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歐中峰會登場:經貿分歧深 中俄再成焦點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5-07-24 13:39:01
標題: 歐中峰會登場:經貿分歧深 中俄再成焦點
新聞來源: https://p.dw.com/p/4xwUs
作者:周昱君 德新社、法新社、路透社等
馮德萊恩24日在北京會見習近平,替第25屆歐中峰會拉開序幕。這場會議正值川普關稅戰
導致地緣政治變數增多之際,歐洲除了關切如何「再平衡」跟中國的貿易關係,也對中國
在俄烏戰爭中扮演的角色提出質疑。中國則強調中歐建交50年的象徵意義,希望跟歐洲拉
近關係。
(德國之聲中文網)
歐中峰會週四(7月24日)在北京登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歐盟理事會主席科斯塔(Antonio Costa)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國總理李
強會面。
今年峰會恰逢歐中建交的50週年,歐方稱之為「在最高層級跟中國接觸的機會」,表明會
坦率、直接地跟中國溝通兩邊的分歧。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24日形容「中歐都
是國際社會中的『大個子』」,面對複雜國際情勢,有必要加強溝通互信與合作。
不過,當前歐中關係因貿易、俄烏戰爭等議題而陷入新低點,國際媒體與智庫大多不看好
這場會議,預料不會有重大進展出爐。
歐洲新聞台(Euronews)指出,歐盟官員對歐中峰會的期待低到「只要有舉行,就可以稱
作勝利」。彭博社引述不具名的官員說法稱,這次會議可能不會發表聯合聲明,歐洲代表
團只期待能直接跟中國闡明歐洲的立場,不預期會達成實質協議;氣候議題上有望出現共
識,但仍很不確定。
一位歐洲外交官向法新社透露:「我知道我們在很多議題上跟中國想法不同但我們認
為,最高層級的官員一起坐下來展開這種非常直接、開放且有建設性的對話,是很重要的
。」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主任胡謐空(Mikko Huotari)認為,歐中雙方
開始討論問題,至少是第一步。「跟中國的合作仍然可能,但必須設好前提,這需要的不
是深刻的信任,而是利益釐清、有力的歐盟內部協調,還有確認、落實這些承諾的機制。

MERICS國際關係專家瓦塞利爾(Abigael Vasselier)21日在一場媒體說明會上則表示,
2023年的歐中峰會前夕,歐盟是充滿了「善意」(in good faith)與會,這一次的心態
卻是「認清現實」(no illusion)。
「歐洲認清現在並不是達成協議的時刻……因為無論如何,歐洲和中國都被捲入跟美國的
談判。」瓦塞利爾認為,中國領導階層很關切可能的美歐協議內容,擔心中國會變成歐洲
換取美國提供安全保障的交換條件;與此同時,中國也並不否認他們樂見歐美關係更脆弱
、甚至裂痕更深。
經貿關係是重點議程
會前,歐盟表示雙方會討論到如何促進「更平衡、互惠雙贏」的貿易關係,也會談到氣候
變遷、生物多樣性、綠能轉型等兩邊都關切的領域。
根據歐盟數據,去年歐盟對中國出口額是2132億歐元,進口額卻高達5190億歐元。面對跟
中國的高額貿易逆差,馮德萊恩曾形容「難以持續」,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稱歐洲應
更「客觀積極」看待雙方往來,「當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歐方的心態,而不是中歐經貿關係
」。
過去幾年來,歐洲越來越關注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質疑中國政府透過巨額補貼和政
策優惠,讓中國的高科技業者在市場上有了不公平的優勢,甚至導致低價競爭、大量中國
產品傾銷全球的風險。為此,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發動反補貼調查,並於去年10月表決通過
對其加徵關稅。中國也採取報復行動,對歐洲展開反傾銷調查,今年7月宣佈對歐盟白蘭
地開徵新關稅。
除了要求中國對歐洲企業擴大開放市場,馮德萊恩出訪中國前也說欲促使對方鬆綁對稀土
的出口管制。
稀土關乎半導體、電動車和軍工等關鍵產業,不只是美中關稅戰的核心,對歐中談判也是
關鍵議題。雖然歐盟近年開始推動供應鏈自主,但現在仍高度仰賴來自中國的稀土進口;
今年4月,中國為因應美國的關稅戰而擴大稀土出口管制,歐洲的汽車、機械製造業者首
當其衝。
馮德萊恩6月曾在七國集團(G7)會議批評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做法類似壟斷,「不只是
用來當談判籌碼,也是作為武器來削弱關鍵產業的競爭對手」;7月中旬,歐洲議會通過
決議譴責中國,中方則要求歐洲「停止在出口管制問題上搞雙重標準」。
再提對中俄關係疑慮
經濟議題外,中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上的立場也是歐洲關注重點。
歐洲多次質疑北京與莫斯科的經貿往來,批評中國進口俄國能源、讓俄國得以維持戰爭機
器的經濟基礎並規避歐美制裁。7月初,歐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和
中國外長王毅在布魯塞爾會晤,卡拉斯說中國企業在俄烏戰爭中支持俄國,威脅了歐洲安
全,敦促中國停止協助俄國繼續侵烏戰事。
歐盟官員透露,馮德萊恩和科斯塔打算在歐中峰會上堅持要求俄烏無條件停火,並嘗試中
斷中俄之間正式與非正式的各種援助。上週五(18日),歐盟成員國已推出對俄羅斯第18
