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5-09-29 11:11:28標題: 俄機頻侵擾 北約升級波海防空任務
新聞來源: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726027
自由時報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
在波蘭、羅馬尼亞、丹麥、愛沙尼亞等東歐和波羅的海國家接連遭到俄國無人機和戰機侵
犯領空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廿七日表示,將在波羅的海地區升級任務,部署防
空巡防艦與其他裝備。俄國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則堅稱,俄國無意攻擊歐洲,但將對任何侵
略行為予以「果斷回應」。
北歐最繁忙的丹麥哥本哈根機場廿二日深夜因多架大型無人機闖入領空,一度關閉數小時
,另外五座較小型的軍民兩用機場也短暫關閉。丹麥國防軍廿七日表示,廿六日晚間在若
干軍事設施附近又發現不明無人機。十九日,愛沙尼亞也指控三架俄國「米格-31」戰機
入侵領空十二分鐘,北約的義大利戰機隨後將其驅離。此前,俄國無人機也曾入侵波蘭、
羅馬尼亞領空,引起兩國及北約高度警戒。
北約此前已警告莫斯科,將動用「所有必要的軍事與非軍事手段」自我防衛,廿七日再次
發布聲明,將「在波羅的海地區以全新多領域裝備,進一步加強警戒」,其中包括「情報
、監控與偵察平台,以及至少一艘防空巡防艦」。這些新部署將強化北約自今年一月啟動
的「波羅的海崗哨」(Baltic Sentry)任務,該任務原為回應波羅的海海底電纜、電信
網絡及天然氣管線多起受損事件,並在此行動中派遣巡防艦、巡邏機及海軍無人機,以協
助保護關鍵基礎設施。
拉脫維亞︰應轉型具備交戰規則空防
拉脫維亞總統林克維奇(Edgars Rinkevics)廿七日在首都里加舉行的北約軍事委員會會
議上,以俄國侵犯北約空域為由,敦促北約加強對波羅的海國家的保護,「應該將波羅的
海的空中警戒任務,轉型為具備相應交戰規則的波羅的海空防任務,這是當務之急」。
事實上,立陶宛國防部長薩卡利埃內(Dovile Sakaliene)本月稍早便表示,立國政府已
備妥立場文件,主張改變北約任務性質,納入額外能力,例如陸基防空資產、感測器等。
北約本月雖已啟動「東翼哨兵行動」(Eastern Sentry),加強歐洲東翼防禦,以回應俄
國無人機入侵波蘭領空,但波羅的海國家官員表示,仍需要更多保護。
不過,北約決策採卅二個成員國共識決,目前尚未回應改變任務性質的呼籲,也未立即對
林克維奇的言論發表評論。
隨著俄國與北約之間緊張情勢不斷加劇,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廿七日在紐約聯合國大會上,
向世界各國領袖堅稱,俄國無意攻擊歐洲,但將對任何侵略行為予以「果斷回應」。與此
同時,拉夫羅夫對美國的語氣則明顯緩和,聲稱莫斯科仍抱有繼續與華府對話的「一絲希
望」,並表示俄國將川普政府視為務實的對手。
───────────────────────────────────────
俄機頻闖領空 紐時:北約艱難時刻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9035609
聯合報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
紐約時報廿七日報導,北約(NATO)處於艱難時刻。近三周俄羅斯的「瘋狂」行動已
引發歐洲國家政府驚恐擔憂,這些國家官員擔心,隨著美國在總統川普主政下抗俄的決心
逐漸減弱,莫斯科正加強對歐洲的敵意。
歐洲的不安從東歐、波羅的海蔓延至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克里姆林宮則將歐洲國家的憂慮
斥為「高度歇斯底里」。有專家則視俄國最近一連串舉動為挑釁,旨在刺探北約成員國潛
在弱點,並評估歐洲反應。
