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 大家對「改編」與「日劇拍電影」的看法?

作者: Lynyu (りんゆ)   2017-09-21 12:50:09
相信大家一定有注意到日影中常有「改編」與「日劇延伸電影版」這兩種現象
而這兩種現象經常成為網友批評日本電影的理由
首先是「改編」的部份
像是漫畫改編、小說改編、電玩改編、真人真事改編等等,在近幾年來的確相當盛行
我在板上整理歷年「日本電影台壓DVD列表」時
若知道某某電影有原著,通常會特別標註「XXX原作」的字樣
如果大家在那系列文章中以「原作」為關鍵字下去搜尋
可能會發現改編作的數量比想像中還多
(當然,因為是台壓DVD列表,所以也不排除「改編作引進台灣的機率偏高」的可能性)
那有些人就認為改編盛行是個壞現象,代表日本電影出現劇本荒和人才荒
或者是製作方趨於保守,只敢站在原著已有知名度和口碑的基礎上打安全牌
再來是從日劇延伸的日本電影
我經常看到有網友批評日影缺乏所謂「電影的格局」,他們說日影總是拍得像電視劇
也有人批評日劇拍延伸電影是製作方的心態太保守
請問大家,你們如何看待「改編」與「日劇延伸電影」的風潮?
你們會認為「改編」與「日劇延伸電影」代表日本電影不行了嗎?
我先說我自己的看法,我個人特別關注「原著改編電影」這一塊
但漫改看得比較少,主要專攻小說或書籍改編的電影
對我而言,改拍不是壞事,改拍盛行不會讓我想幹譙,只有拍壞了我才會幹譙
若能力可及,我會盡量原作和電影都看,比較兩種版本的異同對我來說是樂趣
我自己最喜歡的日本導演中村義洋本身就是改編高手,他絕大部分的執導作都是改編作
我認為日影多些原創劇本很好,但若能改編出好的劇本,那也是一種才華和本事
近幾年改拍成功的日影越來越多,我對此持樂觀態度,不認為日本電影已經走到末路
「日劇延伸電影」也是一樣,如果拍得好看,觀眾哪會幹譙?
日劇《空中急診英雄》要拍電影版但是被唱衰,根本的原因在於它第三季已經口碑不佳
《SPEC》後來改拍了幾部電影都被罵,原因也是出在電影本身就是比日劇差
像《ST》拍電影版為什麼沒被罵?因為它電影版拍得好看呀!
《詐欺遊戲》拍電影版時只有《再生》被嫌棄女主角不是戶田而已
最終回電影版的伊甸園遊戲就沒見到什麼負評,而且這故事還是原著漫畫中沒有的!
改編作也是,像漫改《進擊的巨人》那種評價不好的當然有,
可是明明也有《死亡筆記本》《宇宙兄弟》《爆漫王》《寄生獸》《神劍闖江湖》
《阿娜答有點blue》《不道德的祕密》《賭博默示錄》《自虐之詩》這些好看的作品
小說改編作像《渴望》那麼黑那麼不舒服的是有,
但是同導演的《告白》就好很多,其他像《死神的精準度》《重力小丑》《編舟》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圖書館戰爭》《布丁武士》《蚱蜢》《神的病歷簿》都很好
最近看了一部《不老交響夢》好好看,也是改編自小說,可惜小說目前還沒中譯本
即使是拍出《惡之教典》這種爛片的三池崇史,也有《逆轉裁判》這種成功電玩改編
我沒玩電玩,但後來看了動畫版,還是覺得電影劇本編得比較好看
真人真事改編的有《墊底辣妹》《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遺體》等等
看過這些之後,我不覺得日本電影有像人家說的那麼不堪。
不知各位對「改編」盛行和「日劇延伸電影」看法如何?
