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利雅得會談 美俄達4原則推外交復常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5-02-19 09:18:00
標題: 利雅得會談 美俄達4原則推外交復常
霍士新聞:3階段方案 推停火烏選舉簽和約
新聞來源: https://is.gd/O4kphW
【明報專訊】
美國與俄羅斯官員周二(18日)在烏克蘭及歐洲盟友缺席之下,於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
舉行4.5小時閉門會談,重點放在如何結束烏克蘭戰爭以及恢復美俄關係。與會的美國國
務卿魯比奧表示,雙方達成4項原則,包括恢復美俄駐華盛頓與莫斯科外交代表團正常運
作、指派高層談判小組以推動可持續並獲各方接受的烏戰解決方案、討論停戰後的地緣政
治與經濟合作,以及與會代表將持續參與談判確保進程富有成效。霍士新聞引述消息報道
,美俄先建立了合作基礎,並正就烏克蘭和平協議條件談判,提出的談判框架可能包括停
火、在烏克蘭舉行選舉、簽署正式和平協議這3個階段。多名外交消息人士透露,強制烏
克蘭舉行新一輪選舉可能成為和議的重要條件。
參與會談的美國代表團,由國務卿魯比奧、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特朗普的中東問題
特使威特科夫組成。俄羅斯代表團則由兩名資深官員領導,包括外長拉夫羅夫及普京的外
交顧問烏沙科夫。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負責人兼經濟事務談判代表德米特里耶夫則參與一
場關於未來經濟合作的討論,當中涉及全球能源價格等議題。網傳片段顯示兩名俄羅斯副
外長亦在會場內,包括負責美國事務與戰略安全議題的里亞布科夫和專責烏克蘭問題的加
盧津,顯示莫斯科為此次會談準備充足。
魯比奧:漫長艱難旅程第一步
會談開始時媒體獲准進入會場拍攝。記者高聲詢問美方是否刻意邊緣化烏克蘭,以及美方
要求俄方作哪些讓步時,與會官員全數保持沉默,未作回應。
會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表示,美國與俄羅斯已同意指派各自的高層代表團,開始
制定可行途徑以盡快結束烏克蘭衝突。魯比奧形容會談是「漫長且艱難旅程的第一步」,
說特朗普希望戰爭以公平方式結束,並確保和平能夠持久。
作為俄羅斯首席談判代表的烏沙科夫會後表示:「很難說我們的立場是否正在接近,但我
們確實作了討論。」他進一步表示,目前無法確定特朗普與普京峰會具體日期,雙方仍需
進一步磋商。
烏克蘭與歐洲領袖不獲邀參與會談。他們擔心特朗普可能與莫斯科倉卒達成協議,重新改
寫歐洲安全架構,忽視歐洲安全利益,甚至「獎勵」俄羅斯的侵略行為,使普京未來有機
會威脅烏克蘭或其他國家。
俄重申北約撤出中東歐地區
俄羅斯2022年侵烏前曾要求北約撤出中東歐地區,如今再次強調這一立場。克里姆林宮發
言人佩斯科夫昨回應法新社提問時表示:「沒有對歐洲安全問題的全面考量,就不可能達
成持久且可行的解決方案。」
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在日前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說:「特朗普
真的希望歐洲承擔更多自身安全責任,那麼歐洲必須在設計新的安全架構中發揮關鍵作用
。這不僅是關於烏克蘭,俄羅斯是一個全球性的威脅。」
然而,拉夫羅夫周一表示,俄方不認為歐洲應該參與任何關於結束烏克蘭戰爭的談判。他
說:「我不知道他們(歐洲官員)在談判桌上能做什麼……如果他們只是想提出凍結衝突
的狡詐方案,而背後卻仍想繼續戰爭,那我們又何必邀請他們?」
俄羅斯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周一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指澤連斯基總統任期已於去年5
月完結,失去合法性,不應在「新烏克蘭」扮演任何角色,而歐盟和英國也不能成為未來
任何解決烏克蘭危機協議的一方。
(路透社、法新社、金融時報、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烏戰爭主要涉事國立場
烏克蘭
