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選後暴力陰霾 FBI警告地方衝突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11-04 07:29:07
標題: 選後暴力陰霾 FBI警告地方衝突
副標: 調查:八成民眾憂慮 俄勒岡、賓夕法尼亞、威斯康星高危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bit.ly/3evJwf2
https://i.imgur.com/AlpCl5e.jpg
周一在賓夕法尼亞州伯利恆的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賀錦麗競選集會旁,有特朗普支持者舉
着有槍支圖案的白色旗。(法新社)
【明報專訊】
美國大選結果難以迅速分曉,令各界關注選後動盪。最近有兩項民調皆顯示,約八成受訪
者憂慮有可能發生暴力情况。以曾爆發連月「黑人的命也是命」(BLM)抗爭的波特蘭市
所在的俄勒岡州,被評估為右翼民兵活動增加風險最高的州份之一,聯邦調查局(FBI)
周一已警告當地或爆發選舉暴力,州長布朗更預告波特蘭或宣布緊急狀態。
波特蘭擬宣布緊急狀態
Yahoo新聞/YouGov周一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合共有78%的示威者表示「非常擔心」(
49%)或「有些擔心」(29%)選後爆發暴力情况。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上周五公布的另
一民調亦顯示,共有約八成受訪者稱「非常憂慮」(44%)和「有點憂慮」(36%)或發生
跟選舉有關的暴力情况。執法部門亦留意到近日愈來愈多出現網絡恐嚇或緊張對峙的情况
,例如共和黨支持者堵塞紐約州與新澤西州的公路。左翼非牟利組織Media Matters監察
電視、廣播、數碼和社交媒體言論,擔心近期湧現指控民主黨偷竊選票、故須武裝捍衛選
舉結果等激進言論會化為現實。
俄勒岡FBI特工坎農(Renn Cannon)對法新社說:「我最擔心雙方敵對陣營或發生武裝衝
突。」研究政治暴力的美國非牟利組織「武裝衝突地點和事件數據項目」(ACLED),循
右翼極端組織招募活動情况、反控疫封鎖示威、左翼政變陰謀論、地方民兵與執法者的關
係等分析,周一報告稱無論是武裝抑或非武裝,波特蘭市一直是左、右派爭奪的戰場,今
夏「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示威者與極右組織「驕傲男孩」(Proud Boys)的衝突更是火
上澆油。
國民警衛隊多州戒備
ACLED評估指出,俄勒岡、喬治亞、密歇根、賓夕法尼亞和威斯康星等是「選舉時與選舉
後民兵活動增加風險」最高的幾個州份;北卡羅萊納、得州、弗吉尼亞、加州和新墨西哥
亦處於中度風險。
多個州政府已安排國民警衛隊戒備,首都華盛頓、紐約市、洛杉磯等大城市近日都有商舖
用木板圍封店面以防萬一。全國零售業聯合會指點會員預防衝突,甚至聘用保安顧問協助
店東;商業保安公司及承包商表示,整日收到憂心忡忡的商家致電查詢如何防範示威騷亂
。芝加哥小企業促進委員會主席稱,當地零售商經歷過夏天的搶掠騷亂後都對選後情况大
感緊張,他說:「他們經不起再遇搶掠,經不起受破壞,因為那假如發生,他們很可能要
關門大吉。」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NPR)
今届民調是否可信?
特朗普上屆爆冷擊敗在主流民調領先的對手希拉里,令人質疑民調機構會否重蹈覆轍。
2016年民調失準在哪?
上屆個別州份的許多民調專家忽略了中西部選民對特朗普的支持度,且受訪者中太多擁有
大學學歷的人,工人階級或沒有大學學歷的選民太少,鄉郊選民的代表性也不足,結果採
樣側重希拉里支持者。此外,2016年大批選民在大選前最後一周才決定投票意向,在威斯
康星、佛羅里達和賓夕法尼亞,這些選民佔13%,他們最後大多投給特朗普。
民調機構調整了失誤嗎?
與上屆不同,今屆大選美國社會兩極化嚴重,民調顯示猶豫未決選民比例減少一半,意味
候選人支持度在最後一刻出現重大轉變的機會較小。此外,不少民調機構改變了統計方法
,確保沒有大學學歷的選民受訪,提高民調準確性。上屆民調代表性不足的幾個關鍵州份
,今次民調亦做得更仔細和頻密。
特朗普支持者多沉默?
