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東北平泉:世界遺產中尊寺‧藤原氏夢之跡

作者: lirac (波麗露露)   2016-06-16 00:09:22
◎好讀圖文版:http://goo.gl/AdqxYY
經過毛越寺的心靈洗禮,繼續前往中尊寺朝聖。
由於兩寺之間隔著金雞山,我們就不做體力活了,直接搭乘巡迴巴士比較實在。
毛越寺的巴士站設在停車場內,有洗手間、飲食賣店可以打發候車時間。
約七分鐘車程抵達中尊寺。
一下車,發現參道前小公園裡有座「武蔵坊辨慶之墓」。
平泉除了是藤原氏開創榮華的夢想之地,也因護助源義經而平泉夢碎。
若能事先認識一點歷史背景,對於遊覽史跡非常有幫助噢。
話說源義經,小名牛若丸,是平安時代末期源氏一族最著名的武將。
年輕時曾投奔平泉受藤原氏三代藤原秀衡的庇護;
後來與同父異母的兄長源賴朝一同舉兵討伐平氏,成功為父報仇,
獲得「鎌倉戰神」之稱號。但也因功高震主為源賴朝所猜忌,兄弟反目成仇。
源義經遭到追捕,再度來到平泉投靠藤原第四代泰衡。
可惜寡不敵眾,時年31歲的義經在平泉高館自盡身亡,
成為日本史上傳奇一生的悲劇英雄。
至於開創平泉百年基業的藤原一族,則因涉及源氏紛爭,半年後也走向滅亡。
與源義經同樣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還有他的家臣「武藏坊辨慶」。
辨慶原是行走江湖的武僧,
偶然在京都與義經比武吃了敗仗,之後便忠心耿耿追隨左右。
相傳當年義經遭到亂兵包圍,辨慶捨命護主力守在衣川館,
最後身中萬箭站立而死,即為著名的「辨慶立往生」。
這座辨慶之墓附近,據說就是當時衣川古戰場遺跡。
想到這些兵家爭戰終將化為塵土一把,諸行無常令人唏噓。
**
時值中午,先到巴士站對面的「平泉觀光Rest House」填飽肚子。
兩層樓的大型建築裡包含了土產店和兩家餐廳,好吃好逛一應俱全。
我們在一樓的「フードコート門」用餐。
菜單種類超多樣,如麻糬料理、丼飯、蕎麥麵、烏龍麵、咖哩,還有各種組合套餐。
選定菜色後購買餐券,按照燈號到餐檯取餐。
點了一份好奇已久的毛豆麻糬(300円)。
淺綠色的毛豆泥淡淡清香甜中帶鹹,
搭配兩大顆軟Q麻糬整個就是我的菜,吃完超飽的。
毛豆麻糬是東北鄉土名物,菜單上還有麻糬套餐,可以一次品嚐七種口味喔。
吃了麻糬差點塞不下正餐。
「義經蕎麥麵+迷你豚丼套餐800円」「咖哩蕎麥麵550円」味道都還不錯。
**
◎中尊寺官網:http://www.chusonji.or.jp/ (拜觀時間8:30~17:00)
「中尊寺」是位於關山丘陵上的寺院群,西元850年由慈覺大師草創。
十二世紀初藤原氏移居平泉,
第一代始祖藤原清衡,有感於戰亂之苦及對佛國淨土的嚮往,
致力營造一處祥和國度,首先著手修建的就是中尊寺。
全盛時期境內估計有40座堂塔、僧房300間,可謂開啟平泉璀璨文化之序幕。
1979年中尊寺全境也被指定為國家特別史跡;2011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雖然個人私心比較喜愛毛越寺,但中尊寺也是一處內容豐富的文化景點。
如果時間不夠只能參觀一處,又想節省門票錢的話,肯定得選中尊寺了!
