從歷史資料館爬到山頂,只有500公尺的距離,
不過那個登山遊步道的九彎十八拐實在是很令人在意啊!
https://i.imgur.com/cFzwAPJ.jpeg
一旁有小徑可以通往歷史資料館,一旁的軍旗上是国吉城主栗屋勝久的家紋「花菱に扇」
,栗屋家紋完全包含了若狹武田氏的家紋「花菱」紋,蠻有趣的。
https://i.imgur.com/Prf33wX.jpeg
不過從小徑出來後,竟看到剛剛的馬路可以直通国吉城歷史館,一旁還有圓形的国吉城石
碑,門面相當大器。
https://i.imgur.com/joKU14Y.jpeg
歷史館前方就有一面案內板,說明了国吉城的歷史。在西元1615年一國一城令使国吉城廢
城後的江戶時期,這裡屬於小浜藩,並在此地開設了佐柿町奉行所,於西元1803年改建為
「佐柿御陣屋」,留下了近世城郭的石垣、水路等遺跡...。頓時領悟了為什麼城郭協會
硬要把国吉城冠上佐柿二字了,原來是希望連佐柿御陣屋一起算進來啊,城郭協會你真的
很貪心,這是繼山口縣的高嶺城+大內氏館後,我們造訪的第二"組"續百名城了。
https://i.imgur.com/Jp8Tecf.jpeg
歷史館本身,是舊田邊半太夫家住宅(母屋)與佐柿奉行所(座敷)所組成的,也是兩百年以
上歷史的建築。門口掛著「織田信長公国吉城入城450年」(2020年)的布條,原來西元
1570年時,栗屋勝久降伏織田家,信長入城已超過450年啦。
https://i.imgur.com/Q4zbgMX.jpeg
佐柿国吉城的印章,就放在入口處左手邊的受付櫃台,章本身被保護得相當好,墨水也很
充足,可以蓋得非常美,續百第53顆章入手。
https://i.imgur.com/DBVfM6N.jpeg
櫃台旁就有国吉城歷史資料館的簡介可以拿,一旁還有各種印章可以蓋,除了續百城章外
,還有8顆章,絕對可以滿足蓋章狂的慾望XDD。
https://i.imgur.com/QxeqZAH.jpeg
展示室主要分為三部分,前半部主要是歷史館的各種收藏,包含許多古城的紙模型(左上)
,還有為數眾多的德川家康關聯物,數量與種類真的相當驚人,看得眼花繚亂的,不知道
是什麼人這麼有毅力的收集,太厲害了啊。
https://i.imgur.com/7XZUz4o.jpeg
在不知道哪一座城的櫓模型旁,還有織田信長、上杉謙信、豐臣秀吉、武田信玄等的軍旗
,帥!
https://i.imgur.com/gWpPUvV.jpeg
展示室內多以平面資料為主,文物的部分就這一櫃了,主要是清蓮寺的相關文物,與傳曾
參加過国吉城籠城戰所使用的盔甲,照片中的盔甲藏在敦賀鄉土博物館中,盔甲的側邊還
有大大的"栗"字,代表隸屬栗屋軍旗下,很珍貴的盔甲呢。
https://i.imgur.com/EXX0C5T.jpeg
展示室中央有国吉城模型,可以看出來右邊的山更高出不少,還好沒有瘋到在那邊築城,
不然...不然怎樣,還是要爬啊(嘆)!
https://i.imgur.com/VCuCrs7.jpeg
受付櫃檯前的空間,放滿了各地的御城帳,數量之驚人,真的不知道花了多少時間收集來
的啊,實在太威了。
https://i.imgur.com/T1HtAZ9.jpeg
歷史館的第三個部分,就是佐柿町奉行的座敷了(左側),入內參觀須要脫鞋,我們就在門
外看一眼就好,一旁還有此主建物的主人「田辺半太夫」家所傳來的盔甲,雖然不是華麗
的盔甲,但頭盔上的裝飾也蠻特別的。
https://i.imgur.com/akFUabB.jpeg
歷史館大約20分鐘可以參觀完,我們出發登城前,因為擔心時間是否不夠,向受付櫃臺詢
問了一下路況。得到了「不會很難爬啦,大概30分鐘可以到山頂,1小時可以來回沒問題
,但要說辛不辛苦嗎?也是蠻辛苦的唷!」的答案,不過在歷史館旁的登城道入口處的木
箱上,就有提示了,城指全域也需要花3~4小時的時間,不過實際上我們只花了2小時可以
全部攻略,如果真的要走4小時那就天黑啦。
https://i.imgur.com/Jf9zgKz.jpeg
登山道一旁的平地區域是城主居館。入口處則有虎口遺跡,山頂部只有防衛功能,並不作
為生活區域使用。
https://i.imgur.com/xPb50sf.jpeg
登城道開始爬坡的部分會先經過防獸網,要自行打開閘門必須要記得關好,門上貼著熊出
沒注意的警告,不過看起來不是近日發生的,如果是的話剛剛歷史館職員應該會通知一下
吧。
https://i.imgur.com/Nfb6jvy.jpeg
登山道只有一條路徑,完全不會走錯,沿途還有倒數路標,全城500公尺,居館部就佔了
100公尺,所以一進入防獸網閘門後,就剩下400公尺了,看起來很簡單...
