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探訪東京的一葉紀念館

作者: hauteiiiiii (iiiiii)   2010-11-21 17:32:43
無音樂有圖片的部落格是
http://tw.myblog.yahoo.com/iiiiii-iiiiii/article?mid=1119
這是一月份的遊記
要前往一葉紀念館,得搭乘日比谷線到三之輪站下車
三號出口是往都營荒川線
一a、一b和二號出口的方向都可以通往一葉紀念館
我在有看到一b的出口就貼有一葉紀念館的海報
(其實三個出口都有貼)
上頭很貼心地畫出地圖和路線圖
以日本人的腳步需要8分鐘,
然而以我這種會沿途拍照的人需要10分鐘
畢竟我的腳步沒有日本人來得快,
加上走在日式房子和道路之間也是一種風景享受
到三之輪站後,不管是從1a或是1b的出口,走上樓梯之後
請往後走,夾在這兩個出口旁的巷子進入
走到右前方有一間小學校,右轉一直走,遇到立體停車場後
往下數來第二或是第三個街口,往左轉走過去就會看到紀念館
沿途都是日式建築物的風景,是一個很安靜的住宅區
整條馬路就只有我和T行走,偶爾會遇到附近的居民
一葉紀念館就坐落在這個區域,一同她生前的安安靜靜個性
只是快要到了立體停車場的時候,前方出現一位喝得醉醺醺的人
可能喝醉的關係,那位先生還出現一些奇怪的舉動
於是T趕緊拉著我快速跑走
木通口一葉(請將「木通」當做一個字來看)
本名木通口夏子,但是在戶籍登記是木通口奈津,
出生於1872年5月2日,死於1886年11月23日。
目前是日本紙鈔五千元的人物,被稱為明治時期文學才女,以近代日本文學來說,她是在半井淘水創辦的《武藏野》發表〈闇櫻〉,而開始聞名文壇。目前台灣這邊是由林文月教授翻譯她的短篇小說集,可以去找這本書來看,林文月教授很詳盡地介紹一葉的文學生涯,並稱一葉為明治時代的三大才女。目前有一種說法是一葉為「近代文學的紫式部」稱呼
在她的忌日時,東京大學赤門對面的法真寺和紀念館會舉辦相關的活動,
尤其有關法真寺所藏的一葉相關文物會在11月23日開放參觀。
今年的一葉祭典是從11月20到23日
紀念館的網址
http://www.taitocity.net/taito/ichiyo/
開館時間為早上9點到下午4點30分(最晚要在4點進入)
休息時間:星期一和過年期間
門票:大人為300元;小孩子為100元
如果有要逛鶯谷的書道博物館或是上野公園奏樂堂和下町博物館
可以買四館共同使用卷,每張為800元
不想花門票錢的話,可以利用一葉祭,一葉祭期間是可以無料入場
這間紀念館我覺得很像一葉當時的故居和時代,
日本恰巧是明治維新,大量接受西方的事物,
不管是軍事、經濟上,甚至文學也是,也有許多作家也在那時候開始發表作品。
一葉雖然有接受新式的小學教育,但是小學畢業後,
父親送她去「萩舍塾」,開始接受古典教育,
像是俳句、短歌出現在她與同門師姐、同學之間的互動。
當時的一葉算是家境小康富裕的家庭。
如果她的人生沒有出現轉折的話,應該會像同門師姐妹那樣,
一直寫出大量的古典文學作品,
就是像台灣在日本統治時代的女詩人,像是黃金川寫的作品都是漢文學的作品。
新文學小說的創作,卻是認識半井桃水後,
受到半井桃水的指點和刺激寫出不少新文學作品,
在她短短的創作數年之間,不管是古典文學或是新文學,寫出大量的作品。
創作數年之間,不管是古典文學或是新文學,寫出大量的作品。
我刻意地拍出這張照片,以我自己的猜測一樓的建築卻是刻意仿造一葉當時的故居,
據說一葉紀念館有採取太陽能發電,
所以二三樓的建築很像是當時日本為新時代接受西方文化,
