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美加東自助行day6~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

作者: treebeard ( )   2019-04-16 20:58:31
無音樂圖文網誌版:http://tfger0222.pixnet.net/blog/post/350077864
==============純文字版=============
舞蹈 (The Dance), 1927, 亨利·馬諦斯 (Henri Matisse), 紐約現代美術館
2018. 6. 22 Friday
本日行程:
退房‧前往City Rooms NYC Chelsea check in→
→早午餐【Zabar's】古巴三明治→中央公園→
→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Chelsea Market用晚餐→GO HOME
離開中央公園和約翰藍儂的生前住所「達科塔公寓」後,
我們要前往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
紐約市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密度非常高,各個展覽館為了回饋民眾,
三不五時都會推出免費展覽時段,
之前在安排行程的時候,得知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和UNIQLO合作,
推出”UNIQLO FREE FRIDAY NIGHTS”
在傍晚時段入館,門票免費!
精打細算的我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優惠,
要準時在五點入館,逛好逛滿。
從中央公園前往MoMA途中,經過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
沒時間進去逛,先拍照留念。
在紐約待到第六天的我們,已搭捷運搭到熟門熟路啦~
自助旅行的過程裡,不管搭捷運或公車移動
都生活感十足,整個很融入當地~
有些餐酒吧喜歡用這種萬國旗來裝飾門面,蠻喜歡這樣的風格~
原先以為免費時段會需要排隊一陣子,
沒想到很順利地領到門票進場。
在閉館前大約還有4個小時,時間蠻充裕的
唯一的缺點就是因為免費入場帶來的人潮,
使得整間美術館像菜市場一樣鬧哄哄......
不過既然要利用免費資源,就得忍耐忍耐囉~
第一幅相遇的大師作品:
保羅‧塞尚 Paul Cézanne. 牛奶罐和蘋果 Milk Can and Apples. 1879-80.
法國畫家塞尚 (1839-1906) 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他的重要性在於:奠定19世紀印象派後期轉換到20世紀立體派之間的藝術風格,
認為所有物品都可由圓柱體、圓等三種幾何結構組成,
他主張:「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
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來」。
他的觀念與作品影響了立體派大師畢卡索、野獸派代表畫家馬蒂斯
為當代藝術帶來重大影響,開啟了現代繪畫的大門。
有人戲稱:”塞尚用一顆蘋果震驚了全世界”,
跟牛頓發現地心引力的重要性不相上下!
畢卡索 Pablo Ruiz Picasso. 亞維農的少女 Las señoritas de Aviñon 1907.
這幅畫於1939年被MoMA買下,
是畢卡索在西班牙巴塞隆納一條名為亞維農的街道,描繪的妓院女子。
這幅畫在當時掀起了不小的爭議,但畢卡索仍暱稱它為:「我的妓院」
很顯然沒有要理會它帶給公眾的衝擊,真不愧是大師中的大師XD
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特拉法加廣場 Trafalgar Square 1939-43.
最著名的蒙德里安三原色:紅、藍、黃,後世稱為荷蘭風格派。
蒙德里安出生於荷蘭,這幅畫中他把英國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濃縮成直線、
大小不一的切割面,然後填上色塊。
以色彩線條產生的抽象韻律感,抽換眼中所見的具象形體。
繪畫藝術發展至此,演變為非具象繪畫的「新造型主義」,又稱「幾何形體派」,
主張抽象、簡化,並連帶影響現代建築、設計(如:蒙德里安椅)
反正現代藝術就是朝一個越來越看不懂的方向發展就對了。(這什麼爛結論)
對,你沒看錯,這也是一幅名作,看看這大黑色塊和紅色塊的關係
是不是能讓人產生哲學性的思考...(媽~ 我到底看了什麼)
還是來欣賞看得懂的印象派吧~
克洛德·莫內 Claude Monet. 睡蓮 Water Lilies. 1914-26.
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莫內出生於法國,是印象派的代表畫家之一。
嚴格說來,「印象」一詞就是出自莫內的作品《印象·日出》,
一開始他的作品不僅被官方沙龍所排斥,還被記者譏為「印象派」
而這群被大眾冷嘲熱諷的藝術家們便開始自居為印象派畫家,
印象派於焉誕生。
可見,在每個重要的創新誕生之際,似乎不可避免地會遭受外在的譏笑、唱衰
但時間卻能證明,每個看似瘋狂、不從眾的點子才是真正具有先見之明的。
印象派的理論在於強調光影與色彩的關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的畫法
也影響了後期的點描派(又稱新印象派)。
由於莫內重視光影的實驗,所以常在不同的時間、不同光線下描繪同一項物品
睡蓮就是其中一例。
來了來了,紐約現代美術館絕對不能錯過的:
文森·梵谷 Vincent van Gogh. 星夜 The Starry Night. 1889.
