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京都 元離宮二条城

作者: bonade (深邃的寂寞)   2013-04-27 23:47:25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区二条通堀川西入二条城町541
開放時間:8:45~17:00(二之丸御殿9:00~16:00)
門票:¥600
官方網站:http://www.city.kyoto.jp/bunshi/nijojo/
【聽聽音樂看看落落長的圖文版】
http://bonade2011.pixnet.net/blog/post/96391019
【自行搭圖文字版】
從神泉苑走出來,漫步過一早無人的巷弄
走出來便可看到左右兩端長長的二条城城牆,城牆的規模不及大阪城的高聳壯觀
畢竟二条城算是德川家族保護京都御所及來到京都的住所,並非長久居住於此
再加上江戶時代幕府頒布不得興建城郭的規令
相較之下,二条城顯得嬌小玲瓏,但卻有著它嬌小玲瓏的可愛之處
二条城另一個吸引人的在於它見證德川幕府的興與衰
1867年幕府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便是在二条城的二之丸御殿發表「大政奉還」
雖然發表大政奉還後德川慶喜依舊掙扎了一下,但此次仍視為德川幕府的終結
現在的二条城早已歸於平靜,並於1994年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084
現在看來很壞心的南門,門一開從裡面衝出來就good bye啦!
(喂又不是參加百戰百勝)
建於1915年的南門原本走出來有渡橋,後來被拆掉,另一邊的西門也是渡橋被拆掉
當時新建這座南門是為了大正天皇的即位式
從裡面看,與大阪城的櫻門同樣是「高麗門」的樣式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108
層塔型二重櫓的東南隅櫓,建於1624~1625年,屬重要文化財之一
1788年的天明大火把東北、西北隅櫓都燒了,目前僅存東南、西南隅櫓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126
東大手門,建於1662年,屬重要文化財
型式上為入母屋造櫓門,氣勢超強的一座城門......
仔細走到城門底下,對其厚重不已的城門感到吃驚啊
我想這麼厚實的城門要攻破的確會讓敵軍傷透腦筋
東大手門屋頂兩側一樣裝飾著鯱,只是不會閃閃發亮
而且跟東大手門的巨大相比,兩隻鯱實在是......存在感薄弱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138
正值梅花的季節(2~3月),門口貼心的放上二条城內梅花開花的情況
可是......看不懂 囧...
後來查了才知道
「ちらほら咲き」指的大概是零星綻放
「つぼみふくらむ」指的大概接近含苞待放
有請日文達人幫忙翻譯~~~
當然囉,櫻花季時「梅」就換成「櫻」了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162
大概是來得早,或季節不對,觀光客應該不少的二条城意外沒人
一早在門口等開放的,除了我們這組人
還有零零星星的散客和一台載著學生、等著校外教學的遊覽車
二条城的購票分人工和售票機,門票出乎意料的普通?
而且感覺上頭的照片是N年前拍的那種復古風 XD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184
二条城的外堀(護城河),為什麼不寬呢?
有種說法是德川家康認為這種寬度的堀,敵方的長刀、長槍攻擊不到
嘿嘿,可是我們的火槍打得到啊! ( ′___`)y-~
所以德川家康覺得這種寬度的堀就夠了,堅持不加寬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210
走進壯觀的東大手門,進入二条城二之丸的部份,可以看到地上舖的是小碎石
舖小碎石有其原因,夜深人靜時一有人踏過小碎石便立刻知道有人進來
一進來左手邊可以看到長屋狀的「番所」,類似現在的警衛室,建於1626年
正面十間寬、三間深,不曉得所謂的「間」怎麼算
如果真的有十間寬,那一間應該很狹小
目前番所建築所剩不多,二条城的番所更顯珍貴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226
番所內放了蠟像模擬當時武士值勤的模樣......我被嚇到 
當德川將軍不在二条城時,會從江戶派兩組共一百位武士在此坐鎮,兩組人每年四月對調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240
金光閃閃、富麗堂皇的唐門~~~~~~
錯了唐門在整修整個封起來什麼也看不到......... OTZ...
