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經濟學人 有錢人的世界

作者: mlkj (￾N )   2019-11-30 23:56:18
原文
https://tinyurl.com/wj58jt6
翻譯
https://mlkj24.pixnet.net/blog/post/33031426
Economist Nov 30th 2019
瑞典可能本來就適合當名曲「Money, Money, Money」的出產地,因為瑞典每二十五萬人
中就有一位億萬富翁,是全世界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若論財富分配不均的話,瑞典也是
世上最不均的國家之一。經濟學人預估,瑞典億萬富翁的財富加總,可能佔了該國全年
GDP的四分之一。只有在如賽普勒斯、摩納哥等避稅天堂,或如俄國、喬治亞等被特定規
制綁住的經濟體中才會出現類似情況。
但在一般瑞典人眼中,意外地億萬富翁很受歡迎。當Ikea創辦人坎普拉(Ingvar
Kamprad)2018年過世時,報紙上說「他受歡迎的程度,只有皇室、林格倫(Astrid
Lindgren,繪本作家)、博格(Bjorn Borg,網球選手)能相比。」對富豪課徵超高額稅賦
一事的討論也不被重視。探討自由市場之智庫「Timbro」的拉森(Janerik Larsson)說,
「在美國或英國會討論是否要對超級富豪課稅,但在這不存在。」
億萬富翁受歡迎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一般民眾認為,他們是靠著自己所創的跨國企業(比
如說H&M、Volvo跟Spotify)而賺來的,而非剝削瑞典平民。他們相較之下也較謙遜。即使
在絢麗的大街上,也沒有甚麼高級車;有錢人也在一般餐廳跟其他人一起吃瑞典式開放三
明治Smørrebrød。許多富有的家族設立基金會,將大量款項投注在善事上。華倫堡基金
會(Wallenberg Foundations)與瑞典勢力最強的家族有關,就隱身在斯德哥爾摩一處不起
眼的建築物中(雖然本周該家族被指控利用旗下銀行洗錢而大力辯護)。
如果外界很訝異為何很少瑞典人不熱衷對有錢人實施懲罰性稅賦,這可能也是因為這樣的
稅賦並沒有甚麼用。瑞典在1911年導入財產稅,在1934年、1948年及1971年接連做了三次
上調。在80年代初期,家計所得超過六十萬美金(用今日價格評量)的瑞典家庭,面臨4%的
邊際稅率。若與高額的所得稅結合,投資的實際稅率有時候甚至會超過100%。
儘管有這些懲罰稅率,但在瑞典慷慨的社福制度中,戰後多數時間財產稅的貢獻仍非常小
,只增加了0.4%的GDP。自70年代起,這樣的財產稅開始變得不受歡迎。坎普拉在1973年
飛往瑞士;利樂包的發明家、創辦人漢斯·羅興(Hans Rausing,今年稍早過世)在80年代
前往英國。兩位經濟學家Magnus Henrekson、Gunnar Du Rietz認為,在那十年中「人們
可以避稅而不被懲罰」,特別是1989年又放寬了外匯管制。
之後各種稅賦豁免 — 包含自1991年起對土地、森林所有權的豁免 — 增加了稅收管理的
複雜度。在兩黨的支持下,瑞典在2005年廢除了遺產稅、於2007年廢除了財產稅。不久之
後,坎普拉就回瑞典了。
作者: RIFF ( 向問天 )   2019-12-02 15:43:00
覺得 CRS前與CRS後 不可一概而論CRS將開啟新時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