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第4次工業革命與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科技外交

作者: kwei (光影)   2021-01-18 05:20:37
第四次工業革命與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的科技外交
來源:《西亞非洲》2020年第6期
http://www.cssn.cn/gjgxx/202012/t20201225_5236672.shtml
作者:
孫德剛,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武桐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中東研究所博士生
內容摘要:
科技革命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與生產力的提高、國家身份的變化和國際格局的演變息
息相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定了中長期科技振興戰略,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從學習規
則、對標規範到引領規制;21世紀以來,以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和物聯網等為
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爆發,使中國在國際科技體系中實現了從旁觀者、追隨者到參與
者和引領者的身份轉變。阿拉伯國家是中國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新基建"為任務開
展科技合作的重點對象。雙方鞏固合作存量,拓展合作增量,從能源夥伴、貿易與投資夥
伴向高科技夥伴邁進,帶動中阿在高科技領域的深度合作。中阿科技合作以國家治理現代
化為目標,通過科技創新帶動內涵式發展,應對西方的"科技門羅主義"。中阿在第四次工
業革命中提前佈局、加強頂層設計,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重塑過程中促進科技發展戰略
對接,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從西方模式到多元模式的演進。
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是衡量一國硬實力的重要指標,亦能夠
產生國際吸引力,影響一國的國際傳播形象,成為軟實力的構成要素。回顧世界發展的歷
史,幾乎每次具有顛覆性的科技進步都改變了大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加速新興大國的崛起
和守成大國的衰落,推動國際體系的轉型,重塑全球政治經濟新格局。
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是中國不斷自主科技創新並學習國外先進科技的重要階段。進入21
世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中國提前佈局,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新理念,在
經濟領域努力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在安全領域努力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抓住百年未有
之大變局的機遇和產業升級換代的機會窗口,發揮高科技領域的後發優勢,努力實現追趕
,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技術鴻溝。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高科技合作屬於全新領域,合作模式尚未定型。海灣阿拉伯國家擁有發
展高科技的資金優勢,埃及、蘇丹、伊拉克和阿爾及利亞等國擁有人口資源和市場優勢。
中國日益走近世界高科技舞台的中央,願意同廣大阿拉伯國家分享高科技發展經驗;阿拉
伯國家在高科技領域尋求"多元化"發展道路,尤其在航空航天、核能、新能源、無人機、
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網絡等領域奉行"向東看",努力打破西方的技術壟斷。
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的科技外交是實現發展中國家合作共贏、跨越技術鴻溝、推動世界科技
多極化和促進人類共同進步的重要舉措。本文擬從第四次工業革命入手,探討高科技發展
對中國國家身份的影響和對中阿合作的意義,分析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科技外交的概念特徵
、現實影響、頂層設計、戰略規劃與重點領域,並展望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科技外交的前景

第四次工業革命與中國的角色
科技革命是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過去300年來,人類社會經歷了4次工業革命,形成了西
方海洋強國主導的國際體系。第一次是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的蒸汽機革命,英國崛起為
世界大國,競爭者是法國等其他歐洲列強,中華民族、阿拉伯民族等傳統的東方世界錯失
良機。第二次工業革命是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電氣革命,石油代替煤炭成為重要能源,美
國和德國成為技術引領者,北美和西歐成為世界兩大科技高地,中國和阿拉伯世界再次與
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第三次工業革命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稱為"電子革命",美
國是此次工業革命的"領頭羊",日本、蘇聯和歐洲大國成為重要競爭者,形成了"四分天
下"的格局,中阿僅抓住了20世紀後期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尾巴"。
進入21世紀以來,以物理技術、虛擬技術和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顛覆性產業不斷湧現,催生
了第四次工業革命。2016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將"抓住第四
次工業革命"作為年度論壇主題;2019年1月,達沃斯論壇再次以"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
工業革命時代的全球架構"為主題,推測新一輪技術革命將不僅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
式,而且將改變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以及物與物之間的關係;國際分工體系將重新洗
牌,不能及時適應此輪工業革命的國家將會被淘汰。第四次工業革命又稱為"工業4.0革命
""智能革命""未來革命"等,涉及大數據、自動駕駛、模擬、縱橫系統融合、物聯網、網
絡安全、雲計算、先進製造、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等九大支柱產業
,又可分為物理、虛擬和生物三大類。其中物理世界的技術革新包括智能製造、新能源、
人工智能、"3D"打印、無人駕駛、極地、深海和太空勘探等領域;虛擬世界的技術革新包
括大數據、雲計算、"5G"通信、移動支付、物聯網、量子計算、虛擬現實、區塊鏈等;生
物世界的技術革新包括生命科學、生物醫藥、基因工程、神經技術、納米生物技術、微生
物採油技術等。第四次工業革命體現出高科技領域質的飛躍,打破了上述物理世界、虛擬
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間的藩籬,促進跨學科領域的融合,如軟件、傳感器與電子設備相結合
,物理與虛擬世界相結合,生物與非生物領域相結合,極大地改變了國家間安全與經濟競
爭的範式。
第四次工業革命具有鮮明的特點:其一是系統整體性。儘管學界認為,"科學技術決定論"
存在邏輯上的缺陷,但是當今世界全球產業鏈正受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系統性影響則是不
爭的事實。它與第三次工業革命既有延續性,又有跨越性,尤其是改變了大國競爭的方式
和目標。從影響的空間範圍來看,如果說前三次工業革命中大國旨在爭奪人口、資源、領
土和戰略盟友,屬於單一領域的技術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大國爭奪的卻是全產業鏈的
高科技領地、國際分工、生產關係和技術標準,是一項整體性、革命性和系統性工程,滲
透到幾乎所有產業。從變革的速度來看,前三次工業革命近乎是線性勻速發展,代際交替
的週期可能要幾十年,第四次工業革命則表現為指數級加速發展,代際交替的週期可能只
有幾年。
其二是主體多元性。當前,高科技領域多極化正在形成,如美國、中國、歐洲大國、日本
、韓國、俄羅斯和印度等傳統和新興大國均加入到科技競爭中來,打破了北方國家與南方
國家之間的藩籬。以往所謂技術先進的"北方國家"和技術落後的"南方國家"之間的界限日
益模糊,前者提供技術、後者提供勞動力的合作模式正在改變。美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
總體上處於領先地位,西方國家在核心技術領域的優勢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同時,中國
、日本、韓國、以色列、俄羅斯、印度等非西方國家異軍突起,在人工智能、"5G"通信技
術、生物工程等領域競爭下一代高科技的主導權,高科技領域成為大國地緣政治爭奪的延
伸。
其三是國家動員性。如果說前三次工業革命具有自下而上的自發性,這次新工業革命則具
有自上而下的規劃性
作者: kwei (光影)   2021-01-18 05:23:00
阿拉伯國家不太信西方那套發展模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