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種] 0歲女 新生兒保單規劃

作者: a311288 (rookie)   2023-04-08 20:55:46
一、性別:女
二、年齡:0歲
三、職業/工作內容:喝奶、睡覺
四、保障需求:重大傷病、癌症、醫療雙實支、意外(含燒燙傷)
五、保費預算:20K 左右
六、健康告知:剛滿一週 足月足重 自費篩檢尚未出爐
七、常用交通工具:汽車/推車。
八、預計規劃:基本罐頭保單,規劃如下:
https://finfo.tw/assortments/81f9e0ccbfe9911c?env=finfo-web
九、現有保險:無。
想請問各位版大,原本想控制預算在20k左右,但目前選完後約24k,雖不影響生活條件,但想了解是否有重複投保或控制在20k左右的刪減建議,謝謝!
作者: miketimkimo   2023-04-08 20:59:00
雙實支不用規劃HNRD CIR4不用規劃 想提高額度增加XDE台壽直接改成終壽 意外險下無法掛規劃醫療險等附約DCE可以改30年降低保費壓力XHB改計畫二 保費差不多保額多5萬補上XAS 200萬 XTK 61.5萬 才能規劃快樂童年意外實支台壽全球挑一個規劃 若放在產險出險容易斷保以上修改後 XDE不增加額度大概就20K出頭了
作者: simp1e7777   2023-04-08 21:10:00
留意新生兒出生時的體重、週數、體況及投保時機台+全+新安的規劃很難壓在兩萬,預算不夠可以考慮台灣單實支或是台灣+中國[新安]1、選不含醫療的方案,降低後續斷保風險[台灣]1、主約不要用這個,非保證續保,下面附約會有風險2、自付額拿掉,實支直上計畫五3、重大傷病改到全球[全球]1、實支改到計畫二,差幾塊而已2、XAS跟快樂童年需61.5萬的身故金,故需補上XTK拉身故金保額
作者: funnyhouse (放尼豪斯)   2023-04-08 23:36:00
☆ 新生兒的投保的基本要件為已取名且報戶口,另新生兒篩檢如有偽陽性的狀況,會提前告知複檢,盡量在近期投保最安全。★ Finfo是第三方的平台,對核保規則無法盡善符合,目前的規畫多數無法成立。【新安產】需有已成立內含有身故保額61.5萬的商品才會承保快樂童年3,一般是以全球XTK來達成,多會選不含意外實支,畢竟若有經常或多次出險或整體損率變大的狀況,容易被斷保不續保。【台壽】① YADDM:其下僅能附加傷害險,醫療險都不能加。② MBE/GF2:都是投保特定主約時會自動附加的,不是Finfo上有列就可以保。【全球】LAW6:也是投保特定主約時會自動附加的。★ 若要規畫至雙實支,且限於台壽、全球時,很難壓至20K,前幾年雖會超預算,等到國小階段時則會降至你的期待區間,可以接受的話,直接參考罐頭組合是比較好的選擇。
作者: tomap41017 (絕夢)   2023-04-09 11:26:00
全球主約用QWX 15年,再減額繳清用DCE只是爽到業務而已
作者: operccc (MonEY)   2023-04-09 14:13:00
樓上不知道減額後不能附加豁免嗎?而且減額後未來底下不能在增加附約或是提高附約保額醫療規劃都是要看整體的「保額」需求,誰在跟你有沒有爽到業務
作者: tomap41017 (絕夢)   2023-04-09 14:19:00
豁免很重要?我快笑爛然後全球新出的附約各種卡過去主約,不要以為其他人不知道好嗎
作者: operccc (MonEY)   2023-04-09 20:15:00
居然有人覺得豁免不重要,如果要保人發生2~6級失能,喪生工作能力是要怎樣繼續繳小孩子的保費呢?還是你會算命覺得不會發生這類風險?會各種批判的通常都是都只有懂一點點,才會說出這麼偏頗的語言,不要再自曝其短了
作者: wayn2008 (松鼠)   2023-04-09 20:41:00
豁免之前都討論過了 全球主約減額繳清 豁免附約可留
作者: tomap41017 (絕夢)   2023-04-09 22:59:00
呵呵,豁免的風險透過定壽+失能處理掉,然後就算要買豁免減額繳清又不影響,到底是在糾結什麼你最懂你好棒
作者: operccc (MonEY)   2023-04-10 01:46:00
定期壽險+失能還是改變不了沒豁免要繼續繳保費的事實呀,你在說的完全是另一件事情:)減額繳清未來也無法提升附約保額,哪裡影響不大呢?我看事情的視野角度確實比你更寬廣,謝謝你的讚美,在整體的規劃跟理解上,可能你還需要多做一些功課,因為業界真正懂的專家不會這麼極端且偏頗的批評,我過去也跟你犯過一樣的錯誤,所以我可以理解你的想法
作者: wayn2008 (松鼠)   2023-04-10 08:53:00
提升附約保額不是一定能行 就是解約買高額度而已買失能 發生2~6級失能 直接給付保險金 作用比豁免價值更大 豁免跟一般商品只是給付方式不同 給付門檻依舊相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