https://i.imgur.com/UcUqpqs.jpeg
...才怪!整段登山道有300公尺是9彎18拐的S型連續急升坡道,雖然都有階梯可以走,但
真的爬起來還真是累人,從上往下看這一層層堆疊的階梯們,可以想像這坡道是多陡峭,
短短的300公尺,再加上這段路其實照不到太陽,濕氣頗重,爬一段也可以滿頭大汗,汗
滴直接落地那種,建議氣溫25度以上,本身又很會流汗的話,帶上一條毛巾會舒服很多啊

https://i.imgur.com/GPKVQhP.jpeg
途中唯一的岔路,是經過九彎十八拐後,往二ノ丸的方向。
https://i.imgur.com/zr56I1Z.jpeg
繼續往上爬,樹木變少了,太陽可以照射到,就代表本丸的山頂快到了。這裡有一處石垣
,是本丸下帶曲輪段石垣,根據調查,石垣呈現上下兩段,使用的石頭樣式大小與堆積方
式都不相同,上段石垣更有人為崩塌埋住下段石垣的痕跡,不過沒有再更進一步說明了。
https://i.imgur.com/zzUMX4J.jpeg
100公尺里程碑後方,出現了登山道的第二個岔路,左邊是連郭曲輪群,右邊則是本丸,
兩者間的前方,則有本丸下北側掘切的構造,也就是分割兩區域的大壕溝。
https://i.imgur.com/xSkVjHd.jpeg
掘切的周圍有石垣圍繞的,看起來很完整,但卻又有點不自然。
https://i.imgur.com/xEkpeQq.jpeg
從側邊的角度可以看得明顯一點,照片正前方的石垣,與城內其他地方的石垣一樣,即使
被挖掘出來,也讓它回填,與土壤合而為一,但照片左右兩側的石垣,卻有人為堆置的感
覺,照理廢城400餘年的国吉城,石垣應該不會這麼整齊才對。
https://i.imgur.com/p3BLO8v.jpeg
本丸入口稱為「本丸北西虎口」, 說明板上的照片證實了挖掘時石垣散落的樣貌,由此
往本丸看去的角度,正是国吉城印章的圖案,不過印章中有把本丸內的石碑畫出來,我們
實際拍照,石碑無論如何都會被樹或是這面軍旗擋住,因此還是只能得到相似照(殘念)。
https://i.imgur.com/Xfua4ta.jpeg
虎口左側也有一塊任由被大地吞沒的石垣,一旁就是懸崖,想必一個大雨,就會有石頭掉
下去了,要保持完整實在太難。
https://i.imgur.com/cwVXogk.jpeg
本丸正中央的有一塊說明板,說明了本丸長70公尺,寬30公尺,有西北、東側兩處虎口,
西北虎口有巨大的門礎石存在,也有鏡石的存在,不過我們剛剛在西北虎口石並沒有看到
巨大的礎石。本丸南側有土壇,上方也有礎石,若存在著建築物的話,應該就可以推定為
国吉城的天守了。另外城山附近散落了許多石佛、墓石,也有可能是朝倉襲來時,向敵軍
丟擲的石頭,調查時也有將這些石頭與石垣分開,蠻有趣的紀錄。說明板的前方,就是美
美的日本海,頗有方才遠眺琵琶湖的感覺,果然琵琶湖像海啊。
https://i.imgur.com/AvUgUAe.jpeg
本丸中有一座字跡幾乎快看不到的「国吉城本丸址」石碑,是大正時期所立,已歷經百年
風霜。石碑大概只有50公分高,蠻迷你的,在虎口真的很難拍到它的存在。
https://i.imgur.com/pKFuCEM.jpeg
往東邊眺望,還可以看到穿過国吉城下方的國道27號(美浜東快速道路)。
https://i.imgur.com/3SFmwPX.jpeg
本丸往西側也有一塊立著旗子,鋪著塑膠布,地上有太陽能地燈的裝置,前方也刻意把樹
砍掉,讓視野開闊,晚上真的有點燈嗎?
