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中國打造海上核電廠 考量安全等因素懸而未決
新聞來源: (發文須填寫新聞網站名稱與連結,供板友分辨)
中央社
https://is.gd/UjfOT4
(中央社台北31日電)中國雄心勃勃意欲打造一批漂浮於南海的核電廠。但根據參與的工
程師透露,經當局考量安全性等種種因素後,這項計畫的前景仍有變數。
香港南華早報今天報導,就在中國首個漂浮於海上的核電廠準備動工前,當局下令撤銷拍
板的許可。而原本的構想是完工後,海上漂浮核電廠可供電給中國的離島,以及至關重要
的海洋基礎設施。
由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台技術研發中心資深工程師王東輝(Wang Donghui音譯)領導的
研究團隊指出:「海上漂浮核電站(廠)具備諸多的優點,並且闢建的技術也已全然成熟
」。
研究團隊說:「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致力研發,但是中
國首個漂浮核電站的示範工程建設尚未核可」。
中國同儕校審期刊「核動力工程」5月25日刊載王東輝和同僚發表的報告指出:「安全和
可行性仍是當局的主要關切」。
由於普遍的認知是海上漂浮核電廠比陸地核電廠安全,因此當局的這項決策令執行這項計
畫的科學家深感訝異。
根據王東輝團隊,由於漂浮核電廠建置於海上,造成的影響和衝擊不及於陸基設施,因此
政府和一般大眾更能接受。且海洋猶如天然的散熱器,有助於核反應爐心降溫,本身確實
更安全。
王東輝團隊說,若是遭遇非常危急的情況,可立即引入海水作為緊急冷卻劑,以防止爐心
溶解並確保核反應爐的安全,並說海上漂浮核電廠及用以支撐的平台,從技術上而論,已
經非常成熟。
報導說,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多個爭議海域島嶼包括南沙和西沙群島,建置軍事設施如雷達
系統,還有通訊和其他電子裝備,凡此種種都需要可觀的電力供給。
相較於在島嶼建置傳統的陸基電力供應設施,部署海上漂浮核電廠相對而言更快速又便捷
,尤其對於在遠距或因政治緊張不易取得燃料的地區而言,格外重要。
但是核電站的部署也可能會深化與周邊國家之間的緊張,並升高發生事故的風險,導致嚴
重的環境或地緣政治後果,而主要的安全擔憂之一就是漂浮核電廠不僅面臨來自陸空的安
全威脅,還有水面下的襲擊。
像是敵軍潛艦可能藉由在支撐漂浮核電站的平台安裝爆裂物或毀損冷卻系統搞破壞,還有
無人機空投炸彈或其他的投射物也是猝不及防。
研究團隊指出,目前仍缺乏完善或普遍用於確保漂浮核電站安全無虞的解方,即因如此,
在遼闊海域建置漂浮核電廠,難以防範任何可能的威脅。雖然可調度軍方艦艇維安,但勢
必造成與鄰國間的緊張更惡化。
此外,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建造的北溪(Nord Stream)天然氣輸送網路被炸毀,也是北京
當局視為警訊的關鍵。
曾參與評估海上漂浮核電廠的海洋環境工程研究人員說,以往襲擊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
國的基礎設施被視為禁忌,如今再也不是了。北京日益擔憂,若漂浮核電廠被擊沉,造成
的災害將遠超過北溪網路被毀。
再者,漂浮核電廠的放射性物質若外洩至周遭海域造成危害,對於亞太地區的海洋生物和
生態環境將構成嚴重威脅,若放射性廢棄物滲入食物鏈,又或漂浮核電廠化為烏有,都將
造成北京當局難以承受的財政重創。
研究人員另指出,陸基核電站遇襲,中國與國際社會皆視此舉為發動戰爭。但是在遼闊的
海域,漂浮核電廠遭遇不明襲擊,責任歸屬難釐清,如此相當不易採行報復措施,對於中
國和鄰近國家影響深遠。
有鑑於此,王東輝研究團隊另提議替代方案,也就是建置近岸的飄浮核電廠,好比「萬華
ACP100S大型海上和動力浮動平台」,就是將核電廠置於大型平底駁船,既可停泊於船塢
或港口,又可拖曳至指定地點。
藉由建置近岸的飄浮核電廠,如此中國可充分運用陸地資源,以部署因應外來威脅的防禦
,研究團隊目前建議,近岸的飄浮核電廠可置於中國全面掌控的內海渤海,不過主管機關
是否將評估這套替代方案猶未可知。
研究團隊說,他們提議的渤海漂浮核電廠一旦建置完成並啟用,日後中國可望打造更強大
,適用於南海和其他海域的供電模式。(編輯:曹宇帆/邱國強)1120531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八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名稱與連結,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