堅稱和平協談必須包括俄軍退出全部被佔領土,且希望得到安全保障,強調不會承認任何
沒有烏克蘭參與的談判結果
俄羅斯
總统普京表明啟動終戰談判前提包括:承認俄佔的烏克蘭領土、解除對俄制裁及烏克蘭不
加入北約。俄外畏拉夫澤夫表明,首先想聽美國就結束烏戰提出的建議,無意邀請歐洲加
入談判。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昨稱,普京曾多次表示如有必要,願與包括烏總統澤連斯基
在內的烏方人員談判,但質疑已過總統任期的澤連斯基執政的合法性
美國
與俄方會談的短期目標為停戰,長遠希望減少美國的參與,華府迄今已向基輔提供價值數
百億美元的武器。美國總统特朗普還想獲取烏克蘭的稀有礦產作為未來提供援助的回報。
美國防長海格塞斯上周表明,烏克蘭想要恢復2014年的邊界是不切實際的
徳國
主流政黨支持援助基輔,反對損害烏克蘭主權;極右和民粹左翼政黨希望停止軍援烏克蘭
。過去三年德國改變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並大增國防開支,但這打擊了德國經濟。下周
日大選前,政客均避免討論例如提高北約開支目標及德國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的議題
英國
首相施紀賢提出必要時派遣地面部隊到烏克蘭維和,並希望其他歐洲國家加入,但認為必
須有美國作後盾,才能有效防止俄羅斯再度發動侵略
法國
擔心美俄的烏戦談判令歐洲被邊緣化,法國總统馬克龍周一在巴黎召開會議,幫助協調歐
洲各國應對美國日益冷待歐洲及美俄快速展開會談
波蘭
一直大力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並作為軍事和人道物資入烏的重要後勤樞纽。波蘭曾受
蘇聯统治,且毗連烏克蘭,擔心俄羅斯威脅該國乃至整個歐洲的安全,已把軍費增至國內
生產總值近5%,但拒絕派兵到烏克蘭
資料來源:BBC
英媒:美逼烏簽約交資源礦產 淪經濟殖民地
https://i.imgur.com/zyOCouh.jpeg
https://i.imgur.com/i2PNcZ2.jpeg
英國《每日電訊報》周一(17日)報道,據該報所得的一份草擬文件,特朗普政府要求烏
克蘭答應授權予美國管控該國的稀土、能源乃至港口等,使烏克蘭儼如淪為「美國的經濟
殖民地」,這令基輔政府感到「驚愕和恐慌」。
該報表示,一份標示2月7日、印有「特權與機密」標記的合約草稿,於一星期前由美國送
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辦公室。該份文件涵蓋「跟烏克蘭資源相關的經濟價值」,包括
「礦物、石油及天然氣、港口及(所商定的)其他基建」,讓美國不僅對可出口礦產有購
買優先權,還近乎控制烏克蘭的大部分商品和資源經濟。合約表示為保「衝突的敵對各方
不會受惠於烏克蘭重建」,美、烏應合組投資基金,並讓其對日後所有相關牌照和項目擁
有「制定辦法、揀選標準、條款和條件的專屬權利」。
消息人士還表示,美國將抽取從烏克蘭開採資源所得的50%經常收入,以及從發予第三方
有關資源開發的50%牌照費收入。報道指該文件似由私人律師所撰,而非出自美國國務院
或商務部。
草擬協議如勒索戰敗國
報道形容,協議內容對烏方之嚴苛更似是對戰敗國的勒索,以涉及金額(5000億美元)計
,甚至遠多一戰後德國在《凡爾賽條約》最初被索取的賠款金額(經通脹及匯率調整後也
只相當於2690億美元,後來還有減少)。
特朗普上周二(11日)在霍士新聞訪問中宣稱,烏克蘭「基本上同意」付給美國5000億美
元(近3.9萬億港元)「報酬」(payback)。他警告基輔倘不接受條款,將把烏克蘭交到
普京手裏。
(英國每日電訊報)
派兵赴烏維和分歧大 巴黎峰會乏成果
美俄單獨談判,令歐洲擔憂自己被排除在烏克蘭和平進程之外。為此歐洲多國領袖在法國
總統馬克龍號召下,周一(17日)在巴黎舉行緊急峰會,商討烏克蘭局勢和歐洲集體安全
等議題。與會的北約秘書長呂特會後表示,歐洲已準備好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但在是
否派軍至烏克蘭的問題上,歐洲卻仍顯分歧。
德國、英國、意大利、波蘭、西班牙、荷蘭、丹麥等國領袖、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北約秘書長呂特全數出席這場非正式峰會。這次緊急峰會正值美
俄高層官員在沙特阿拉伯會談前夕。法國總統府表示,峰會開始前,馬克龍曾與美國總統
