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東野圭吾《信》

作者: cathysheu (愛看書的凱西)   2012-10-12 10:55:57
※ [本文轉錄自 book 看板 #1GTuLU2H ]
作者: cathysheu (愛看書的凱西) 看板: book
標題: [心得] 東野圭吾《信》
時間: Fri Oct 12 10:50:02 2012
目前讀到的第四本東野圭吾。不同於《白夜行》恢宏鉅著
的氣勢,《信》和《秘密》同樣屬於簡單乾淨的樸實作品
,同樣缺乏唯美文學氣息、缺乏細膩場景氣味,以及人物
塑造同樣不夠血肉飽滿,但儘管瑕疵不少,因其深刻的
思想挖掘,它成了四本之中我的最愛!(雖然大部份人愛
的是《嫌疑犯X 的獻身》) 
這是東野四十五歲時的作品,也是他第四度與直木賞擦身
而過的侯補之作,之前曾分別以《秘密》、《白夜行》、
《單戀》被提名,然後是《信》鎩羽而歸後次年,《幻夜》
再度落榜,兩年後才寫出本格派推理的《嫌疑犯X 的獻身》
,連獲三項大獎,終於揚眉吐氣。從二十七歲獲江戶川亂步
獎的肯定到終於獲得最重要文學獎項,二十年黯淡的寫作
生涯,一直孜孜不倦地耕耘著的東野,被稱為「最不幸的
推理作家」。也難怪他曾在《宿命》一書中這麼寫道:
「在人的身後似乎冥冥之中自有一股宿命的力量在牽引著
。」
「宿命的牽絆」會成為他許多作品的基調,似乎是再自然
也不過的結果。本書亦然,但想像中此類主題會有的沈重感
倒是不存在,有的反而是簡約的邏輯感,以及清淡平白的
格調(不知怎麼,閱讀時會一直想起小時候讀的《紅頂商人
》,也有著相近的文字特質)。不加華麗矯飾的筆法,輕輕
帶出人類故事的命運交錯,頗有滄海一粟的時空感。跌宕
詭譎的情節或許有點過火,但細細去體悟其中貪嗔痴慢疑的
愛恨交纏、起伏不定的因果運作,會發現其中蘊含著對人生
深刻的理解。
大部份的人在簡述這部作品時,會認為寫的是犯罪加害人
家族的生存問題,但是讀到最後直貴在哥哥面前無法開口
唱歌,那極度糾心的痛苦,難道不讓每個人都浮現似曾相識
的既視感?怎麼也難以解開的心結,到底在現實生活中會
怎麼收場?總是要人沈淪的命運之神,是否也都在每個人
腦中植入了「一生只不過是悲慘遭遇之集合體」的記憶晶片

若仍不認為這部作品的主題其實是普世性的痛苦,就來看看
作者精巧的細節安排吧!整件事情或許該由那一包客廳裡的
糖炒栗子說起,若不是有著弟弟愛吃這種零食的念頭,剛志
也許不會返回屋裡、老太太也許不會被殺、直貴也許順利
上了大學、也許從不曾遇見倉田、寺尾、朝美、由實子、
平野社長等人,諷刺的是啟動整齣悲劇的關鍵密碼竟是錯誤
的記憶,喜歡糖炒栗子的其實是母親。然而許多人的人生,
卻從此時開始崩壞、坍塌。「如果那一刻,我選擇了....會
如何呢?」小說中處處埋著這一自由意志的軌道轉轍,最
令人難以釋懷的莫過於故事結尾,直貴自問,如果當初不曾
逃避、登門去道歉的話,會不會出現另一條路?遲了十幾年
的道歉,接觸到被害者的家屬之時,仇恨依然鮮明,原來,
痛苦的不只有他,刻劃在歲月中的傷痛,從不曾真正被放下
,就如緒方先生說的:「一切就到此為止吧。我們都痛苦
太久了....」人的迷惘,是多麼身不由己的事啊!
因為害怕歧視,從不卸下心防的直貴,早就下定決心不與
任何人推心置腹,只是再怎麼克制,卻也在這樣不由自主的
路上,一步步陷入與朝美的情網之中。情感的執著讓他更
小心翼翼地藏匿內心深處的秘密、築起高牆,到後來越處心
積慮要保護脆弱的情感,越加速它成為虛妄幻象的步履。
執著的苦,在於身陷其中的不自由。因為「捨不得」而作的
種種艱難抉擇,像是直貴以自身意志所創造所努力的,但
正因如此,他才不自由。心靈的寧靜和思想的澄清在用力的
過程中失去了空間。然而,他是否有過作出完美選擇的機會
?或者真的有所謂完美的選擇嗎?
這問題有個很棒的答案,總會在字裡行間留下個人觀點的
東野,這回把他的見解交給頭一次出現在倉庫的平野社長
傳達。「你認為人有沒有尋死的權利?」篇幅大約一頁左右
的辯證,既淺顯又明晰,不容辯駁。表面上,這些觀點明確
解釋了「犯罪者家屬該被歧視」這一驚世論點,但更深的
用意卻是它的結論:「殺人是不對的,因為任何人都不能
隨便斬斷別人的感情;自殺是殺死自己,就算自己認為有何
不可,週遭的人未必希望如此」一開始處處瀰漫著自由意志
氛圍,便讓人懷疑有康德的身影,果然此處他現身了—自由
即自律,東野的觀點百分之百符合康德的道德律,上述問題
的答案也在此一思維中,是什麼?平野社長又補充:「問題
是如何選擇,如果不是由你自己選擇,就沒有意義了。」
拜讀過顏九笙的我害怕東野圭吾(http://tinyurl.com/ykwjeqr)
,真是令人拍案叫絕、一讀難忘的精彩書評。不過我想安慰
一下顏老大,其實書中有救贖的,而且伏筆蠻早就出現了。
當由實子在員工餐廳把削好的蘋果拿給直貴,那在口中散放
開來的香甜滋味,其實就在燠熱無比的地獄中吹出陣陣清涼
了。失去美貌女友的直貴,重挫之後發現由實子的好,實在
是太動人的舖陳;善良的由實子代替直貴寫信給剛志那一刻
,令人不禁在腦中浮現這對話: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雖然在與由實子結婚之後,仍有許多困難的選擇等著他們,
但正如直貴在心中回應哥哥的最後一封信所說的:「沒那
回事(筆者按:指不該寫信之事)。正因為有那些信,才有
今天的自己。如果沒有收到那些信,自己也許不會受苦,但
也無法摸索人生這條路。」
讀至此,夫復何言?這樣一部佳作,為何得不到直木賞的
青睞?當年受賞之作是石田衣良的《4teen》?好吧,下
一本就讀它!總得一探究竟才行。 
作者: donghey (冬)   0000-00-00 00:00:00
推4teen!比起東野圭吾我其實比較喜歡石田衣良,他的文字比較溫暖並且觸動我的心,反而我覺得東野圭吾的文字太過於冷漠,像是冷酷的旁觀者在敘說著故事....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0000-00-00 00:00:00
+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