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香港 大嶼山 嶼南悠閒漁農自然文化深度遊

作者: jay70134 (AJ)   2018-04-10 21:05:49
圖文好讀版
http://jay7134.pixnet.net/blog/post/224915264
如果你已經玩過香港很多次,去過各大景點、吃遍各種美食,那大嶼山絕對是值得開發的
淨土。這次我們跟著專業導覽員,從這幾年越來越火紅的小漁村「大澳」出發,搭船出海
看海豚、走登山步道「鳳凰徑」一探大嶼山最安靜的角落,再到「二澳」農作社品嘗香港
少有的自產農作物,最後回到大澳一探百年古廟,走一趟才知道原來香港還有如此秘境啊

【嶼南悠閒漁農自然文化深度遊 注意事項】
1.帶大瓶礦泉水。
2.好穿、防滑的運動鞋。
3.穿輕薄長褲、長袖衣物、戴帽子,避免曬傷或蚊子叮咬。
走一趟「嶼南悠閒漁農自然文化深度遊」約需7個小時,途中會在二澳農作社吃午餐,回
到大澳漁村約下午4點,還可以去大澳逛逛吃美食。這條旅遊路線規劃適合一般觀光客,
登山步道難度不高,坡度也沒有很陡,基本上大小朋友都可以參加。
路線總覽地圖,藍色虛線是從大澳搭小船到分流村,再走鳳凰徑回到大澳。
早上09:30在港鐵東涌站B出口集合,一旁是不錯逛的東薈城Outlet,裏頭有廁所,可以先
上個廁所再出發。
我們搭大嶼山專屬的水藍色計程車前往大澳,如果參團人數較多,會改用小巴接送。從港
鐵東涌站到大澳車程約半小時。
我們從大澳老街入口旁的小碼頭搭水上計程車直奔分流村,航程約15分鐘,運氣好的話有
機會遇到白海豚喔。
我們那天運氣超好,遇到7~10隻左右的中華白海豚在海流交會處嬉戲,連導覽員都說很難
得看到這麼多白海豚出沒。中華白海豚喜歡出沒在香港附近的珠江口淺水地,牠們會配合
潮汐時間出沒覓食,通常是早上或黃昏時段。
大嶼山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島嶼,比香港島還要大上一倍,以前大嶼山人煙稀少、土地大多
未開發,直到赤鱲角機場落成後連同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與港鐵東涌綫、機場快綫相繼
開通,使得大嶼山日漸發展起來。但在大嶼山西南方一帶仍保有漁村純樸風情,也成為香
港人的後花園。
第一站我們來到分流碼頭,分流村是香港境內的最西南邊,因此地遠眺濁黃色的珠江水與
清透海水交會而得名為「分流」。分流村基本上無人居住,只有登山客或電力維修人員來
往。
分流碼頭旁歷史悠久的磚造焚化爐。
很難想像地狹人稠的香港竟然有如此靜謐且乾淨的沙灘吧,沿著鳳凰徑走還有更多類似景
觀,而遠方山頭上有一座分流砲台,已確認為香港最早興建的砲台,有可能是明朝建來驅
趕海盜的。
接著我們沿著鳳凰徑慢慢走,雖然有坡道但長度不長,健行難度不高,對遊客來說還算輕
鬆。
大嶼山西南部一直維持低度開發狀態,所以沿路植披樣貌原始,也可以看到過往颱風肆虐
後的痕跡,像是連根拔起的樹木或被沖刷下山的土石,還好有工作人員定期簡單維護,鳳
凰徑一路暢通無阻。
一路上有幾座露營地,這些都是較具挑戰性的露營場地,想露營的人需自備所有水電、揹
著大量裝備走到營地,聽導覽員說天氣好時可以看星空與俯瞰整個煎魚灣。
我們沿著鳳凰徑步道上上下下,不出半小時又來到海邊,有粗獷的礫灘也有細沙海灘,站
在海邊眺望雞翼角,在海水退潮時雞翼角會與大嶼山相連。
鳳凰徑上除了水泥步道,還留有早前大嶼山居民自行建造的石頭古道與具有防禦效果的石
牆,一路上除了看看動植物,也能感受早年居民生活的艱辛。
已傾倒的低矮石牆。
邊走邊拍照大約1個小時,我們即將抵達二澳農作社,遠方谷地便是香港少見的可耕田。
二澳村早年居民以農作、漁業為生,不過隨著香港都市發展興盛,居民大多遷往市區居住
,香港少見的良田荒廢多年,直到2013年由二澳村長與商人黃永根合作成立二澳農作社,
利用10畝水稻田地發展有機稻作、種植各種香草、甜菜根等作物,並結合在地農民推出一
系列手做農產品,讓香港也可以生產出自有品牌的農作物。
我們在這邊休息與吃午餐,吃的全是農場生產的農作物,只有肉品是從外地運進來。
剛開始我以為餐桌上擺的是小雛菊盆栽,但導覽員說這可是茼蒿開的花喔!這還真是第一
次見到阿~~不過茼蒿開花後口感較差,大多用來作為觀賞用途,蔬菜就不吃了。
簡單的農村料理,有蒸甜菜根、醬燒雞翅與排骨,我本來很不愛甜菜根,之前去歐洲吃過
甜菜根沙拉覺得土味很可怕,但只要將甜菜根蒸過,吃起來就像一般蘿蔔,而且甜度更高
,很好吃耶!
農作社與在地居民合作推出多種農產品與加工食品,如果你擔心從二澳帶回太重的話,也
可到大澳漁村裡的門市購買,我對XO醬超有興趣啊~
正在曬太陽的薑片,準備製成薑粉。
有機種植的桑葚,可以直接摘下來吃。園裡還有各種香草植物與磚窯,假日不少學生團體
來這裡認識植物與自己動手做料理,是香港難得的戶外生態體驗課程。
農作社努力維持與古二澳村民一樣的梯田耕作方式,讓這項傳承百年的耕作傳統可以繼續
流傳下去。
農作社員工的工作室兼宿舍,這也是二澳少有的房子,前面還停了一台退役的中貓挖土機
,使用多年的中貓退役後停留在宿舍前做為裝置藝術,也感念中貓幾年來為二澳的付出。
從二澳出發沿著海堤步道走,不用一個小時就能抵達大澳,沿途隨著步道高低起伏,旅人
的視角更加開拓,一個轉彎又是海灣紅樹林、另一邊眺望大海。
二澳交通不算方便,大多走海路到這座小小的二澳碼頭,或是沿著鳳凰徑從大澳出發,步
行40分鐘可抵達二澳。
牙鷹角營地設施較為完整,這邊就有廁所跟山泉水了。
一大早出發又回到可眺望大澳碼頭的地方,已經過了6個小時~
沿途經過番鬼塘村訴說此地是早年中國與外國人接觸的聚落。
因應大嶼山交通建設開放,香港政府大澳漁村旁的海堤復育一大片紅樹林,海堤也是旅人
最愛取景的地方之一。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乾隆33年(西元1722年)建立的天后古廟,那時廟前就是大海,現在都已
填平成陸地。天后信仰是漁民最重要的精神支柱,這跟台灣沿海信仰很類似。
古廟上的雕刻裝飾則是清光緒18年再重修的,依雕刻的精細程度可推測早年大澳漁村經濟
狀況還不錯。
早上09:30出發走一圈嶼南村落、農作社再回到大澳已是下午4點左右,一整天的行程相當
充實,讓我們從山與海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香港,在高度都市化的香港還可以保留大嶼山
這塊靜謐之地很不容易,如果你已經來過香港很多次,建議可以試著走出市區,來大嶼山
感受田野魅力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