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桂望實《手中的天秤》-雷

作者: chingjuwu (rita)   2016-05-30 20:22:24
網誌圖文版:http://chingjuwu.blogspot.tw/2016/05/blog-post_30.html
題名:手中的天秤
作者:桂望實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6/06/13
這本書真有意思,有意思到讓我一看完便立刻恭請谷歌大神釋疑,查一查書中所寫的「被
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的真偽,果不其然的確是個架空的司法制度,那麼作者虛構出
一個司法制度,想表達的是什麼呢?
「被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的由來是日本政府對應被害人和遺族認為自己明明是受害
者但卻無法參與審判的不滿而產生的制度:在審判中做出緩刑判決時,被害人或其遺族可
申請了解加害者兩年期間的生活和反省狀況,由觀察員訪談加害人及其親屬朋友,每半年
一次將報告呈送申請人,兩年後,申請者可決定是否將加害者送進監獄,如申請人決定將
加害者送入監獄,加害人的緩刑將被取消立即服刑;如決定不將加害人送入監獄,則緩刑
依法律規定繼續執行,至期滿為止。
如果這個制度真的在現實社會中實行,我想最後的結果應該都是加害人會被送回監獄吧,
畢竟失去親人的痛,無論經過多久都不可能釋懷,觀察報告即便寫著加害人深切反省自己
的行為又如何?看著寫了加害人生活狀況的報告只會提醒遺族:我的親人死了,但殺他的
人卻活的好好的,傷痛只會更深,不會減少,然而就算最後親手將加害人送進監獄,死去
的親人也不可能復生,那麼,「被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究竟有什麼意義?
五十二歲的大學講師井川,以過去曾任觀察員所接觸的實際案例為例,在大學教授己實施
三十八年的「被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的現況與未來的展望。由於井川不點名也不考
試,期末只要準時交報告就確定至少得到C的評分,因此除了第一堂課外,第二堂課開始
出席人數通常以等比級數的速度減少,然而這個學期,學生出席人數不但下降的比往年少
,而且還不減反增,明明列舉的案例與往年相同,為什麼學生出席率會上升呢?
上課人數之所以會增加,和吸引我一字一句往下讀的理由一樣,因為作者安排井川在描述
案例的同時也提及了他初任觀察員時,與指導他的直屬上司岩崎相處的過往,讓生硬的司
法議題有了溫度,也讓人能更好好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
~~以下有雷~~
大學畢業的井川之所以選擇觀察員這份工作只是因為自知沒有才能實現拍電影的夢想,所
以放棄夢想,尋求一份安定的工作,於是報考公務員,然後從中挑選了競爭倍率低且對心
理系畢業的學生比較有利的選項而已。雖是因為現實原因而選擇這份工作,但井川在確認
就職時便決心要在兩年實習期間充份掌握這份必須和失去重要親人的遺族接觸並且協助犯
罪者回歸社會的複雜工作,但在尚未就職前就被學長告知指導他的人是綽號牛皮、說話沒
有靈魂的岩崎,讓他不免對未來感到不安。
由於對岩崎有了先入為主的觀感,加上對岩崎在訪問加害人及其同事的態度和言行都覺得
無法認同,認為岩崎果真如傳言般地做事馬虎不牢靠。但第一次將報告交給被害人遺族時
所受到的衝擊,讓他明白了岩崎的言行,其來有自,但即便如此他還是覺得那不是身為觀
察員應有的態度,井川認為觀察員抱著敷衍態度將無法打動遺族,若能對遺族的心情感同
身受,說一些發自內心的話,便能減少遺族的傷痛。
"我懂了!
 無論久保田多麼深刻反省,對生田一家人來說,根本不重要。
 即使看了報告,也無法減少他們深沉的痛苦。無論報告上寫了什麼,都大同小異。
 之前牛皮曾經對滑川說,無論報告上什麼,遺族都不可能感到滿意。
 原來這句話……是真的。
 我想起牛皮還說,報告本身也完全沒有意義。
 但是……果真如此的話,不是代表也不需要觀察員嗎?進一步而言,這個制度是否有必
要存在?"~~摘自《手中的天秤》by井川
"這個制度實施至今已經邁入第九年,還沒辦法掌握大致的趨勢,更何況我也沒有想要掌
握。對遺族來說,憎恨加害人是他們唯一能夠做的事。如果剝奪他們憎恨的權利,未免太
可憐了。……憎恨加害人是遺族的權利啊,你該不會想要減少他們的憎恨?認為這是觀察
員的工作?年輕人,這是傲慢,剥奪遺族的憎恨是犯罪行為。讓他們憎恨啊,他們憎恨也
沒有問題啊。"~~摘自《手中的天秤》by岩崎
井川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讀觀察員存在的意義,一心朝著讓加害人、遺族和相關的人都能夠
獲得重生的目標前進,卻導致他首次主導調查的案件被害者遺族向加害者恐嚇取財,因而
遭到閉門思過的處份,岩崎也因指導不周而受到連坐處份。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暫時調離現職兩星期的井川,跟著岩崎去探訪過往的調查案例
中的遺族,在聽取了這些人對「被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的看法之後,對於觀察員這
份工作存在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
之所以花了不少篇幅寫出小說內容是因為我覺得如果不這麼做,無法說明我對這本書的解
讀。本作雖以司法為題材,但並不是單純探討罪與罰、公平與否或正義與否,總是將「每
個人情況不同」掛在嘴邊的岩崎看似做事馬虎隨便,但他在訪談時將個人情緒抽離、不與
加被害者同感同化的做法,或許才是身處觀察員立場時應有的態度。「被害人.遺族緩刑
觀察制度」雖是架空的制度,但它其實反應了真實的社會現況,我們每個人都是觀察員─
─「社會觀察員」,在一次又一次的社會事件中跟著被害者一起憎恨加害者、咒罵加害者
,由於法官判決總是無法盡如人意,引進「陪審團制度」的聲浪高漲,但是,若說法官過
於講「理」的判決不公不義,那麼,過於講「情」的「陪審團制度」不也是代表著判決結
果將向天秤的某端傾斜?
書末,井川出給學生的報告題目是:「觀察員應該用什麼態度和遺族接觸?」──你的答
案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