還是其實只有我對日本電影自我感覺良好?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09-21 16:55:00
改編盛行中外皆然,因市場考量(原作迷)與創意來源所致。同意拍得好即可。其實除了電視劇延至電影,近年還流行電影映前或同期播劇。兩者屬於不同的載體,篇幅和敘事語言(畫面、分鏡)不同。主要是看故事適合哪種長度與畫面。不過有些題材我覺得拍成能達到相同時長的特別劇即可。有些題材拍成大銀幕的電影才過癮,所以仍有必要。至於映前或同期播出的延伸電視劇可發揮前傳背景知識之效不覺得日影拍得像電視劇,拍法不同。從ST真的看得出來。至於日影小品的音畫「節奏」更是獨樹一格。日影小品慢活氣氛很劇場式,日劇因篇幅短分鏡一般都偏短。篇幅(時長與集數)較長的韓劇、臺劇、陸劇則常見細說慢講日劇能細說慢講的大概就是晨間劇和大河劇這種長篇幅的類型其他週播劇無法細說慢講,有些大格局的故事就需拍成電影。
作者: mona106 (大球小球橙紅擔)   2017-09-21 19:35:00
電影映前播劇有帝一之國 銀魂 哥哥太愛我
作者: ericyi (BIG HAND)   2017-09-21 20:27:00
逆轉的動畫很糞不準啊wwww三池比較好評的是漂丿男子漢吧 逆轉我也沒聽過好評
作者: happsey (蒼)   2017-09-21 22:12:00
我是逆轉遊戲的粉絲 老實說我覺得電影拍得不太OK…
作者: SDKSDKSDK (SDK)   2017-09-21 23:30:00
好看的話 原創 改編根本沒差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2 01:08:00
原PO大大列的「真人真事改編」其實也是傳記或報導改編我想可能是因為日本,出版業很蓬勃的關係吧改編的範圍太廣了。世界都常見,日本可改編的材料也多但網友批評的,卻是很小範圍內的東西。我想,批評的對象不是「改編」本身,而是一個現象。這個現象,或者比「改編」範圍更大、或者更小...總之,不完全相等。
作者: tliu223 (滿嘴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2017-09-22 10:03:00
所謂的大片的市場已經被好萊塢占的差不多了,改編也好、特定路線or題材也罷,各國電影工業都是需要面對如何避開好萊塢鋒芒的問題的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2 12:10:00
嗯,應該叫做non-fictuon嗯,《革命青春》,網路上也有譯為《昔日的我》,原文的原文(?)是「My Back Page」。後來又有一本叫做「革命青春」的書,但不是電影原作,雖然算是相關題材……蠻好玩的XD不過,我覺得應該也有銷量之外的因素。比如《送行者》,受到《納棺夫日記》的啟發,但後來原著作者不同意使用書名。即使切斷名稱上的連結,書本來就是電影的靈感來源,在某些題材上也能得到原作者的背書。而像《聖之青春》是由角川出品的,我認為依照角川的經營模式,就是會讓電影和書一起行銷,無論實際上的效益如何……個人的猜想是,相較於日本電影產業,日本出版業似乎更成熟,本身題材也十分豐富……所以形成一種出版業帶動電影製作的情形。從德間、角川先後買下大映,可以看出出版業者的實力與企圖心。
作者: ianqoo2000 (相宇玄)   2017-09-22 20:26:00
應該說日本有特別劇這種東西,加上很多日影其實格局看起來不大,所以會有特別劇跟電影界線模糊不清的地方,真的很多日影偏向小品的感覺。如果不清楚,去多看看致力仿傚好萊塢的韓國電影界,目前亞洲電影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也是電影工業最純熟的地區。或者是後頭追上的泰國電影界,日本電影真的是不太行,這點連他們自己人也有批判文章出現。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2 21:38:00
說到泰國,我在雜誌上看過一位老人家叫做鈴木敏夫的,呼籲想拍電影的日本人要去泰國呢XD他說,日本電影衰退是經濟發展的正常現象,因為已經不是大眾消費的時代了(?)送行者那個,我是看維基寫的XD不過,說到日劇延伸,我就真的不太感興趣……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09-23 11:59:00
