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德語媒體:無約束的權力

作者: cangming (蒼冥)   2020-07-03 09:10:03
標題:
德語媒體:無約束的權力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xqT5aR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題為"無約束的權力"(Schrankenlose Macht)的文章寫道:
"週二午夜時分香港政府公佈國安法文本後,週三,這座城市還處在震驚中。香港大學憲法學者陳秀慧(Cora Chan)說,比最壞的預想還要糟糕。'北京如今等於是對香港有了無約束的權力。'根據該法將設立一個安全委員會,受北京的領導,但不受香港法院的監督。陳說,這意味著,比如說,該委員會可以下令審查網路或者限制外國媒體、非政府組織,而法院無法撤銷這一命令。警察的行動如今也不再受法院的管束。比如,安全力量可以在沒有法官判令的情況下,對住宅或電子通訊數據進行搜查,如果該委員會作出決定的話。"
此外,"如果北京不認為香港法官能按照其設想來處理一樁案件,前者也可以下令將被告移交給內地的一家法院,在那裡,不是法律的字句算數,而是共產黨的意志"。
文章寫道:"過去數月的經歷讓整整一代香港人政治化,他們不會俯首聽命於北京。過去數月的抗議形式或許已成過去。但所形成的反抗意識,不會消失。"
"面對遠超過自身力量的強大對手,活動人士曾認為,只有採取幾乎是自我毀滅式的路線,才能迫使對方做出讓步。但這一打算並未取得成效。國家和黨的領導人習近平既不因美國制裁、也不因布魯塞爾的犀利言辭或者國際聲譽的受損而改變路線。"
文章寫道:"整整一年前,活動人士對立法會大廈的衝擊曾帶領了抗議運動的方向。九天後,特首林鄭月娥宣佈,抗議運動所針對的逃犯條例'已死'。此後,這一信念佔據上風:要讓政府傾聽,暴力的抗議形式是必要的。倘若活動人士在取得第一次勝利、取消了逃犯條例後就表示滿意,歷史是否會有不同的走向?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將香港民眾分為兩個陣營。一個堅信,即便沒有過去數月的激化,習也將不斷收緊對香港的控制。另一方認為,很快決定了抗議(方向)的暴力騷亂才讓北京有了該計劃,並有了理由或藉口制定國安法。"
文章寫道:"抗議運動遺留的影響是,民眾對警察深刻的不信任感。……只有成立一個獨立的委員會調查警察暴力,才可能重建對警察的信任。但特首林鄭月娥拒絕。不過她在這一問題上有多大決策空間,存在疑問。各種跡象顯示,中央政府並未打算作出讓步。"
文章寫道:"許多觀察家相信,(香港理工大學)差點發生流血事件。面對深淵,讓雙方的溫和力量佔據了上風。之後不久,反民主陣營贏得了11月24日的區議會選舉。這明確顯示,北京聲稱香港沉默的大多數反對抗議,這一說法是錯誤的。此後,民主活動人士對於可能贏得來年9月立法會選舉的希望增加了。"
"這正是北京所擔心的。看來正是在這段時間裡,對國安法的準備開始了。該法的生效如今給一場抗議運動暫時畫上句點,而這場運動曾讓世界屏息,並讓許多國家對中國的質疑長久地加劇。"
《世界報》採訪社民黨聯邦議會黨團外交政策發言人施密特(Nils Schmid),他提議德國為香港民眾提供更寬限的居留權。
施密特表示:"(國安法)顯示,與過去不同,中國更具進攻性地維護其利益,更少顧及對國際法的遵循。……我們必須嚴肅對待中國對西方以及我們的社會秩序、我們的價值觀構成的制度挑戰。……德國應為香港民眾提供更寬松的居留權。"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