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邁向第六年 中國主導之「亞投行」成效低於預期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1-06 23:05:04
標題: 邁向第六年 中國主導之「亞投行」成效低於預期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bit.ly/2KXxoJt
2021年1月6日19:38 黃麗玲
台北—
由中國主導創立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自2016年正式運轉至今即將屆滿五週年。透過此一國際金融組織,中國一度展現出要爭取
亞洲金融霸主地位和發言權的雄心。但五年過去了,「亞投行」成效如何?它挑戰了過去
歐美所主導的國際外援秩序了嗎?
部分觀察人士認為,「亞投行」的發展並不如預期,也未曾有過任何改變投資銀行圈內生
態的壯舉。尤其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亞投行」對外投融資的態度漸趨保守。他們
說,中國除了疫情外,近年還深受洪災、豬瘟和美中貿易戰等「內憂外患」之苦,因此,
中共黨內對國家主席習近平這類對外「大撒幣」的外援路線其實不無質疑的聲浪。
不過,也有觀察人士表示,「亞投行」之運作無異於其他多邊國際組織,並非如外界所批
評地的「中國色彩濃厚」。而且其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等姐妹機構也多有合作,發揮了相當正面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發展未如預期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林士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受限於營運和資產規
模,「亞投行」的發展和美、日所主導的亞開行仍有不小差距。且觀察習近平7月底在第
五屆年會的致詞,當時他未提對會員國或「一帶一路」國家的援助,反而只談多邊合作,
這基調與「亞投行」創立時所設下的援助導向或提倡亞元的方向顯得保守許多。
林士傑說:「現在會員國對於亞投行的發展,不管是資產規模或者是它的經營的狀況都不
如預期。就是,它的資產規模大概只有亞洲開發銀行的八分之一,如果以300 億(美元)
對2500億美元的規模來看,發展得不如預期。」
「亞投行」是第一個由亞洲國家主導的國際金融組織,創立目的是為了要提供亞太地區開
發基礎建設的資金,促進亞洲區域的經濟一體化;且不以營利為目的,要兼顧政策目標與
社會發展目標。
「亞投行」之設立劃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象徵中國由一個接受國際援助的國家,轉型成
一個有能力援助其他發展落後國家的資助國。
「亞投行」的註冊資本為1,000億美元,前三大股東為中國、印度和俄羅斯,其認股比例
分別為30.8%、8.7%和6.8%左右,但截至9月底的最新財報顯示,該行資產只有約308億美
元,而負債也高達近107億美元。
成立5年來,「亞投行」的會員國已由57個創始國幾乎倍增至103國。其中,七大工業國(
G7)中,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加拿大都已相繼加入,只有美國和日本仍處於圍堵
的態勢。且據習近平指出,「亞投行」5年來已為會員國提供了貸款總額達200億美元的基
礎建設投資。
對此,《紅色資本主義》(Red Capitalism)一書的共同作者傅立澤.霍伊(Fraser
Howie)說,國際組織的成員國當然越多越好,不過,會員數多寡與其成效不一定有絕對
關聯。他說,「亞投行」這些年對亞洲基建的貸款融資相當審慎、但也相對保守,幾乎沒
能如當年外界所言之誇誇地會挑戰到世界銀行和亞開行的地位。
中國沒有魔法棒
霍伊向美國之音表示:「它沒有做出什麼改變投資銀行圈生態或版圖(game changer)的
創舉。我們必須切記,中國並沒有什麼魔法棒(magic wand)、可以揮一揮就馬上改變現
存既有的諸多問題。」
位於新加坡的霍伊說,針對國際投行業務,中國是後起之秀,本來要挑戰既有秩序或國際
典範就有一定的困難度。再加上,亞洲需要融資的基建案雖多,但真正高品質的好案子並
不多。他說,相較之下,中國國企銀行對中國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的融資案就積極多
了,雖然,陸續有好幾個聯貸案都已出現了問題。
不管是「一帶一路」、還是「亞投行」的投融資案,中國的「大撒幣」時常招致引發借貸
窮國落入「債務陷阱」的批評。
對此,霍伊說,借貸國的債務危機不盡然是「亞投行」所引發的。但相較於已開發國家的
新冠疫苗注射進度,亞洲新興國家的經濟不僅受創嚴重、而且還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疫苗注射、真正脫離新冠疫情的陰影,這對沒有債務豁免(debt forgiveness )經驗的
中國來說,可能無法完全掌握借貸風險,再加上,缺乏與這些借貸國交涉的經驗,未來的
處境應該非常棘手。
林士傑則表示,新冠疫情明顯降低了借貸國的還債能力,使得「亞投行」上半年的獲利和
資產都出現嚴重的減損或者呆帳。由於,其資產規模並未如預期那樣快速擴張,因此,「
亞投行」要以現有規模去應對目前的資產和獲利減損,林士傑說,可能難為,這或許也是
逼使北京當局做出「亞投行」要改採保守策略的原因,尤其面對有資金需求的借貸國,其
國家信用評等和債信一再因疫情慘遭下調。
大撒幣引發路線鬥爭
除了嚴峻的國際經貿環境,中國境內因疫情、洪災、豬瘟、民企激增的財務危機所引發的
