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全球與亞洲經濟展望

作者: kwei (光影)   2020-07-12 17:32:47
全球與亞洲經濟展望
IMF https://tinyurl.com/ydx9pnbv
張濤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
各位同事,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這次大灣區首席經濟學家論壇,與大家交流。
2020 年已經過半。新冠病毒( COVID-19 )在全球蔓延恐怕是上半年最常談到的主題。
的確, 對我們很多人來說,迄今為止, 2020 年不同於以往。一方面,新冠病毒肆虐全
球;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世界各國積極行動,抗擊病毒,挽救生命;同時,施政施策,
穩定經濟,保障民生。
接下來,我想就以下三個方面與大家交流。
首先,關於國際和亞洲地區經濟和金融形勢的判斷。
今年年初以來,尤其是過去 5 個月裡,受新冠病毒以及各國為阻斷病毒傳播而不得不採
取的人員隔離、保持社交距離以及鼓勵居家隔離等措施的影響,全球經歷了上世紀 30 年
代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
受疫情傳播的階段性影響,有些國家已經開始重啟經濟,抓緊復工復產。但是,由於人們
尚未找到根本的醫療解決辦法,比如特效藥的生產和使用,疫苗的研製、生產和使用,都
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經濟的恢復仍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
疫情開始以來, IMF 分別於今年 4 月和 6 月兩次發佈了《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和《全
球金融穩定》報告。 4 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 2020 全球經濟增長率從 3.3 % 大
幅調降至 -3.0 % ; 6 月的報告進一步將 2020 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調了 1.9% ,達到
-4.9 % 。換句話說,我們認為病毒對 2020 年全球經濟的負面衝擊比二、三個月前更為
強烈。
在六月的報告裡,幾乎所有 IMF 成員國 2020 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值都有所下調,這在
大蕭條以來 90 年的時間裡還是第一次。 2020 年發達經濟體以及新興經濟體將同步出現
嚴重下滑。其中,發達經濟體將萎縮 8% ,新興經濟體將萎縮 3% (如果不包括中國,將
萎縮 5% )。 2020 年,超過 95% 的國家人均收入預計都將出現負增長。出口型經濟體
的經濟表現受到了更為嚴重的衝擊。
鑑於全球疫情還在發展中,不少國家的疫情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我們認為目前對 2020
年全年經濟的預測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就上行風險而言,對病毒的更多瞭解、治療水平
的提高以及藥物和疫苗方面可能取得的更為積極的進展,都可能極大增強人們早日戰勝病
毒的信心;更大、更有力的經濟金融政策支持也可能引導經濟更快、更多的恢復。就下行
風險而言,疫情的反覆、反彈,金融條件快速趨緊,貿易減少和地緣政治關係緊張加劇等
等都可能進一步消蝕人們的消費和投資信心,從而導致全球經濟進一步萎縮或增長趨緩。
我們估計 2020 年全球貿易將萎縮近 12% 。全球貿易如果進一步萎縮將對經濟產生怎樣
的抑制力量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那麼,亞洲的經濟和金融前景又是怎樣的呢?