總部在華府的智庫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研究員魯賓指出,「似乎真的有種感覺
,某件事已有所轉變;我會懷疑這是個測試階段」。
負責巡邏愛沙尼亞領空的北約特遣隊義大利籍指揮官法里納透露,當時兩架義軍戰機正攔
截闖入的俄國戰機,俄機飛入愛沙尼亞領空約八公里,義機飛官評估俄機是攜帶空對空飛
彈,而非對地面的炸彈;愛沙尼亞官員據此推斷,俄機空襲愛沙尼亞民眾可能性很低。
對如何因應俄國,歐洲內部已開始出現分歧,儘管還不明顯。波蘭外長席科斯基上周揚言
,未來會對「誤入」波蘭領空的任何俄國航空器採取軍事行動;然而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
瑞斯認為,擊落俄機將無濟於事,並提醒北約成員國別落入俄國總統普亭設下的逐步升級
陷阱。
歐洲內部的緊張情緒,部分出於這些國家對美國是否將在川普第二任期間,對俄國攻擊做
出反應的疑問。美國雖自二戰以來就是西歐安全的「擔保人」,但一月回任的川普,長久
以來是北約的懷疑論者。美國的歐洲盟友想要川普更堅定的力挺。
立陶宛國會議員、前立陶宛駐美大使帕維里奧尼斯直言,川普八月在美國阿拉斯加舉行的
美俄峰會熱情歡迎普亭,只導致莫斯科對歐洲及北約的行動逐步升級,除了增加對烏克蘭
的飛彈攻擊,如今還侵犯北約領土,「我需要我親愛的美國採取一些(應對)行動」。
───────────────────────────────────────
【國際觀察】建「無人機墻」 北約與俄正面交鋒?
https://is.gd/gkZlYQ
新華社 記者陳斌傑、黃河、趙冰 布魯塞爾/莫斯科電
歐盟多國以及北約、烏克蘭代表近日召開會議,同意在歐盟與烏克蘭、俄羅斯的邊界打造
「無人機牆」。北約同時稱,將強化在波羅的海地區的軍事存在。
俄羅斯方面強硬回應,稱「歐洲從未如此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俄方將「堅決回應」對
俄侵略。
專家解讀,俄歐圍繞無人機事件的對峙持續升級,引發外界對北約歐洲國家與俄羅斯發生
正面交鋒、導致俄烏衝突進一步外溢的擔憂,加之美國特朗普政府立場近期出現反復,俄
烏局勢短期內難以從「衝突」轉向「調解」軌道。
築「牆」補漏洞?歐洲作何考量
丹麥國防部27日稱,26日夜間至27日丹麥多處國防設施附近發現無人機。北約發表聲明説
,為應對無人機「入侵」丹麥,將強化在波羅的海地區軍事存在。德國官員同日表示,德
國部分地區無人機活動有所增加,德國將採取防衛措施。
針對持續發酵的無人機事件,歐盟負責防務的高級官員庫比柳斯26日與波蘭、丹麥、保加
利亞、立陶宛等歐盟國家防長及烏克蘭、北約代表召開視頻會議,與會方同意在歐盟與烏
克蘭、俄羅斯邊界打造「無人機牆」。
庫比柳斯説,「無人機牆」將具備先進偵察、追蹤和攔截功能,並作為歐盟東翼監測機制
的一部分,「具體概念和技術路線圖」將隨後敲定。與會的烏克蘭防長傑尼斯.什梅加爾
表示,烏方願意參與打造「無人機牆」。
《政治報.歐洲版》網站刊文説,歐盟建立「無人機牆」的想法最早於2024年提出。本月
波蘭遭大批無人機「入侵」後,這一想法得到進一步發展。
歐洲媒體指出,無人機事件進一步凸顯歐盟和北約防禦體系一大「致命弱點」,即在俄烏
戰場愈演愈烈的低成本、高機動性無人機戰面前,歐洲現有防空體系成本高且效率低。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無人機牆」的威懾效果有限,目前更重要的應是加強歐洲及北約戰
略層面協調。俄羅斯科學院研究員德米特裏.斯特凡諾維奇説,歐洲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討
論如何部署雷達、誰出資、誰負責等問題,「無人機牆」短時間恐難以建成。
北約「前所未有」接近?俄將「堅決回應」
針對歐盟和北約有關無人機事件的指控,俄方多次否認,同時警告「無人機牆」計劃將加
劇地區緊張氛圍,俄方將「堅決回應」任何對俄侵略行徑。
俄外長拉伕羅夫27日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階段發言時説,一些國家明裏暗裏指控俄羅
