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福岡 DAY 4-1:中洲.博多港塔.水鏡神社

作者: laxic (啦啦啦)   2019-01-29 15:31:01
圖文版
https://laxic.blogspot.com/2019/01/day-4-1bills.html#more
早上醒來,換上跑衣跑褲,來一段5km的小晨跑,因為今天終於不用趕早班電車了,就在
市區內走走晃晃。市區景點名單中的博多港塔(博多ポートタワー),從中洲前去的方式有
點尷尬,與其去天神巴士站或博多駅搭乘巴士,不如直接跑過去吧!
跑步的路線不長,主要以那珂川、西中洲、中洲,再延伸到博多港。沿途店家大多還沒開
始營業,卻也是有很多景物可看。從東橫INN博多西中州出發,跑到那珂川旁的清流公園
。清流公園內的南端,也是中洲島的最南邊的尖端,有座高挺的石燈籠,稱作博多町家寄
進高石燈籠。
這座石燈籠的典故與商人 - 八尋利兵衛有關,八尋利兵衛是第一位把「誓文(せいもん)
払い」,也就是清倉拍賣,帶入博多的人。八尋利兵衛出身於幕末的嘉永2年(1849年),
14歲時在博多的和服店作學徒,30歲時,明治12年(1879年),在現今的博多區下川端開起
了「金山堂」的漬物店。
但是當時博多景氣蕭條、失去活力。在一次八尋利兵衛前往大阪出差時,在和服店見到清
倉拍賣(せいもん払い)的活動,將庫存一掃而空。「誓文(せいもん)払い」源自關西地區
西宮神社祈求生意興隆的活動 - えびす講(さん)或蛭子市(ひるこいち),所衍生出來的
一年一度廉價出售。參與的店家立下不會討價還價來欺騙顧客,以免遭神罰的誓文。
八尋利兵衛回到博多後,也想在博多推行「誓文(せいもん)払い」的活動,並開始遊說店
家,終於在同年12月成功推行屬於博多的「誓文晴(誓文払)」,引起熱潮,成了之後一直
持續的活動。
八尋利兵衛並沒有就此滿足,在他見過東京的向島遊園地後,也想在博多興建一座遊園地
。經過向多方的資金籌措及填河造地,明治30年(1897年)吉向島遊園地開幕,位置就在現
今的博多運河城(キャナルシティ博多)一帶。
博多町家寄進高石燈籠就是為了慶祝吉向島遊園地開幕所立,石燈籠四面刻有贊助商的店
名,當然也能找到八尋利兵衛的金山堂。吉向島遊園地結束後,石燈籠就搬移到現在的位
置。
八尋利兵衛在博多商界相當活躍,總是至個人利益於後,為了活化買氣而四處奔走。明治
35年(1902年),八尋利兵衛仿造東京的淺草凌雲閣,在中洲蓋了一棟8層樓、30公尺高的
八角型木造建築,稱為高砂館。樓頂配有進口的望遠鏡,能俯瞰周遭景致,排隊人潮絡繹
不絕。但因為土地是租來的,半年後就拆除。
每年的西日本大濠花火大會,也是八尋利兵衛在看過東京隅田川的兩國花火大會後,在大
正6年(1917)開始在那珂川舉辦花火大會的延續。
沿著中洲東側的博多川跑著,與入夜後人聲鼎沸的景象大相徑庭,相當舒適,就連迎風搖
曳的垂柳都靜了下來。當年八尋利兵衛當年開發吉向島遊園地,除了填河造陸外,還種植
了1000株櫻花樹及柳樹,說不定河岸旁零零星星的柳樹就是那時所種下。
一不小心就過了頭,跑到中洲北端的中島公園。折返回到西中洲,第二站要進補給,不然
一早沒進食,一路跑跑走走。
跑回那珂川這一側,最顯眼的不是眼前那兩棟灰白色的大樓,而是一旁滿是植被的階梯斜
面,又整棟帷幕玻璃的建築 - アクロス福岡(Acros Fukuoka)。但能在西中洲北端這兩棟
大樓內上班,景色一定挺不錯的。
補給站是西中洲北端的水上公園,公園上像船首甲板的是Ship's Gardeni Suijo Park (
シップスガーデン 水上公園)。
Ship's Gardeni Suijo Park (シップスガーデン 水上公園)有兩間餐廳,2樓是香港料理
- 星期菜,1樓是我們的補給站 - bills 福岡。
沒有遇到傳聞的大排長龍,或許在福岡沒東京那麼熱門,也或許是非假日的關係。
bills算是第一天晚上看到巴士車身的廣告後才臨時決定加碼,前一晚也查了大家都必點
的餐點,超人氣的香蕉鬆餅。但一拿到菜單就知道失策了,一面日文,一面英文,餐點都
是用食材來描述,非常簡單也非常難,因為沒有圖片,光看食材也難以想像餐點的模樣。
要點香蕉鬆餅並不難,難的是點另外一道不同的餐點,所以光查看不懂的食材單字就花了
