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德國人何以親中疏美?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5-21 09:57:31
標題: 德國人何以親中疏美?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p.dw.com/p/3cXNn
作者:文山
令人大跌眼鏡的「德國人親中疏美」之民調結果是如何得出的?這一現象背後又有什麼深
層次的原因?這一趨勢是否會長期持續、還是將會因白宮易主而迅速轉變?
(德國之聲中文網)
5月18日晚間公佈的一項民調結果,在德國引起了軒然大波。《法蘭克福匯報》感嘆,德
國民眾實在太天真,以至於出現了不符合德國利益的「親中疏美」之傾向。《世界報》則
大聲疾呼,接受美國領導無論如何也要比臣服於中國好上一千倍。
甚至於主持民調的學者自己都對結果感到有些意外。德國柯爾伯基金會歐中關係項目經理
韋伯(Joshua Webb)對德國之聲表示,不久前,他們收到匯總的4月初民調原始數據時,相
當吃驚。「這個數字與2019年相比,變化幅度非常大:去年調查時,認為『與美國保持緊
密關係』比『與中國保持緊密關係』更重要的德國人比例尚有50%,今年暴跌到37%。而認
為與中國緊密關係更重要的德國人,則從去年的24%上漲到36%。」
https://i.imgur.com/OPCzvCJ.jpg
韋伯指出,其實,德國人對美國好感度下降之趨勢,柯爾伯基金會在此前幾年的相同民調
中已經有所觀察到,只不過幅度都沒有今年這般劇烈。「總體而言,2016年後,德國民眾
一直在不斷疏遠美國。」
「親中」不一定、「疏美」確實有
長年關注歐中關係的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所長貝納(Thorsten Benner)則認為
,正是疏遠美國的趨勢,才讓人覺得德國人開始「親中」。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
「一方面,這個變化的幅度確實驚人。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仔細看柯爾伯基金會民調的
完整數據,就會發現,對中國好感度的變化並不是造成這一趨勢的最主要因素。」
比如,民調的第15號問題是「在新冠疫情中,您對美國、中國、歐盟的觀感是變好了還是
變差了?」就非常明顯地印證了貝納的觀點:73%的德國民眾對美印象惡化,表示有所改
善的人只有5%;對中國觀感惡化的德國人比例則為36%,這一數值雖然遠遠低於73%,但是
表示「對中國觀感變好」的德國人也只有25%。簡而言之:疫情期間,德國人對美、對中
的印象分都是總體走低,只是兩者的程度有所不同。
第13號問題「您是否認為,如果中國政府更透明,就能更有助於新冠疫情的全球防控?」
也能側面說明,大部分德國人並沒有對中國當局的舉措感到滿意:71%的德國民眾都認為
,中國政府本應該在疫情中更透明,不認可此觀點的受訪者只有26%。
政治學者貝納認為,給人造成「德國人親中疏美」印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美國方面。「
許多德國人震驚地發現,川普政府在應對新冠危機是竟然是如此無能。」他進一步指出,
如果今年11月份總統大選中川普敗選,德國人疏遠美國的趨勢將會極大扭轉,因為「新總
統肯定會重拾與傳統歐洲盟友的跨大西洋關係」;「比如,小布希總統發動伊拉克戰爭後
,德國對美國觀感的民調數據也非常差,但是歐巴馬上台後,印象分極大改善。」
德國人以利益選朋友?
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柯爾伯基金會的韋伯也同樣以第13號問題為例,強調民調結果並
不能得出「德國人對中國觀感因疫情而顯著改善」之定論。
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貝納還指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會造成「親中疏美」印象:
德國人對美國以及中國有著完全不同的期望。「在一個盟友關係中,面對一個美國這樣的
超級大國,如果你只是一個小夥伴,這一盟友關係總是會十分艱難。所以,德美關係與德
中關係並不能直接對比。畢竟,又有多少德國人會真的希望見到德中同盟呢?我們現在見
到的,也不過是表面的民調數據而已。」
貝納表示,中國如果真想改善自身在德國人眼中的形象,可以在增加透明度、改善人權等
很多方面著手,「可是我不認為中國政府會在近年這樣做,因為這不符合中共維持統治的
利益。」他還認為,哪怕德國人對中國印象分增加,也是出於現實經濟利益的考量,而非
真正的好感。
義大利人以中國為友、與德國為敵?
義大利民調機構SWG也在4月初進行了一項調查,其結果顯示,認為中國是「友好國家」的
義大利民眾比例達到了 52%,較去年猛增了 42%;而認為美國是「朋友」的義大利人只有
17%,較去年猛跌了17%;認為義大利今後應當與中國結盟的民眾比例高達 36%,超越了「
支持與美國結盟」的人數(30%)。同一則民調中,還有45%的義大利人認為德國是"敵國"。
https://i.imgur.com/l1hR7zq.jpg
政治學者貝納也注意到了這一來自義大利的民調數據。他對德國之聲表示,考慮到民調進
行的時間點(3月底、4月初),確實會有許多義大利人受到高調宣傳的中國援助防疫物資之
影響,同時德國以及歐盟方面在疫情初期也確實沒能給義大利以足夠幫助。「後者其實是
更重要的因素。不過,如果現在再做一次民調的話,鑑於現在德國方面採取了更加積極的
姿態,也許義大利的民情已經和幾個星期前完全不同。」
柯爾伯基金會的韋伯則對德國之聲表示,單純從此次民調獲得的數據來看,無法看出德國
人對華立場到底是更多地出於現實利益考量還是情感上的親近感。「我不會說,德國人是
想'利用'中國,但是我認為德國人並沒有在情感上傾向中國。」
柯爾伯基金會能否恪守中立?
德國之聲5月19日早間就柯爾伯基金會的此項民調刊發快訊後,不少讀者在社交網路上反
映,柯爾伯基金會曾經在2014年邀請訪德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演講,還在中國境內
運營不少合作項目,因此在中國議題的調研中必然有所忌憚、難守中立。在採訪中,主持
調研的韋伯也回應了這些質疑。
他強調,柯爾伯基金會一大工作重心就是推動與中國的對話,其中既包括與政界當權者的
對話,也包括與中國異議人士的對話,「比如去年六四事件30週年紀念期間,我們就曾經
邀請流亡在德國的廖亦武來演講……而且,當年邀請習近平來演講時,我們的前提條件就
是他必須接受現場問答互動環節,要知道習近平並不經常這樣做。此外,2018年德國聯邦
總統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訪問中國時,我們也組織了一場他出席的討
論會,談論了新疆問題。」
韋伯表示,基金會在中國的運作,一大前提就是必須能自主決定議題以及活動參與人選名
單。他表示,柯爾伯基金會一直在努力尋求「提供對話平台」與「堅持民主價值觀」之間
的平衡;韋伯承認,這始終是「一項挑戰」。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kpier2 (條漢子)   2020-05-21 20:54:00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元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