老話重提:日劇篇幅短小,比臺、韓、陸劇都好追太多。:p要讓我追臺韓陸劇才是需要極大動力,整體而言較常看日劇。日影是租借影碟或買影展票居多。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3 13:00:00
鈴木先生說,就像歐洲辦三大影展,但若問德義法本身電影近年也沒有那麼大的光芒……看不出他具體是要說哪方面,不過我覺得品質跟票房未必能夠完全切開。我看日劇的主要動力是家人。相對來說,日影就是比較個人的東西。
作者: ianqoo2000 (相宇玄)   2017-09-23 13:11:00
如果都是小品,對於電影跟電視的界線到底區別在哪裡呢?!所以一般被認為是日影衰退的關鍵點在這邊,難道不能是所謂大格局大場面的嗎?欠缺進步的動力。韓國電影工藝純熟也就算了,近年一向被詬病的韓劇也越來越多用電影規格拍攝的電視劇,題材也不是那樣情愛,某些方面真的日本快趕不上了。原PO應該去看看韓影《屍速列車》或者像是泰影《模犯生》應該就能明白什麼。就是大場面×大格局×大銀幕這樣的多重享受,花張電影票錢想要去電影院所獲得的是什麼,如果是小品在電視上看看不就得了。日影的大場面大格局真的都不怎樣,《屍速》也只是韓國電影基本盤,甚至能有更厲害的作品出現;《模犯生》把單單學生作弊拉高到跨國合作格局就叫人不禁拍案叫絕,層次拉高很多。上述的地方在拍攝像好萊塢這樣的規模水準以外,也還是保有本國特色,所以不能說像是好萊塢就沒有本國特色這樣。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3 15:53:00
確實是,跟電影院的體驗有關呢……像我很少去電影院,偶爾去電影院,體驗比較深刻的好像只有1408這種受困類型的恐怖片。日影的話……反而映後座談印象比較深XD但認真說起來,好萊塢也不是只有「大格局」的電影,美國也不是只有好萊塢……小格局的電影其實很多,好萊塢大片反而是特例。都是小品,電影跟電視的區別在哪裡……很有趣,反過來說,我覺得日本有的特別劇還真的比電影還大格局耶XD (如果我對大格局的理解正確的話)
作者: aini6323   2017-09-23 19:38:00
其實有一部份人的論調是以是否使用高規格器材、拍攝與後製技術完成電影作品,是否有符合需要使用大螢幕、高級音效設備呈現的必要性,而日本有很多作品是即使放在小螢幕呈現也不影響觀影體驗。好萊塢的片廠制分攤使用器材的成本,加上語言與價值觀通行全球。很難複製或學習,台灣或日韓都有差不多的問題。但日本恐怕更難突破的是禁忌話題,看過很多人覺得日影都太溫和,沒有「刺激感」,恐怕也是分析點之一。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3 23:50:00
嗯,原來也有器材上的差異啊……不過,小螢幕不影響觀影體驗,另一方面來說也是一種優點吧。不過,禁忌話題又是什麼呢?我倒是覺得,溫和感不是來自題材,而是表現的面向和表現手法……不管採用什麼題材,會回歸到感受層面,而不是批判的層面,所以偏離了人們對議題的期待。就像《當他們認真編織時》,比起批評社會的不包容,最後反而看到的是,如何消化不被包容的情緒、如何去包容其他受苦的人類……如果說到我最喜歡的松山研一XD,他在電影《革命青春》和特別劇《奧運會的贖金》的角色都是以恐怖手段對抗政府的年輕人,但兩部戲整體來說有很大差異。《革命青春》是真實事件但電影又更加強革命青年漫無目的的虛無,而《奧運會贖金》是虛構小說改編但內容則是渲染勞工權益和城鄉差距是革命青年的動機。雖然《奧運會贖金》的陽春炸彈多少還是有點雷聲大雨點小,但我猜想可能會比又悶又不熱血的《革命青春》更受歡迎。雖然觀察到這個單一個案……不過實際上我不能解釋其中的差別XD因為我比較知道的只有跟松山研一有關的,所以拉里拉雜講了這些XD至於小品……我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叫做《西野的戀愛與冒險》,我不相信有電視小品可以做到這麼無聊。如果是電視劇的話我早就轉台了XDD 但是看到最後我感覺這一切無聊都是為了最後女孩臉部特寫的鏡頭而生……這就是小品電影的感覺。就像是詩,會對每一個斷句和用字都斤斤計較。其實松山電視特別劇的二戰青年系列(?)也蠻奇妙的。如果要我猜,可能是因為NHK、朝日、TBS這些電視台有反日傾向(根據是日本Yahoo知識XD),尤其是朝日有共產傾向,所以才會製作出《奧運會贖金》XDD不過,日本電影界,韓國/朝鮮人也蠻多的。一些韓/朝裔導演,也確實讓人感覺比較控訴性……但是李相日在《怒》的表現,我是真的不太喜歡。
