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經濟學人 為何那麼多國家發生大型示威

作者: mlkj (￾N )   2019-11-06 23:35:53
原文
https://tinyurl.com/y6j4c9q9
翻譯
https://mlkj24.pixnet.net/blog/post/33009787
Economist Nov 4th 2019
對想追蹤世界各地抗議行動的人來說,很難跟上速度。在這幾個星期中,各大洲都發生了
大型反政府示威遊行,有些和平、有些則否:阿爾及利亞、玻利維亞、加泰隆尼亞、智利
、厄瓜多、法國、幾內亞、海地、宏都拉斯、香港、伊拉克、哈薩克、黎巴嫩及其他。11
月1日巴基斯坦也加入了,成千上萬的群眾聚集在首都伊斯蘭馬巴德,要求總理伊姆蘭·
汗(Imran Khan)在四十八小時內下台。
也許這是繼80年代晚期至90年代初期席捲亞洲、東歐的「人民力量」之後,全球憤怒情緒
再度同時爆發。在那之前,僅有60年代後期示威活動所牽扯的國家跟人民數量能相比擬。
但即使在那些時候,這兩股全球示威的風潮,看起來關聯也較緊密,不像近期的是毫無連
結和及自發性的。許多國家的抗議群眾有著類似的不滿和目的,近期的抗議,不可避免地
會出現一些主調。巴基斯坦正好說明了其中的三項:經濟上的不滿(通貨膨脹及IMF要求撙
節);認為官員腐敗;指控選舉舞弊(去年伊姆蘭·汗勝選組成政府的那場選舉)。
但這些,看起更像是巧合而不具有一致性。抗議的起因各有不同:黎巴嫩是因為將針對諸
如WhatsApp的語音服務課稅;香港則是因為準備立法將犯罪嫌疑人遣送中國;在加泰隆尼
亞,則是因為獨立派被判長期徒刑;在英國,群眾則要求舉辦第二次脫歐公投。雖然不能
代表世界各地的抗議者,但如果他們要有一句共同的口號,應該會是馬龍白蘭度1953年那
部在英國被禁的電影「飛車黨(The Wild One)」。當馬龍白蘭度被問到在反抗甚麼時,他
回說:「那你又得到甚麼?」
雖然辨別抗議的模式很困難,但並沒有讓專家因此停手。廣義來看,成因分為三類:經濟
、人口和陰謀論。
經濟解釋論認為,即使對生活水準影響很輕微的因子(比如說智利把地鐵票價上調4%),對
努力活在分配不均社會的人民來說,也誠如最後一根稻草。而對左派來說,這是失能、注
定失敗資本主義的最新力作。比如澳洲社會主義期刊紅旗「Red Flag」就以這樣的觀點看
事情:「四十多年來,新自由主義政策蹂躪了一個又一個國家;這些政策就是設計來讓廣
大工人、窮人為此制度中日益加重的危機付出代價。」
即使自由市場的信徒,也看到各國日益嚴重的分配不均問題而一同不滿。他們指出,智利
一直以來是拉丁美洲的避風港(但其實以某些指標來看,智利是OECD中分配最不均的國家)
,現在局勢不穩到必須要取消兩場在聖地牙哥舉辦的國際會議。
人口解釋論則認為,大抵上抗議活動是青年所發起,人口組成非常年輕,中位數不到30歲
,三分之一小於20歲。這樣看起來,這些人在青少年或20歲初期時,目睹了2007-08年的
金融危機。用人口統計學來說,這可能是造成大蕭條的原因。歷史學家星期日泰晤士報
Niall Ferguson更進一步,將現在與60年代相比,說由於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這兩段時
間都有「過剩的高教青年」,讓畢業生比工作機會多。
至於陰謀論;政府當然會認為抗議活動是由險惡國外勢力所煽動跟操縱的。中國外交部在
7月時說,香港的抗議活動是「美方作品」。拉丁美洲則有一種理論說,騷動是古巴、委
內瑞拉的社會主義政權在背後煽動,目的是為了轉移國內問題的注意力。
經濟論、人口論,甚至是外界介入論,也許在某些抗議活動中扮演了某種角色。但真的要
一致解釋的話,卻沒有任何一種理論站得住腳。全球經濟的確面臨許多問題,但這些問題
跟十年前世界經濟在蕭條邊緣、失業率陡升比起來,還沒那麼嚴重,當時上街的人都還沒
那麼多。抗議的主導者是年輕人沒錯,但一些活動令人吃驚的特色是,許多示威者 — 從
倫敦的「留歐」到香港的反中 — 中老年人也一同走出來。至於外國勢力干預,除了那些
網路上最瘋狂的邊緣人以外,沒什麼人真的相信有某種全球力量在背後操縱。
因此,追求一個統一的解釋是沒有意義的。畢竟當你觀察更早期的抗議浪潮,你以為的相
關性其實也只是一種虛幻,這些浪潮也比假設地更多樣化。60年代晚期的全球動盪,包括
以追求毛澤東個人崇拜為他贏得黨內鬥爭為目的的中國紅衛兵,以及留長髮、吃迷幻藥、
