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京都楓火【四】三千院-聚碧園、有清園

作者: polesirius (ff)   2016-11-24 11:42:06
~※ 三千院-聚碧園、有清園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71758616
離開了「青蓮院」那由光點闢築而成的幽玄之地,我走在回民宿的路上,隨
著車燈於街邊飛射而過,身體似乎也回歸現實,逐漸浮現了飢餓感。果然,一片
千層蛋糕與幾球冰淇淋還是撐不起正餐的份量,於是當看到路旁的便利商店,便
忍不住鑽了進去,買了泡麵與簡便壽司來果腹。
原本是想以熱騰騰的泡麵作為首日的終尾,但不知為何,當走進房間背包一
扔便覺滿身疲累,因此又莫名打消念頭,只開了一盒壽司往嘴裡塞完就盥洗躺平
。可是身體儘管已經罷工,腦子卻還兀自忙碌運轉,且不知是否真有認床的壞習
慣,不熟悉的枕頭床墊軟硬總讓我難以成眠,再加上那頓茶點咖啡因的影響,於
是又是個翻來覆去不知何時才終於入睡的長夜。
清早,手機音樂將我叫醒,我朦朧著睡眼將另盒壽司吞了當早餐,然儘管精
神萎靡,還是得振奮起來往地鐵站出發,畢竟今晨的目的地極遠,是位在京都北
方鄉間的「大原」。「大原」雖然偏遠,但藏了幾座幽靜清麗的寺院,著名的「
三千院」便是其一,原本櫻花季就想去了,但由於還得分幾日遠赴「奈良」、「
姬路」,繁多的賞櫻勝地讓我切不出空檔前往「大原」,再想想這兒的楓景也是
一絕,便一個轉念將它推遲在此次的賞楓之行。
去「大原」的交通方式不算太難,比較直接的是回到京都車站,那兒有公車
可至,但為了節約時間,我選擇了搭地鐵烏丸線到北方末站「國際會館」,再從
那兒轉乘19號公車。上了公車,原以為乘客該都是賞楓人眾,但很意外地,多是
些學生或行動緩慢的高齡老人,只能猜想大部分觀光客都選擇由京都車站出發,
比較單純省事吧。
顛簸三十分餘,我抵達了「大原」。走下車往四處望,這兒果然是坐隱於山
的鄉野,茂林、田圃,只有在馬路旁才能見著幾間樸實矮舍。找到了指示「三千
院」的標牌,我往那兒的徑路探去,一面走,一面隨意看著沿路風景。不曉得是
否日本鄉間的居民都如此自持,屋舍雖簡,但牆邊都沒有隨意堆置的雜物,路上
更不會出現飄飛的垃圾。更有心者,會在門前擺上幾盆花,甚至堆石植樹佈成一
隅清雅院落,很讓人嘆服。
由於是通往「三千院」的熱門行道,兩旁散立了不少門面妝點別緻的商家,
不過因為我來得早,路上的遊人僅僅兩三,所以商家仍皆門扉緊閉,難以知曉究
竟在販售什麼特色商品。但沒有了人聲的雜鬧,便突顯了鄉路靜謐的幽趣,兼之
現刻正是楓紅季節,路邊不時有橙艷的葉串高擎岔生,引我仰觀。走著望著,不
知何時,潺潺溪澗開始於旁奔流,我聽著水聲輕歌,看著凋墜星葉將溪岩綴點得
紅褐,還未見「三千院」麗景,心中已對「大原」萌生極佳好感。
一路走到個商家繁盛的十字路口,我終於看到「三千院門跡」的碑柱,而當
轉了過去,兩側搭展的楓樹相當令人驚艷,雖似已過色澤最美的時日,但翩落的
殘葉翻飛、晃舞,將原本暗冷的屋簷輕覆為溫暖的斑彩,還是讓我不由自主停佇
定目。
再往前多走幾步,便來到寺院的入口「御殿門」,它架立於階台,兩側石垣
上又高築了一層白色灰泥牆,讓人有行臨城郭的錯覺。昨晚參訪的「青蓮院」為
隸屬「天台宗」的門跡,「三千院」亦是,從「平安時代」末期,便陸續有皇族
在此擔任住持。但它最早僅是「最澄大師」於「比叡山」梨樹下建的小舍院,之
後寺名由「圓融房」、「梨下房」等不斷換替,地點也隨之遷移,一直到明治維
新後,才落腳於現址,成了現今大眾熟知的「三千院」。而這樣的名稱,想必是
出自佛理中的三千世界吧。