尤其境內十多座佛堂寺廟林立,周圍也不乏伴手禮店,
既能充分沐浴在眾多神佛護持中又能賞景購物,這麼一想中尊寺又更值得一遊了。
下午一點半正式踏上表參道「月見坂」。
800公尺長的坡道兩側杉樹高聳林立,
這些江戶時期栽種的古木已有三百多年樹齡,為參拜之行增加莊嚴神聖的氣氛。
當初我就是看到月見坂的照片,被這氣勢吸引而來,果真壯觀啊。
月見坂沿途座落著幾間寺廟、食堂、喫茶店,
選幾處停留參觀,一邊享受林間清爽綠意,
800公尺的上坡路其實也不算累,沒一會就能抵達中尊寺本堂了。
**
弁慶堂,供奉弁慶(辨慶)和義經的雕像。
平泉是他們主僕二人的埋骨之地,在地可有不少相關史跡景點。
據說弁慶本人身高186,有請我家夥伴扮演一下這位傳奇武僧XD
(繪馬是地藏菩薩圖樣,可愛耶~)
參道左側「藥師堂」供奉藥師如來和保護兒童的子安觀音。右邊則是「地藏堂」。
境內每間寺廟都有自家的御朱印所和販售御守、和風小物的攤子,
平常有在蒐集御朱印的人來這裡「進香」必定收穫滿滿。
參道小徑旁的茅草茶屋,好有鄉野風情!
很佩服日本人總能讓建築物適切地融和在風景之中。
每年10/20~11/15是中尊寺菊花節的展期。
數百株精心栽培的各色菊花競相綻放,展現另一番秋季風雅。
花型碩大的菊花主要展示在本堂兩側,品種似乎和台灣不太一樣,
每一朵看起來都好肥美喔
本堂大門前也有幾家藝品店。
賣些參拜用的念珠、祈福小物、南部鐵器等特產。
比起毛越寺,中尊寺真是熱鬧許多,團體遊客也不少呢。
直覺婆婆媽媽們應該會很喜歡這裡吧。
**
走走逛逛終於來到「中尊寺本堂」。
古意盎然的寺門是十七世紀從伊達兵部官邸大門移建而來。
走進本堂廣場,右邊這間「寧息庵」販售宗教飾品、特產衡年茶、關山香。
左手邊有御朱印所,立刻把我的四寺迴廊朱印帳送去蓋第二枚朱印。
待寫的本子不少,還得領號碼牌呢。
中尊寺為佛教天台宗東北大本山。
本堂又是境內的中心建築,重建於1909年,氣勢莊嚴恢弘。
拍照時發現本堂屋頂很特別,從不同角度欣賞造型也各異其趣。
本堂主佛「釋迦如來」。我們誠心合掌參拜後,脫鞋進入堂內參觀。
發現日本人都拿出手機相機,原來可以拍照喔?也跟著拍下慈悲的佛陀像。
其實我更好奇的是「不滅法燈」!
兩盞金色燈籠就立在主佛兩側,
這是1958年從天台宗總本山「比叡山延曆寺」歷經1200年從未熄滅的法燈分火而來。
親眼看到千年不滅的燈火讓人好感動噢~
本堂兩旁還布置了「懸崖菊」,仿效野生菊花懸垂的姿態,
遠遠看去好似鑲嵌著一顆顆水滴狀的寶石。
我很喜歡整座庭園的氣氛,
鋪著小石子、幾棵樹型優雅的松樹和蒼翠樹林環繞,特別有種安穩感。
本堂旁的「峰藥師堂」也令我印象深刻。
堂內供奉藥師如來佛,周圍布幕旗幟上繪有眼睛圖案,
似乎對於「護眼」特有神效吧?
堂前還有一隻幸運石蛙,蛙的日文「かえる」和「歸來」的發音相同,
因此也有摸摸石蛙祈求旅途平安歸來的說法。
這裡的繪馬直接寫上「め」,也就是日文「目、眼睛」的意思。
想當然也有め的御守喔。
**
十月底,中尊寺紅葉尚未見頃。
但通往金色堂的參道上,粉彩枝葉攏聚秋色朦朧如煙,景緻非常迷人~
我們坐在不動堂旁歇歇腿,看著遊人們參拜漫步,好個悠閒美好的午後。
繽紛紅葉覆滿天際,好像油彩畫一般,在枝椏上堆疊出五顏六色的豐富層次。
令人不自覺放慢腳步,品味這段彩色的林道。
「讚衡藏」前的楓樹,則是這天在中尊寺看到最豔紅的一棵,卻有種纖柔之美。
「讚衡藏」也就是寶物藏,收藏三千多件國寶級文物,
例如以金銀粉書寫的佛經古籍。
中尊寺境內,唯四處需要付費參觀的
「讚衡藏、金色堂、經藏、舊覆堂」拜觀券800円,就在這邊購票。
其中最具盛名的國寶應該還是「金色堂」吧!