作者: christinasy (Flaneur)   2017-09-24 11:47:00
關於日本電影的困境 推薦《山田孝之的坎城影展》有滿犀利的批評電影和電視的區隔,記得導演王小棣曾自我定義過,她會在電視上做比較大眾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東西,至於電影,她想怎麼拍就會怎麼拍,如果延伸她的說法來看,電影應該是比電視更具實驗性的載具吧,「相對」可以選擇群眾,不過的確也存在一些模糊地帶就是了可以請問原PO看日影是使用哪種影音平台嗎?XD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4 12:43:00
嗯嗯!我也覺得,電視劇是面向大眾的,而電影是個人的但矛盾的是看電視是在個人空間,看電影卻是在公共空間所以我覺得,在家裡看電影是最棒的~~~~~~~~~~~~雖然不是原PO,但是想聊XD 我現在是用MyVideo,可以投放chromecast。可是投放技術不太穩跟Netflix比還是稍差但是片單還蠻齊全的~~~~~回頭說到,導演對電影有實驗性的期待...但不得不說,電影還是大眾的、收入還是來自票房的。這本身不是矛盾嗎?然後,也是有導演並不抱持這樣的期待,想拍攝面向大眾的電影。但是這種路線,反而有種比不上電視劇的感覺。
作者: christinasy (Flaneur)   2017-09-24 13:21:00
謝謝a大分享,我的確在找片單比較齊全的影音平台XD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4 13:26:00
不過我的主要考量是chromecast,所以其他的沒有比較過MyVideo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導演跟演員搜尋起來也很方便像是MOD之類的我就沒有比較過了。不過比起投放,看DVD還是比較穩定...只是如果買到那種壞掉的片子,看到一半看不完,也是很討厭。但是影音平台,不是經典片就是五年內的片,這個範圍外的電影,還是只能找DVD或者OXOX。可是五年以上的DVD常常只剩下二手,就有可能買到壞掉的> <像是我有一部《劍岳點之記》就完全不知道最後怎麼了XD也許別的平台上有,或者哪天突然又冒出來...都是看運氣抱歉我又扯太遠了...也許,「改編」和「日劇拍電影」是日本電影面向大眾的一個手段?雖然「改編」並不是近年才有的,但是漫改...比如說,記憶中的《死亡筆記本》或者《NANA》這些電影2006年,正好也是日本本土票房邦畫超越洋畫的時間點雖然說這也可能只是我身為松山粉絲的自我感覺良好XD不過我其實相信,漫改對日本電影來說是一件好事在以漫改角色揚名的松山的演藝軌跡上,讓我看到日本電影跨越大眾和小眾的可能性......抱歉,我又扯遠了XDD《大搜查線》的電影則是長年霸佔日本真人電影票房最高雖然我沒看過那部,不予置評...不過個人還是蠻期待織田裕二在電影界的新一步(?)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09-24 20:20:00
活屍或變種人等異類皆屬隱喻或象徵,推薦殭屍哪有這麼帥。很多殭屍電影都很感人的小品電影除了看演員、聽音樂、還可以看構圖和分鏡。有些訊息或美感就是透過畫面傳達的。例如蔡明亮節奏超慢那是因為他希望觀眾放慢速度、靜靜體會畫面中的故事。他那種就像用大銀幕在看畫展,用小螢幕反而不適合。我覺得接受過蔡明亮的洗禮後,其他電影的慢根本不算慢了。臺灣的單元劇或迷你劇集確實精緻啊,這路線也挺好的。跨國合作我目前很期待空海(妖貓傳),參閱電影板所發文。有日本原作的扎實故事、有日本的美術設計和中國的大場景總之,故事有層次才是大格局,只有場面大只能算大規模。那種有文化底蘊的故事情節搭配美如畫的場景才是最佳解小品只要夠有層次有深度也能成為大格局的小巨人(錯棚)白兔玩偶電影很可愛,漫畫原著更驚人。XD然後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本來就是各有價值,都應該存在。行銷票房的策略也不同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4 20:44:00
