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京都楓火【九】上賀茂神社

作者: polesirius (ff)   2016-12-01 12:01:15
~※ 上賀茂神社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71759810
離開了頗具鄉居幽情的「大原」,我坐上車返回京都市區,去的時候是從地
鐵烏丸線的最北站「國際會館」出發,但由於下午目標不在地鐵週邊,所以改搭
了17號公車,在一個叫「出町柳」的地方下車。
但這也僅是中繼站而已,我要去的「上賀茂神社」挺麻煩,得在附近轉另班
車。可是話說回來,最早的計畫是沒這個點的,而是將整個下午奉獻給「清水寺
」,晚上接續欣賞它的夜楓。然當我貪心地將一堆世界文化遺產塞進行程後,便
得開始做起為難的取捨,於是「清水寺」就成了我開刀的目標,由於櫻花季已早
晚各拜訪了一次,這回若再加添兩趟,地位也太尊榮,因此便狠下心命它將下午
讓出來,挪給「上賀茂神社」。
「上賀茂神社」其實是個俗名,若正式點,應該稱它「賀茂別雷神社」,但
偏偏南邊還有個同樣祭祀「賀茂大神」的「賀茂御祖神社」,極易搞混,大概日
本人也覺得困擾,亁脆稱前者是「上賀茂神社」,後者為「下鴨神社」。至於為
何不是「下賀茂」而取了日語發音類似的「下鴨」?可能就得詢問民俗歷史學家
了。
這兩座同宗的神社不僅地緣關係緊密,祭典活動也相縛一起,自「平安時代
」始,祈求著風調雨順、豐收無疾的「葵祭」便是在這兒。假使於五月十五日拜
訪「京都御所」,就能見到妝點著葵葉的隊伍由那裏出發,他們穿上古代官服,
有的乘騎駿馬,有的扛持以鮮花綴飾的「風流傘」,引領著最重要的「齋王代」
座轎。「齋王」是由未婚皇女擔任的巫女,但因為時代演變,現今穿著隆重十二
單衣、於轎上端坐的,已是從民間女性選出的「齋王代」。這樣衣色鮮亮的隊伍
會先至「下鴨神社」舉行祭祀,略微休憩後,再行赴「上賀茂神社」完成最終的
儀典。
由於隊列的盛大華麗及意義深遠,它與「祇園祭」及「時代祭」被稱為京都
三大祭,儘管於秋時來此的我無法躬逢其盛,但依著兩社的淵源,應該齊同參訪
比較合情合理,然這季節日落得早,車途也挺耗時,況且我又想在「大原」待久
一點,因此思索許久,還是將它們拆分開來,把「下鴨神社」扔去最末一天返台
前的空檔。
而既移除了一個點,車途轉換間就不那麼匆忙,「出町柳」位於「鴨川」與
「高野川」的匯流處,反正還不見公車蹤影,亁脆先晃去看看河岸風光。但當走
到了堤防,望見的物事卻令我意外,先前常在網路瞄到「鴨川跳烏龜」,然也沒
特別調查在哪兒,畢竟年紀大了,這種略帶童趣的玩事便不怎麼吸引我,豈料現
在放眼望去,方石組成的長列劃穿長河、直抵對岸,當中幾塊背身渾圓、旁側切
出頭腳的不就是烏龜嗎?我竟這麼機緣湊巧來到這兒了。
不曉得是誰想出這玩意的,總覺得若在台灣,應該會被攻擊有落水的危險,
沒多久就拉繩封攔,只能遠觀了吧。望了一會兒這令人莞爾的設計,我轉過頭走
向公車站,可是才跨了兩步,卻突然一個念頭浮上,想都來了,儘管獨自玩有點
囧,但反正四下無人,管它的。我從堤防下到水邊,踩著方石板蹦上烏龜,然後
交互蹬躍往前進,難度其實不高,但人老了總是怕腳殘,若真的摔落水又被路人
看到錄到,就是一輩子的恥辱了。好在我未被衰神附身,順利地來回一遭,並在
中島拍了些水光瀲灩的午後川景。
跳完烏龜,接下來就得回歸正途,花了些時間等到公車、往北在街路裡拐繞
,須臾,我抵達了「上賀茂神社」。朱紅鳥居串著矮籬形成亮眼的門面,但旁側
立牌有著「式年遷宮」的字樣,頗令人憂慮會否有屋舍被工事簾架遮擋。往裡行
,鳥居之後是條筆直長道劃穿廣原,兩側景色望來淒寥,根據資料,於「葵祭」
開始的前幾日,會有所謂的「賀茂競馬」,比賽場便在這空地,不過現在望去只
是一片禿褐。右邊倒有幾株被棚架護撐的大型枝垂櫻,但想當然,既非花季,所
見的也僅為交織如網的狂亂枯枝。
再往前走一段路,總算看到屋閣了,這棟「外幣殿」不知為何被孤獨砌立於
此,歇山簷線折挑而出的廣簷下,雪淨紙燈籠成列掛懸,背倚的景色是亮點,因
為我看到了楓紅漫點在蓊鬱林樹間。由於這神社並非賞楓勝地,我也僅抱持見識
文化遺產的心思而來,但京都可能就是個楓櫻處處的城市吧,在此我沒特別預期