由於特朗普極具爭議性,部分支持他的選民在民調時傾向不表態,民調機構Trafalgar
Group採用一套計入沉默選民的調查方法,在2016年是少數準確預測特朗普拿下賓夕法尼
亞和密歇根的民調機構之一。TrafalgarGroup在上月底公布的兩次民調顯示,特朗普在賓
夕法尼亞及密歇根領先。
不確定性仍存在?
民調機構和分析家注意到選民的意向難以預測,且民調也有誤差範圍。由於美國各州選民
登記方式不同,投票率尤其難預測,加上郵寄投票和提前投票人數達歷來新高,這些複雜
因素太多。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法新社
2020年美國人選小資料
合資格選民人數:約2.3億
預計投票率:逾9900萬人
已透過親身或郵寄提早投票,相當於上屆大選總投票人數的七成。專家預計今屆約1.5億
人投票,佔合資格選民的65%,將成為1908年來最高投票率
投票時間:
新罕布什爾小鎮迪克斯維爾山口於當地時間周二零時(香港時間周二下午1時)率先投票
,其他票站將在當地時間早上周二6至7時開放、晚上7至9時關閉
何時知結果:
票站關門後,票站調查隨即陸續公布,過往選舉一般可在大選翌日分出勝負,但今屆郵寄
投票大增,點算需時,預計部分州份當晚難有結果
如何決定勝出者:
勝出者要取得最少270張選舉人票,但由於今屆多個關鍵游離州選情接近,加上有大量郵
寄投票,預計一旦票數接近,兩黨隨時就逐張問題選票提出司法戰
資料來源:綜合報道
選情速遞
一、特朗普「迷信」競選終站
美國大選日前夕,競逐連任的總統特朗普周一(2日)晚到密歇根州第二大城市大急流城
(Grand Rapids)出席最後一場競選活動,該市亦是他2016年大選時的最後一站。他前往
密歇根州前表示:「我們4年前在那兒(大急流城)結束競選,我有點迷信,就以同樣的
方式做吧。j密歇根州傳統被視為民主黨「藍牆」一部分,特朗普上屆大選在該州以0.3個
百分點險勝,成1988年來首名赢得該州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因應新冠病毒疫情,該州雖
於6月解除居家令,但仍有針對聚會、餐廳及戴口罩等限制。特朗普在演說中批評民主黨
籍的密歇根州長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 ,促她重啟密歇根州。
(法新社、底特律新聞報)
二、三游離州假資訊氾濫
美國媒體分析公司Zignal Labs調查發現,9月1日至10月29日之間,統計出共110萬條關於
郵寄投票的不實資訊,賓夕法尼亞州以逾22萬條居榜首。事源當時該州有聯邦檢察官指,
正就盧塞恩縣回收的9張軍人選票作調查,有關選票疑遭臨時外判工「錯誤丢棄」到辦公
室垃圾筒,當中7張投給特朗普-涉事者即被解僱。州政府同月底指初步顯示事件是工人犯
錯,並非蓄意舞弊,但包括特朗普在內的許多人將此事視為舞弊的證據。俄亥俄、得州分
別有近9萬條及6.8萬條關於郵寄投票的不實資訊,位列第二、第三。
(紐約時報)
選後爭議3戰場 隨時引用百年舊例
今屆美國大選充滿不確定性,外界關注會否出現選舉爭議,包括司法戰、選舉人票及「權
變選舉」(contingent election,即在選舉人票有爭拗時由眾議院選出下任總統、參議
院選出副總統)等問題,可能需引用逾130年前的法例解決紛爭。根據提前投票數據,選
擇郵寄投票的民主黨選民遠多於共和黨選民,但即日投票者可能後者較多。民主黨人憂慮
特朗普將在選舉之夜提前宣告勝利,然後聲稱在未來數天所計算的郵寄選票有舞弊可能。
若票數相近,部分關鍵戰場或掀起司法戰,選舉訴訟案件最終可能交到最高法院。屬保守
派的巴雷特上周二(10月27日)正式上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令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大法官比
例變為6:3,鞏固保守派在最高法院的優勢,若最高法院介入選舉爭議,將有利特朗普。
州政府議會或交不同選舉結果
選舉人票可能是另一個選舉爭議。根據美國憲法,候選人必須贏得538張選舉人票中的大
多數,才能成為新任總統。除了個別例外,候選人只要在州份得票最高,就能「勝者全取