從階梯由下往上拍的經典角度,總是出現在中尊寺文宣上。
參天古木下座落著清雅建築,裡頭即藏納著金色堂本尊。
從敞開大門內可見金色微光隱隱閃現,顯露這座珍寶的不凡身份。
西元1124年打造的金色堂,是唯一一座從中尊寺創建時期保存至今的超珍貴建築。
整座佛堂覆滿金箔光芒萬丈,並配以螺鈿、泥金畫、七彩珠貝、象牙等精緻工藝。
特別的是,堂內納有藤原氏清衡、基衡、秀衡的遺體以及第四代泰衡的首級,
一家四代全納骨在這座金色殿堂內。
其上則圍繞著十一尊佛陀菩薩光彩生輝,或許最燦爛的極樂淨土莫過於此吧。
金色堂內不得拍照,當時又有幾組團客要參訪,就沒購票進去湊熱鬧了。
隔著欄杆想像一下輝煌氣息吧。
**
造訪中尊寺的旅行團似乎都先直奔金色堂,加上校外教學的學生,
有的拍團體照、有的解說導覽,廣場上一時之間熱鬧滾滾。
附近還有阿彌陀堂、弁財天堂,只不過人氣和丰采都被金色堂吸走了。
其實周圍各色樹林簇擁的景緻也很多采多姿呢。
金色堂旁兩個大叔正為三重塔疊上鮮黃菊花束。
我好喜歡這種手工作業噢,一直站在旁邊痴痴看著~
趁太陽還沒下山,繼續探訪白山神社。
在高聳巨木下,朱紅鳥居顯得好迷你呀。
北方鎮守「白山神社」,乃是慈覺大師為了守護中尊寺,
親手雕刻了十一面觀音在此供奉。
神社境內這座「能舞臺」為國指定重要文化財,
歷史上眾多名人如豐臣秀吉、伊達政宗都曾來這欣賞能樂演出。
目前建築是1853年重建,依然保有稻草木屋的古老樣式。
每年春秋藤原祭也會在此舉辦慶典表演。
白山神社前特別立了一圈「茅の輪」,多半和避邪除厄有關吧。
斜後方還有十二生肖守護神社,我們當然得到猴神前好好參拜。
又走到神社後方的「西物見台」眺望遠景,
平泉自然環境真不錯,看到好幾隻老鷹翱翔天際呢。
都快搞不清楚整個下午到底參拜過幾間寺廟了XD
完全是進香行程大滿足,事業、健康、財運全都有拜有保庇。
原路下山經過迷人的楓林參道,忍不住又駐足多拍了幾張。
月見坂上其實還有兩處觀景台「東物見台、東望古台」,
可遠眺平緩的束稻山和蜿蜒流淌的北上川。
這片廣闊土地曾經是日本歷史上重要舞台,
如今山林依舊,藤原氏的百年榮華、義經主僕的悲壯人生,猶如一場遙遠夢境。
平泉美麗,卻也令人感觸良多~
**
結束今天的世界文化遺產之旅,接著轉戰伴手禮店。
不管是參道入口旁的高質感藝品店,
或是馬路對面應有盡有的土產免稅店都超好逛~
參拜之餘別忘了留點時間瞎拼呀(祈求金運保佑立刻就破功了XD)
話說在中尊寺前準備搭巡迴巴士,痴痴等了十多分鐘巴士連個影都沒有.....
心一橫決定用走的回車站!
約1.5公里二十分鐘路程,沿途大多有平緩人行道,
秋高氣爽加上美麗的天色,步伐也跟著輕鬆愉快,順利搭上16:39車班回盛岡。
其實今晚還有一趟興奮的行程,那就是 「我們要前往北海道啦~」
在此暫別東北,四天後再見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