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法新:包裝價格不變份量悄悄變少 縮水式通膨來襲
新聞來源: https://is.gd/cN07VD
https://is.gd/q2Ab1j
法新社報導,「價格不變、份量減少」的縮水式通貨膨脹策略已重出江湖。(示意圖/圖
取自Pixabay圖庫)
(中央社紐約17日綜合外電報導)包裝袋裡的空氣比洋芋片多?盒內的穀片變少了?這都
不是你的錯覺,廠商這種「價格不變、份量減少」的縮水式通貨膨脹(Shrinkflation)
策略已重出江湖。
全球供應鏈大塞車和勞工難尋,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過後通膨飆升的部
分原因,各企業均面臨更大的成本上揚壓力。
法新社報導,倡導消費者權益、追蹤他口中「縮水」現象長達25年的杜沃爾斯基(Edgar
Dworsky)表示,近幾個月來有數十種商品以「偷斤減兩」的方式變相漲價,從衛生紙、
早餐穀片到貓罐頭都有。
過去,這類份量微幅縮水的情況消費者大多不察,網路時代卻成了焦點。
論壇網站Reddit上,「縮水式通膨」群組有1萬4500名成員分享他們的發現,不過口吻多
是開玩笑,而非抗議。
俄勒岡州一名44歲邱姓軟體工程師說,「縮水式通膨這招很賊啊,因為至少對我來說,這
不像漲價那樣一眼就看穿」,但「要花一陣子才發現自己被耍了」的事實,讓縮水式通膨
比正大光明漲價「要糟糕得多」。
有「消費者先生」之稱的杜沃爾斯基表示,企業並不會輕易走上縮水式通膨這一步,「他
們是計算過的」,如果他們收到一小群人申訴,他們「會寄發幾張折價券,讓消費者繼續
買下去」。
事實上,沒有文件顯示有任何消費者曾因產品份量縮水而「反抗」過。就連Reddit上也很
難看到有人呼籲抵制拒買哪家品牌的產品。
「縮水」例子在其他產業也看得到,從都市迷你公寓到飛機座椅之間的腿部空間比比皆是
,但最引人注意的還是消費者購買的包裝產品。
巴黎梭爾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y)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行為實驗室的行
銷教授強頓(Pierre Chandon)表示,起碼產品份量縮水有健康上的好處,「我們心裡有
數,份量愈大我們吃愈多」,如今「我們只不過回到不久前還被視為正常大小的份量」。
(譯者:蔡佳敏/核稿:林治平)1101017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