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3-04-24 09:21:44標題: 「脆弱平衡」瓦解 蘇丹淪漁利戰場
新聞來源: (發文須填寫新聞網站名稱與連結,供板友分辨)
https://bit.ly/3KZvGC5
【明報專訊】
蘇丹正規軍和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SF) 之間的激戰進入第二周,多國加緊撤
走僑民及外交人員。蘇丹佔據重要戰略位置,且自然資源豐富,吸引多國爭奪影響力,有
專家在衝突爆發之前已形容:「每人都想分一杯羹。」爆發內部衝突,隨時牽動各國利益
,自然也引起國際關注。
蘇丹是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人口超過4500萬,雖是聯合國公布的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但這個位於非洲之角的國家毗鄰紅海和蘇伊士運河入口,別具戰略意義。此外,蘇丹也是
非洲主要黃金出口國。一系列因素引得區外大國爭奪對蘇丹的影響力。《華盛頓郵報》報
道,「它們都對蘇丹具有戰略意義的紅海海岸線和礦產資源感興趣」。
美俄爭影響力 鄰國各有盤算
蘇丹近年成為俄羅斯與西方大國(尤其是美國)爭奪影響力的導火索。世界各國將其列為
在國際平衡、擴大影響力、限制非法移民方面的重要籌碼(蘇丹是移民往歐洲海岸的重要
通道)。
不過,蘇丹自1956年獨立以來政治局勢一直不穩定。獨裁者巴希爾(Omar al-Bashir)
1989年發動政變上台至2019年被軍方政變推翻的30年間,蘇丹長期受到經濟制裁和國際孤
立。巴希爾下台後,軍方和民主力量達成權力分享協議,並成立軍民聯合政府,但該政府
在2021年10月被另一場政變推翻。
武裝力量內鬥 非洲「通病」
去年12月,蘇丹達成還政於民框架協議,惟軍方領袖布爾漢(Abdel Fattah al-Burhan)
與副手、RSF領袖達加洛(Mohamed Hamdan Dagalo,又名Hemedti)在過渡到文人政府的
計劃細節上有分歧,兩派最終爆發衝突。
這場兩個軍事權力中心之間的衝突遠非蘇丹獨有問題,而是非洲「通病」。長期以來,專
制統治者一直設法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預防軍事叛亂,令非洲大陸一直飽受涉及非正規武
裝組織的衝突困擾。這些武裝組織往往獲「國際參與者」支持,亦通常和其他僱傭組織結
盟。
俄羅斯僱傭兵瓦格納曾派遣特工支持蘇丹軍政府,擁有該國一個重要金礦的開採權。蘇丹
在克里姆林宮施壓下,允許俄軍艦停靠蘇丹紅海沿岸港口。衝突爆發後,瓦格納創辦人普
里戈任公開提出協助調解,說「我想要和平」。
蘇丹鄰國埃及,蘇丹問題四方安全對話成員沙特、阿聯酋(另外兩國是美國和英國),以
至美國、俄羅斯,都在蘇丹有利益牽繫,例如埃及視蘇丹為對其國家安全重要的鄰國;美
國推動蘇丹民主化建立親西方政權,也希望防止俄羅斯在當地擴大影響力。不過,一些外
國勢力在支持敵對軍方派系甚至提供武器之同時,也在削弱蘇丹的民主力量,並將該國推
向戰爭邊緣。
外國勢力供武澆油 損民主進程
研究組織大裂谷研究所(Rift Valley Institute)蘇丹分析師艾爾吉祖利說:「每個人
都想分一杯羹,蘇丹受不了所有的干涉。」他說:「利益衝突和要求太多了,令這個脆弱
的平衡最終瓦解了,正如你現在所看到的。」
(紐約時報、The Conversation、BBC)
蘇丹各大勢力及利益相關方
蘇丹位處歐亞非三大洲交匯點,其東北有面臨紅海長約720 公里海岸線,佔據連接地中海
和印度洋的紅海要衝,具地緣政治戰略位置。此外,該國擁有豐富的黃金、礦產、石油等
自然資源。
美國
希望蘇丹成為穩定親華府力量,並遏制中俄勢力擴張。美國能通過貸款或援助、對聯合國
等國際組織所起作用,牽制蘇丹
俄羅斯
希望利用蘇丹戰略位置,擴大地區影響力。已向軍政府取得紅海港□海軍基地使用權(蘇
丹港),可供海軍長駐,有利快捷通往歐亞其他地區展開行動。莫斯科跟快速支援部隊(
RSF)關係也緊密,賴以開採黃金以資侵略烏克蘭所需,親克宮的僱傭兵組織瓦格納亦有
支持RSF行動
中國
希望對地區發揮影響力。現雖不若10年前那麼倚重蘇丹的石油供應,但仍為該國主要貿易
伙伴,在採礦等個別範疇有活躍投資。通過大型基建、經濟投資、借貸赢得好感,並與蘇
丹各方勢力維持良好關係
歐盟
擔心蘇丹動盪引發新一波難民潮,樂於與美英法促進蘇丹過渡到文人政府管治,並抑制俄
羅斯在該國活動
埃及
希望鄰國蘇丹由軍事強人管治和穩定,制衡其他地區強權在蘇丹的影響力,不想有外國軍