4 月 IMF 發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以來,除中國以外的大多數亞洲經濟體都不得不加
大了疫情防控力度。目前,亞洲各國的疫情形勢不盡相同。部分國家新增病例還在大量增
加,也有國家仍在努力“壓平曲線”,另外一些國家或地區的疫情目前則得到了較為有效
的控制。對於除中國以外的絕大多數亞洲經濟體,防疫封鎖措施對實體經濟造成的影響,
主要體現在 2020 年二季度。
關於 GDP 增速的預測,我們預計亞洲的產出將收縮 1.6% ,進一步低於我們 4 月預測的
零增長水平——這恐怕在大家的記憶中還是多年來的第一次。實際上,亞洲在 2020 年一
季度的經濟增長要好於 4 月的預測值,原因在於一些國家較早就穩定了疫情。但考慮到
全球需求疲軟和部分新興經濟體可能需要在更長時期實施防疫封鎖措施,大多數亞洲國家
2020 年的增速預測值在 6 月的報告中都被下調了。
我們預計今年亞太地區只有極少數幾個經濟體將實現正增長,其中中國將增長 1.0% 。亞
太地區大多數經濟體將在 2020 年出現萎縮,部分國家萎縮幅度還比較大——韓國將下降
2% 左右,印度將下降 4.5% ,日本將下降 5.8% 。部分依賴海外僑匯、旅遊業或大宗商
品出口的國家,其萎縮程度甚至會更大。
還有一點十分重要:在亞洲各國, 2020 年唯一增長的需求支出是政府消費和投資,不論
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都是如此。換句話說,各國目前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著政府的
支撐。
第二,全球和亞洲經濟復甦需要更長時間
我們認為全球經濟復甦總體上將在 2021 年開始。我們預測 2021 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
5.4% ,比我們 4 月的 5.8% 的預測少了 0.4% 。考慮到 2020 年新的基數比 4 月的預
測要低不少, 2021 年更加緩慢的經濟增長率將意味著全球經濟的體量需要更長的時間才
能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總體而言, 2021 年全球 GDP 水平將低於 2019 年,發達
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除中國以外)都如此。因此, 2021 年全球經濟僅僅是部分復甦。如
果按照我們 6 月的預測推算, 2020-2021 兩年間全球經濟的體量將比沒有疫情爆發的情
形縮減 12 萬億美元以上。其中,酒店業、旅遊業和旅行服務業等行業受到的衝擊尤為顯
著。
我們預計, 2021 年亞太地區整體將增長 6.6% ,其中中國將增長 8.2% 。這看起來十分
不錯,但比起 4 月預測值還是低了 1% ,總體而言,亞洲 2021 年的實際 GDP 增速比危
機前的預測低了 5% 。換句話說,我們預計疫情給亞洲造成的產出損失將持續存在。不幸
的是,部分產出損失將是永久性的。我們認為,私人部門在 2021 年將逐步復甦。但私人
部門的復甦可能比先前的預期更為緩慢。不僅如此,這種由私人部門帶動、在 2021 年實
現增長的假設目前來看可能更偏向樂觀的一面。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緩慢而且僅僅是部分的經濟復甦呢?
這裡,我想強調幾個原因。
一是與預期相比,防疫封鎖措施的範圍更大,持續時間更長。同時,儘管有關國家推出了
政策刺激,但我們仍看到出現了一些長期性負面影響。基金工作人員最近做了一項包含
57 個經濟體的最新研究。研究表明,由於防疫的需要,防疫封鎖措施導致工業產出每月
下降 12% 左右。即便完全放鬆這些措施,由於保持社交距離等防控措施依然存在,經濟
活動也不太可能完全恢復。從危機中倖存下來的企業會提高工作場所的安全衛生標準,可
能在短期內對生產率帶來負面影響。此外,許多亞洲經濟體都依賴旅遊業、海外僑匯和面
對面接觸的服務,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恢復。
二是貿易增長放緩。就全球而言,今年一季度國際貿易與上年同期相比萎縮了 3.5% 。就
亞洲而言,其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的總體態勢並沒有改變。當全世界遭受疫情衝擊時,亞
洲地區也無法獨善其身。亞洲地區國家過去一段時間已開始轉變基本增長模式,減少依賴
出口並轉向區內需求,但本地區對區外需求的依賴還是十分明顯的。鑑於區外發達經濟體
正經歷嚴重衰退, 2020 年亞洲地區的整體出口預計仍將大幅下滑。
三是亞洲地區國家內部的收入不平等最近幾年已在迅速上升。我們的最近研究表明,疫情
大流行又加劇了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尤其損害了受教育程度較低人群的就業前景。當前的
新冠疫情不僅使收入不平等現象有所擴大,對亞洲地區造成了更為不利影響。這是因為亞
洲的非正式勞動者比例很高。這可能給經濟造成比較嚴重的長期影響,使經濟復甦所需時
間更加漫長,也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支持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四是債務水平高企將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挑戰,亞洲也是如此。許多亞洲國家家庭、企業
的資產負債表都有所惡化,可能影響投資者情緒、延緩復甦進程,從而加據經濟受到的長
期不利影響。
最後,如果我們當前預測的、由私人部門主導的復甦並未出現,那麼亞洲的政策制定者們
將會缺乏足夠的政策空間,無法像今年截至目前的那樣有能力提供迫切需要的經濟和金融
政策支持。
第三, 如何尋求有效、有力的政策 支持經濟復甦?