參觀當天這幅畫前面簡直是人山人海,
想到梵谷被精神疾病所苦、潦倒而無人理解的一生,
卻在身後才得到無上的光榮和推崇,
真的無限感嘆。
文森·威廉·梵谷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1890)
於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獲得第10名,
得年只有37歲的梵谷長期受困於病痛中,而最後選擇以自殺結束生命。
從27歲才開始畫家生涯,在這10年中卻創作了超過兩千幅畫
(平均不到2天就創作一幅畫的頻率,真的很瘋狂)
梵谷的痛苦來自許多不同種類交錯的身心疾病,
包括躁鬱症、癲癇、梅毒、鉛中毒(因為他會吃顏料)、苦艾酒中毒...,
甚至還有一些現代醫學在後世推論出更專有的病因,
他給弟弟西奧的最後遺言是:「痛苦永存」(La tristesse durera toujours)
雖然他的藝術生涯只有短短十年,卻深深地影響了20世紀的繪畫藝術。
他的作品帶有印象派的畫風,因此被界定為後印象派畫家
更重要的是開啟了表現主義及野獸派的大門,
從他瘋狂堆疊的鮮豔油彩中,
觀畫者似乎都可以感受爆滿的情感要從畫中流洩出來,
也無怪乎表現主義的畫作總是讓人感到具有某種壓迫的窒息感。
不僅僅是畫作,梵谷寫的信也有800多封,其中有600多封是寫給弟弟,
我想,如果沒有弟弟西奧在經濟和情感上的無條件支持,
梵谷大概會更加寂寞、也無法產出那麼多偉大的藝術作品吧~
(如果對梵谷的故事有興趣,推薦大家一部電影《梵谷‧在永恆之門》)
痛苦的藝術家人生太沈重,接著來看看這很野獸派的作品(忘了名稱)
毛茸茸的完全就像隻野獸呢!XDDD
傑克森‧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壹:31 號 One: Number 31. 1950.
接下來又是一個瘋狂畫家:波洛克
前述的藝術家們都是來自歐洲,
但這位創造了「滴畫法」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則是美國生產,
在維基百科的”最昂貴畫作排行榜”上,波洛克的作品名列第五名,
僅次於達文西、塞尚、高更等,
他的「作品五號」在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出1億6千萬美元的高價,
但這位藝術家的人生中也並沒有富裕順遂,
他畢生酗酒、脾氣暴烈、神經質而孤僻,
最終因酒駕導致的車禍命喪黃泉。(推薦電影:《波洛克與他的情人》)
寫到這裡不禁思考:
如果傑出的心靈註定要與痛苦糾纏,
那麼究竟是要當一位痛苦的哲學家,還是一隻快樂的豬?
(最慘的是變成一隻痛苦的豬XDDD)
美國星條旗。
近期對於美國的感想:所有看似偉大的創舉背後,都還是有著自私的人性
(其實我是一隻痛苦的豬 (ˊ(00)ˋ)ω
亨利‧盧梭 Henri Rousseau. 夢境 The Dream. 1910.
這位天才型的自學畫家,算是相對擁有較為安穩的人生
被定義為法國後印象派,但作品中天馬行空且不太合乎邏輯的想像,
也為後續的超現實主義帶來影響。
他畢生都擔任政府的收稅員,在49歲以後才成為全職畫家,
這個勵志的故事告訴我們~ 只要有夢想,幾歲開始都不嫌晚!(熱血個屁)
盧梭最具代表風格的畫作便是「叢林」系列,
動畫《馬達加斯加》的創作也曾受到盧梭畫作的啟發喔~
美術館裡的大師名作真的太多,無法一一詳盡介紹
而且大嬸腳痠了。坐在落地窗前欣賞一下紐約街景。
休息一下再出發!
館內不只是平面畫作,還有許多的立體雕塑及裝置藝術可欣賞。
現代藝術其實就是顛覆藝術,看到這裡我們大概可以理解,
「做其他人沒做過的事」,或是標新立異,
漸漸演變成當代藝術的走向,
也難怪杜象的《噴泉》是唯一可以被光明正大擺在美術館裡的小便斗。
關於藝術的商業化及可炒作性,其實蠻令人感到荒謬的
什麼是藝術?有時只在於創作者有沒有能力詮釋吹牛?罷了。
隨著表現媒材逐漸多樣化、科技化,
具有聲光效果或是互動性的藝術裝置,可看性也越來越高了。
嗯,大嬸真的累了。
美術館外也有雕塑可欣賞,「放大」也是一種藝術性質
法國「新藝術風格 (Art Nouveau)」地下道入口的複製品。
人山人海的MoMA,藝術是生活,藝術也是附庸風雅
YA! 口袋清單又達成一項
街角的現代藝術:UNIQLO╳美國當代藝術家KAWS╳芝麻街
下集待續:Chelsea Market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