」該州選舉人票。但有學者提出假設,在某些關鍵州份,州政府和州議會可能提交不同的
選舉結果,發生罕見的「競爭選舉人」(dueling electors)情况。
這種情况可能發生在賓夕法尼亞、密歇根、威斯康星和北卡羅萊納,共通點是州長屬民主
黨、議會卻由共和黨掌控。
2000年大選在佛羅里達的點票爭議,共和黨控制的州議會在最高法院作判決前曾考慮提交
自己的選舉人。1876年大選曾有3州提出「競爭選舉人」,促成國會1887年制定《選舉計
數法》,規定這情况下由參衆兩院決定接受哪一方的「競爭選舉人」。
若無候選人贏得過半數選舉人票(包括同得269張選舉人票的平手狀况),即可按美國憲
法第十二修正案觸發「權變選舉」。
(路透社)
美軍表明立場 無意介入選舉糾紛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多番質疑郵寄投票容易導致舞弊,有損選舉公正性。被傳媒問到若敗
選是否願意和平移交權力,他不願作出承諾。《金融時報》分析指出,若特朗普拒絕承認
落敗,國會、法院及軍方的角色將成焦點,專家亦憂慮觸發騷亂,造成社會動盪。
最高法院未必再干預 或訴諸國會
選舉爭議並非首次,2000年大選也曾掀起風波。當年關鍵游離州佛羅里達點票結果顯示,
在近600萬張選票中,小布殊以537票領先戈爾,民主黨不服,提出訴訟要求重點選票,最
高法院最後介入,令小布殊得以勝出。曾在最高法院為戈爾辯護的律師博伊斯(David
Boies)認為,最高法院不太可能再次干預以裁定選舉結果,「若他們這樣做,包括我在
內的許多人將要求拜登訴諸國會」。
選舉結束後,各州必須在12月8日前解決關於投票的任何爭議,選舉人團在12月14日正式
投票並確定選舉結果。新一屆國會將於明年1月6日確認選舉人票結果。若各方仍未就總統
勝出者達共識,美國將進入不穩定階段,類似1876年具爭議的點票糾紛,大選結果在總統
就職典禮前兩天才確定。若到了總統就職禮,選舉爭議仍未解決,新任眾議院議長將代理
總統一職。
特朗普有權向聯邦法院提訴,質疑選舉結果,但法律程序耗時長。大選結果爭議最後可能
要由最高法院定奪,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後,空缺由保守派大法官巴雷特填補,將
有利特朗普。
另有官員擔心憲政危機可能導致美國社會陷入混亂,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
Mark Milley)已表明美軍在選舉糾紛中不扮演任何角色,應由法院和國會解決選舉爭議
,而非軍方。米利亦曾勸阻特朗普援引1807年《反叛亂法》,該法授權總統部署現役軍人
以制止內亂。美國國防外交專家謝克(Kori Schake)則擔心特朗普藉機煽動街頭暴力。
(金融時報、BBC)
兩鎮搶閘開票 拜登拔頭籌特朗普反超前
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兩座小鎮周二(3日)按傳統,於凌晨時分(香港時間昨午後)率先就
2020總統大選完成投票和點票。自1960年逢大選率先投票、素有「美國大選第一村」之稱
的迪克斯維爾山口(Dixville Notch),昨日全數5張選票投給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緊接
着鄰鎮米爾菲德(Millfield)的投票也揭盅,拜登仍獲5票,而特朗普贏得16票。若兩鎮
合計,拜登雖先拔頭籌,但特朗普以16票合計反超前拜登的10票。
在迪克斯維爾山口第一個投票的奥滕(Les Otten)原是共和黨人,卻投票予拜登。他沒
解釋不投特朗普的理由,只道:「在許多議題上我都不同意他,惟我相信,當我們反對分
裂我們的東西時,該是時候尋求使我們團結的東西。」
過去也在午夜投票的哈特鎮(Hart's Location),今年因受疫情影響,沒延續傳統。
(中央社、WMUR)
───────────────────────────────────────
白宮打反華牌 推批判北京講稿集 國安顧問:意義更勝反蘇著名「長電報」
https://bit.ly/365vugp
【明報專訊】