嚴重的衰退和緩慢的復甦過程,對全球政策制定者而言意味著:我們仍未走出危機的“森
林”,需要高度重視,審慎施策。
讓我們先來看看應對新冠疫情和經濟復甦的短期政策。
從積極方面看,到目前為止,大規模政策支持促進了經濟復甦,發達經濟體尤其如此,新
興經濟體的政策支持規模則相對沒有那麼大。全球各國財政支持規模目前已超過 10 萬億
美元。主要央行則通過降息、注入流動性、購買資產和貨幣互換等方式提供巨大支持,金
融條件也更為寬鬆。許多國家的上述措施成功地為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避免了大範圍的
企業破產,從而幫助減輕了危機可能造成的持久性創傷影響,促進了經濟復甦。
即便實體經濟的前景目前還很少見到樂觀的曙光,但各國非常規的支持措施,特別是主要
央行採取的舉措推動了融資環境的恢復。股票價格已經反彈,信貸利差有所收窄。新興經
濟體的證券投資流動水平已經穩定下來,前期急劇貶值貨幣受到的壓力有所緩解。這些支
持政策有效防範了金融危機,從而避免了更糟結果的出現。但同時,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
表現分化甚至背離已成為重大的脆弱性問題,引發了人們對過度風險承擔行為的擔憂。
目前,部分國家已經開始重啟經濟,復工復產。政策支持的重點需要轉向鼓勵人們重返工
作崗位,幫助勞動力從正在萎縮的部門向需求不斷增長的部門轉移。支持復甦的政策還應
包括修復資產負債表和解決債務積壓問題的措施,為此需要加強企業的破產框架,完善不
良債務的重組和處置機制。
就亞洲國家而言,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也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這在日本、澳大利亞
、新加坡和新西蘭尤為突出。亞洲新興經濟體大多缺少財政預算的政策空間,因此主要使
用了擔保、貸款、准財政措施等形式來提供支持,從而緩解企業面臨的流動性短缺。
接下來,亞洲國家是否需要推出更多的支持措施?這取決於疫情是否會二次爆發。在一些
國家,政府的支持措施是臨時性的,當局需要研究是否延續或調整這些措施,避免突然出
現嚴重財政壓力。一些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和小型島嶼國家,需要積極尋求發展夥伴的支持
,以獲得更多的預算。
相對於其他地區而言,亞洲國家還面臨著一些特定挑戰。其中,我們至少應關注兩點。其
一,前面已經提到,亞洲地區的國內收入不平等程度正在加劇,非正式經濟部門的比重也
很高,這增加了實施政策支持的難度,並可能加劇危機帶來的長期影響。其二,資本流動
的波動性值得關注。如果金融市場再次出現不安情緒,那麼一些國家可能使用資本流動管
理措施。
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優惠貸款、債務減免和資金捐贈等形式,確保發展中經濟體能夠為關
鍵性的支出項目提供資金。同時,新興經濟體也必須能夠獲得國際流動性。亞洲地區有著
為數眾多的新興經濟體,因此,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獲得充分的國際流動性以及落實全球
金融安全網,也是當務之急。
從中長期來看看,除了集中精力,抓緊走出疫情,恢復經濟,亞洲地區的政策制定者們還
必須關注本地區面臨的結構性挑戰。實際上,這些結構性挑戰在疫情前就已經存在,疫情
的出現,更加彰顯了應對這些挑戰的重要性。一是人口老齡化和生產率增長趨緩。這方面
IMF 做過不少研究。一個重要結論是未來 30 年, 人口老齡化預計將減少平均年 GDP