看不到唐門真的好可惜,好想親眼看看大量金箔裝飾、繁複木雕刻的唐門
在整修!在整修!在整修!看來這一修要修好久了
所以我們直接走進去二之丸御殿的範圍,不過二之丸御殿要九點開放
趁這個時間大家四處拍拍照...享受一下沒人的二条城
二之丸御殿建於1625年,建築物佔地3,300平方米,總計33間房、800多張塌塌米
為典型的桃山時代武家書院式建築
整座二之丸御殿:遠侍之間(含車寄)、式台、大廣間、黑書院、白書院、蘇鐵之間
總共六棟,皆被列為國寶,其餘尚有兩棟重要文化財的廚房、配膳所(現不公開)
日本現存的城郭宮殿相當少,應該說大規模、完整的宮殿僅剩二条城的二之丸本殿
幾棟建築物從遠侍之間開始,由東南向西北延伸過去
除了建築物本身極為珍貴
裡面根據房間使用場合不同,拉門盡是貴氣兼英氣萬千的狩野派障壁畫
其中包含狩野派領導畫家狩野探幽的作品
整座二之丸御殿留下高達3,000幅以上的障壁畫
3,000幅裡有1,016幅於1982年公告為重要文化財
狩野探幽帶領的畫家約在1626年開始進行為二之丸御殿進行障壁畫的繪製
為什麼講這麼多?因為二之丸裡面禁止攝影,什麼照片都留不住啊 XDDDDDDDD
不過現在大廣間、黑書院全部的障壁畫、一部份白書院的障壁畫
為保存重要文化財而被換成臨摹的作品
想看真跡的話需到定期公開的展示收藏館囉!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268
二之丸御殿的入口,車寄
之所以叫「車寄」,便是當時設計剛好可以停入一台牛車,就像現在的車庫?
光是車寄便如此金碧輝煌,更可想見裡面會是如此驚人的光景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298
車寄的上方,精緻細膩的木雕,木雕上面還可看到一隻唐獅子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320
左右兩邊的欄間皆有雕刻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340
裝飾在屋簷底下的皇室家紋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396
依日本傳統建築上的規範,在屋頂要放上家紋是有順序的
最上面一定得是皇室的菊花家紋,下面才是放自家家紋
不過大家也知道,德川家康對自己的權勢多麼有把握......(握拳)
因此當時二条城內德川家的三葉葵家紋都比皇室的高。
後來天皇命令二条城內比皇家家紋還高的德川家紋都要除掉!
但總有些地方被漏掉了咩......因為太高拆不到 
不好意思因為鏡頭倍數不夠,拍不清楚 XD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414
二之丸御殿旁,放著兩個當時掛在鐘樓上的鐘,可以看到吊鐘的地方是兩顆龍頭
這個鐘是幕末時期開始使用,主要用來作為緊急聯絡
至於這兩個大鐘是否為原來的真品就不曉得啦......
感覺真品不太可能掛在外面風吹日曬的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434
拍完外觀,二之丸御殿也差不多到了開放時間
進去車寄換上拖鞋便可入內參觀,需注意不可攝影!
二之丸御殿除了為數眾多的障壁畫可欣賞,可別忘了抬頭看看精花的天花板
每間的天花板圖紋不太相同,相當值得一看
若沒租借導覽的話有些麻煩,雖然裡面有介紹牌,不過是英、日文......
為了保護二之丸御殿裡眾多的重要文化財,對外的拉門全數被拉上
可能因為這個原因,或日式的屋舍本身設計的問題,裡面超冷的......尤其是腳底
夏天可能覺得涼爽,像我們冬天去就算穿得厚厚的還是覺得有被冷到(抖)
進去裡面慢慢走、慢慢看大概要半小時左右
如果一個一個介紹牌慢慢看大概要45分鐘吧?