隊屯於自家後園,並且需要蘇丹合力對抗埃塞俄比亞建水壩,因為可能切斷尼羅河水流。
埃及是蘇丹的主要貿易伙伴,支持政府軍
沙特阿拉伯
與蘇丹共享紅海海岸線,希望該國在原教旨主義的巴希爾政權倒台後,穩定抑制伊斯蘭極
端主義勢力,抗衡伊朗和卡塔爾,不要出現類似利比亞的動盪。它是蘇丹主要貿易伙伴,
蘇丹軍事領導人的強大財政和外交支持者,但致力平衡對政府軍和RSF領袖的關係
阿聯酋
視蘇丹為其勢力範圍一部分,為蘇丹的主要貿易伙伴,在蘇丹擁有巨額農業投資,在蘇丹
管治層具深厚人脈,其立場和訴求跟沙特、西方一致
資料來源:衛報、NBC、金融時報、丹麥國際關係研究所
分析:西方「和平建設」水土不服 美政策埋禍因
蘇丹局勢急轉直下,有指是美國在背後攪局。不過一些專家表示,美國傳統上對蘇丹的影
響力有限,即使近年想趁獨裁者巴希爾倒台擴大影響,也沒多大進展。巴希爾2019年倒台
後,美國忽視了西方一套「和平建設」在蘇丹「水土不服」的事實,為今日戰事間接埋下
禍因。
蘇丹因美國支持以色列「六日戰爭」,1967年曾與之斷交;到巴希爾1989年政變上台,兩
國關係變得更壞。美國在1990年代將蘇丹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黑名單,促使安理會通過
制裁決議等。巴希爾政府過去曾指摘美國的制裁導致達爾富爾局勢惡化和損害蘇丹經濟。
「誤信軍方會還政於民」
在西方推動制裁及內部鬥爭因素下,2019年獨裁者巴希爾終倒台。美國通過援助、剔除出
恐怖主義名單等方式,希望推動該國民主化,可是英國中東問題專家斯圖爾特(Rory St-
ewart)說,美國連續幾屆政府政策搖擺不定,立場難以貫徹;即使華府近期加強了對蘇
丹的外交努力,但在勸說停火、民主過渡談判卻「參與真空」。
另一方面,蘇丹獨立後一直存在種族、部族矛盾,而且慣以武力解決。蘇丹問題分析家林
奇(Justin Lynch)上周在《外交政策》撰文指出,「如果有一個時刻,蘇丹失去民主希
望,那就是反對派與軍方同意簽署憲法宣言成立過渡政府的時候」。他指出,巴希爾2019
年被軍方推翻後,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味要求反政府示威者和軍方組建過渡政府,又一
再誤信軍方會還政於民,致使蘇丹既走不向民主,亦衍生當下亂局。
(Foreign Policy、金融時報、NBC)
───────────────────────────────────────
蘇丹內戰逾420死 各國陸續撤僑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579208
自由時報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
蘇丹政府軍與武裝團體「快速支援部隊」(RSF) 十五日爆發衝突至今,估計已造成至少
四百廿人喪生、三千七百人受傷。繼沙烏地阿拉伯從紅海港口撤離公民,美國和英國已撤
離外交官員及其眷屬,日本、法國、德國等其他國家也陸續展開撤僑行動。
美政府人員已全撤
美國總統拜登廿二日聲明,「今天,在我命令下,美軍從首都喀土穆撤走美國政府人員。
」美國官員透露,百餘名美軍特種部隊參與撤離行動,其中三架契努克(Chinook) 直升
機從吉布地出發,在喀土穆逗留不足一小時,完成撤離行動,包含美國政府人員及少數來
自他國的外交人員,不到一百人。
隨著蘇丹內亂進入第二週,拜登敦促「立即且無條件停火」、「人道援助進入不受阻礙」
且「尊重蘇丹人民意願」。
英國首相蘇納克廿三日證實,英國駐蘇丹的外交官及其眷屬已從蘇丹撤離,「撤僑行動仍
在繼續,我們將確保在蘇丹的英國公民的安全」。另外,日本自衛隊及南韓空軍的運輸機
也抵達吉布地,準備從蘇丹撤僑。中國駐蘇丹大使館廿二晚間發出通知,統計在當地中國
公民撤離意願,土耳其與德國也相繼展開撤僑行動。法國外交部廿三日發布聲明,宣布已
展開「快速撤離行動」,對象也包括歐洲及盟友的公民,但未說明細節。
匿名外交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蘇丹政府軍和RSF已經「提供安全保證」,讓撤離行動能
夠順利進行。但目擊者指稱,喀土穆廿三日仍有戰鬥,並傳出自動步槍的爆裂聲和軍機轟
鳴聲。聯合國車隊和巴士長龍被目擊離開喀土穆,向東方前往八五○公里外的紅海港口城
市蘇丹港。
喀土穆建築物被毀壞,街道上滿是燒焦的坦克,商店起火冒煙,恐慌的居民缺乏水、食物
和其他必需品,在家裡蜷縮不出,只有在罕見的平靜時刻才敢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