特朗普通電話20分鐘,兩國元首之後皆表示,希望能再盡快對話。
德西促外交優先 波蘭明拒派兵
峰會持續約3小時,會議最大分歧在於是否在維和框架下向烏克蘭派遣部隊。英國首相施
紀賢表示,英國已做好準備,在必要時派遣地面部隊。德國和西班牙持反對態度,認為必
須先用外交方式推進,再看和平是否及以何種方式回到烏克蘭。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會後受訪時表示,現階段討論派遣部隊問題為時過早,他不希望「對烏
克蘭實施強制的和平」,並強調烏克蘭必須參與談判。
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則明確拒絕派兵選項,他表示:「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無
法保護,那我們又如何能向別人提供安全保障?這將是空頭支票。」
(路透社、彭博社、新華社)
美國「總統日」多市爆「不要國王」示威
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後解僱近萬聯邦員工、廢除多元政策等,惹來民眾不滿。周一(
17日)為美國「總統日」假期,全美多地數以千計民眾抗議特朗普多項議程,高喊「不要
國王」、「馬斯克必須滾」,批評特朗普專制,是特朗普2.0以來最大規模反政府示威。
周一在首都華盛頓、紐約、亞特蘭大、三藩市等多個城市都有反特朗普示威。除了特朗普
,領導「政府效率部」(DOGE)替聯邦政府「瘦身」的馬斯克亦成眾矢之的。在三藩市市
政廳外,民眾手持寫有「沒有人選舉馬斯克」標語,質疑其角色。在阿肯色州議會大樓外
,藝術家霍利菲爾德批評馬斯克正摧毁整個制衡機制。
教育部促14天內取消DEI項目
此外,美國教育部上周五向公立學校及大學發出通牒,警告它們14天內必須取消DEI(多
元、平等、共融)項目,包括在審批獎學金和招聘上不得考慮種族因素,否則會失去聯邦
資助。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繼續大裁員行動,路透社周一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美國食品
及藥物管理局(FDA)神經和物理醫學設備辦公室約20名員工近日被解僱,當中包括幾名
正在審視馬斯克旗下植入式腦機界面技術研發公司Neuralink申請的員工。
(紐約時報、滾石雜誌、路透社)
───────────────────────────────────────
美俄高官烏戰後首會 削弱中俄關係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692494
自由時報 編譯林家宇/綜合報導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十八日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會談,這是兩
國政府官員自二○二二年二月俄國入侵烏克蘭後首次正式會晤。「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
官員說法,華府的目的在於終結烏俄戰爭、修補美俄關係,以及削弱莫斯科與北京的連結

魯比歐與拉夫羅夫在會談後表示,美俄雙方同意恢復派駐使館人員,並建立高階工作團隊
,磋商烏克蘭和平,促進經濟合作。魯比歐表示,這場會談是「漫長且艱難旅程的第一步
」,美方的目標是為烏俄戰爭協商出一份公平且長久的決議,他在會談中感受到莫斯科參
與「嚴謹程序」終結戰爭的意願,並申明涉及烏俄衝突的各方都必須同意終戰決議。
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在聲明中說,這場會談建立一套機制,以外交關係正常化為目標,處
理「我們雙邊關係中的刺激因素」;雙方也指派高階團隊,就「盡快以可長可久及可為各
方接受方式」來結束烏戰。魯比歐還暗示歐洲在和談中的角色,「歐盟將在某個時間點得
坐上談判桌,因為他們也實施制裁」。
拉夫羅夫行前已表達立場,不考慮對烏國領土做出妥協,也不需要歐洲國家在未來的協商
中承擔角色。他在會後表示,美方應該已經理解俄方立場,雙方同意盡快啟動烏克蘭和平
談判程序,並在美方確認談判代表後指定俄國代表。對於北約成員國在烏克蘭部署軍力的
可能性,拉夫羅夫堅稱,「完全無法接受」任何來自北約武裝部隊出現在烏克蘭境內。