斯計劃襲擊北約和歐盟國家,俄總統普京一再揭穿這類挑釁行為。俄羅斯過去沒有、現在
也沒有這樣的意圖。
不少美國和歐洲分析人士認為,俄方的無人機行動是有意為之,一方面試探歐洲的防禦能
力,另一方面迫使歐洲防衛資源從支持烏克蘭轉向應對自身安全威脅。
但俄方指出,「無人機事件」是歐盟和北約蓄意反俄的手段,試圖通過煽動緊張情緒、渲
染俄羅斯威脅,為增加軍事開支、加大對俄施壓找理由。
俄外交部歐洲事務司司長馬斯連尼科夫説,歐盟希望利用由無人機一事引發的「歇斯底里
情緒」,給歐盟增加軍事開支找藉口。俄聯邦委員會國防與安全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弗拉基
米爾.奇若夫説,歐方從未就無人機事件嘗試向俄方了解情況。
馬斯連尼科夫警告,歐盟「無人機牆」計劃將加劇地區軍事和政治緊張氣氛。
俄羅斯《國防》雜誌主編伊戈爾.科羅琴科説,「無人機牆」作為軍事基礎設施既可用於
防禦也可用於進攻,該計劃將使北約軍事基礎設施「前所未有地」接近俄邊境。
據報道,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社交媒體上援引匈牙利媒體的調查稱,烏克蘭意圖借
無人機事件挑起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爭,這背後可能是北約「鷹派」。如果這一切得到
證實,「歐洲從未如此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
特朗普再「變臉」?美式「甩鍋」推升風險
專家認為,俄歐邊境局勢因無人機事件趨緊,可能導致誤判與報復風險上升,加劇俄烏衝
突外溢、俄歐發生正面交鋒風險。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在俄烏問題上立場「反轉」
,也引發各方對俄烏衝突走向的進一步擔憂。
特朗普23日在紐約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雙邊會晤。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烏克蘭
在歐盟和北約支持下,有望「贏回全部烏克蘭,恢復原狀」。這與他此前多次暗示烏克蘭
應「放棄部分領土」結束衝突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華爾街日報》文章指出,俄烏衝突談判一直未有實質性進展讓特朗普感到挫敗,其
立場轉變主要是為了迫使俄方重回談判桌,而非幫助烏方扭轉戰場形勢。英國《經濟學人
》周刊分析認為,特朗普特意強調「歐盟和北約支持」,是試圖把衝突的責任轉移給歐盟
和北約。
美國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文章認為,特朗普政府的戰略考量是從俄烏衝突中脫身,把風險
「外包」給歐洲盟友,但這可能導致歐洲承受更大的安全壓力,推高北約歐洲國家直接下
場、衝突進一步升級的風險。
俄烏近期戰場動作頻頻。烏克蘭對俄煉油廠等設施發動襲擊,俄軍在前線強勢推進。專家
認為,美方態度變化以及俄烏戰場動態都表明,目前各方都沒有推動政治解決衝突的實質
性動作,俄烏局勢短期內難以從「衝突」轉向「調解」軌道。
───────────────────────────────────────
俄近期頻闖北約領空 規模前所未見 專家解析背後盤算
https://www.i-meihua.com/Article/Detail/34940
梅花新聞網 邱啟霖/綜合報導
本月俄羅斯侵犯北約領空達前所未見規模,引發外界質疑克里姆林宮是否正試探北約對直
接攻擊的應變意志與能力,或意在轉移其對烏克蘭戰爭的注意力與資源。有專家警告,莫
斯科這些挑釁可能在盟國心中播下不安的種子,讓成員懷疑彼此是否真會在遭受攻擊時伸
出援手,從而動搖盟國對彼此承諾的信心,削弱北約的團結。
美聯社報導,俄羅斯數十年來持續侵犯北約鄰國領空,事後不是否認,就是聲稱是無心之
