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最熱賣投資型保單 8成虧損的秘密

作者: ilqgray (counting stars)   2016-04-03 17:25:44
出處連結: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WebArticle.aspx?id=61159
本篇文章摘自:第 1480 期
作者:張舒婷
前言:過去火紅的類全委保單,今年客戶糾紛為何特別多?最大問題,可能是在進場投資
前沒搞清楚四件事。
去年最火紅、為壽險者的營收挹注活水多年的類全委保單,如今買氣卻急凍,拖累今年元
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僅近一百四十六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五六‧六%。
過去火紅的類全委,發生了什麼事?
近期,對於不少銀行來說,由類全委保單衍生的客訴,有增多的跡象。淡江大學保險系副
教授郝充仁憂心指出,某些銀行的分行經理,為了平息顧客的不滿,甚至自掏腰包,貼補
顧客部分損失。「在我看來,現在的類全委,已經演變得有點像二○○八年的連動債風暴
,是隱藏在台灣社會的『不定時炸彈』。」
郝充仁眼裡的不定時炸彈,就是類全委保單,恐將成為下一個金融機構與投資人之間,糾
紛最大的理財商品。問題,就出在許多投資人可能搞不清楚類全委商品的特質與風險。
類全委保單,屬於投資型保單的一種,金管會的定義是「委託投信公司代為運用與管理專
設帳簿資產之投資型保單。」簡言之,其機制是保戶將資金委託壽險公司,壽險公司再委
託投信全權操盤,亦即俗稱的「組合型基金(fund of funds)」。
「與其說是類全委保單,還不如稱之為『複全委』更貼切。」知名理財作家李柏鋒打比方
說,類全委就跟投資海外股票的「複委託」的概念相近。複委託是投資人先委託台灣的券
商下單,台灣券商再委託海外券商下單;類全委則是保戶先委託壽險業者,壽險業者再委
託投信來操盤。
類全委保單另一項特色是:多數附有「資產撥回」功能,壽險公司每年提供四%到七%的
「撥回率」,也就是所謂「配息率」,這正是讓一向迷戀配息的台灣投資人對類全委趨之
若鶩的主因。
多熱?去年就發行65檔
類全委究竟多熱門?根據統計,在二○一二年以前,國內類全委保單的總數都在十五檔以
下,但自一三年以來,幾乎年年發行超過四十檔,去年更達到顛峰,來到六十五檔。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今年一月底,類全委商品規模已達到四千二百二十億元,超
過境內固定收益基金總規模的兩倍。
多慘?81%保單皆虧損
其實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黑天鵝」四處亂飛,全球市場表現都不好,打開各壽險公司的
類全委績效表,幾乎一片紅字。
根據本刊實際調查,十七家壽險業者發行的一百九十多檔類全委商品中,超過八一%的最
新淨值(編按:多數統計至三月十七日,部分至三月十六、十八日)皆已跌破十元。當保
單淨值低於十元,代表投資虧損,而且保戶拿到的「配息(撥回)」金額,基本上都來自
本金。至於剩下不到兩成,多數是因為淨值未公開而無法計算,僅一小部分是淨值在十元
以上。
儘管今年類全委買氣雖下滑,但一位投信公司總經理坦言,他的公司仍著手規畫與壽險和
銀行業者發行類全委商品,「沒辦法,其他基金商品,銷量根本出不來,包裝成保險還是
最好賣。」
因為穿著保險糖衣的類全委保單,讓許多投資人以為是最安全的商品,但類全委的熱銷背
後,投資人應該了解其四個理專沒告訴你的秘密。
秘密一:關於保本
投資人得身故了才有用
類全委保單熱賣的關鍵是強調保本,一般人的觀念是,保險屬於「保障」,基金是「投資
」,虧錢機率高。
郝充仁指出,最近市場波動劇烈,多數類全委保單都賠錢,無法著墨於投報率這塊,故業
者只好強調「保障」的部分,「他們會告訴客人,雖然績效不好,但最起碼你本金領得回
來,其實就是多給你一張死亡保單而已,而且(該權益)也是來自你繳的保費。」
類全委保單主要可分為變額年金險、躉繳型和分期繳費型變額壽險,變額壽險屬於「死亡
保單」性質。但業者不會講明的是:既是「死亡保單」,基本上就是身故後才「保本」,
生前繳保費期間,非但不保本,仍要承受市場下跌的風險,更遑論若提前解約,不但要負
擔解約費用,也沒人能保證解約時你的報酬率如何。
秘密二:關於抽佣
潛藏費用比一般商品高
類全委還有項理專沒透露的秘密,就是由於類全委是保險業者發行、委託投信操盤、由銀
行通路販售。簡言之,這是保險、銀行、投信三方都可「獲利」的商品,所以潛藏費用比
基金和一般投資型保單還高。
