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軍事溝通渠道不暢,美中距軍事衝突不遠?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1-09-04 17:52:24
標題:軍事溝通渠道不暢,美中距軍事衝突不遠?
新聞來源: https://is.gd/gO6dHH
https://is.gd/U6ztgd
2018年11月,時任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五角大樓歡迎到訪的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時,
飄揚在五角大樓外的美中國旗。
華盛頓 —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近八個月來,美中兩國軍方僅進行了一次直接對話,且層級較低。有觀
察人士擔心,隨著美中緊張關係持續,再加上中國在南中國海、東中國海和台海越來越咄
咄逼人的舉動,北京給美中軍事溝通渠道設置障礙容易導致軍事衝突的發生。但亦有軍事
專家指出,美中短期內發生“擦槍走火”的機率仍然較低,遠期如果發生衝突將是北京的
戰略決策,僅憑軍事渠道溝通將無濟於事。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國防部中國事務助理副部長邁克爾·查斯(Michael Chase)近期與中
國解放軍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副主任黃學平少將舉行了視頻會談。這是拜登政府就任以來
美中軍方的第一次直接聯繫。報導稱,雙方通過美中國防電話線路(U.S.-PRC Defense
Telephone Link)進行了一次視頻會議,會議的重點是保持兩國軍隊之間溝通渠道的暢通
和管控危機和風險。
https://is.gd/4X9D7B
美國國防部中國事務助理副部長查斯邁克爾·查斯在2017年12月參加一場研討會,他當
時的身份是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資深政治分析師。(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儘管美中關係持續緊張,且雙方言辭激烈,但美國軍方官員長期以來一直尋求與中方保持
開放的溝通渠道,以便能夠緩解潛在的衝突或任何事故的處理。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中國海事研究所(China Maritime Studies
Institute)助理教授孔適海(Isaac Kardon)表示,美中軍事熱線長期以來運作一直不成功

“至少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我們就與中國建立了某種類型的軍方對軍方的熱線。從歷
史上看,這並不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溝通機制。”他對美國之音說。
孔適海表示,一個最顯著的案例就是2001年4月發生在海南島附近的中美撞機事件。當時
,美中軍事熱線業已建立,但該機制並沒有發揮化解危機的作用。他說:“美方的看法是
,不管是誰在熱線中國一側,都有權做出任何決定,因此是他們不願意拿起電話。我不知
道他們是否真的拿起了電話,但最終這不是一個有效的辦法,他們無法管理危機。我認為
,基本上從此以後都是這個樣子。”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政客”(Politico) 9月1日的一篇報導說,美中之間的軍事熱線已經
“危險地中斷了”(dangerously broken)。報導引述前美軍高級官員的話說,“美中軍事
危機溝通系統仍然非常不可靠。該機制的不足為潛在的誤傳構成了明顯和現實的風險。在
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的雙邊緊張局勢加劇的時候,它可能會助長危險的美中軍事對抗。”
這些前軍方官員表示,有必要採取更好、更經常的溝通方式來避免美中兩國未來在印太地
區發生軍事對抗。
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政治-軍事分析中心主任理查
德·懷茲(Richard Weitz)對美國之音表示,北京方面是通過在軍事溝通領域的不合作來
表達對拜登政府的不滿。他說:“首先,美中關係總體上不好,我認為特朗普卸任後,中
方有更高的期待值,但拜登延續了這些政策,所以他們很生氣。他們通過在新冠疫情或氣
候變化方面的不合作,攻擊美國在阿富汗的政策,以及不急於進行軍事上的接觸,來表明
他們的憤怒。其次,顯然還有一些外交禮儀上的問題。美方希望通過一個新的機制,更專
業、少受中共主導的機制,但中方對此反應消極。”
英國《金融時報》今年5月報導說,中國方面三次拒絕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中共中央政
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進行對話的要求。中方的理由是奧斯汀與許其亮對話不
符合外交禮節,與奧斯汀對等的中方官員應該是國防部長魏鳳和。
https://is.gd/6TM8k0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啟程前往東南亞前與媒體見面(路透社2021年7月21日)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助理教授孔適海表示,自拜登政府就任以來,美中之間至今未能建立起
高級別的軍事聯繫,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因於組織結構的不對稱。
他說:“他們無法建立起與國防部長奧斯汀的電話聯繫,部分原因是這種不匹配,即美國
國防部長實際上處於我們指揮系統的頂峰,他比任何軍方官員的級別都要高。在中國人民
解放軍中,情況並非如此。事實上,魏鳳和是一個相當低級別的官員。他是一名現役軍人
,但在任何形式的軍事決策中,有十幾個人在他之上。事實上,我不認為他在指揮和控制
方面有任何作用。”
孔適海認為,雖然美中關係持續緊張,雙方圍繞台海、南中國海的也軍事動作頻頻,發生
摩擦的機率顯著上升,但由此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仍然很低。他表示,當中方提出危機
管控的時候,他們並非是想解決“擦槍走火”的問題,而是想向美方表明一種態度。
https://is.gd/hHoyCp
美國海軍公佈的照片顯示“基德”號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在當地時間2021年8月27日
例行穿越台灣海峽的國際水域。
“我認為,由失誤而導致(危機)升級的途徑是非常狹窄的。考慮到這一點,當解放軍和
中國國防部試圖談論雙邊軍事問題時,他們確實更多地談論了危機控制。“他說,“我不
知道他們是否有任何有意義的意圖來建立真正的溝通途徑。它更多是向美國發出信號,表
明風險更高,這就是解放軍所關注的。我認為,他們從北京拿到的解決方案是控制危機風
險的方法,是美國不要在他們的空域和水域運作。但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在國際法
許可的情況下在那裡運作。”
哈德遜研究所的懷茲也認為,美中之間由事故而引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較低,而衝突一旦
發生,那很可能是北京的戰略選擇。
“從我的角度來看,我不認為比方說台海的衝突可能來自於意外,它而更可能來自於北京
的戰略決定。我並不認為這是迫在眉睫的,但這才是真正的軍事危機會發生的主要機制。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不認為他們會在軍事熱線上和我們交談。”他說。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