20分鐘,店員都來關切了3次我們才點餐,真覺得不好意思。
飲品是最好決定的,一眼就看中熱可可,抹滿杯緣的巧克力,相當有趣,喝起來也相當滑
順。
Spring onion pancake, our gravlax and dill,蒔蘿、小黃瓜、醃製鮭魚、洋蔥鬆餅,
清爽的口感。
香蕉鬆餅在菜單中並不是Pancake,而是Ricotta hotcake,說正確一點,並不是鬆餅而是
舒芙蕾。不過也不難找,看到Banana就八九不離十了。
Ricotta hotcakes, fresh banana and honeycomb butter,一端上來就傻眼了,三大片
舒芙蕾的份量完全不是我能應付,吃完一片就舉白旗投降,交給Ceila解決。
用餐區另一頭就是出餐區的前台與開放式廚房,結帳離開前,經過同意,拍了煎台上正在
膨脹的舒芙蕾。不虧是超人氣餐點,負責此區的廚師手都沒停下來過。
bills的早餐份量遠超過想像,吃太飽的結果,還是一樣跑不動,慢跑變慢走。沿著那珂
川走著走著,穿過福岡都市高速環狀線的涵洞,就是博多埠頭(博多ふ頭)。
要是再晚一週來,碼頭就會有許多期間限定的烤牡蠣小屋出現,來的正不是時候,殘念。
第三站,博多港塔(博多ポートタワー),參觀不需要門票,除非臨時休館外,全年開放,
時間從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
一樓是海濱博物館,介紹博多港的貨物進出口貿易與生活日常的連結、船隻與港口的小知
識,當然還有吉祥物ポートくん,中文應該翻作"港口君"吧。
搭電梯上來離地70m高的展望室,360度的展望,視野極佳。即使高度不如福岡塔,但是不
用門票,佛心來著。
南面是福岡市區,遠處是太宰府那邊的寶滿山、大城山,以及權現山、九千部山,太遠的
山頭就認不出來了。
下方是那珂川,出海口有快艇正在繞圈圈,查了資料發現,原來是福岡競艇場(ボートレ
ース福岡),每天都有賽事。競艇再加上競輪、競馬、賽車,就是日本的四種公營競技比
賽。
西面是填海造陸的博多灣港埠,荒津大橋、福岡巨蛋都清楚可見,倒是福岡塔被福岡希爾
頓飯店擋住,只露出塔尖。
也能望見灣內的能古島、志賀島,還有灣海交界的玄界島。
北面是博多灣、志賀島,以及連接志賀島的沙洲 - 海之中道(海の中道)。
右前方是中央埠頭(中央ふ頭),有博多港國際航站(博多港国際ターミナル),是郵輪的停
靠碼頭。後面的郵輪是ニューかめりあ(NEW CAMELLIA),每日往返南韓釜山,前方的郵輪
就不清楚了。
福岡空港就在東南面,東面離山巒較近,海拔不太高,都在1000m以下,一座連一座。
博多港塔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日本高塔六兄弟(タワー六兄弟)中的老么,不僅是高度最低
,也是最晚竣工的一座。這六兄弟都是在二戰後的1950年代至1960年代興建,由有耐震構
造之父及塔博士之稱的內藤多仲所操刀,位在都市中心且有展望室是這六兄弟的共同特色

六兄弟的輩份是按竣工時間來排序,分別為:
長男:名古屋電視塔(名古屋テレビ塔),180m
次男:大阪2代目的通天閣(つうてんかく),108m
三男:別府塔(別府タワー),剛興建好時是100m,現在是90m
四男:札幌電視塔(さっぽろテレビ塔),147.2m
五男:東京鐵塔(東京タワー),332.6m
六男:博多港塔(博多ポートタワー),100m
展望室多了一陣喧鬧,一轉眼就跑出許多小學生,看來今天是他們的戶外教學日。
出來發現這枚慶祝福岡市在平成2年(1990年)人口突破100萬人及下水道普及的人孔蓋,以
鳥、遊艇、街景的抽象組合,來呈現福岡市生動的形象(人の都・福岡市のアクティブな
イメージ)。
跑過那の津大橋、穿過靜謐的須崎公園,跑回那珂川左岸。
在昭和通り的西中島橋旁,有座相當吸引人的建築 - 赤煉瓦文化館,也是福岡市文學館
。橘紅的磚瓦、灰白的花崗岩、青銅的圓拱屋頂加上茅葺屋根的型態,再加上青銅柵欄、
石階梯,是19世紀莫英國流行的女皇建築風格。
赤煉瓦文化館的設計出自辰野片岡建築事務所,由建築師辰野金吾及片岡安操刀,於明治
42年(1909年)興建完成。辰野金吾就是在1880年代留學英國,將此風格帶回,並為日本生
命保険九州支店蓋了這棟建築物。