輪制裁,有2家中國銀行也被納入其中。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稱這是「莫須有」的罪名,
已再度向歐洲提出嚴正交涉。
烏克蘭等歐洲國家還質疑中國企業出口無人機等軍民兩用產品給俄羅斯。法新社引述一位
資深歐洲官員說法:「我們並不天真。我們不要求中國切斷關係,而是加強海關和金融管
制。」
歐中峰會登場的同一天,路透社獨家報導引述歐洲官員說法,稱有中國製的引擎被貼上了
「工業用製冷機組」標籤,在掛名公司的名義下秘密運送給俄羅斯的無人機廠商。
報導指,這些中國零件讓俄國軍火公司IEMZ Kupol即使遭到歐美制裁,還是有辦法擴大攻
擊無人機的產能;據內部文件,該公司曾跟俄國國防部簽約,今年預計生產超過6000架
Garpiya無人機,且到4月為止已有1500多架出貨。
路透社去年9月曾揭露該公司使用中國企業「廈門林巴賀航空發動機公司」的引擎。廈門
林巴賀已遭歐盟和美國制裁,隨後改由「北京西潮國際科技貿易公司」接手提供無人機引
擎給Kupol公司。對此,中國外交部回應稱對Garpiya零件出口一事並不知情,重申中國一
直依法管控軍民兩用產品的出口、反對缺乏國際法基礎的單邊制裁。
───────────────────────────────────────
中歐峰會 聚焦貿易、投資議題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724700150-439901
工商時報 張漢驊
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中歐峰會24日在北京登場。峰會前夕,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與歐
盟貿易執行委員塞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舉行視訊會談,針對分歧的經貿議題進行
溝通。中國商務部表示,中方就歐盟對俄國制裁名單中,列入兩家中國金融機構進行嚴正
交涉;塞夫喬維奇則於會後社群媒體X發文稱,中歐峰會是討論關鍵貿易和投資問題的機
會。
根據中國商務部官網23日消息,雙方22日在視訊會議中,就歐盟在第18輪對俄制裁名單中
,列入兩家中國金融機構進行嚴正交涉。據悉,這兩家分別是綏芬河農村商業銀行與黑河
農村商業銀行。這是歐盟首次將中資銀行納入制裁範圍。
會後,塞夫喬維奇在X平台發文表示,中歐峰會是討論關鍵貿易和投資問題的機會,中歐
必須在公平競爭、可預測及可靠基礎上,建立更加平衡的夥伴關係。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將出席本屆峰會,並就稀土供應與俄烏
戰爭向中國領導人施壓。英國金融時報23日報導,范德賴恩與科斯塔24日將與習近平進行
會談、共進工作午餐,隨後再與李強會晤並出席晚宴。
另據路透報導,當前歐美因川普關稅產生摩擦,中國5月對美出口金額大幅下滑34.5%,
但對歐出口卻持續增長,歐盟擔憂中國因對美關稅問題,將過剩產能轉向歐洲市場。
巴黎智庫蒙田研究所主任Mathieu Duchatel指出,「歐洲對這次峰會的氣氛極度悲觀。」
並稱,「歐洲感覺中國現在完全不再戴手套(gloves off,意指全無保留),北京認為跨
大西洋關係正在弱化,正試圖趁機崛起。」
───────────────────────────────────────
中歐峰會登場 陸傳用稀土換ASML設備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8892467
經濟日報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與歐盟領導人峰會今(24)日將於北京登場,路透指出,歐方計畫在中歐峰會期
間,就稀土與烏克蘭戰爭這兩大議題向大陸領導人施壓,中方可能要求歐盟,對美國限制
艾司摩爾(ASML)半導體設備出口持反對立場,換取大陸在稀土問題上讓步。
在美國總統川普向各國祭出對等關稅下,外界原認為局勢有利於拉近中歐關係,但路透引
述消息稱,雙方可能會就氣候問題達成一項溫和的聯合聲明,但預計不會取得其他具體成
果。
近期,中歐分歧持續加深。本月初,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指控中國「助長俄羅斯戰爭
經濟」,又指中國產能過剩正衝擊全球市場。
本月18日,歐盟理事會通過對俄羅斯第18輪制裁方案,其中包括兩家中俄邊境城市的綏芬
河農村商業銀行和黑河農村商業銀行,及五家陸企被列入制裁清單,引發中方不滿,批評
歐方此舉「嚴重損害中歐貿易、經濟與金融關係」。
大陸商務部昨日發布王文濤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塞夫柯維奇進行視訊會談的
消息,指王文濤就此向歐方提出嚴正交涉,並提及兩人就中歐經貿合作及其重點問題進行
了坦誠深入的討論。
第25次中歐領導人峰會今日將在北京登場,歐盟理事會主席柯斯塔和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
將會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強。
路透指出,歐方計畫在中歐峰會期間,就稀土與烏克蘭戰爭這兩大緊張議題向大陸領導人
施壓。然而,目前雙方在維持經濟成長方面都面臨重大挑戰,而歐洲也難以鞏固對烏克蘭
的支持,因此外界對此次峰會取得實質進展不抱希望。
大陸此前為了反制美國而祭出稀土出口管制,也衝擊歐洲國防與汽車供應鏈。報導稱,中
方可能要求重啟一項長期擱置的中歐投資協議,並要求歐盟對美國限制荷蘭晶片設備製造
商艾司摩爾(ASML)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持反對立場,作為換取大陸在稀土問題上讓步的
回報。
另一方面,中歐就俄烏戰爭進行建設性對話的空間很小,中方否認大陸公司參與向俄羅斯
供應軍民兩用產品的證據。