白宮在大選投票日前一天(2日)突打「反華牌」,以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的名義在網上發表特朗普政府上下批判北京的演說結集,全長128頁,包括總統
特朗普今年5月和9月的兩次發言。奧布萊恩另為結集撰寫引言,聲稱特朗普是「認知中共
真正本質及其對美國經濟和政治生活方式威脅的少數知名美國人之一」,又宣稱其收錄演
說的重要意義更勝當年定調華府在冷戰對蘇聯「圍堵政策」的「長電報」(又稱「X文章
」)。
演說結集合共收錄8篇演說,打頭陣的是副總統彭斯2018年10月在哈德遜研究所發表的對
華新政策演說,該演說被外界視為宣告美國對華「接觸政策」的終結。其餘7篇都是今年
才發表,包括副國安顧問博明就「五四運動」周年發表的評論。由奧布萊恩(6月24日)
、聯邦調查局長克里斯托弗‧雷(7月7日)、司法部長巴爾(7月17日)和國務卿蓬佩奧
先後發表的一連4篇演說,亦有收錄在內。奧布萊恩聲稱,這些演說旨在教育民眾明白中
共對其生活、生意、自由和價值觀的威脅。
其餘由特朗普發表的兩篇,第一篇(5月30日)正值中方醞釀推動《港區國安法》立法,
蓬佩奧剛宣布向國會提交認證報告、不再承認香港擁有高度自治後不久。特朗普在演說中
先指摘中方持續違反承諾,再稱香港是其一例子,質疑中方以「一國一制」取代原先承諾
的「一國兩制」;第二篇(9月22日)則是在聯合國大會發表的演說,重申中方須為新型
冠狀病毒疫情負責。
指特朗普屬少數認知中共威脅者
奧布萊恩在結集引言強調,特朗普是少數認知中共對美國威脅的人之一,在其領導下,美
國正採取行動以在益見強勢的中國下保護國家和國民,「我們不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
為視若無睹,也不再把對中共的批評隱藏在閉門會面」。
他又將上述演說比喻為冷戰前著名外交官凱南(George Kennan)1946年向國務院發出勾
勒他對蘇聯看法的「長電報」(即凱南翌年以X先生名義在《外交事務》發表的經典文章
「蘇聯行為之根源」,奠定華府採取圍堵政策的基礎)。他強調,結集不同之處是由更高
層級的總統及其最高級官員所發表,而且目前的中國是比巔峰時期的蘇聯更有力的競爭對
手。
打「反華牌」助吸部分亞裔選民票
特朗普一直試圖把對手拜登標籤為親華,尤其藉拜登兒子亨特捲入的可疑對華聯繫,加強
自己打「反華牌」的說服力。這有助他吸取部分亞裔選民的選票,其中越南裔選民對特朗
普的支持度尤為明顯,擔心拜登上台會令河內在南海問題上面臨風險——民調顯示特朗普
在越裔選民的支持度以48%對36%領前。
(綜合報道)
克制報道美大選 北京慎「歸邊」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任期間多次針對中國,除了與中國大打貿易戰,競選期間也將美國新型
冠狀病毒疫情歸咎中國。中國大陸官方在處理今次美國大選新聞上較為克制,報道方向沒
有明顯傾向,有分析認為,北京是要慎防「歸邊」成為話柄,也怕影響未來4年中美關係
。不過,近期情况開始有變。台灣同樣避免公開選邊,行政院長蘇貞昌昨日受訪時稱,蔡
英文政府一直和美國維持最好的關係,相信無論是誰當選,台灣都是重要的伙伴。
被指聚焦暴力陰霾負面消息
《金融時報》報道,中國大陸傳媒在過去一個周末,開始多了報道美國槍械銷量上升和店
東預期可能出現亂局而加緊圍封店舖的消息。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央視等都將焦點放
在美國民主的負面角度,但整體上官媒在今屆美國大選報道上都傾向克制,就算是特朗普
上月確診,官媒也沒「大做文章」。
專家:反映黨內認同中國問題敏感
報道引述專家分析,北京謹慎處理美國大選新聞,反映黨內認同中國問題在美國國內十分
敏感,決心避免火上澆油。著有透視中共控制輿論的The Party Line(政黨路線)一書的
前路透社記者陽歌說:「(美國大選對)中國利益攸關,但他們(官媒)選擇平鋪事實。
只要有些微迹象顯示中方支持某一候選人,另一候選人將會發難。這對中國人而言不是好
事。」一間省電視台的新聞監製向《金融時報》稱,內地記者都希望多報道美國大選消息
