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菅義偉的韜略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12-02 23:55:57
文章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ChEeDa
撰文:周萱
在日本前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9月獲得自民黨黨內五大派閥支持、贏得前首相安倍晉三接
任戰之時,外界對這位平民出身、長期從事幕僚工作的新首相不免有懷疑之感,猜測即將
年屆72嵗的他只是個過渡首相,任内將亦步亦趨跟隨安倍的政策,完成應對疫情和舉辦東
奧兩大任務後即可落幕,明年自民黨總裁選舉將推出更加年力富强的接班人。
但從菅義偉上任這兩個多月的表現來看,外界此前似是低估了他的抱負和手腕,光從外交
層面出發,這位被質疑缺乏外交經驗的新首相,在美、中、澳洲等國間游走平衡的水平,
目前為止可謂與安倍旗鼓相當。
先鞏固與傳統盟友關係
先從菅義偉上任初期說起,他在特朗普政府的末尾期間,將焦點放在美日同盟與針對中國
的「自由開放的印度洋戰略」(FOIP)上。他在9月16日當選新首相後,首次與外國首腦
交談即是在9月20日分別與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及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
。澳洲的通話順位似乎體現了日本對於澳洲這一印太重要夥伴的看重,以及趁機在中澳關
係低迷之際進一步鞏固日澳關係的意味,他之後才在9月24日及25日分別與韓國總統文在
寅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
其後在10月6日,日本承辦了美國近來力推的「美日澳印四方安全會話」(QUAD),美國
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會議上一如既往地激烈攻擊中國,並在接受採訪時提出
了將四國同盟「制度化」的構想,而在總統特朗普前一天染病、美國即將舉行大選的混亂
背景下,日本等其他三國選擇了較為審慎的言辭,避免具體提到中國。菅義偉也藉這一場
合平穩完成了他的外交首秀,與蓬佩奧進行了15分鐘的會談,內容並無特別出彩之處,畢
竟面對一個下台機率較高的特朗普政府,顯然穩妥為上。
在舉辦完QUAD後不到兩周,菅義偉從10月18日起開啟了上任後的首次海外訪問,目的地分
別為越南和印尼。此兩國乃東盟(AESAN)內最具發展潛力的大國,前者是東盟今年的輪
值主席,還因中美貿易戰「漁翁得利」,後者因其2.6億人口的巨大體量而前景不可估量
,而且兩國在南海問題上都與中國有摩擦,皆屬日本「自由開放的印度洋戰略」的重要一
環。此前,安倍2012年二度拜相時,第一趟出訪之旅便包括以上兩國。
菅義偉此行也成果頗豐,日越同意加强防務與安全合作並簽署一項軍事協議,該協議將允
許日本向越南出口巡邏機等防務裝備和技術。日本與印尼也將重啟服務業人員來往,菅義
偉還承諾向印尼提供5,000億美元貸款,加速印尼疫後復甦。此後另有消息傳出,日本正
積極地向印尼推銷護衛艦,滿足印尼升級海軍的需求,如果日方最後能夠中標,將是該國
首次對外出售護衛艦,也將成為安倍自2014年部分解除武器出口禁令後的一大成就。
這種在東南亞雙管齊下地推進經濟合作和武器出售的做法,也是延續了安倍內閣一貫策略
。日本近年來一直是東盟地區的第四大貿易夥伴(排在中國、歐盟和美國)之後,在區域
化越發盛行、日本亟需疫後復甦、且需要長久地吸引外國勞動力的大背景下,加強經濟合
作是必然趨勢。
另外,日本也對中國軍力持續發展保持警惕,除自身不斷增加軍費外,也計劃通過軍售來
進一步武裝其他的東南亞國家,謀求平衡地區軍力。菅義偉特地在疫情期間選擇首訪越南
及印尼,便是發出了以上的訊號。
趁美政治癱瘓與華加深合作
時間來到11月12日,在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宣布勝選5天後,菅義偉向拜登表達了祝賀,兩
人交流了菅義偉預期在明年2月訪美一事,也再次確定了美日同盟的重要性,拜登也向其