二之丸御殿老實說真的很大......
而且傳統日式宮殿的格局真的很詭異,現代人走進去可能會覺得匪夷所思
重點是走一走會有空間錯亂的感覺,很想拉開拉門奪門而出 
平安走出二之丸御殿後便可往二之丸庭園逛囉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464
二之丸廣園的其中一部份,為當初迎接後水尾天皇時擴建的部份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484
大廣間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506
遠侍之間、式台、大廣間連連看
外頭同樣舖上碎石子以防宵小任意闖入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520
拉門全拉上,為了保謢裡面的重要文化財
只是看到這長長的迴緣總讓人好想上去滾來滾去
外圍某個地方似乎看得到所謂「鶯聲地板」的構造,鶯聲地板也很妙哦
跟碎石子路同樣做來防盜的功能
夜深人靜時有人踩在鶯聲地板上就可聽到如黃鶯般的聲響
可惜走在裡面可能人太多的關係,聽得不是很清楚,微弱的啾啾聲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552
對不起我知道我把二之丸庭園拍爛了,但它真的是日本的國定特別名勝 囧...
根據歷史記載,二之丸庭園推斷建於1602~1603年
1626年為了迎接後水尾天皇請來小堀遠州進行改建,為池泉回遊式
所謂池泉回遊式講白話的點就是步道繞著池子走、可看到不同風味的景緻
因此整座池子除了小徑外,尚有四座小橋可做連接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574
當時設計的理念便是希望坐在大廣間、黑書院及站在二之丸庭園都能欣賞不同的美景
看來小堀遠州的確達到這個要求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590
池子內最大的島為蓬萊島,其左右分別有龜島、鶴島,象徵神仙蓬萊世界的模樣
又有一個別稱叫「八陣之庭」
可是只能從正面看池子,沒辦法沿著小徑往後走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610
嗯,這座不知名的東西吸引很多人的目光
為什麼如此美麗的庭園裡會出現很突兀的「造型物」......
看一下旁邊的告示牌才知道原來是蘇鐵被包起來了 XDDDDDDD
蘇鐵是從溫暖的南方來的植物,來到冬天會下雪的日本真是難為它了
因此每年11月底左右便要拿稻桿、麥桿之類的東西仔細一層一層、一圈一圈包起來
這個動作已經持續65年以上,看來效果非常之好,也成為二条城的冬日風物詩之一
為何如此大費周章幫蘇鐵防寒呢?
蘇鐵在二条城的歷史可追溯至德川家光時代(約1626年)
當時已經有地方藩主獻上蘇鐵的記錄
1997年公開的一幅江戶中期畫作裡,二之丸庭園種有15棵蘇鐵
其中一棵跟現在這棵的位置很接近
加上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的照片裡曾出現這棵蘇鐵,因此判斷這棵蘇鐵至少150歲以上
所以每年才要如此不辭辛勞幫它穿衣服啊
關於怎麼穿衣服,請看二条城的網站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626
這個位置大概是......黑書院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664
嗚子門,重要文化財,建於1624~1625年
因為有點遠就懶得走過去了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682
剛剛嗚子門在右手邊,左手邊則是另一棟重要文化財:桃山門,建造時間與嗚子門相同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704
本丸櫓門,重要文化財,建於1624~1625年,屬入母屋造
1788年天明大火幾乎毀了整座本丸的建築物,本丸櫓門幸運逃過一劫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738
本丸櫓門後自然是一道高聳的城牆守護著的關卡,畢竟本丸是整座二条城的心臟
只是現存的本丸櫓門構造並不完整,原本有一條連接二之丸、本之丸的二樓走廊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754
過了本丸櫓門便可看到後方的本丸御殿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776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800
本丸御殿的側面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818
位於本丸御殿旁的本丸庭園,建於1895年
明治天皇來到本丸時命人在原有的枯山水上改建,不過當時融和西洋式庭園的概念
其實在這之前的本丸庭園不是長這樣,可惜在1788年天明大火和本丸御殿一起燒毀了
現在的本丸庭園從空照圖上看起來,好像長頸鹿的花紋 XD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854
在二条城閒逛的同時,可以看到幾位叔叔伯伯在梯子上為松樹做整理的動作
多虧他們的照顧,二条城的松樹才能長得如此漂亮吧
修剪的同時,不停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872
乾枯的草地配上陰天,還有古色古香的本丸御殿
本丸御殿的建築格式看起來好可愛......屋頂些許圓弧的設計 >//////<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892
本丸內有一座原為五重的天守閣,1750年被雷打到就......燒掉了
(天守閣:長得高錯了嗎 T口T...)