整個紀念館晚上會從裡面散發出大量的光芒,像是一葉當時展現其文學光芒。
近拍一樓的建築,木造的房屋刻意漆成古老的色澤。
在參觀三樓的特展後,回頭觀看一樓,感覺紀念館好像還原當時一葉居住的房子
走進木造式的圍牆後,頓時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就是國興電視台會播放的全能住宅改造王的情景
連裡面的建築也是有相同的感覺
這裡的紀念館簡簡單單地寫著「台東區立一葉紀念館」
往左邊走,就可以發現門口,
若是門上沒有貼出自動門的標識,我還找不出門在哪裡
一進門正對面就是服務台,繳交的門票錢,館方會給一份資料
一樓和地下一樓是可以拍照的(有問過館方人員),
二三樓則因為有文物展示和各方借來舉辦的特展,則是不能拍照。
裡面的裝潢完全跟外面不一樣,外面的裝潢如此的簡單、樸素
而裡面的裝潢完全展現出一葉短短文學創作生涯的光芒
地下一樓主要是研修室為主
一樓主要是大致介紹一葉的一生,
一旁還設有影音區,當時候還遇到一群媽媽來參觀,
或許我在這裡看得出來像是外國人吧。
其中有一位媽媽從T那邊得知我是從台灣來,
此趟旅遊最大目的希望拜訪一葉紀念館,
於是很熱心地主動幫忙導覽、介紹一葉的生平、文學和紀念館收藏文物
、舉辦特展內容。
所以這時候的T真的單純地當翻譯,
只是最後T也被誤認為是台灣人,被問了一些台灣方面的事情。
二樓有介紹一葉的父母親及家鄉山梨縣,
接著就介紹一葉的出生、成長史、文學創作與文友的互動,
甚至展示出書信內容。
其中很特別的是掛了一幅達摩渡舟的畫,畫著達摩利用一葉舟渡江,
據說一葉看了達摩渡江圖而決定自己的筆名,代表著自己邁向文學的決心。
其中有一區是介紹一葉的小說,
紀念館集結了歷代評論家、作家對於一葉的小說看法,
解釋著一葉每篇小說的創作,甚至推敲一葉當時的創作心情。
如果沒有做事前準備功課的話,來這邊走一趟,
就可以了解作家的文學創作世界,也是這個紀念館的特色。
三樓是特展,恰巧遇到館方舉辦繪畫展,有些畫家不只是繪畫一葉本人肖像,
甚至繪畫出小說場景,像是〈十三夜〉阿關遇到以前朋友等。
有些作家是死後好幾年、幾十年才開始聞名,
一葉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在活著的時候有母親和妹妹的支持、
又有文友、雜誌等文學界鼓舞。
一葉沒有結婚,但是她的物品由她妹妹後代保存、
加上文友們也保存與一葉書信往來的信件和文稿,
所以在紀念館中可以看到這些文件的展示。
在文學界這邊是如何紀念一葉?
目前豎立在一葉紀念公園的碑文是重新建造一葉過世後,
昭和11年7月由菊池寬等文人發起,建造於故居附近的末廣醫院內,
真正的原品遇到戰爭,使得原來的紀念碑有所破損,現在這個是重新再建造。
死後不久出版商也結集一葉的作品,出版了「一葉全集」,
甚至文友們還推動「一葉會」(手冊上有一葉會的成員合照)
、成立一葉紀念館。
話說當時的以女作家個人資料館成立,一葉還是日本第一位女作家。
昭和26年在龍泉當地建造了一葉公園,由佐佐木信綱還提筆了兩首短歌。
一葉女史的紀念碑的左邊就寫著公園成立的來源自小說〈比肩〉中
美登利和信如等人在公園遊玩情節
原來紀念公園是可以這麼貼近生活,溜滑梯旁的繪畫應該小說〈十三夜〉的情節。
因為那天下午太過貪心,排了四個景點,所以參觀完紀念館後,就得走回車站。
作者: justblue205 (就是藍)   2009-01-21 21:49:00
你介紹得好詳細喔~推一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