───────────────────────────────────────
習近平:國際形勢愈嚴峻複雜 中歐愈要加強溝通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724700990-430801
工商時報 黃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柯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
范德賴恩。習近平指出,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中歐關係又站
在一個關鍵歷史節點。
習近平指出,中歐建交50年來,交流合作成果豐碩,既成就彼此又惠及世界,其中的重要
經驗和啟示就是相互尊重、求同存異、開放合作、互利共贏,也是中歐關係未來發展應該
堅持的重要原則和努力方向。面對加速演進的世界百年變局和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歐
領導人要再次展現遠見和擔當,作出符合人民期待、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正確戰略抉擇。
習近平強調,中歐都是主張多邊主義、倡導開放合作的建設性力量,國際形勢愈是嚴峻複
雜,中歐就愈要加強溝通、增進互信、深化合作,以穩定健康的中歐關係為世界提供更多
穩定性和確定性。
他又稱,要牢牢把握中歐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一道努力開闢中歐關係更加光明的下一個
50年。
附:習近平三點主張
一、堅持相互尊重,鞏固夥伴關係定位
中國是熱愛和平的國家,主張和諧、包容、合作、共贏。如果用西方走過的路來衡量中國
,對中國的認知就會失之偏頗。中歐歷史文化、道路制度、發展階段的確不同,但這種差
異過去沒有成為中歐建交和關係發展的障礙,今後也不應該阻礙雙方關係發展。當前歐洲
面臨的挑戰不是來自中國。中歐之間沒有根本利害衝突和地緣政治矛盾,合作大於競爭、
共識多於分歧的基本面和主基調沒有變。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中歐
關係,將歐洲視為多極世界中的重要一極,一貫支持歐洲一體化和歐盟戰略自主。希望歐
方也能尊重中國人民選擇的道路和制度,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支持中國發展
繁榮。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雙方要深化戰略溝通,增進理解和
互信,樹立正確的相互認知。
二、堅持開放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摩擦
歷史和現實證明,相互依賴不是風險,利益交融不是威脅,提升競爭力不能靠「築牆設壘
」,「脫鈎斷鏈」只會孤立自己。「降依賴」不能減合作。中歐經貿關係的本質是優勢互
補、互利共贏,應該也完全能夠在發展中實現動態平衡。中國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對外開
放將為中歐合作提供新機遇、拓展新空間。中歐要深化綠色和數字夥伴關係,促進相互投
資合作。希望歐方保持貿易和投資市場開放,克制使用限制性經貿工具,為中國企業赴歐
投資興業提供良好營商環境。
三、踐行多邊主義,維護國際規則秩序
面對戰爭與和平、競爭與合作、封閉與開放的重大選擇,多邊主義、團結合作才是正確答
案。中歐要共同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建立起來的國際規則和國際秩序,與時俱進推
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讓多邊主義的火
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中歐要支持通過政治手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中方一貫從事情本身
的是非曲直出發,主張勸和促談,倡導標本兼治。中方願同歐方加強協調,推動今年聯合
國氣候變化貝倫大會取得成功,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全球綠色轉型作出更大貢獻。中方也願
同歐方開展人工智能領域政策溝通和務實合作,共同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
容的經濟全球化。
歐盟回應:
習近平主席有關歐中關係的三點主張至關重要。建交50年來,歐中在廣泛領域開展合作,
規模和深度不斷拓展,成為彼此重要合作和貿易夥伴,助力了各自經濟繁榮和人民福祉提
升。中國已成為製造業和科技大國,讓數億人脫貧,中國的發展令全球震撼,給世界重要
啟示,歐方相信並支持中國取得更大發展。歐盟和中國都是世界上的重要力量,歐中關係
對雙方和世界都極為重要。歐方致力於深化歐中關係,建設性處理分歧,推動雙方合作在
平衡、對等、互惠基礎上持續取得更多積極成果。歐方不尋求與中國「脫鈎斷鏈」,歡迎
中國企業到歐洲投資興業。面對動盪不安、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歐中要擔負責任,共同
堅持多邊主義,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推動解決
地區熱點問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歐方期待同中方一道,續寫歐中關係下一個50年更加
精彩的篇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