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專家:巴夏爾政權垮台 北京中東戰略受挫
新聞來源: (發文須填寫新聞網站名稱與連結,供板友分辨)
中央廣播電臺
https://bitl.to/3MKv
https://gogl.to/3E1u
敘利亞總統巴夏爾(Bashar al-Assad)夫婦曾在2023年杭州亞運期間訪問中國,並參觀靈
隱寺,但在巴夏爾政權垮台後,成為中國網民嘲諷題材。(微博)
敘利亞總統巴夏爾(Bashar al-Assad)遭推翻逃亡,中國問題專家鄧聿文表示,北京和
巴夏爾政權的緊密關係讓北京擴張在中東影響力的戰略努力將暫時受到抑制。
敘利亞自2011年以來歷經內戰,反抗軍沙姆解放組織7日抵達大馬士革,從巴夏爾手中奪
下權力,阿塞德家族50年鐵腕統治走入終點。
美國之音中文網9日刊發鄧聿文的分析文章指出,由於北京和巴夏爾政權的緊密關係,後
者的被推翻讓北京擴張在中東影響力的戰略努力將暫時受到抑制,包括北京最在乎的「一
帶一路」項目。
文章說,巴夏爾在北京口中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好兄弟、好夥伴」。巴夏爾去年9月
對中國進行了近20年來的首訪,並出席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央視還做了專訪。
雙方簽署的聯合聲明稱,「兩國元首高度評價中敘傳統友誼,一致認為中敘是信義之交、
患難之交,一致同意中敘兩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全面推進各領域友好合作,更好造福兩
國人民」。
鄧聿文分析,北京厚待巴夏爾一方面或許是出於同為專制統治者的「惺惺相惜」或「同病
相憐」,更重要的是北京對於中東戰略的需求考量。
這位專家表示,北京的中東戰略簡單說就是要擴張中國在中東的戰略影響力,拓展中國在
中東的國家利益,增強中國在中東的戰略存在,使中國成為中東的一個重要玩家。
他指出,中東傳統上是美俄的勢力範圍,冷戰結束後,美國的力量進一步增強,俄羅斯的
力量則有所萎縮,但這種情況近年發生變化,中國憑藉經濟的崛起開始更多地介入中東事
務,尤其俄烏戰爭提供了北京更多進入中東的機會。
北京影響中東的手段和工具主要是經濟,透過經濟來影響中東的地緣政治,除了是中東石
油的大買主,近年來也借助強大的基建能力將「一帶一路」拓展到中東,傾銷過剩產能,
讓中東經濟深度依賴中國。
在中東地緣政治方面,北京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2023年斡旋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這對宿
敵復交;二是調解巴勒斯坦內部各派別的矛盾和分歧,在今年7月簽署「北京宣言」。
鄧聿文分析,北京試圖透過這兩件事在中東和全球建立和平締造者的形象,尤其以哈戰爭
後北京響應中東和阿拉伯國家的要求力挺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藉此凸顯站在中東和阿
拉伯國家一邊的立場,這些動作確實達到一定效果,為中國贏得中東和阿拉伯國家的好感
。
在政治上支持巴夏爾政權的同時,北京雖然也想將「一帶一路」延伸到敘利亞,但對敘國
的投資還是相對謹慎。
文章說,中國企業過去幾年對敘利亞的投資以及與敘國的經貿關係處於增長中,北京承諾
的投資規模達百億美元,但由於中國經濟衰退使得企業削減對外投資,因此實際對敘利亞
的投資很可能大幅縮水;此外,中企也必須考慮在敘國投資的風險,以規避政局不穩的投
資風險。
鄧聿文表示,巴夏爾政權垮台對中國究竟是好是壞目前難以準確評估,但根本上取決於敘
國政局的走勢。未來一段時間,敘利亞若是局勢動盪、衝突升級,外部勢力干預導致情勢
複雜化,淪為大國博弈的戰場,無疑不利北京在中東的戰略野心以及「一帶一路」項目在
中東的推進。
即使敘利亞局勢能在短期內穩定,由於俄羅斯、特別是伊朗的影響力進一步被壓縮,而中
國在中東影響力的擴展又是靠著以伊朗為支點的中東內部政治和解進程來推進,因此伊朗
影響力的削弱也會連帶弱化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導致北京的中東戰略至少短期受挫。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八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名稱與連結,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