我希望五年後白兔玩偶拍續集XDDDDDDDDD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09-24 20:55:00
等愛菜成年,松研就更加大叔了。XD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4 21:01:00
問題是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人有興趣找原班人馬拍這個續集完全不能預測啊............說到白兔玩偶,我也算是喜歡的。不過不像一般認為的溫馨。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女孩髒掉的襪子...還有龍膽花的紫色。Sabu導演給我最強烈的印象就是顏色還有一幕也很讚,就是凜做飯糰的那一幕再來就是前後呼應。第一幕親戚都說,大吉長得像外公最後......咦,算是有雷嗎。有雷請注意總之最後凜說大吉就是大吉。我覺得是有某種含意的。我覺得,重視畫面構圖、長鏡頭的動態、還有兩小時故事的脈絡完整性,對我來說就是電影的感覺。其實維基百科的「アニメ・漫画の実写映画化作品一覧」所列出的,從1920年代就有漫改電影了呢XD查到有文章說,日本本來對漫改不是那麼重視的,到1990年代,釣魚迷日記的風靡和新導演的作品獲得原作迷認同然後是,好萊塢也開始重視漫改。而日本漫改興盛,則是因為大搜查線的熱賣,日本電影開始有希望的關係。如果回頭看90年代的日片,幾乎完全覆沒...也許1998年大搜查線,就像是海角七號一樣,是日影希望的燈塔啊可能就是因為大搜查線,角川春樹才跑回來弄男人的大和號還有成吉思汗等片。所以翻拍椿三十郎才找來織田裕二不對,角川春樹是因為被抓去關,2004年才出來的關係...不然,1990年天與地也是五十億呢...補充說明,是說90年代真人電影的票房覆沒感覺跟泡沫經濟有關。但1990的天與地,是92億啊。從天與地,到大搜查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總之,大搜查線背了壞掉的罪名,但也可說是重塑的功臣1988年的《敦煌》,看起來也是非常不錯的大製作賣座片果然還是泡沫經濟吧。2005年角川春復活後,也就只有跟敦煌的佐藤純彌攜手的男人們的大和號票房稍微成功而已...始終還是迎不來下一個大製作時代。雖然弟弟角川歷彥籌拍了妖貓傳,但是不不曉得會做出什麼效果?對日本本土的影響力如何?不過,像2010年之後的《永遠的0》《正宗哥吉拉》不足在哪呢?是因為政府的角色太重嗎?太多現實面,不那麼有娛樂性沒有角川春樹這種瘋子,大概不會再有人花30億拍蒙古人一查才發現2005年的新聞,角川春樹打算跟中影合作,在台灣出外景拍三國志?整個很問號啦XDDDD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09-25 02:32:00
臺灣其實有能力搭景的,李安的Pi、侯孝賢的聶隱娘。只是妖貓傳是長安城等級的,那種規模在地大的中國好辦事。三國景同理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5 02:53:00
主要是新聞標題太狂,說需要戰馬1000匹目前只備了200……不曉得台灣有能讓一千匹馬奔跑的外景嗎?在問「改編」和「日劇拍電影」是好是壞之前,似乎要先問日本影史曾有角川春樹這號人物究竟是幸或不幸XDD 賣書兼賣電影這套就是他搞出來的吧。70、80年代風靡一時。他2005年復出的失敗,不知道是不是吸毒傷了神經……畢竟是我松山男神的恩師,其實默默相信他是天才XD
作者: pekosan (Tokyoという理由)   2017-09-25 12:27:00
莫再提大搜 被富士成功一次 後面3-Final完全是靠粉絲愛神奇的是人物延伸外傳比本傳更好看 況且大搜也不算改編它原本就固定春秋兩季SP 延伸作品已經廣到連粉絲要收完都要費很多功夫原凶應該說是富士吧 雖然大搜2時龜山還沒當社長大搜2的成功是蠻多因素綜合起來的 難以複製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5 14:12:00