增長率 0.5-1 個百分點,比如在日本等、
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的國家。因此,應制定政策鼓勵女性和其他群體更多參與勞動力市場
,以抵消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二是政策應增強企業活力,健全企業准入和退出機制,幫助
解決企業債務負擔過重的問題,促進企業創新,提高生產率的增長。比如,在部分亞洲國
家,殭屍企業佔用了 5-10% 的企業資本總存量。解決殭屍企業問題,有利於資金流向競
爭、創新和其他增強生產率的領域。三是貿易開放。亞洲國家在過去幾十年裡受益於貿易
強勁增長,在最近幾年也感受到了本地區經濟由於貿易變緩而受到的衝擊。我們注意到,
相關國家正努力解決貿易和技術分歧,區域一體化進程仍在持續推動,同時完善基於規則
的多邊貿易體系。我們的研究表明,進一步貿易開放和區域一體化,在新的穩定狀態下,
可以將亞洲地區 GDP 總量提高至少 10% 。四是數字化經濟和自動化廣泛應用為全球和亞
洲經濟提供了廣闊空間。亞洲地區使用了全世界 2/3 的工業機器人;亞洲的線上零售交
易份額超過歐美同行的 150% 。此次新冠疫情期間,數字經濟更是表現超群,在居家工作
、增強商業靈活性以及減少資源佔用等方面都表現出明顯的優勢。當然,新技術應用也有
挑戰,比如如何應對日益加劇的不平等現象(包括數字鴻溝),並為因新技術應用和產業
轉移而失去工作機會的勞動者提供支持。此外,還應減緩並適應氣候變化,這一點對全球
合作至關重要。若條件允許,各國應開展綠色公共投資,這既能推動經濟復甦,又可支持
氣候方面的長期目標。還有,大力發展碳排放定價的機制,完善監管政策框架,包括稅收
政策,為資金更多投向具有韌性的基礎設施領域創造條件,也是重中之重。
結語
不論是為了應對這場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危機,還是因為迎接更多結構性的中長期挑戰,全
球合作至關重要。這場危機清楚表明,保持世界各國之間的彼此聯繫是多麼的必須和必要
。病毒不分國界和種族,唯有團結一致,才能戰勝病毒。對於高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的亞洲
而言,外部需求尤為重要。亞洲經濟復甦的力度,有賴於亞洲與世界其他國家繼續保持開
放和創新的能力,也有賴於亞洲各國之間進一步深化聯繫和推進區域和次區域合作與一體
化(其中也包括大灣區的建設)。
IMF 將繼續盡其所能,確保國際流動性充裕,提供緊急資金援助,支持二十國集團的暫停
債務償還倡議,並在這場空前的危機中為各成員國提供建議和支持。我們已經向全球成員
國提供了 2500 億美元的貸款援助。在亞太地區,我們一直都在與本地區成員國保持緊密
聯繫。在貸款方面,目前為止,我們已同意為亞太地區提供 4 項緊急融資援助和 1 項
IMF 債務減免安排。在能力建設方面,儘管不能夠像以往那樣隨時保持面對面溝通,但
我們仍在持續開展工作,圍繞現金管理、危機中的監管應對、確保危機過後稅收措施能夠
切實執行等主題,提供了在線幫助。
總之,我們面臨的形勢是複雜的,任務是繁重的,挑戰是嚴峻的。唯有各國共同努力,相
互攜手,才能使全球經濟持續走向更加綠色、智慧和公平的復甦之路。 IMF 隨時準備繼
續為其成員國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
最後,我期待本次會議其他部分的精彩討論,並對主辦方的邀請再次表示感謝,並預祝此
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