「基本上,平均最少會多收(該帳戶淨值)一‧五%的經理費。」彰銀財富管理策略分析
師李育泰表示,倘若又屬於後收型,費用就更可觀。
除了保費本身和經理費外,類全委保單的相關費用還包括「管理費」,以及進入投資階段
的費用,包括「投資標的申購手續費」、「贖回」及「轉換費用」,還有後置費用,例如
解約費。
秘密三:關於盈虧
投信代操不知何時爆雷
類全委保單雖名為保單,但性質更接近投資商品,而且強調有專家代操,但投資本來就有
賺有賠,盈虧仍然由保戶自行負責。
投信公司目前為類全委保單投資的商品,包羅萬象,有的是ETF(指數型基金)、高成長
股票或固定收益型的REITs,景氣向上時,類全委投資人有可能取得好成效,但景氣反轉
向下時,類全委又形同保單中的連動債,你可能不知投信公司為你規畫的商品中,你不知
何時哪一種地雷會「爆」開。
對投資人更不利的,還有另一種可能情況:負責代操的投信公司,挑選自己公司所發行的
基金和產品,從基金的管理費再賺一筆,但如此一來,投信公司不見得能為投資人挑選到
最優質或績效最好的標的。
秘密四:關於撥回率
「不等於」帳戶報酬率
許多投資人沒建立的觀念是:類全委保單的撥回率「不等於」帳戶報酬率,帳戶淨值會隨
市場波動,當投資虧損、淨值走低,淨值就可能會低於剛成立的十元,代表該筆投資已虧
損(報酬率為負值)。
目前市面上的類全委保單,標榜的撥回率普遍在四%到六%左右。但一旦淨值低於十元,
投資人領到的配息,極可能是投資人的本金所支付,或是保單的投資標的已虧損,所以該
保單的實際報酬率就是虧損,對投資人而言,撥回率並不是投資人獲利的保證。
現階段市場如此詭譎難測,投資人更該意識到一件事:過去,你買的保險,靠保險公司投
資固定收益商品賺取穩定報酬。但如今利率低檔,甚至是負利率,壽險業者為追求更高報
酬以回饋投資人,必須透過布局股市等更多風險性資產。
但,高報酬等於高風險,追求高報酬,代表保單績效不可能再像過去穩健,現在買類全委
保單的投資人,很可能是構築在沙灘上的城堡,看似有保障,其實稍不留意就會崩塌。
所以,投資人該不該買類全委保單?答案或許因人而異,但可確定的是:投保前,釐清自
己的需求和不同商品間的屬性、費率,才是避開「黑洞」、持盈保泰的關鍵所在。
想法評論:
本身就不喜歡類全委這種商品...感覺真的不是很透明
看統計,到3月中旬是81%都虧損,我猜現在也差不多?
作者: dayaju (艾草)   2016-04-03 17:27:00
阿不就是話術 反正一定虧
作者: beriaura (beriaura)   2016-04-03 18:45:00
只要費用收的不比直接買基金少,那要賺就更難了
作者: toro736 (草木本有心)   2016-04-03 22:28:00
基金都不見得好看了 何況這種還要被收額外費用的
作者: zivking (想不到指定填寫原因:要S)   2016-04-04 00:44:00
拿全委保單與連動債比較,基本上是牛頭不對馬嘴,連動債原理是固定收益商品連結衍生性金融商品,標的是單一的;而類全委保單是委託投信動態調整投資標的,標的分散在股票基金、債券基金、現金部位,簡單說被委託的投信角色就是用來代替原本該自己做功課的保戶,會讓人誤解的是在強調保本保息,尤其保險業務或銀行理專用固定配息錯誤的說法引導保戶,配息固定,但沒告訴客戶或輕描淡寫淨值是浮動的。全委保單是否可以投保?個人認為某些族群是適合的,但要注意的是:1.不應該在景氣即將泡沫時候投保2.應該選擇沒有危險保費的商品3.要有風險承受的認知全委代操不僅只見於投資型保險商品,期權商品全權委託也是走了一段很長的路;手中持有部位越大,越是需要全權委託業務;沒有危險保費的全委保單,過些年若股票市場反轉,其實是很好的時機點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6-04-04 05:10:00
如果自己有能力判斷市場走向,那全委本身就很奇怪
作者: mobetam07670 (編號1667)   2016-04-04 10:17:00
有買過投資型的,很難會再買第二張投資型,所以變難賣也不易外。
作者: zivking (想不到指定填寫原因:要S)   2016-04-04 13:28:00
如果在投資市場無法察覺景氣變化,其實就不該進入,這就是為什麼要KYC!全委客戶多半在投資市場歷練長久,而他們所追求的反而不會是多高的報酬率,反著眼在合理報酬,所以全委操作訴求多在配置,例如股債平衡,而全委保單特點在於身故保險金,可選擇沒有危險保費商品,所以,不要在高點進場,對某些族群,真的很有吸引力,但對小資族,我反而建議要追逐高報酬,資產配置以基金、ETF、股票、期指為主,少部分定存與短年期儲蓄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