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四天王寺本坊庭園—都市叢林間的極楽浄土

作者: KiyomizuMo (清水貘)   2018-02-09 20:07:39
清水貘的網誌連結:
https://kiyomizu-mo.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_19.html
位於四天王寺東北側,
本坊庭園「極楽浄土の庭」
隱身在處理寺務的本坊之後。
因為入口隱密且景觀沒有明顯亮點,
時常被觀光客忽略,
進而形成一個鬧中取靜的秘密花園。
但仔細研究後才發現,原來這庭園沒那麼簡單。
===善導大師的二河白道喻===
從五智光院穿過客殿玄關來到極楽浄土の庭,
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小徑、兩條河,
還有左手邊的一個小瀑布—「釈迦の滝」。
站在釈迦の滝前方往東邊望去,
左手邊的小河是「火の河」、
右手邊的則是「水の河」,
而腳下踩的小徑叫做「白道」。
看似莫名,平凡無奇。
其實這些名字是取自唐代高僧、
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著作
《觀經四帖疏》中的「二河白道諭」,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人在荒野之中被追殺,
前方突然出現兩條大河。
左邊的河燒著熊熊烈火,看不到邊;
右邊的河波濤洶湧,望不到際。
兩河之間只有一條窄小的白道,
通過時稍有不慎,要嘛火燒、要嘛水淹。
眼見追兵已經殺到眼前,這人還在猶豫,
突然聽到身後有人說:
「你就過去吧!留在這裡死路一條。」
白道的另一端也有聲音傳來:
「快點過來!我保護你!」
就這樣,他鼓起勇氣踏上白道、專心向前,
即便後面的追兵喊著:
「快回來啊!我們不會傷害你!」仍不回頭,
終於擺脫追兵,來到極樂世界。
善導大師希望用這個故事勸信眾專心學佛,
防止學佛之人不走專修的路:
左邊的火の河代表「瞋心(怒氣)」、
右邊的水の河代表「貪心」、
白道是「阿彌陀佛的誓願(拯救眾生)」、
身後催促的是釋迦牟尼佛,
而白道那一端呼喚著的則是阿彌陀佛。
只要留意腳步、不受水火二河侵擾、沿著白道走,
就能夠抵達極樂世界。
脫離冥想,回到現實中的極楽浄土の庭,
眼前的一切不正是故事中的場景嗎?
左邊的火の河、右邊的水の河、
腳下的白道、身後的「釈迦三尊石」,
還有白道終點的「極楽の池」和「阿弥陀三尊石」,
完完全全重現了善導大師二河白道諭的場景啊!
這座「極楽浄土の庭」真是實至名歸。
===池泉廻遊式庭園 + 池泉觀賞式庭園===
「極楽浄土の庭」基本架構是池泉迴遊式庭園,
意思是以水池為中心、小徑圍繞著水池的庭園。
除了藏有「二河白道諭」的中心水池外,
庭園的西南角落還有一座「補陀落の庭」
夾在湯屋方丈和私塵亭之間,
有水池但沒有小徑環繞,
算是一座迷你的池泉觀賞式庭園;
東南角落有一座風格迥異的八角亭,
是明治36年(西元1903年)在新世界舉辦
「內国勧業博覧会」(又稱万国博覧会)時所建,
後來整棟打包移到這裡,
原址逐漸開發成現在的新世界商圈;
東北角落的樹林後藏了一間鎮守鬼門
(風水裡的「艮」位)的迷你神社,
祀奉著「荒陵稻荷大明神」和「吒枳尼天」。
參拜的時候會發現吒枳尼天的神龕角落有一個很小的鳥居,
有一說是用來防止隨地便溺的小巧思。
但這裡本來就是神社,應該不會有人敢造次;
另有一說是奉祀「產土神」,類似台灣的土地公。
揪~竟這個謎樣的小鳥居是為何而設?
就有待各位看倌帶著解答回來告訴大家了!
===清水貘評===
和這次獨身旅行去到的姬路好古園、
奈良吉城園和依水園相比,
極楽浄土の庭的佔地較小,參訪時的天氣也差,
但參訪時的感受卻是比較好的。
可能是因為佔地小,
楓葉的紅和銀杏的黃在視野中佔比較大,
遊覽時比較有秋天的味道;
也有可能是從外面的喧囂走進極楽浄土的寧靜,
緊湊的腳步慢了下來、浮躁的心也沈澱下來,
覺得愜意所致。
(貘OS:雖然我號稱「貘界金城武」,
但還沒達到「世界越快,心則慢」的境界。)
理性評論,
「極楽浄土の庭」佔地小、交通稍微不便、園內亮點不多,
不會是安排大阪旅行的首選。
但若你想體會真實版的「二河白道諭」場景、
想避開人潮拍下楓葉和銀杏的交錯、
想在新世界散策後找個清淨的地方歇腳、
或想在品嚐完飛田新地的料理組合後冷卻一下,
都可以考慮來這座小庭園走走。
以上です。
作者: anpinjou (大炎上、確定ですわ。)   2018-02-09 20:16:00
感謝推薦
作者: jayahting (加雅)   2018-02-10 23:42:00
上次去下小雨 整個庭院無人超好拍 喜歡日式庭園的話很推薦這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