真的不太了解大搜查線呢……不過從數據的趨勢看來,大搜查線就像是敲響了2000年後半開始蓬勃起來的日本商業電影的第一炮。我對構圖的技術層面也不了解,只是憑感覺XD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09-25 22:08:00
故事與技術支持藝術,獨特氣氛與整體觀感就是這麼來的。那種很虛或很謎的片不是故事有缺陷就是技術有瑕疵。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5 22:09:00
我的守備範圍,其實是六零年代XDD 其實那個年代就很流行「歌謠電影」,賣歌順便賣電影。七零年代是「寅次郎」。八零年代,似乎是「偶像電影」?也許「漫改電影」、「日劇電影」只是一脈相承而已。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09-25 22:10:00
我也是憑直觀感受而已。另外我會注意人物聲演與背景配樂。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5 22:11:00
抱歉亂拉寅次郎進來……不過這也是很經典的IP呢然後角川春樹,不要看他導演的,要看他製作的。《魔戒轉生》《里見八犬傳》都很知名……我媽都有聽過。還有《犬神家一族》《蒲田行進曲》等等……雖然我也只看過《里見八犬傳》,覺得很神奇,很像電玩RPG XD打錯,是魔界轉生裡面有幾部是有2000年後的翻拍版的,可說半隻腳踩進L大守備範圍啦XDD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09-25 22:48:00
幫幫我愛神是李康生編導演,風格不同。蔡明亮的風格要看蔡編導的劇情長片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5 23:18:00
http://nendai-ryuukou.com/1960/movie1.html這個榜單好,想了解日本商業電影可以參考,了解一下歷史趨勢~雖然我以為六零年代歌謠電影很流行……不過榜單上認識的只有《絕唱》而已。囧。不過《凝視著愛與死》也有唱歌。這個片段一直讓我雞皮疙瘩:https://youtu.be/lhQJHOdDrmQ抱歉我又扯太遠了……我覺得,有另一派人貴古賤今,懷念黑澤明賣座又能得獎的時代,可能是因為沒有把以前雜七雜八的商業片一起考慮進去……我相信現在大部分的電影比那些打歌片好看(雖然實際上只看過一兩部XD)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09-26 22:08:00
若認真看畫面細節,是不會睡著啦,但建議白天精神好時看。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09-28 02:48:00
藝術電影、商業電影怎麼分...這個問題我也覺得好困難。我想,電影本身就是電影,不一定存在這兩種區分。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10-01 19:29:00
中文是說單廳或獨家院線上映喔,像真善美常放藝術片。或是放小眾的片。院線上映=商映、公映。若很多家就是聯映。獨家(同一系統的電影院)也有可能多廳上映。單廳是完全只有一個影廳,獨家有可能是那家單廳或多廳。如果那些小眾片不是大公司行銷的,也可說是獨立發行。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10-01 19:48:00
影城指的是”シネマコンプレックス=cinema complex”簡稱”シネコン”喔~是指擁有多個影廳的"site"可能是日文的”映画館”有影廳的意思,所以現在電影院在統計的時候,電影院的單位被稱為”サイト”謝謝n大的回應喔~~~~~~問題是,現在到底有多少電影是真的只有單廳呢?還有,什麼樣的公司算是大公司呢?像是角川、日活、Asmik Ace這種呢?據說是因為,現在シネコン變多,本來單館系的電影,也可以在シネコン達到全國上映的規模。シネコン是從90年代開始發達的樣子。起初有外資,包括Virgin、Warner Bros,後來分別被東寶、Aeon買下。而像是李鳳宇的cinequanon的《扶桑花女孩》賣得佳績又獲好評,據說原本就是以商業化方向來製作的。非大手製作發行,但也未必就不是商業片。聖之青春,的確XD 就是那時候看到鳳凰的喔~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10-01 21:26:00
