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地滿百歲 社群活躍續政治存在感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5-07-10 13:42:26
標題: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地滿百歲 社群活躍續政治存在感
新聞來源: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7100086.aspx
中央社 記者吳昇鴻 新加坡專電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地今天滿百歲,他在社群媒體轉發多則標記他的限時動態。這位曾兩
度擔任首相、極具影響力的東南亞政治人物,未因年長而降低社群活躍程度,經常評論政
治議題引發輿論。
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過去幾年雖多次進出國家心臟中心接受治療,但仍積極活躍
於社群媒體表達對時局觀察與評論。他曾兩度擔任首相。許多馬來西亞人士今天透過社群
媒體向他獻上祝福,他也在臉書上轉發多則標記他的限時動態。
這位極具影響力的東南亞政治人物5月赴日出席論壇時,提及對等關稅議題,他說關稅措
施對美國的傷害大於其他國家,提高關稅等於提高美國人的生活費,並指美國欲維持世界
第一,但許多國家的崛起,尤其是亞洲國家對美國形成挑戰。
馬哈地過去曾貼文表示,從青年時代至今「立志成為一個堅守崇高價值觀的馬來西亞人」
。然而,他的發言亦多次引發爭議,例如曾指馬來西亞華人富有,掌控城鎮經濟資源,擴
大馬來人貧富差距等,引起社會議論。馬哈地還曾批評吉隆坡商場只見中文招牌,透過社
群媒體上傳照片佐證所言非虛。不過,他的臉書貼文與照片遭到網友熱議或批評。
馬哈地被譽為「馬來西亞現代化之父」,1981年起擔任首相,展開22年的執政期,在任期
間積極推動許多大型發展計畫,包括創建國產車品牌;吉隆坡地標雙子星塔、吉隆坡國際
機場、首都輕快鐵等計畫,也都是他任內政績。
2018年,當時92歲的馬哈地拿下歷史性勝選,成為全球最年長首相。那場選舉踢下醜聞纏
身的時任首相納吉(Najib Razak),並終結「國民陣線」60多年的執政,是馬來西亞
1957年獨立建國以來首次政黨輪替,成為全球媒體焦點;然而馬哈地在2020年宣布辭職,
引發馬來西亞政壇地震。
2022年,馬來西亞大選開票結果出爐,再次尋求大位的馬哈地慘敗。觀察家當時分析,這
代表大馬政壇一個時代的結束,也使馬哈地推動大馬經濟轉型的政治遺產蒙上陰影。(編
輯:陳慧萍)
───────────────────────────────────────
馬來西亞建國以來首位健在的百歲前首相,回顧馬哈迪爭議人生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5553
作者:杜晉軒(關鍵評論網)
今年7月10日,是馬來西亞前首相敦馬哈迪(Tun Dr. Mahathir bin Mohamad)的一百歲
生日,也是自馬來西亞建國以來,首位仍在世的百歲前領導人。
馬哈迪曾擔任馬來西亞第四、第七任首相,他首次當首相的22年間,是國際公認的威權領
袖,後來因將副手安華打入獄中而受到廣泛批評;2003年卸任後,馬哈迪始終關注國內政
局,2015年後復出政壇,並戲劇性地與安華握手言和,最終促成了馬來西亞在2018年首次
政黨輪替,馬哈迪二度擔任首相時,也是全球最高齡的在位國家領導人。
不過,由於馬哈迪和安華的關係始終難以調和,最終馬哈迪和安華領導的希盟政權在2020
年3月垮台,自此馬哈迪在政壇的聲量走下坡且不復返。
接下來,本文將以年代為劃分,說明馬哈迪在各時期的重要事蹟,了解馬來西亞這位傳奇
強人政治領袖的一生。
1925至1981年:當首相前的馬哈迪
1925年7月10日,馬哈迪出生於吉打州亞羅士打(Alor Setar)。
1941至1945年,日軍佔領馬來亞的三年八個月時期,由於學校關閉,馬哈迪曾在市場當小
販,售賣炸香蕉糊口。
1945至1957年期間,二戰結束後,馬哈迪考入新加坡愛德華七世醫藥學院(King Edward
VII School of Medicine,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部分),畢業後回到家鄉亞羅士打開設
私人診所;1956年與敦西蒂哈斯瑪醫生結婚。