美國總統川普獨自與普廷啟動和平進程,摒棄華府在對俄政策上總是先向西方盟友諮詢的
方針,引發歐洲國家擔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表示,沙國會談是一次探詢俄國意圖
的機會,而非關於烏克蘭未來的詳細談判。
美方表示,若正式進行烏俄協商,烏克蘭官員會在談判桌上有一席之地。雖然歐洲的疑慮
會納入美方考量,但不會有代表加入。現任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前美駐波蘭大使
弗里德分析,只要川普政府修復對俄關係的熱情,不要凌駕於支持烏克蘭利益的意願,川
普的外交手段便可能發揮效果。
───────────────────────────────────────
川普縮減挺烏 歐亞兩樣情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692492
自由時報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十七日深度分析美國總統川普在歐洲政策上的轉變,如何衝擊亞洲
,並對台灣安全產生影響。報導指出,美國未來的政策重心將會置於印太地區,美國的歐
洲盟友必須承擔自身的安全責任,而來自中國的挑戰,則仰賴盟友共同牽制。
美國政策轉向印太 全力抗中 牽動台灣
文中提及在日前的「慕尼黑安全會議」(MSC)上,歐洲代表以「背叛」和「姑息」形容
川普政府的外交作為,憂心美國放棄做為歐洲安全守護者的角色;相較之下,在夏威夷「
檀香山防衛論壇」上,美國軍方官員仍強調與亞洲盟友合作。然而,這種平靜表象下隱藏
著亞洲國家,尤其是台灣,對中國軍事威脅的深層憂慮。
台灣各界日益關注「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可能性。台灣政府長期主張,美國在歐
洲堅定支持烏克蘭,對嚇阻中國軍事冒進至關重要。川普政府的歐洲政策轉變,加深台灣
憂慮,部分台灣媒體認為,台灣可能成為美中博弈的「棄子」。日本「日經新聞」也認為
,川普政府的政策將損害國際社會對美國的信任。
美防長:今後優先對抗中國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在布魯塞爾表示,歐洲盟友必須承擔自身的安全責任,川普「不會
允許任何人把山姆大叔當成冤大頭」,美國今後的優先要務是對抗中國,因為中國「有能
力和意圖威脅我們的本土和印太地區的核心國家利益」。
北約盟國選邊 積極重返印太
面對美國的政策轉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國近年積極展現立場,表達協助美國
維護太平洋權力平衡的意願,包括加拿大軍艦十六日通過台灣海峽,法國核動力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與美國海軍及區域夥伴聯合演習;義大利航艦「卡富爾號」去年也曾駛入印
太,英國航艦今年也有計畫。
在川普第二屆政府初期,白宮的來訪外賓包括日本首相石破茂及印度總理莫迪,意味著美
方持續注重印太地區;川普政府在涉及台灣議題的措辭上,也出現微妙變化。例如,美日
領袖峰會聯合聲明新增「反對藉由武力或脅迫手段片面改變現狀」;美國務院網站刪除反
對台灣獨立的表述,意味著川普政府在台灣議題上可能採取更強硬立場。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警告,中國正與俄國和北韓結為「新興專制軸心」和「麻煩製
造者三角」,大規模軍演更可能是入侵台灣的「預演」。為反制中國,美軍計畫加速引進
新技術和武器生產,同時加強與印太盟友合作,利用從日本到澳洲的島鏈地理優勢,阻擋
中國在太平洋擴張軍力。
文末提醒,美國軍事資源日益緊張,帕帕羅明確宣示,若必須在全球安全優先事務上做出
選擇,美國應將重點置於印太,「一百年前你要選擇世界的重心,那會是在東歐和中歐一
帶,但如今毫無疑問會是在印太」。
───────────────────────────────────────
澤倫斯基訪問沙烏地延至3/10 批美俄會談未邀烏克蘭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2190004.aspx
中央社 綜合安卡拉、基輔外電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將原訂明天造訪沙烏地阿拉伯的行程延至3月10日,並痛批美國與俄