失。但自2022年入侵烏克蘭以來,這類行為的威脅更大,尤其兩周前無人機大舉闖入波蘭
,迫使北約戰機升空攔截並擊落。
愛沙尼亞表示,俄羅斯戰機上周闖入其領空並停留長達12分鐘,該國外長形容這是「史無
前例的公然挑釁」,俄方則否認。羅馬尼亞與拉脫維亞本月也回報有俄羅斯單架無人機侵
犯領空。
在俄軍於烏克蘭戰場雖進展緩慢卻持續推進之際,莫斯科同時在談判上握有籌碼,如此冒
險闖入北約領空,也引發為何要冒直接對抗風險的疑問。
9月10日波蘭事件最具規模,約20架俄羅斯無人機深入境內農村上空,最後被北約戰機擊
落或自行墜毀。這是俄烏全面戰爭爆發以來,北約與俄羅斯首次直接軍事交火。
俄羅斯否認以波蘭為目標,其盟友白俄羅斯則聲稱無人機訊號遭烏克蘭干擾。但歐洲領袖
認為這是蓄意挑釁,並將之與愛沙尼亞領空遭侵犯等事件相互對照,視為莫斯科策劃更大
圖謀的證據。
在2022年入侵烏克蘭之前,克里姆林宮要求北約撤回在俄邊境的軍力,並放棄接納基輔加
入的計劃。北約拒絕。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也警告北約,不得允許基輔使用西方提供的長程武器
攻擊俄境內,否則莫斯科可能報復,打擊北約境內提供支援的軍事設施。這一舉動風險極
高,恐引爆俄北約直接衝突,而在傳統武器上北約具有壓倒性優勢。
一些專家認為,近期北約領空入侵增加,是俄羅斯在試探北約反應,以伺機利用其分歧或
猶豫;也可能是企圖分散北約對烏克蘭的支援,迫使其將資源轉向自身防衛。
愛沙尼亞防長佩夫庫爾(Hanno Pevkur)說:「俄羅斯或許認為,歐洲國家現在得額外調
派防空資源到愛沙尼亞,這就代表無法再支援烏克蘭。它正試圖把我們從烏克蘭戰場抽離
。」
俄國問題專家蓋爾奧提(Mark Galeotti)認為,這些行動是一種「脅迫性訊號」,意在
阻嚇北約給予基輔更強的安全保證,包括在和平協議架構下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但莫
斯科已警告不接受北約軍隊進駐烏克蘭。
蓋爾奧提在播客中說:「莫斯科是在傳遞訊號:看看局勢已經多危險,而且還可能變得更
危險。要記住,我們比你們更大膽、更強硬、更魯莽、更堅決,怎麼形容都行,但重點是
,我們更敢往更極端走。」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資深研究員盧卡斯(Edward Lucas)則表示,俄羅斯或許意在凸顯北約
弱點,藉此在盟國心中種下疑問:「你們真的願意為波羅的海國家與俄羅斯開戰嗎?」他
分析寫道:「如果能在政治上擊敗北約,俄羅斯就無須在軍事上擊敗它。如果盟國不相信
彼此會在遭攻擊時互相馳援,他們就會感到孤立。」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歐俄歐亞計劃主任貝格曼(Max Bergmann)則指出,俄羅斯可能特別
想觀察北約最大成員美國的反應。他認為美方回應「令人失望」,顯示「川普(Donald
Trump)總統領導下的美國不再覺得自己負責歐洲安全,這對俄羅斯而言會是重要啟示,
恐怕會進一步升高挑釁。」
波蘭遭無人機群襲事件後,波蘭啟動北約機制,要求召開全體會議,稱其領土完整與安全
受到威脅。隨後北約展開行動,加強東翼防空。北約23日再度開會,討論俄羅斯戰機闖入
愛沙尼亞領空,並警告莫斯科將以一切手段防止進一步侵犯。
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表態,任何飛入領空的物體「不需討論」都將被擊落。
但並非所有北約盟國都支持這樣的強硬立場。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表示,是否
擊落入侵飛機,將視「掌握的情報與其威脅評估」而定。
川普最初令盟友震驚,稱俄羅斯無人機闖入波蘭領空「可能是個錯誤」,隨後則改口採取
更強硬立場,在被問及北約是否該擊落闖入的俄軍飛機時,他給予肯定答覆。不過,當被
追問美國是否會支援北約時,他則避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