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德國核融合「最後機會」:三大新創呼籲速

作者: stpiknow (H)   2025-09-30 13:54:34
標題:德國核融合「最後機會」:三大新創呼籲速投30億歐元,力爭2030年代建商業電廠
新聞來源:iknow科技產業資訊室
原文網址:https://pse.is/86wr4a
原文:
全球能源轉型正進入新階段,核融合被視為能解決能源需求與碳中和挑戰的「終極解方」
。德國政府近期將核融合列為國家六大未來關鍵技術之一,並計畫在2030年代實現試驗性
電廠的建置,最終邁向商業化運轉。三家總部位於德國的領先新創Proxima Fusion、
Marvel Fusion 與 Focused Energy,近日聯合提出「三點行動方案」,呼籲政府在政策
、資金與法規上快速行動,以把握這個歷史性契機,若德國此刻不果斷行動,未來將再也
沒有追趕的機會。
目前,美國、中國與英國正加速建立完整的核融合產業鏈,並投入數十億歐元的資金,力
爭在2030年前展現示範性成果。相較之下,德國儘管擁有優秀的研究基礎與多元技術路徑
,但若不立即加碼推進,恐將再次錯失能源科技的領導地位。三家德國新創強調,德國必
須在2029年前投入至少30億歐元作為試驗電廠建設的起始資金,以吸引額外20%至50%的私
人投資,並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系。
行動方案的第一項重點,是落實「高科技議程」(High-Tech Agenda)並啟動核融合產業
發展。德國已規劃在2025年提出長期「核融合行動計畫」,並於2026年擬定更細緻的「核
融合能源研究與創新路線圖」。新創公司們認為,必須以清晰的時間表推動試驗電廠,從
2030年左右開始運行,並於2030年代末達成首座商業化電廠運轉的目標。
第二項行動是強化產業基礎並導入創新資金工具。傳統的科研補助已不足以支持規模化應
用,德國需要引入像SPRIND(德國創新基金)和KfW(復興信貸銀行)等投融資管道,設
立「里程碑式投資機制」,讓資金隨技術進展逐步釋放。此舉既能降低政府承擔的風險,
也能吸引更多民間資本投入,並為未來歐洲層級的「重要共同利益專案」(IPCEI)鋪路

第三項行動則涉及法規建構。新創公司呼籲政府必須明確將核融合與核分裂區隔,不應套
用《核能法》框架,否則將對產業造成不必要的監管障礙。相反,應比照美國、英國與加
拿大,建立一套獨立且友善創新的法律體系,並引入「監管沙盒」概念,讓新技術能在確
保安全前提下更快落地。
Proxima Fusion專注於先進的「仿星器」(Stellarator)技術,其基礎源自馬克斯普朗
克等研究機構的實驗成果。Marvel Fusion與Focused Energy則分別押注於雷射驅動融合
技術,嘗試以高能雷射激發燃料達成淨能量增益。這樣的技術多樣性,被視為德國最寶貴
的戰略優勢,也為歐洲核融合研究提供獨特的多元發展路徑。
近年來,德國新創在資本市場上也逐步展現吸引力。以Proxima Fusion為例,其在2025年
獲得歐洲創新委員會基金與義大利國家投資機構等追加資金,總融資已突破2億歐元。這
筆資金正用於高溫超導磁體、真空腔體原型及電纜製造線的建置,並計畫於2027年完成「
示範磁體線圈」原型。這些硬體進展象徵著核融合已從理論研究跨入工程實踐的新階段。
Marvel Fusion執行長Moritz von der Linden表示,公司已準備好利用可擴展的雷射融合
技術,並有明確計畫打造首座雷射驅動融合電廠。Focused Energy的高層則強調,唯有在
法規清晰化後,科學成就才能真正轉化為產業成果。三家公司一致認為,必須盡快把科研
優勢轉化為商業化能量,以免落後於美中競爭對手。
從地緣戰略角度來看,核融合不僅是一項能源技術,更關乎產業主權與國家安全。美國與
中國已將核融合視為下一代能源的戰略基礎,投入規模遠超歐洲。若德國與歐盟無法及時
行動,未來可能在能源自主與工業競爭力上陷入長期依賴,甚至需要從他國購買關鍵技術
與設備。
歐洲層級的合作亦是關鍵。三家新創建議,德國應積極推動歐盟「融合能源 IPCEI」專案
,確保跨國研發與投資協調,並在補貼政策上獲得歐盟層級支持。透過區域一體化,德國
不僅能分擔研發成本,也能在歐洲能源戰略中扮演核心角色。
德國在核融合技術上兼具科研傳承、企業創新與政策規劃,但能否真正實現商業化,取決
於未來數年內的政策決定與資金投入。若能落實三大行動方針,德國有望在2030年代建成
商業化核融合電廠,並在全球能源競賽中掌握領導地位;若猶豫不決,則可能重演現今在
其他高科技產業錯失領導權的局面。
心得:
德國在科研實力與新創動能上的厚實基礎,同時也點出了關鍵問題:若政策、資金與法規
沒有迅速跟上,美國與中國的先行者優勢將使德國失去這場「能源革命」的入場券。令人
印象深刻的是三家新創的行動方案,不只是技術面的推動,而是從投融資設計、監管架構
到歐盟區域合作的全面思考,展現了創業團隊把科研轉化為產業的決心。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八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名稱與連結,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