羅斯在沙烏地首都利雅德(Riyadh)舉行會談,但未邀烏克蘭參加。
美國國務院宣布,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和俄國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今天在利雅德就烏克蘭問題舉行首場會談後,同意「各自任命高層級團隊,開始
努力尋覓能以持久、永續且各方均能接受的方式,盡快終止烏克蘭衝突的途徑」。
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今天造訪土耳其,會晤該國總統艾爾段(Tayyip
Erdogan)並與他舉行會談。澤倫斯基在一場記者會中抨擊美俄會談,並表示他已決定將
原訂明天正式訪問沙烏地的行程,延後至3月10日,因為他不希望遇到「任何巧合」。
澤倫斯基表示,攸關俄烏終戰的磋商不能背著烏克蘭進行,且烏克蘭並未受邀參加美俄會
談。
澤倫斯基告訴記者:「我們不想要任何人背著我們決定任何事…事關如何終止烏克蘭戰爭
,不能在烏克蘭缺席的情況下做出決定。」
(譯者:洪啓原)
───────────────────────────────────────
決定烏克蘭和歐洲命運的關鍵兩日會談,各方到底想要什麼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70k0pyzee4o/trad
本週可能是決定烏克蘭戰爭走向的關鍵時刻,兩場重要但倉促登場的對話在巴黎和利雅得
同時舉行。
美國總統特朗普(川普)計劃和俄羅斯總統開始協商終止烏克蘭的衝突,歐洲各國領導人
則在法國聚首,商議對美國的舉動作出迅速回應。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美國國務卿盧比奧週二計劃在沙特首都會面。
烏克蘭方面沒有參加上述兩場對話。
自從2022年2月發動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以來,俄羅斯目前已經控制了烏克蘭約五分之一
的領土,大部分位於該國南部和東部。
BBC駐各地記者分析了各方勢力在這兩天的外交活動中希望獲取的條件。
星期一:歐洲領導人聚會巴黎
哈里·法利(Harry Farley),BBC政治事務記者
在特朗普當局斥責歐洲防御政策的時候,英國首相斯塔默試圖在歐洲領導人和特朗普之間
架起橋樑。
斯塔默提出要派遣英國軍隊進入烏克蘭戰區,這也顯示了他想要扮演的角色。
英國政府過去常說任何和平協議都將取決於烏克蘭自己。在美國當局表示烏克蘭想要重回
2014年的邊界「不切實際」之後,這一表述發生了變化。
斯塔默希望在巴黎的更多歐洲領導人加入他的行列,為了達成協議向戰區派遣軍隊,同時
防止俄羅斯再度發動侵略。
與此同時,英國議會關於增加國防開支的爭論仍在繼續。
工黨曾承諾要為國防預算從GDP的2.3%增至2.5%「開拓路徑」。
但這一承諾並沒有時間表,很多人認為現在這一舉動已箭在弦上。
麥吉尼斯(Damien McGuinness),BBC駐柏林記者
德國總理肖爾茨在大選前夕仍前往巴黎,這說明了德國領導人對於特朗普與俄羅斯接觸感
到有多慌張。
對於美國暗示可以在沒有烏克蘭和歐洲各國參與下達成停戰協議的做法,德國主要政黨均
表示了譴責。極右翼和民粹主義的左翼政黨歡迎和普京的談判,並且支持停止向基輔提供
軍事援助,但它們不會掌權。
因此,無論大選結果如何,柏林都會保持對烏克蘭的強力支持。德國的政治精英們意識到
,一份損失烏克蘭主權的糟糕協議對德國來說將是災難。
但很多德國選民對於上世紀的戰亂仍然留有記憶,他們會對烏克蘭走向軍事化保持警惕。
過去三年德國成功改變了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並且大規模增加國防開支。但這也沉重打
擊了德國經濟,引發了預算爭執和政府的坍塌。
因此,至少在大選之前,政客們正在努力避免公開討論這些困難的議題,比如北約更高的
支出目標以及德國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
莎拉·雷恩斯福德(Sarah Rainsford),BBC駐東歐記者
俄羅斯的全面入侵開始以來,波蘭扮演了烏克蘭的主要支持者。該國是軍事物資和人道援
助進入烏克蘭的主要運輸樞紐。
不能允許俄羅斯贏得這場戰爭的聲浪高企,因為整個歐洲的安全都受到威脅。在美國似乎
