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轉貼

作者: thhuang (iris)   2010-01-04 17:25:57
一直覺得這種對於文化價值的提倡
是外文人的責任之一
所以把這篇文章轉貼上來和大家分享
下面另一篇也是很值得一讀的文章
對於環境的關懷
以及不要凡事都往利字看
也是一件重要的事
建國百年 請提進步願景
2010-01-04 中國時報 【廖咸浩】
 中華民國建國正式進入一百年,但以捍衛中華民國為職志的國民黨政府,
能否真的扛起這個責任,讓中華民國亮麗的展開下一個一百年,並有尊嚴的永續
存在於天地之間,甚至成為華人下一個千年的典範,應是全民念茲在茲之事。
 十二月九日,針對哥本哈根的減碳原則,經濟部隨即發表了「願與他國同步,
但不當模範生或白老鼠」的談話。十二月十一日景美人權園區在「汪希苓軟禁區」
外的裝置藝術,「因榮耀加害者」而遭到施明德妻子的破壞。這兩個事件說明了一
個簡單的事實:政府施政需要「中心思想」,否則,不但無法在踏出每一步時,
漂亮的證明自己在全球中的存在價值,更可能深陷於過去的泥淖中難以重新出發。
 台灣一向自詡是華人世界的民主燈塔,但「民主」其實只是台灣能在世界
上生存的基本門檻;台灣要能證明自已存在價值,要盡快掙脫我是個仍在努力學
習的小學生形象,成為人人尊敬並能回饋全球的智者。但這就必須「民主」外,
還有「進步」。「進步」當然不是汽車多、工廠多、高樓多之類粗糙的發展論或
現代化論,而是反省前者,並難免與前者反其道而行的「價值上的進步」。
 但「進步」不只是節能減碳甚至永續發展這類「戰術」層面的思考,而是整體
施政要提出人與他者(包括內在、他人、大自然)如何共存的「戰略」指導;
「進步」也不只是對過去的人權記錄不斷道歉即可,而是要提出整套更廣泛
(如動物權、環境權等)更進一步(如反省「人類中心」論,以根除資本主義體制
所造成的流弊:如氣候暖化、食物汙染、環境汙染、生態破壞、藥物濫用、階級
剝削等)的人與他者價值體系,讓國家能有所本的往前堅定的邁開大步。
換言之,真正的癥結是整個立國基礎必須根植於「進步價值」,也就是一般語彙所說
的,必須以「文化」立國。
 因此,這裡所謂的「文化」不是茶餘飯後、行有餘力時偶一為之的人生花邊,
而是所有文化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人與他者(他人,社會、自然)的和諧關係。
唯有在這個前提上提出一整套的價值體系,才能讓所有施政提綱挈領、師出有名,
互相呼應。
 中華民國的生存面臨中國大陸的不斷挑戰,更面臨著全球性價值的挑戰:
兩者都牽涉到自己能否與時並進,甚至引領時勢。台灣的生存之道,在兩岸關係上,
不在於與大陸對抗,而在於博得對方的尊敬,並成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領航的大衛;
在全球局面中,不在於苟且於全球性倫理要求的縫隙中,而是必須勇敢承擔,
甚至走在眾人前面,讓台灣成為理想的指標、全球的明燈。但是,要能跳到巨人肩膀上,
甚至成為全球的前導者,不可能只靠經濟或民主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價值的進步
(美國前兩者都有卻到處惹惱第三世界,就是因為價值不夠進步,如拒不簽訂京都協議
書)

 總之,台灣雖是島嶼小國,在精神上卻須是文化大國。真正能自我更新的軟實力
,不只來自於挑戰昨日之我的勇氣,更在於直指問題核心的睿智,其基礎在於進步的人生
觀及宇宙觀.過去一百年讓中華民國成為華人第一個真正能徹底民主化的國家,此刻行將
一百零一歲的中華民國又面對著另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繼續成為華人世界第一個能以文
化立國的國家。從蔣渭水、雷震以降的民主鬥士為華人爭得了「民主」,現在我們殷切期
盼執政黨能扛起歷史的責任,為華人爭得「進步」。
 從黨外到民進黨的連串努力,為台灣爭得了民主,但進步在台灣則仍然是口號。
國民黨要洗刷汙名,改寫歷史,積極提出進步的願景,才是上策。
(作者為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賣了山海,花蓮人還剩什麼?
2010-01-04 中國時報 【邱莉雯】
 許多人最近去看了電影《阿凡達》,除了3D影像帶給觀眾的視覺效果外,大都驚訝
片中外星球異種動植物的綺麗。但是在電影中,是否還有其他導演想傳達給觀眾的深層意
義呢?我想到了花蓮七星潭面臨的問題。
 導演試圖藉《阿凡達》,反省人類與大自然的生命關係。在片中,我們看到地球人
蠻橫的嘴臉,就像十九世紀時,帝國主義進入美洲新大陸強搶豪奪的行徑。納美人被驅趕
的片段,猶如一八三○年代美國史上原住民的血淚之旅再現,當時白人為了滿足開墾美洲
土地的慾望,驅趕各部族的原住民至印地安保留區,沿途生病、餓死的族人不計其數。一
八五二年,西雅圖酋長的演說,不僅表達了原住民對大自然深刻的情感,也反諷了帝國主
義的自然的輕忽:
 「在華盛頓的總統寫信給我,表達他想買我們土地的意願。但是,你怎麼能夠買賣
天空,買賣大地呢?這種概念對我們而言是很陌生的。我們並不擁有空氣的清新,也不擁
有河水的亮麗。因此,怎麼能買賣他們呢?」
 小時候我常跟家人去富源蝴蝶谷烤肉、游泳,當時很多人都喜歡享受夏日冰涼而豐
沛的水流,冬天則在河道旁挖個小水坑,坑裡滾燙的溫泉水不斷湧出,大家擠在一起共享
野外純天然的溫泉,那是一段充滿了大自然味道的回憶。然而自從蝴蝶谷BOT,變成高
級渡假村之後,我們這些住不起、或者沒有買票入園的民眾,已經完全喪失了這份平凡、
無價的樂趣。
 我們已經把山賣給了水泥廠、賣給大企業,如今七星潭的BOT案又將迫使花蓮人
撕碎更多與海洋共生的回憶。最近有一群花蓮熱心的志工,組成搶救七星潭聯盟,希望這
樣的活動,能勾起花蓮人更多對土地、對山海的情感;讓花蓮的孩子們,仍然可以每個周
末不必付費、無憂無慮的到海邊去玩耍;未來也可以帶他們的孩子,去七星潭海邊散步。
 七星潭之於花蓮人,就像生命樹之於納美人。沒有了七星潭,花蓮人的心,將因缺
乏海洋滋潤而變得乾枯,花蓮人的視野也將變得窄小而膚淺。山海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怎
能賣掉山海,卻喝著海洋深層水而沾沾自喜?難道普通的自來水、山泉水還不夠我們解渴
嗎?那是海洋的活源,是母親的鮮血呀!花蓮人並不擁有七星潭,花蓮人屬於七星潭。我
們看待這片海洋的心情,就像是孩子敬愛母親的心情。
 如果我們自己不努力珍惜這樣的自然資源,真不知道花蓮人賣了山海之後,未來我
們到底還剩下些什麼?
 (作者為國小教師,花蓮人)
作者: mid6 (Lob)   2010-01-04 23:19: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