保證釣魚島屬於《美日安保條款》保護範圍之內。
之後,在特朗普鍥而不捨發動法律挑戰、試圖顛覆選舉結果之時,日本開始轉移外交焦點
,與中國穩定地推進關係。日本先在11月15日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
(RCEP),美媒常形容這一協議的簽署屬於中國的重大「外交勝利」,旨在抗衡美國曾經帶
頭、但特朗普上任後退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改名為《跨太平洋夥伴
全面進步協定》,即CPTPP)。美國顯然對此不滿,但正逢華盛頓短暫癱瘓,日本便趁機
將生米煮成熟飯。
但日本雖然在經濟上推進與中國合作,但在政治、防衛方面繼續與西方盟友靠攏,尤其是
日澳關係更進一步。澳洲總理莫里森11月18日訪問日本,雙方宣布達成歷經六年談判的軍
事合作協定《互惠准入協定》(RAA),預計明年在澳洲正式签署,一旦簽署,將成為日
本自1960年與美國簽定駐軍協議以來的首個此類協議。莫里森冒着返回澳洲後需要隔離兩
周的代價在此刻訪日,足見日澳升級兩國紐帶的意願。
而在中方指責日澳打造「亞洲小北約」之時,日本馬上又狀似向中國拋出「橄欖枝」,在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11月19日表示對加入CPTPP持開放態度後,菅義偉次日即隔空表示,日
本在明年作為CPTPP輪值主席時的目標是擴大規模,這看似在回應中國,也意在提醒新的
拜登政府考慮重返CPTPP——顯然,如果真將中國納入CPTPP,這將是美國戰略佈局的重大
失敗。
其後,王毅11月25日訪日期間,中日達成了成果頗豐的五點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包括啟
動商業人士來往的快速通道,和爭取年內開通兩國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雖然
日方沒有答應中方提出的改善釣魚島爭端方案,但整體來說已是不錯的成績,展現出菅義
偉順着安倍改善中日關係道路走下去的意願。
整體來說,菅義偉在美國大選之前專注鞏固與美國、東南亞夥伴和澳印等戰略盟友的關係
,此後又趁拜登當選、美國政權過渡的真空期,與中國互動頻頻,深化合作,但期間仍交
叉着與澳洲加強防衛關係等行動,間接達成了美國此前的QUAD「制度化」的部分目標,讓
美國「安心」。由此看來,菅義偉將安倍的「平衡術」學了個十足。
展現強人一面 未必蕭規曹隨
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菅義偉近來的一套外交操作雖然十分老道,學到了安倍的精髓,但
對於安倍的遺留問題,即日韓紛爭,菅義偉似乎缺少解法,只是一味地要求韓國先採取讓
步行動,導致兩國僵局未能隨着新首相的上任而破局,這是否體現出菅義偉在外交方面過
於依賴安倍套路,難以提出創新解法?
不過,從另一角度考慮,菅義偉在國內政策中表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強硬一面,讓外界不
由得思考,在他獲取了更多外交經驗後,是否會轉變外交風格,甚至是開拓自己的路線?
菅義偉9月上任後不久,否認了「學術會議」(日本知識分子向政府諫言的特殊機構)的
六位成員任命,打破過往不干預的慣例。經日媒查證,這六人均極力反對安倍將自衛隊正
式寫進憲法的大計,此事引起軒然大波,但菅義偉堅持不讓步,認為政府既然向「學術會
議」撥款,就有權干預人事,這種「強人」一面讓觀察者略感不安。
此前《紐約時報》曾報道,菅義偉事實上是安倍一些較為威權主義做法的背後設計者。再
聯想到菅義偉有幕僚匿名向《日經新聞》透露,新首相因缺乏外交經驗,打算在執政頭一
年跟隨安倍的路線,之後「會自己做決定」,這體現出他有信心不會淪為只幹一年的過渡
首相,而且有可能在未來提出自己的外交路線,偏離安倍左右逢源的策略,至於這是否能
達成,還要看菅義偉在明年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的手腕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