只剩天守的基座可以登高望遠,在上面可以看到本丸御殿的全貌
二条城周圍不似大阪城有一棟又一棟的高樓大廈,天氣好的時候景色應該不錯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918
從上面便可看到本丸的內堀(護城河)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928
本丸御殿的正面,大門口屬「唐破風」的格式
唐破風常用於寺廟、神社、寺院建築
可細分為「軒唐破風」、「向唐破風」(本丸御殿屬向唐破風)
軒唐破風是將屋簷前端中央一部份呈圓弧形拉高,向唐破風則是屋頂本身建造為圓弧形
接著要說說本丸御殿坎坷的身世
原先的本丸御殿由德川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修建
1626年的擴建包含本丸、二之丸、天守等等
目前我們看到的二条城規模便是在此時定下
本丸御殿的規模完全不輸前面被列為國寶的二之丸御殿
裡面同樣裝飾許多狩野派的障壁畫
那為何本丸御殿只是列為重要文化財,而非國寶?
前面有一張東南隅櫓的照片有提到1788年的天明大火對吧?
本丸御殿便是在那時跟著燒掉......
嗯?如此一來面前這棟是怎麼回事?
現在的建築物是1893~1894年之間,把京都御所的舊桂宮御殿移建過來
舊桂宮御殿本身則建於1847年,至今保留完整的皇族宮殿僅剩這一座
目前因為耐震度不足及其他保護原因不對外公開
也許不開放、加上不是二条城原有建築的關係
相較於二之丸御殿,本丸御殿倒像低調的主人似的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948
二条城內印象中有兩處設有語音導覽,有多種語言可供選擇
有這種定點式的語音導覽相當方便,但它說得很.慢
段落之間會停很久,久到讓你覺得應該結束了......
轉身準備離去時又開始用緩慢的語調導覽 ( ̄//艸// ̄)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4980
本丸的城牆,其實蠻高的哦
但看過大阪城的城牆,一樣得說小巫見大巫啦.....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5002
過橋,便出本丸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5046
冬日看起來頗為蕭瑟的步道...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5074
清流園,意外的是清流園為1965年重建的
庭園風格採和洋折衷,怎麼說?
整座清流園是一座佔地約五千坪的庭園
面對清流園,左半邊是日式庭園、右半邊是洋風庭園大草地
有點詭異的併法吧,當時走在清流園一直想說為什麼庭園造景只做一半 =3=
日式庭園的部份與二之丸庭園為池泉回遊式山水園
與二之丸庭園比,清流園整體的風格較乾淨大方
二之丸庭園可能不能走進後面的步道,總覺得令人眼花撩亂
池子後方是和樂庵,沒辦法走過去看
和樂庵現為茶室,多用來接待外賓或舉辦活動用
清流園可能要五、六月的時候一遊比較漂亮
照片中修剪成一球一球的植物可愛極了,好像大大的軟凳子
那是杜鵑的一種,花期大概落在五、六月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9135114
清流園的另一座建築物
作者: cccb ( )   2013-04-27 23:52:00
sigur ros!!!!
作者: jenpig (生活的溫度)   2013-04-28 00:19:00
關於門口值班武士的人像,我們去賞夜櫻時,週邊黑漆漆,看到那人影嚇到整個魂少一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