https://i.imgur.com/DnZ5ijz.jpeg
不過靠近一點看,這邊的是也真的蠻棒的,貫穿中央的「若狹梅街道」(沒接到什麼?高
飛球嗎?XD),兩旁翠綠的農田與不會過密的屋舍,還有前方山中露出一點的日本海,
相當療療癒的畫面啊。
https://i.imgur.com/6LHtN7v.jpeg
至此,国吉城內可以前往的部分我們都走過了一遍,回到山下花了25分鐘,下山真的輕鬆
不少,至少不會爆汗,回到歷史館前,已到了5點下班時間,我們發現續百名城的印章,
居然被移到了門口擺放,也就是說,国吉城可以24小時不論歷史館是否開放都可以蓋章耶
,不過晚上應該不會有人來爬吧!(夜遊挑戰?)
https://i.imgur.com/SbIUwml.jpeg
驅車離開歷史館停車場後,來到了佐柿城下町,這裡是西元1583年後,秀吉指派木村定光
成為国吉城主後所發展的城下町,由於免除勞務與稅負,這裡集結了上百戶的人家。西元
1600年若狹國領主京極高次在這邊設立了佐柿関所,以管理監視若狹與越前國境的往來,
成為進出若狹國唯一的道路「丹後街道」。
https://i.imgur.com/sKqE8MK.jpeg
佐柿国吉城畢竟有好好設立歷史館並管理城內的一切,因此無論是解說或是路標都標示得
相當好,這點相當值得鼓勵,連同早上進攻的玄蕃尾城,福井南部的兩座續百名城,都有
好好的經營,千萬不要再說福井很鄉下只有核電廠了,推廣歷史觀光,福井很用心。
時間倒轉一下,來到離開賤岳之後,我們經過敦賀市郊,還沒抵達美浜前的午餐地點。敦
賀位於若狹灣內,從江戶時期就是京都漁貨的供應者角色,因此來到敦賀,一定有海鮮可
以大快朵頤的啊。於是我們來到了號稱日本海側最大魚市場的「日本海さかな街」(日本
海魚街市場)。市場前方就有超大的停車場,停放了許多車輛,看起來就是熱鬧人氣很高
的魚市場啊。
https://i.imgur.com/Mmwdvq4.jpeg
挑高的屋頂,光線明亮,為數不少的鮮魚攤可以看到各種漁貨,還有穿插其中的食堂,可
以買漁貨至食堂烹煮,也可以直接在食堂點菜,地面乾燥且乾淨,沒有任何怪味道,有的
只會是食堂飄出來的炙燒香味,是可以逛得很舒服的魚市場。
https://i.imgur.com/mgRpq5H.jpeg
我們找了一間看起來種類很多的食堂坐下來點餐,各種海鮮丼大都在2,000円以下,不過
看起來很讚的黑喉丼貼著售完,有點可惜。
不過一開始就吸引我們坐下的,是這個「甲羅燒き」,以蟹膏與味噌混合碳烤後,再鋪上
蟹肉絲加上蔥的吃法,除了蟹殼因為炭烤發出的香氣外,整個甲羅燒都是濃郁的蟹膏滋味
,雖然沒有飽足感,感覺對滿足色香味。
https://i.imgur.com/pQjAE2s.jpeg
接著是2顆500円的新鮮生牡蠣,雖然敦賀沒有強調牡蠣有多厲害,但看到價位便宜的牡蠣
還是很心動,這牡蠣真的新鮮肥美,沒有任何腥味,好久沒吃到日本新鮮牡蠣的我們覺得
開心。
https://i.imgur.com/VdR6472.jpeg
當然,主食是兩碗美味的海鮮丼,有鮭魚、鮪魚、鰤魚、海膽、鮭魚卵、干貝、花枝、章
魚,料鋪得滿滿的看不到白飯,飽足感十足,還附有味噌湯,真的只有新鮮甘甜可以形容
,這日本海的美味,我們確實吃下肚了,滿足。
https://i.imgur.com/Ygznx3Q.jpeg
日本海さかな街(日本海魚街市場)
地址: 福井県敦賀市若葉町1丁目1531番地
電話:0770-24-3800
交通手段:「JR敦賀」轉乘「ぐるっと敦賀 周遊バス」(敦賀周遊巴士),至「日本海さ
かな街」下車,每日7班
營業時間:10:00~18:00
網址:https://www.sakanamachi.info/
作者: zaq123456zaq (30元一盤)   2024-03-22 18:07:00
真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