要對於莫斯科的主要目標作出讓步時,即使這還未成定局,也引來一片驚呼。波蘭非常清
楚地將俄羅斯視為危險的侵略者。
波蘭軍費開支目前已升至GDP的5%,俄羅斯正是重要原因。波蘭讚同美國促使歐洲各國將
軍費比例提高的目標。
波蘭總理圖斯克在X上寫道:「如果我們歐洲現在不提高軍費,如果我們不能防止一場更
大的戰爭,那麼我們將被迫支出10倍以上的開支。」
對於是否向烏克蘭派出軍隊,幫助落實停火,波蘭政府持謹慎態度,並暫時否決了相關提
議。
尼克·比克(Nick Beake),BBC駐歐洲記者
丹麥是唯一一個參加週一會議的北歐國家。歐洲外交官們表示它代表了波羅的海各國的利
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這些國家都和俄羅斯接壤並且對任何來自俄羅斯
的攻擊感到脆弱。
二度執政的特朗普引發的衝擊波已經旋繞丹麥。
特朗普關於丹麥自治領土格陵蘭的渴望迫使首相梅特·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上月前往歐洲盟國進行短暫巡迴訪問,以尋求支持。
週一,佛瑞德里克森在巴黎再度陷入草草組織的會議中,要對跨大西洋的安全前景重塑作
出反應。
佛瑞德里克森尚未表態跟隨斯塔默的號召,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
但丹麥防長已經對媒體表示,他沒有否定這一做法,但目前談論此事為時尚早。
安德魯·哈丁(Andrew Harding),BBC駐巴黎記者
法國總統馬克龍將週一的會議稱為非正式會議而非峰會,目的是幫助協調歐洲各國,對華
盛頓不同情歐洲的姿態以及快速進行的美俄協商作出回應。
「歐洲缺乏協調,但在巴黎這次會議上將是一個整體,這是協調一致的開端……我們準備
好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能做好準備嗎?答案是肯定的。」法國資深軍事專家海斯柏
格(Francois Heisbourg)對於歐洲如何準備在烏克蘭的維和力量時評論說。
「整個歐洲都刮起了團結的風浪,連新冠疫情時都難以看到。」法國外交部長巴羅(
Jean-Noel Barrot)說。
在一直對美國的地緣戰略保持警惕的法國,如今的氛圍顯得特別前衛,報紙標題警告新的
「特朗普——普京軸心」會放棄歐洲並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讓歐洲靠邊站。
「全歐洲都應該進入緊急狀態,」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De Villepin)警告說,「傲慢
的」特朗普試圖「在缺乏原則和尊重的情況下統治世界」。
星期二:美俄在沙特「私下」會談
麗莎·福克特(Liza Fokht),BBC俄語記者
這個夏天以來,普京聲明啟動終戰談判的前提包括:承認俄羅斯佔領的烏克蘭領土、解除
制裁以及烏克蘭不加入北約。
大多數歐洲國家斷然拒絕。美國在對俄羅斯可能會需要讓步這一問題上出言謹慎,但白宮
和五角大樓都說希望雙方都作出讓步。
在沙特阿拉伯的會面中,俄羅斯的優先事項非常清楚。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說,「首要和
最重要的是聽」美國對於終止烏克蘭衝突的提議。
莫斯科毫無意願邀請歐洲加入談判桌。
普京多年來尋求與美國對話,這並非秘密。他指責美國啟動了在烏克蘭的戰爭,但也將其
視為唯一能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力量。
莫斯科可能注意到斯塔默關於向烏克蘭派兵的表態。一周以來,這是第一次談論俄羅斯而
不是烏克蘭可能做出的讓步。
但俄羅斯是否準備做出妥協仍然是一個問號。
小伯恩德·德布斯曼(Bernd Debusmann Jr),BBC記者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和中東特使史蒂夫·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是參與利雅得會談的
兩位公眾面孔,但可能起決定作用的人遠在7400英里(11900公里)以外的佛羅里達棕櫚
灘。
儘管特朗普近期頻頻公開參與,但很明顯,有關烏克蘭命運的美俄談判是他在幕後推動的

他週日告訴記者,自己掌握了最新進展,會談在推進。