靜候至寺門開啟後,我隨著諸多拜眾行入院內,買了門票,踏進與大門相對
、有唐破風作綴的「客殿」。殿內似乎不能拍攝,因此我也不敢挑戰規矩,不過
印象裡一路行進的廊道沒什麼特出裝飾,僅僅以幾幅書畫字帖添色,稍微惹人端
看的該是牆上的照片吧,它記錄了此院隨季更迭的景貌,讓我這無緣再訪的異國
人一窺它的別樣風情。
儘管廊道佈置平淡,但當穿至「客殿」大廳,見開敞廊門將殿外園色接迎而
進,目光便頓時一亮。我欣喜地加快步伐湊往遊人停集的廊下,望著這片被稱作
「聚碧園」的小院落,一如其名地,它以深深淺淺的翠碧之色於池畔繪抹,幾塊
斑岩在水光邊露了輪廓,但更多的是被嫩毯般的綠苔覆掩,其上是一簇簇植依一
起的矮灌木。它們被修剪得渾圓可愛,像應和著佛理,象徵人們因修持而磨去稜
角,處世也隨之圓融。
我看著塊岩與球樹堆疊出山勢,看著石塔拔尖成峰,收聚成園內焦點,同時
也不由自主往背襯的幾株楓樹望。很可惜地,它們有的已禿了枝枒,只存幾片殘
葉,幸還有些仍以略凋的金橙持著秋色,不讓時序轉入冬之荒涼。我不禁在心裡
沾了點紅艷顏彩憑空點抹,揣描假使早一星期來此拜訪,會否便是更為燦美的風
景。
我在廊下坐望,直到眼前的靜綠散化入心,成了漾於肢軀的舒朗,才起身往
殿舍的其餘部分探去。「客殿」的北方接往「宸殿」,它的年歲很輕,築於二十
世紀初,敬奉的是秘佛「藥師如來」。由於為秘佛,加上又禁止攝影,因此腦中
對殿內擺置的印象就只是個黑洞,直到走出「宸殿」才有了光照與色彩。
方才的「聚碧園」為有著精巧佈局的小院落,但「宸殿」外的景致又不同,
它是片開闊林地,以散植的各色樹種為主題。其名為「有清園」,根據寺方隨票
發放的簡冊所述,典故來由自謝靈運的詩句「山水清音有」,但奇的是,後來上
網再細查,卻找不到相關資料。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當時的我由於「聚碧園」景
色秀麗,對「有清園」也懷抱濃濃期待,然當走下「宸殿」步階,心情卻瞬間跌
成失落。苔原上的確杉木挺傲偉立,形塑出揚昇空間,但卻不見預想之景,根據
網路照片,此園明明該有楓紅綴點,燃著秋末的最後一份餘熱啊。
我依循參道前行,一面認真辨著,而當視線落在幾棵枝枒細瘦的禿樹時,滿
腹疑惑頓時散逸,事實就是,我來的時日過晚,此園主要的楓紅早已燃盡。怔怔
盯著亁枯的空枝,我心裡的沮喪滿溢,雖已知此院楓期約較京都市內的早上一週
,但五天的訪程怎樣也難兩者兼顧,原想著或許還能僥倖見到些殘色,誰知老天
不給情面,錯過就真的是錯過了。
轉過身回望,「宸殿」闊偉的身姿在褐木後靜立,架高的屋閣與林樹融合為
一色,看來樸拙卻穩重。打起精神續往園偏處走,靠近丘坡的地方楓枝雖也枯褐
,但還殘著少許橙黃,勉強能填些心裡空虛。而丘邊池水陰陰,飄著褪去焰色的
星葉,無風鏡面中是林閣墨深的倒映輪廓。我望著苔原間置立的幾尊石砌地藏,
他們面目慈藹,無畏風霜地閉眼禱念,彷彿便是在這荒涼人世,為每個無依靈魂
提供指引,助其渡過災劫。
但在這秋末時節,會否又多了一重任務,是為像我這樣的旅人除滅心障呢?
或許當我能放下對楓紅的執著,從四季無常參透世事的無定,便也能放下對感情
瑕疵的計較、對別人評價的在意,放下這許許多多人生中的糾結吧。
作者: polesirius (ff)   2016-11-24 12:36:00
這是去年的遊記
作者: dianaphelps (樹)   2016-11-24 14:57:00
看完還是覺得三千院很美,感謝原PO分享!!
作者: polesirius (ff)   2016-11-25 11:32:00
謝謝你喜歡我的文章。應該是我期待過高所以失落也深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