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京都櫻雪【二六】知恩院-友禪苑

作者: polesirius (ff)   2016-02-22 11:40:33
~※ 知恩院-友禪苑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383007088
或許雨神已從假寐中甦醒,抑或覺得賞了微晴「清水寺」足矣,在我放棄尋
覓小地藏的當口,雨絲也開始輕飄飄綿細而落,於是我撐開傘,沿「寧寧之道」
往北,向午後目標「知恩院」前行。
儘管與地藏小巷無緣,但若稍留心探看,路旁其實仍有些逗趣的菩薩神明塑
像,甚或還有Q版的秀吉與寧寧相依一起。記得該也是在這附近遇上位雲遊僧,
他持著缽杵立於小寺前,與印象中和尚的低語平和誦經不同,他朗著聲,用很奇
異的腔調唸了長串咒語般經文,就好似接續便要大喝「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
然後杖杵豪光乍閃,封印匿於牆隙的妖人。
懷著奇想一路前行,長路末處有座塔閣,拉尖的塔頂一直引我盯看。走近抬
望,是「大雲院」的「祇園閣」,梯形塔身支著日式環欄窗柵,但卻像帶進「祇
園祭」山鉾聯想,亦似融入西洋歌德元素,銅綠脊簷朝天幻形為矛尖後,再巧置
揚翅舞鶴,相當別致。護牆外、櫻樹下,則另有地藏菩薩持杖低眉,守望來去旅
人。
由此院稍拐再往前走,便接入首日曾遊訪過的「圓山公園」。想當然又是花
了些時間凝望枝垂櫻女王、看了看陰鬱天雲下的園景,才續往北行。而當穿至大
馬路,我便見到「知恩院」的雄偉「三門」屹立於對角處。
它與「南禪寺」的「三門」有著相似模樣,五開間的高闊展幅疊立為雙層樓
閣,兩旁以梯階斜劃,宛如削毅山稜,同時也融合「空門」、「無相門」、「無
願門」的禪意,守著寺院空無界域。我走至門下略避著雨,也抬望頂梢椼架,其
柱樑拙重質樸,但斗栱卻密集串繞並在末處點漆,銀亮得華亂。
有點好奇想上樓尋訪,看看佛堂內的釋迦如來與十六羅漢,仰觀天花板的威
嚴雲龍圖繪,當然也想倚欄遠眺,看是否真如書上所述,有「二條城」的縮渺身
姿隱於市景街區。不過這兒倒不若「南禪寺」親民,得等至偶然的特別拜觀時機
才能一窺堂奧。
「三門」雖未開放,但穿行後往右轉,另有座名為「友禪苑」的小庭院可供
遊晃。遞出門票錢,收費大嬸好心跟我在圖上指著後續觀覽路線,然後笑臉盈盈
邀我入苑。
一踏入苑內,景色便秀麗得令人定目,一泓清池幽蕩,蒼碧群松圍擁,而觀
音在池間台座高立,以慈煦面容照撫每個錯身的徬徨靈魂。我不由自主在池畔怔
視許久,這定靜的景致滌心,忽然有種錯覺,身週的綿雨便是楊枝甘露,縱使人
世荒涸,也將滋長希望之芽。
往內走,碎石路勾著枯山水南行,砂礫鋪灑出一池鏡波銀亮,灰黑斑岩、修
圓灌木如孤島探點,那旁處的石燈籠應就是島上古寺吧,以晨鐘暮鼓、以入夜微
光引領汪洋滔瀾中的迷茫。
步徑的另側,一株粉嫩枝垂櫻已過了風華,凋零翩落的碎瓣正隨著絮雨將石
路鋪染如雪。然牆外高探的櫻枝倒還正精神,燦笑地接飲雨露,將微現的「三門
」山簷舞抹得亮澤。
續迴繞,枯山水的側處砌高為台,一個清瞿老者雕像持筆坐望,那模樣便彷
似正觀著院景以其為靈感,然後揮染出繽紛綺色。這位便是此苑紀念的「宮崎友
禪齋」了,一般和服以刺繡為主要綴飾手法,他卻研發了獨到的彩染技巧,在京
都以所謂的「京友禪」名噪一時,並形成極受歡迎的派別流傳至今。我自然無緣
一窺大師作品的色澤筆觸,不過現代倒有為了大量製造的簡便方法,也就是用鏤
刻好的模板覆在布上,再疊層刷色,連遊客都能藉由體驗課程,初探「京友禪」
的迷人世界。
往入口清池的另一側走,院落轉為竹籬矮舍,「華麓庵」以清簡素身與「白
壽庵」並肩坐倚,蒼枝碧葉在碎石路間拂弄墨簷,感覺當啟門推窗,捧起一盞溫
茶,便是個靜幽世界,能望櫻柔轉色為楓炎,就算葉落雪掩亦有寂寒之美。
繞了一圈出來,「三門」後的參道分歧為二,各自往丘上攀去,「男阪」是
條苦行長階,「女阪」則為緩坡,彎帶般緩升。既然終點相同,一向厭恨爬階的
我自是偷懶選了後者,管它的男女界份。悠閒上了丘坡後,便見著此寺最主要的
建築「御影堂」。然它並非廣偉地展簷高踞,而是因著「平成大修理」,讓施工
架板覆裹它十一開間的寬闊立面。
前些日子訪過幾個密教「真言宗」佛寺,但「知恩院」所屬的「淨土宗」則
是由密教的另個支系「天台宗」衍化而來,宗祖是「法然上人」,主張只要清心
唸禱阿彌陀佛名號,便能往生淨土,也因其地位超然,「御影堂」敬奉的是他的
塑像,而非佛陀菩薩。
儘管入寺的參拜路線為東西向,但殿舍的佈局其實是以南北為中軸,由「阿
彌陀堂」與「經藏」兩側伴立著「御影堂」。我往近處的「阿彌陀堂」走,手水
舍隔鄰另有座「靈塔」,雙層結構,方樓轉為窄縮的圓塔身,飛挑簷線與艷紅柱
栱在粉嫩櫻群間顯得耀目,但就不知敬祭的是否為「法然上人」遺物了。
相較「靈塔」的緋艷,「阿彌陀堂」倒持著原本低調木色,任風霜抹繪歲月
的斑跡。然乍看雖粗褐無文,當脫鞋入廊,雙疊簷面下其實有細膩雲紋勾挑於椼
木,兼著掩覆釘栓的「釘隱」與窗柵門飾,能感覺設計施作時的敬心。
望見幾位老者推門從堂內行出,原本怕唐突的我也大著膽子入殿,並在邊角
位置悄聲入座。殿內其實在偏廳已有著誦經儀式,一位僧人聽見推門聲反射性睜
眼瞥向我,或許發覺是個年輕面孔,神色有點詫異,但很快又收攏心念回歸經文
字句。
以往在台灣至宮廟求拜,總是人群雜鬧吵嚷,香煙薰目嗆鼻,連誦經聲語都
覺平板穿腦令人不耐。可是此刻殿內卻現著不同氛圍,十數參訪者於堂邊靜謐坐
聆,將空間留予經文迴盪,本該無法明意的異國章句竟也讓人定心了。
我望著阿彌陀佛坐像,雕工精微的背板與燦亮垂綴的鈴飾將祭壇聚光得耀目
,或許這也是工匠的設計思路吧,減去堂舍的雕樑畫棟,將輝燦交付殿心,於是
修持者得以收攝雜念,在凝神靜望默禱中,尋得屬於自己的無垢淨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