出自辰野金吾之手的,還有之後的東京駅丸之內口的站房,以及尚未高架化前,南海電氣
鐵道南海本線浜寺公園駅的站房。
赤煉瓦文化館旁有座石鳥居,是水鏡天滿宮的北側入口,明治時期才再建造,因為水鏡天
滿宮與黑田氏有關連,所以北側鳥居上的匾額是由黒田長成侯爵所題字。黒田長成的父親
- 黒田長知,是黑田家第12代當主,福岡藩最後的藩主。
赤煉瓦文化館竣工的明治42年(1909年),搭建了位於西中洲右岸,橫跨那珂川的西大橋(
當時稱為中洲橋)。西中洲左岸,橫跨藥院新川的天神橋(當時稱新川橋)也完工,當時稱
為大橋通り的明治通り開通,往來福岡與博多的人潮開始活絡。
這條橫越西大橋與天神橋,串連博多及福岡的道路稱為市道千代今宿線。在轉為地下鐵之
前,這條路上有福博電氣軌道架設經營的路面電車(後來由西日本鐵道接手,成為西鐵福
岡市內線),屬福岡市內線七條路線中的貫通線,所以這條路也被暱稱為貫線。
明治年代末期到大正年代初期,中洲及西中洲因為這條路而加速發展。先是興建舊縣公會
堂貴賓館,作為第13届九州沖繩八縣聯合共進會接待使用,就連孫中山也在明治45年
(1912年)3 月來此作客過。大同生命九州支店、日本生命保険九州支店相繼設立,縣廳舍
也從福岡城搬遷至現在天神中央公園內。特別是第15回的陸軍特別大演習就在福岡舉辦,
貫線上的店家林立,原本為在唐津街道(現今昭和通り)的店家,都紛紛遷移至貫線。
連接西大橋與天神橋的電車大道,以及水岸景觀,成了大正時期福岡市的代表景觀。水上
公園這塊綠地,要到大正11年(1922年)才開始填成三角形,並作為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
皇)成婚的記念公園,直到昭和58年(1983年)才改名為水上公園。到了平成元年(1989年)
,為了記念福岡市制施行100周年,貫線才改名為明治通り。
接下來,離天神橋幾步路的距離,隱蔽建在鱗次櫛比的辦公大樓間,是水鏡天滿宮。我們
從南側的石鳥居進入,鳥居上的匾額則是由福岡出身的第32任首相(昭和時期) - 廣田弘
毅,其小學時的毛筆作品來當題字。
碰巧今天正午是秋祭的大祭,可惜沒時間待到中午,就只能進去走一圈晃晃。
水鏡天滿宮的來頭也不小,福岡天神區的地名就是源自於水鏡天滿宮的主祭神 - 菅原道
真,因為菅原道真有學問之神、天滿大自在天神之稱。
拜殿前有狛犬吽形、阿形,既然是祭祀菅原道真,神牛與鷽(うそ)當然少不了。
菅原道真被眨為大宰權帥,從京流放至大宰府。據聞在瀨戶內海航行途中遇到暴風,原本
就已經意志消沈,加上船隻可能翻覆的恐懼。抵達博多港後,改乘小船沿四十川(現今的
藥院新川)航向上游。就當駛過今泉一帶,菅原道真看見自己映在水面的憔悴模樣,不禁
悲歎不已。
菅原道真看到水中倒映的位置,就在地下鐵藥院駅北方的姿見橋一帶。菅原道真死後,附
近建起的神社,就稱作「水鏡天神」或「容見天神」。
慶長17年(1612年),那個豐臣秀吉病逝、東軍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取得勝利後多年,天下
尚未一統,空氣中瀰漫戰亂的氣息,於是福岡藩第一代藩主 - 黑田長政,決定將水鏡天
神神社移到福岡城的鬼門,也就是現在水鏡天滿宮的位置。希望藉由天神的強大神力,作
為東鎮守,鞏固福岡城的防禦。
兩年後,爆發確立德川天下的大坂冬之陣及大坂夏之陣。黑田長政不像父親 - 黑田孝高(
黑田官兵衛)效忠於豐臣秀吉,在豐臣秀吉死後,加入德川家康一勢,也使得黑田氏一族
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之後。
拜殿後方有祈求航海平安的金比羅社、治療疾病且帶來財富的大黑社、預防火災的秋葉社
、生意興隆的宮地嶽社。
左後方有荒木田稻荷神社,鳥居前方還有一座百度石。也就是說,百度石這裡才是修行參
拜的起點,要繞行參拜100次,才算完滿。
時間有限,我們心誠則靈,五円結緣。參拜完後,跑跑走走回東橫INN,換個衣服,繼續
下午的行程。
2016.10
作者: parrow (connie)   2019-01-29 15:44:00
推~很特別的遊記,有時間慢慢跑步看景點感覺也很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