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脫離英國殖民而建國。
1959年,馬哈迪成為吉打州的巫統主席;1964年,馬哈迪首次當選國會議員。
1969年5月13日,馬來西亞爆發族群衝突的「五一三事件」後,馬哈迪撰寫公開信,批判
國父東姑阿都拉曼無能保障馬來人的利益,要求東姑下台,東姑隨後把馬哈迪趕出巫統。
1970年,馬哈迪出版相當有爭議的《馬來人的困境》(The Malay Dilemma)一書,並倡
導對馬來人採取扶持政策,該書在出版後遭禁。
1972年,馬哈迪獲准重新加入巫統。兩年後馬哈迪再次當選國會議員,並被任命為教育部
長,1976年晉升為副首相。
1981年7月16日,馬哈迪就任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同時兼任內政部長,其著作《馬來人
的困境》也隨之解禁。
1981至2003年:馬哈迪威權治國
馬哈迪也被譽為馬來西亞的工業化之父,任內推行許多重要的經濟建設,如國產車計劃、
多媒體超級走廊計劃、建設南北大道、國油雙峰塔,以及將行政首都遷到布特拉再也(
Putrajaya)等。
不過,馬哈迪也因推動如航空公司、公用事業和電信在內的政府企業私有化的措施,且獲
益者是與馬哈迪關係交好的人士,因此被批評助長朋黨主義。
1981年,馬哈迪推動向先進國日本學習的「向東學習」政策。
1982年1月1日,將西馬的馬來半島時區,與東馬的砂拉越、沙巴的時區統一(GMT+8:00)

1983年,馬哈迪領導的國陣政府修憲,削弱王室對政治的影響,國會通過修憲限制最高元
首否決法案的權力。
1987年,發動 「茅草行動」(Operasi Lalang) ,關閉了四家報社,以及逮捕上百位異議
人士被捕。
1991年,推出「2020宏願」(Wawasan 2020),目標是將馬來西亞在2020實現成為先進國。
在90年代,馬哈迪和同樣被視為威權領袖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提出「亞洲價值」(
Asian values),挑戰西方的自由主義。
1997年,馬哈迪成功帶領馬來西亞渡過「亞洲金融風暴」,他拒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的援助,並實施資本管制。
1998年,在面對亞洲金融風暴的處理方式上,安華主張接受IMF援助,和馬哈迪立場相違
背而關係緊張;安華在這一年被馬哈迪解除副首相職務,引發「烈火莫熄運動」,也催生
了由安華領導的公正黨。
2003年,馬哈迪第一次卸下首相職務,成為馬來西亞任期最長的首相。隔年安華出獄。
2008至2025:退而不休到重返政壇
2008年5月,馬哈迪因對接任者、時任首相阿都拉巴達威不滿,辭去巫統黨籍。
2009年4月3日,納吉成為馬來西亞第六任首相,馬哈迪也重返巫統。
2015年,由於巫統黨內的馬哈迪支持者遭到首相納吉派系的清算,馬哈迪開始轉向與安華
和解。
2016年2月29日,因不滿納吉的貪腐醜聞,馬哈迪再次宣布退出巫統;9月8日,馬哈迪成
立土著團結黨,隔年率黨加入安華領導的「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
2018年5月9日,馬哈迪領導希望聯盟贏得第14屆全國大選,再次出任馬來西亞第七任首相
,成為全球最年長的民選國家領導人。
2020年2月24日,因和安華關係決裂,馬哈迪辭去首相職務,希盟政府在3月垮台。
2020年8月,馬哈迪成立「祖國鬥士黨」(Parti Pejuang Tanah Air)。
2022年8月,馬哈迪宣布創立祖國行動聯盟(Gerakan Tanah Air),參與11月的全國大選
,但其政黨未能勝選,而馬哈迪自身所競選的國會議席也落敗,無緣成為全世界年紀最大
的國會議員,也因得票數低而喪失按櫃金。
今年6月4日,馬哈迪再次引起輿論的關注,他召開記者會宣布,已和土著團結黨、伊斯蘭
黨等在野黨成立「馬來人秘書處委員會」,旨在團結馬來人族群,推動讓馬來人重新掌握
國家政權,接下來將發起馬來人「大保護傘」(payung besar)的團結運動。
儘管馬哈迪在上一屆大選失利,但他至今仍活躍於國內政治,也常到海外演講或接受國際
媒體專訪,並發表爭議性言論,讓世界保持著對他的關注。已滿100歲的馬哈迪,儘管其
影響力早已大不如前,但其吸睛的意圖與能力,至今仍受各方矚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