多廳的複合式影城能兼容大眾片和小眾片,挺好的。單廳大概只剩參展片吧,僅參加電影節或影展的作品。參展片屬於非商映作品,不一定會上院線或發行影碟。日本票房計算影廳和人數挺好的,因為票價和物價根本不準。得看上映規模與觀賞人次才準。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10-01 21:32:00
嗯嗯,但也是有全國大規模上映的參展片...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10-01 21:33:00
映畫館、劇場→theater/cinema→戲院、電影院、劇場、影廳之所以可能指稱廣義的院也可能指稱狹義的廳是因為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10-01 21:33:00
看不太懂呢...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10-01 21:34:00
古早時代一家戲院只有一個廳,每檔只放映單部或輪映多部。如今影城(cinema complex)為主,戲院以多廳為主。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10-01 21:36:00
是的,這個我了解~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10-01 21:37:00
我所謂的參展片是只參展而不商映的片,若會商映則屬通吃。只是與您一起補充一些名詞而已,已知者自然已知。:)不過電影節或影展本身的規模若夠大,場地多則有可能多廳。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10-01 21:49:00
只是,電影下檔之後,就不知道去哪裡查電影上映規模了n大知不知道哪裡可以查得到這種資訊呢?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10-02 00:06:00
興行通信社出版的日刊興行通信(紙本)批踢踢票房板本週轉貼文有廳數但無人次映画.com 可查詢過去排行並附廳數但也無人次http://eiga.com/ranking/archive/ 點選每週的トップ10即可進入該週排名能看到過去人次的應該只有官方刊物吧,收入來源之一。勘誤:「每」週轉貼文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10-02 00:16:00
不過這只能看到前幾名的,且我只是想知道上映規模而已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10-02 00:29:00
沒進前十名的只能從官方刊物查出當時廳數和人次吧因為這種詳盡數據是相關行業才會關注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10-02 00:32:00
我只是想知道,像是”戀愛植男”這樣的電影,會在怎樣的戲院上映...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10-02 00:51:00
導演專訪內右下角的上映資訊恰巧列出在東京是哪些院線www.outsideintokyo.jp/j/interview/yokohamasatoko青森先上映、東京後上映全國各地陸續上映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10-02 00:54:00
謝謝n大...雖然具體來說,還是不知道陸續是什麼情形
作者: nanpyn (Apple)   2017-10-02 00:59:00
具體數據在業內刊物才有完整資訊咯。ユーロスペース、シネカノン有楽町2丁目、シネマート新宿至少知道是這三個院線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7-10-02 02:44:00
謝謝,我想了解到某個程度大概就夠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