,但都被告知暫時不要,「美國大選結果對中國影響巨大,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的上司
拒絕了我提出做大選系列的要求。(我們)很難選邊站,並被告知要等候結果塵埃落定。
」他又說,其他電視台已計劃無論誰勝誰負,都會播出美國社會混亂的報道。
內地社交媒體對美國大選的討論也不多,根據新浪微博數據,過去一星期內地民眾討論北
方冷鋒的興趣比美國政治還高。陽歌解釋,因社交媒體很多討論都是圍繞官媒的報道,既
然官媒報道不多,網上討論自然較少。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雖然中美關係在特朗普任內跌至幾十年谷底,但若特朗普連
任,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鞏固權力也有好處。美國巴克內爾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教授
朱志群稱,在特朗普單邊主義和減少國際合作的原則下,中國大可繼續趁機塑造自己成全
球化、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的先驅,有更多時間提升國際地位成為世界強國。美國甘迺迪
政府學院中國專家陸克(Philippe Le Corre)亦說,特朗普連任對中國有長遠好處,因
為那會令美國和其傳統盟友更加分離,讓中國在國際社會有更多迴旋空間。
(金融時報、法新社)
轉軚挺拜登 亞裔共和黨人:不滿特朗普抗疫
美國大選前夕,亞裔共和黨人全國委員會(Asian GOP)突然轉軚,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拜登背書,引起關注。皮尤研究中心指出,亞裔選民是美國選民中增長最快的族群,今屆
大選中約1100萬註冊亞裔選民,佔合資格選民人口5%,分析認為亞裔選民可能成為關鍵少
數,影響多個游離州的選情。
亞裔共和黨人全國委員會上周五(10月30日)發聲明稱:「我們需要一名具同理心、正直
,有能力讓各方重回談判桌的總統」,表態支持特朗普的對手拜登。該組織負責人李忠剛
(Cliff Zhonggang Li)在上屆大選支持特朗普,今屆決意轉軚,其中一個原因是他不滿
特朗普處理新冠疫情的手法。他說:「當特朗普說出『功夫流感』,顯示他完全漠視這對
華裔美國人社群的影響。」李忠剛透露,該組織微信群組有5萬至7萬人,其中三分之一表
態支持特朗普,其他人表明不會投給特朗普,但不確定投給誰。
民調:4游離州45%亞裔撐拜登
《日經亞洲》分析指出,屬保守派的亞裔美國人佔少數,但他們的選票足以影響佛羅里達
、北卡羅萊納、賓夕法尼亞及威斯康星等4個關鍵游離州的選情。美國亞太數據中心(
AAPI Data)9月民調顯示,在這些關鍵州份,45%的亞裔選民表示會投票給拜登,37%支持
特朗普。
美國亞太數據中心研究員Sunny Shao表示,這4州中有88萬名合資格的亞裔選民,其中佛
羅里達州的亞裔選民人數最多,約40萬。他認為亞裔選民在游離州可能影響選舉結果,
2016年投票給特朗普的選民,只因不想希拉里當選或不想投給民主黨,他們對特朗普沒有
好感,不排除4年後改變心意。
(日經亞洲、BBC)
林鄭籲新總統「勿隨意政治打壓」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晨(3日)在行政會議前回應美國總統大選。她表示,這個
是美國選民的選擇,亦是美國內部事務,但在過去一年,在中美關係的大前提下,香港亦
受到一些很不利的影響。她表示,究竟在下一任總統領導之下的美國政府怎樣看中美關係
、怎樣看香港在中美關係內的重要性,她相信要由當選者和他的團隊來評估。
林鄭月娥稱,從香港政府角度而言,時常都說香港和美國在各方面的關係都是很長期,亦
是互惠裨益,在貿易的順差方面是歸美國,香港的金融事業發達,美國的投資銀行或金融
機構亦獲分一大杯羹,所以她希望新上場的美國政府都要全面考慮與香港的關係,包括美
國在香港很多公司僱用的很多人員的利益,不要隨意因為政治打壓而造成一些對香港很無
理的影響。
明報記者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