動盪,也有待政府撥出資金紓困。在此前提下,林士傑說,習近平此時若還在對外慷慨撒
幣金援,中共黨內對此難免不無微詞,而這樣的路線之爭也恐影響到他未來的政治地位。
林士傑說:「我相信,現在中國內部對於到底是不是要繼續金援這些新興國家,其實已經
有兩派看法,甚至它會變成一個政治鬥爭的手段,就是說,如果你(習近平)的路線遭受
到質疑,沒有先顧國內的經濟、先把體制穩住的話,那可能就會對當局的政治地位會有一
些影響。」
林士傑說,目前「亞投行」策略調整的跡像不明,不過,其發展前景應該和中國的內外局
勢息息相關。雖然習近平倡昌言多邊合作,但本質上處於競爭關係的「亞投行」和亞開行
未來是否有機會合作,要看美國和日本的態度。
霍伊則說,面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永續發展或醫療體系的建立,兩大亞洲投行確實責無旁貸
、應該攜手合作,但「亞投行」的中國色彩濃厚,其透明性和獨立性也屢遭質疑,再加上
,全球對中國的信任度持續降低,這些都為其未來的發展帶來挑戰。
對於觀察人士的針貶,「亞投行」新聞局局長Laurel Ostfield以書面方式回覆美國之音
的採訪,她說,拿成立只有5年的「亞投行」和成立已有50年的「亞開行」對比並不公允
,是「蘋果比橘子」。至於貸款策略保守,她說,那是因為「亞投行」重質不重量。
她說:「針對我們所經營的國家,我們的成功最終將取決於我們對其經濟、社會和環境永
續度所帶來的影響力。」
Laurel Ostfield表示,「亞投行」會定期評估內部政策,以期做得更好並追求更高的透
明度。
至於來自印度和孟加拉等國環保人士的抨擊,她也回覆:「亞投行」設有「開門政策(
open door policy)」和機制,也就是,所有受到基建案衝擊的相關利害關係人都可以直
接向該行投訴。針對這些投訴,她說,亞投行會成立小組與客戶密切監測該計劃之執行是
否符合該行對環境和社會保護的方針,若有違背處,也會介入調查,不會置之不理,針對
部分計畫的賠償方案也會在網站上公諸於眾。
真正的多邊國際組織
相較於負面評語,世界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詹姆斯諾特(James Nolt)和澳大利亞國立
大學經濟學教授德賴斯代爾(Peter Drysdale)則對「亞投行」的評價正面,兩人皆認為
其運作和其他國際金融組織,如亞開行或世界銀行,並無不同,是真正的多邊國際組織。
位於美國的詹姆斯諾特向美國之音表示,「亞投行」雖才創立不久,但就會員數來看,已
經是全球第二大的投資銀行。雖然其貸款審核過程嚴謹,使得它的融資總額度遠落後亞洲
國家的成長速度,但他說,「亞投行」這幾年的投融資額一直在快速成長,未來五年的投
資組合規模應該還會持續擴大。
詹姆斯諾特同意,新冠疫情的確影響了借貸國的還款能力,但他認為,各國應該也會相對
應地遵節支出或找其他財源。至於債務陷阱,他說,這是所有國際金融組織普遍都可能會
面臨的苛責,但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基礎建設都有助於經濟發展,因此,未來挹注的進帳
大多能用來還債。不過,他說,部分項目可能因為經濟衰退、貪污或執行不力而導致敗局
,但那得視個別狀況的發展。
他認為,基建需求龐大的亞洲現在有兩大金融組織來提供貸款援助,這是很正面的發展,
雖然其背後的主導國各異,而且新成立的「亞投行」的透明度也還有待加強。
據南華早報報導,「亞投行」在印度及孟加拉的投資建設計劃,曾遭當地的環團人士怒批
為「不透明、又危害環境」,且造成計劃附近數以百計的家戶人口被迫出走,又不給付賠
償金。
他說:「(亞投行的)透明度或許不理想,但考量到,大多數的國際投資其實都透過透明
度更低的私人銀行,所以,即便其還有改善的空間,但我(仍然)認為,亞投行目前的運
作其實和其他銀行並無差異。不同的是,中國認股超過四分之一,因此,具有較高的主導
地位。」
亞洲基建資金需求高
據亞開行於2017年發布的《應對亞洲基建需求》報告指出,2030年前,亞太區的基礎設施
建設投資資金需求預估超過26兆美元,平均每年有超過1.7兆美元的資金需求。
詹姆斯諾特也提醒,外界不應誇大「亞投行」的作用,畢竟大部分的國際投資案都主要由
民營銀行承貸,「亞投行」等國際組織所扮演的角色不過是擔保貸款或者提供補充性貸款
。而德賴斯代爾教授則說,「亞投行」雖由中國主導,但其運作和其他多邊國際組織一樣
,必須向理事會負責,而且也大致和「一帶一路」脫鉤。
「亞投行」成立之初,外界普遍質疑,其主要的成立宗旨是要為北京當局所倡導的「一帶
一路」提供戰略和融資服務。不過,「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近期在外媒訪問中特別澄清,
中國祇是「亞投行」的成員國一員,且「亞投行」不向中共負責,而是對理事會負責;理
事會現由該行82個正式成員國的高官組成。
中國籍的金立群在加入「亞投行」前曾任中國財政部副部長,也曾在世界銀行和亞開行任
職過。他於7月獲連任,開展其第二個五年的任期。
另外,德賴斯代爾教授說,不管在政策面、融資管理、還是藉貸國的核款,「亞投行」都
和其他國際金融組織已建有合作管道,而且有高度的意願進一步深化合作。
德賴斯代爾向美國之音表示:「我認為,亞投行就其內部事務、其與姐妹機構之關係的經
營,諸如亞開行和世界銀行,都表現得像一個合作性很高的多邊組織。」單就此一面向而
言,德賴斯代爾認為,中國透過「亞投行」正在發揮很正面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ctw01 (0000)   2021-01-07 15:25:00
要改變世界體系在這全球化政經更錯綜複雜的時代 本就困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