的社苑,竟也有著斑斕景緻。
興高采烈地快步走了過去,閣殿的後方有小溪靜聲緩流,一道石橋微彎搭接
,串起兩岸正火豔的楓樹。我順著溪畔抬望,在「大原」我錯過了它楓景最盛的
時期,但這兒的卻如悠揚曲節,於轉色移調中,漸趨澎湃,迎向高潮,剛好此時
陽光明烈,將彩葉映得燦爍,更讓我望得痴愣。
這些楓樹姿態各異,有的倚傍橋欄,像藝妓張起豔傘回眸一笑,有的臨空揚
展,驕矜掩去半片天,成了隱舍前的氣勢甲衛,自然也有輕柔搭垂,將溪流覆蔭
得幽闃的,枝頭雖灼,林間卻被風拂得沁涼,走來格外舒泰。
我在溪邊來回踱了好一陣子,才捨得將目光轉至參道末的主要殿舍區。走過
了同樣豔紅的第二座鳥居,迎面而見的是「細殿」,它被覆上掛簾的窗牆繞圍,
難以知曉裡面的佈局及用途,但其簷下金漆綴點,圍欄也嵌上燦亮飾片,想必在
儀典中有著重要地位吧。門前左右各有銀白沙錐,我曾在「宇治上神社」看過類
似的佈置,這兒應也是同樣意義,為神明的降臨之地。
除了「細殿」,這片前庭另有些模樣較為簡樸的矮屋,繞過了右邊靠近鳥居
的「樂舍」往裡走,會遇上「橋殿」與「土舍」。這兩座的格局類似,相異的僅
前者楣額被漆得雪白,後者則維持原本木色,而從命名可輕易推出它們的地理位
置,一個如橋築於溪上,任水花從屋底潺涓而過,另個則立在土岸沙地,與其相
望。這條小溪劃穿之前楓林,儘管此處沒有團密的焰色綴點,依舊飄送著落葉,
傳遞幾許秋意。
小溪在「細殿」後方分叉出支流,齊同將神社內院抱擁,剛入前庭時覺得景
緻樸褐,但一轉入這兒,色調頓時明艷起來。手水舍旁一株楓樹傲立,熾灼的繁
葉張揚於晴空,從枝梢間隙望去,能見朱紅樓門自院牆高竄。
不過當從簡窄的「樟橋」跨過小溪,聚焦於樓門的視線便不由自主往旁瞥去
,因為這兒不知什麼典故又設了兩座拱橋連併,名為「玉橋」者較簡約,僅以橋
欄畫出虹弧,「片岡橋」卻添了唐破風樣式的彎勾頂簷,兩者疊襯一起,有著錯
落的美感。
我由這兒轉身抬望,樓門是雙層結構,簷下椼架重重出跳,彷若雕鏤細膩的
華冠,而當穿入門廊,便是「本殿」屹立於高台,與我眉眼相對。然雖和它相距
咫尺,其實仍有層層牆廊隔掩,能踏足的僅是很外圍的部份。步上了階梯,我登
至殿口往裡看,幽靜的空間裡長廊交劃,感覺深不可測。根據立牌所示,右側區
塊是真正的「本殿」所在,左方的為「權殿」,也就是「式年造替」時「賀茂別
雷大神」的暫居之地。
殿外掛有特別拜觀的告示,很令人意動,畢竟一直沒機會一睹「本殿」內堂
的模樣,但仔細看過說明後卻頓時黯然,因為觀覽只到下午四點,我剛好錯過了
。櫻花季時由於行程太趕,我放棄了「春日大社」的「本殿」特別拜觀,沒想到
這回又失之交臂,看來真的是無緣吧。我愣愣盯著內廊的金燦懸燈、門簷的流紋
鑲飾,然後鬱悶走下階梯。
儘管無法得見殿裡佈局,但院中屋舍依舊有其意境,「幣殿」廊下以繩綑縛
的酒桶、簷旁垂展的暗紅楓葉,望來就似個適合幽居的處所,對側「朱印所」也
頗趣致,展了個以細竹編製的微笑綿羊,蓬鬆的羊毛竟是以折結的籤詩密組而成
,令人莞爾。
這樣望了一周後,我走出樓門,挑著來時未行過的僻處走,「片岡橋」的對
側有間小神社名為「片岡社」,簾繩色繁彩豔,心型的結緣繪馬把置架掛擠得叢
密,看來信眾甚多。仔細觀察了一下,圖案居然是「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
」,難道她已因為那本書被封為愛情的守護神了嗎?
不過其餘的小神社氛圍又不同,一路行過拄在溪邊的「川尾社」、高隱階頂
的「須波社」,都清簡得像個獨居雅士,「岩本社」甚至匿於深幽林徑,彷彿為
踞坐川岩的垂釣老翁,任憑水露沾衣、落葉覆身都不動身姿。
日斜隱、光漸微,我繞著鳥居旁的矮籬閒走,看最後的一抹夕照挪移變換,
在出探的楓葉上灼染出炫惑的焰彩。雖未能見識「葵祭」的莊嚴華盛,但這麼走
上一遭,也略微感受了屬於世界文化遺產的蘊含,況且,我還出乎意料見到撩目
的楓林呢。
或許,這就是旅行吸引人的地方,如同於愛情的國度裡,常在不經意時遇上
對的人,當心中未執著於美景,往往下個瞬間一抬首,眼前便是麗色。
作者: polesirius (ff)   2015-12-01 12:01:00
這是去年的遊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