他的短期目標是停戰。長期來看,他似乎想要減少美國的參與,美國已經向基輔提供了價
值數百億美元的武器。
特朗普還想取得烏克蘭的稀有礦產作為未來援助的回報,或者作為已經提供的支持的補償

但他還沒有談論過戰後烏克蘭的前景,這給歐洲敲響了警鐘。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說過他期待澤連斯基會參與對話,但不是在利雅得的會談上。盧比
奧表示,在沙特的會談只是漫長過程的起點,這一過程肯定會將歐洲和烏克蘭納入。
這些言論對於在過去幾天聆聽了特朗普講話的歐洲盟友來說可能難以構成安慰。
上周三,特朗普回答BBC提問時說,他傾向於同意國防部長彼得·赫格塞思(Peter
Hegseth)的評估,即烏克蘭想要重回2014年的邊界是不現實的,儘管他認為烏克蘭可以
取回一些土地。
截止目前,這些方案似乎並不是澤連斯基和其他烏克蘭領導人想要的。
未參與會談的烏克蘭
瑪麗安娜·馬特維丘克 (Mariana Matveichuk), BBC烏克蘭語記者
和2022年2月時一樣,烏克蘭人感到自己的未來處於不確定之中。
烏克蘭人渴望和平,他們不想清晨在警報聲中醒來,不想在戰場和前線失去親人。
俄羅斯已經佔據了幾乎四分之一的烏克蘭領土。這場戰爭讓烏克蘭損失了數萬生命。
烏克蘭過去堅稱和平協議必須包括俄軍退出全部被佔領土。這不僅涉及全面入侵以來被占
領土,還包括2014年被俄羅斯吞併的克里米亞半島,以及頓涅斯克和盧甘斯克地區,後兩
個地區的分裂勢力同樣在2014年得到了俄羅斯的支持。
烏克蘭人對於2014年和2015年那樣的和平協議心存忌憚,戰爭停止了,但邊境的交火仍在
繼續而且造成了損傷。
如果缺乏安全保障,新一波的戰爭會在未來十年左右重新上演。
「烏克蘭將任何沒有自己參與的談判視為毫無結果可言,我們難以認可沒有我們參加的協
議。」澤連斯基談及美俄談判時說。
無論何種形式的和談,烏克蘭人都想要代表自己的未來。
很多人將此前的和平協議視為給俄羅斯全面入侵鋪路。因此他們擔心強加給烏克蘭的協議
只會導致第三次戰爭。
───────────────────────────────────────
CNN:川普恐照單全收俄條件
https://udn.com/news/story/122663/8556950
聯合報 編譯廖振堯、季晶晶/綜合報導
美俄兩國官員十八日於沙烏地阿拉伯會談關於結束烏戰等事項,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分析指出,會談排除歐洲及烏克蘭參與,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先前的發言、慕尼黑安全會議
上美方透露的訊息,都讓人擔憂川普正遠離美國的傳統盟友轉向俄國總統普亭,不管普亭
提出什麼協議他都可能接受。
報導指出,川普上周宣傳俄羅斯而非西方的外交政策立場,加劇外界擔憂。如川普似乎同
情普亭入侵烏克蘭理由,還呼籲讓俄國重返七大工業國組織(G7)。俄國二○一四年因併
吞克里米亞而被踢出該集團。
在十四、十五日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范斯猛批歐洲民主,還在德國大選前幾
天會見極右翼「另類選擇黨」領袖,震驚歐洲,清楚表明川普政府有意推動民粹主義運動

川普政府發出的混雜訊息也讓人們懷疑,他將同意與普亭達成「承認其非法入侵的協議」
,再強迫烏克蘭接受。美國防長赫塞斯上周曾說,烏克蘭想奪回所有失土以及加入北約「
不切實際」,儘管大多數現實派都承認,烏克蘭無法收回失土,但川普仍因與普亭通話、
失去籌碼而受批評。
分析家說,普亭樂見這一切,意味俄國國際孤立地位結束,還有機會談判協議、鞏固他的
領土利益;川普引發的北約內部分裂,正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外交目標之一。
一些西方媒體痛批美國「背叛」烏克蘭。不過,專欄作家瑞格生在半島電視台發表評論指
出,放棄一直是美國處理與烏克蘭關係的可能結果,川普也不是該負責的人。背叛烏克蘭
的是那些允諾讓烏國加入北約的人,烏克蘭因此與俄羅斯作戰,並拒絕在一場贏不了的戰
爭裡妥協。
過去三年,西方國家提供武器並制裁俄國,已達到能力上限,繼續這些昂貴的支持也不會
改變戰局。更何況俄羅斯是核子強權,西方國家會節制其回應,不能無限期繼續支持烏克
蘭的美國,遲早要削減軍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