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關東誌-百名城#17新田金山城跡

作者: hank410870 (江雨霏)   2016-11-12 16:50:27
※ [本文轉錄自 WarringState 看板 #1O9jTUF_ ]
作者: hank410870 (江雨霏) 看板: WarringState
標題: [討論] 關東誌-百名城#17新田金山城跡
時間: Sat Nov 12 16:48:23 2016
無音樂圖文網誌好讀版:https://goo.gl/hKMFFk
台灣人日本一周中粉絲團:http://goo.gl/K8CbM4
(未來將發表許多日本歷史相關文章)
今天的文章要介紹的新田金山城(太田市)不算有名,
但是曾經被上杉謙信、北条氏政等名將反覆爭奪過,
初夏的關東還是宜人的氣候,
某個假日,
筆者坐上火車來到北關東,
同一天的另一個百名城景點-足利氏館跡,
群馬縣的地理等背景資料也在這篇網誌中說明過,
這次就不再佔用篇幅贅述,
建議大家先閱讀這些背景資料再繼續看接下來的文章。
筆者先從東京出發到足利市走訪足利氏館跡,
足利市到太田市不過10分鐘車程,
途中可以看到城跡所在的「金山」。
從空照圖可以明顯看出,
金山是一座佇立在平原之中的丘陵,
海拔235公尺,
城跡就座落在山頂。
從太田車站到山腰的活動中心還有3公里的距離,
本來還想先在這裡看看導覽和介紹,
可是抵達時已經關閉,
名建築師隈研吾的作品,
據說牆面的拼貼是石垣的意象。
金山城的規模非常大,
從活動中心到最高的本丸約還有30分鐘路程,
太田市的網站上有非常詳細的路線介紹。
因為建立在名叫金山的山上,
所以被稱作金山城,
那麼為什麼前面還要加上「新田」呢?
因為金山是非常常見的地名,
為了便於區分所以在前方補充說明,
這是說明城跡時很常使用的區別法,
但為什麼不是地名的「太田」而是「新田」?
這就要講到歷史名人「新田義貞」,
莊園時代此地人才輩出,
還記得我們上一篇講到的下野足利莊嗎?
太田市古稱上野新田莊,
新田氏出身河內源氏的貴族,
傳說金山城由新田義貞(1301年~1338年)建造因而得名,
不過目前尚缺乏考古證據,
比較可信的說法是1469年由新田一族的岩松氏築城,
至於新田義貞勤王和隔壁足利莊的鄰居足利尊氏大戰的故事我們下次再說。
新田一族的岩松氏一直統領此地直到戰國時代,
新田四天王之一的由良具滋後代由良成繁擔任岩松氏家老,
1528年,由良成繁反叛主家奪取了金山城做為居城,
由良氏統治的上野被許多大勢力包圍,
信濃武田氏、越後長尾氏、常陸佐竹氏、古河足利氏、新興的後北条氏等,
為了生存,
由良氏在這些大勢力之間反覆遊走求生。
河越夜戰(1546年)後,
後北条氏成為名符其實的關東霸主並且趕走原來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
由良成繁自然也臣服於後北条氏,
上杉憲政輾轉逃亡到越後投靠長尾景虎(後來的上杉謙信),
長尾景虎接收了關東管領上杉氏的姓氏,
並且改名為上杉政虎,
揭起大義之旗出兵征討關東後北条氏,
1561年,
上杉政虎從越後(今新潟縣)來到上野,
當然也把新田金山城攻陷了,
由良成繁很聰明的投靠了上杉政虎,
越後的部隊席捲整個關東,
此戰讓上杉政虎名震天下並贏得「軍神」的頭銜。
謙信進一步包圍了後北条氏的小田原城(今神奈川縣小田原市),
但遠征而來的上杉政虎部隊終究無法進行持久的包圍,
一個月後就返回越後,
後北条氏也漸漸恢復原有的領地,
由良成繁再次轉投後北条氏。
1578年,由良成繁死亡並將家督交給嫡男由良國繁,
國繁擔任當主後又幾度在織田氏、佐竹氏之間徘徊,
最後被處罰幽禁於小田原城。
1590年,豐臣秀吉進行小田原征伐,
沒有城主指揮的金山城很快就陷落了,
戰後遭到廢城,
江戶時代被畫分為國有林,
直到近100年才再次被指定為史跡並加以整修。
一開始沿著產業道路行走,
偶而會在路邊看到堀切等遺構,
金山城從1590年荒廢至近代,
江戶時代又被指定為國有林地人跡罕至,
遺構保留完整,
但幾乎都在荒煙蔓草之中,
登城過程中就可以看到許多堀切和土壘、石垣。
路跡還算明顯,
標準的山路,
不過路況不好而且坡度變化大,
這次的登城路徑走的是南路,
日本國土地理院地圖有標出登山道。
上圖三點由南到北依序如下照片:
登山道入口、
谷地中的山路、
本丸南方的曲輪-南木戶。
越過南木戶就來到南曲輪和御台所曲輪,
這裡可以展望整個關東平野,
據說天氣好也可以看到富士山,
休憩所的後方有金山城的模型和地圖。
從地圖可以了解金山城規模之大,
也可以看到剛剛的登城路徑,
實際上爬過一次如此大規模的山城,
就可以想像當時圍攻的難度。
展望所的北方是低漥的日之池,
東邊是大手虎口(正門),
隔著日之池的北方是二之丸,
東北方的高地是本丸,
建有新田神社,
再北方還建有北之丸,
沿著整座山的稜線,
從大手口北方不斷向西延伸的繩張綿延約4公里直到西之丸。
被各個曲輪包圍的日之池,
位於大手虎口進入後的平台,
可說是金山城的核心,
這種傳統的山城難以強攻,
大多採取包圍,
在圍城時守軍最重要的就是水源和補給。
先去攀登最高處的本丸,
御台所曲輪到本丸的階梯成了參道,
本丸上祭拜新田義貞的新田神社,
展望也非常好。
從參道走下來就是御台所曲輪,
這裡也建有一座鳥居,
然而如果繼續沿著參道行走就會掉下懸崖,
畢竟是形勢險要的山城。
嚇阻力十足的大手虎口,
利用自然的地形,
在谷地建立道路,
兩旁的高處堆砌石垣,
從正面進攻的敵人會有很強的壓迫感。
從大手門前仰望二之丸的景像,
要這樣仰攻想必十分困難。
不同於常見的枡形虎口講究包圍殲滅,
這座古老的山城設計的是食違虎口,
即是攻城進路會變成S形、Z字形,
容易遭到側邊的攻擊,
大手道底部面對一面石垣,
酷似傳統中國建築的照壁。
大手虎口外的月之池,
旁邊有一條「三之丸下塹壕」,
目測深度約6公尺左右的空堀,
強迫大家一定要從大手口攻城就是了。
長型的馬場曲輪下方也有許多櫓台和石垣,
如此滴水不漏的防禦,
馬場曲輪的最前端建有見物台,
此處除了可以向南展望關東平野,
也可以向北展望。
右手邊的群山是赤城山,
左邊的則是榛名山。
從見物台上看馬場曲輪。
金山城繩張沿著稜線延伸,
從長形的馬場可以看到側邊通往西之丸的走道,
隨著地勢構築的高台配合空堀防禦,
形勢險要可見一斑。
金山城的規模很大,
而且因為荒廢許久,
筆者在登城過程中備感艱難,
當時攻城的難度可想而知,
但也因此保留了非常完整的繩張、空堀、石垣等遺構,
現在正在進行許多考古和整修工事,
可以期待未來開放更多區域和更明確的路標,
成為很有教育意義的山城遺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