性濫交的西方年輕人。這中間還有反越戰的示威、反蘇聯對東歐統治的示威,以及大學中
不願意上課的無聊堅持。即使是二十年後發生的人民力量革命,他們的不同之處也跟類似
之處一樣顯眼。比如說菲律賓馬可仕、南韓全斗煥的右翼強人,跟東歐的希奧塞古
(Nicolae Ceauseseu,羅馬尼亞強人)、賈魯塞斯基(Wojciech Jaruzelski,波蘭強人)就
相去甚遠。
要找尋答案,也許要回到第一個大原則並問:是甚麼讓人們帶著怨氣上街頭?有兩個原因
很少被提及,由於有法律、身體上的危險,抗爭比乏味的日常生活更刺激,甚至更好玩;
且當其他人都在做這件事時,團結儼然成為一種風氣。每波抗議風潮,都有模仿要素在內
。但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改變了抗議行動組織、傳播及持續的方式。諸如Telegram的加密
app服務,讓抗議者的資訊傳播速度,比政府當局快一步。新的符碼、技術則像野火一般
傳播。香港抗議的主題曲上線後沒多久,幾間購物中心就因為大規模的自發合唱而癱瘓。
第三個明顯的示威理由是,傳統的政治渠道已經失效。在80年代的抗議行動中,目標通常
是最多只能進行假選舉的專制政府。在無法投票的情況下,街頭是唯一展現「人民力量」
的場所。今年的一些抗議活動,有類似的情況,比如說抗議阿爾及利亞的包特夫里卡
(Abdelaziz Bouteflika)或蘇丹的巴席爾(Omar al-Bashir)。但顯然一些運作良好的民主
國家也受到影響。
在今日的環境下,民眾可能會因為許多原因而有很深的無力感,認為他們的投票沒有用。
其中一個例子是,越來越多人關注的環境議題,特別是氣候變遷這塊(雖說有些抗議行動
是因為要課徵某些環境稅所引起,比如說想減少能源消耗而增加的稅)。要解決碳排放的
議題,需要全球合作。單靠一國政府不夠,更何況是一張選票了。第二個,必須再度提到
社群媒體。社群媒體傾向於放大那些同意你的聲音,意見不同則會被靜音,進而讓人們變
得更加相信「不傾聽」的力量。第三個原因,則跟不寬容的情況越來越多有關,這也是西
方民主制度核心的弊病 — 通常勝選者並不一定在普選中拿下多數票,而輸掉選舉的人,
在下次選舉前必須接受贏家制定的規則。
但這不是甚麼特別令人感到有希望或有幫助的結論。沒有甚麼跡象顯示這樣的趨勢會緩解
。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這個第三波抗議風潮都不太可能是全球革命的前兆,只會是一種新
的現狀。
作者: kwei (光影)   2019-11-07 01:27:00
只要民眾仍舊自滿於普選制度,仍舊於數年一次的投票日乖乖投票,仍舊在資本運作出的政客選單中圈選,此事就無解。
作者: cangming (蒼冥)   2019-11-07 09:59:00
樓上的言論跟中共鞏固集權的說法還真是87%像啊好笑的是這種國家連選舉也沒有更不要提20世紀初的納粹就是用同樣的理由翻掉民主政府
作者: ssarc (ftb)   2019-11-07 12:19:00
至少可以有抗議的自由,不會被消失
作者: cangming (蒼冥)   2019-11-07 12:32:00
事實上民主國家的政治參與除了普選外還有一狗票 某人將之簡化為只有普選 然後再說民主好壞壞 也是蠻可笑的
作者: mlkj (￾N )   2019-11-07 13:45:00
我個人覺得這篇結論有點弱,還有中間抗議是時尚那邊我不認同但探討成因的各種說法還是值得一讀
作者: cangming (蒼冥)   2019-11-07 15:24:00
其實我認為一樓根本沒仔細看內容 只是想表達他的信仰而已 文內也提了很多抗爭的地方沒有民主可言 包括他最愛的中共轄下的香港
作者: kwei (光影)   2019-11-08 02:18:00
謝謝譯者評論。因追尋風潮、尋求刺激而抗議,有例可尋。請參考紐時網站的這篇報導:https://tinyurl.com/y34hhcu2視頻中年輕人將上街抗議當成實境GTA遊戲 (約從2:25開始,注意他們回答問題的神情和語氣)。只是這種情形有多普遍,需要更多證據支持。文中介紹了三種理論,又說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以作一致解釋,在這種情形下,將抗議活動分成四類---用這三種理論各別為主因的三類,以及其它有待進一步研究的一類---才是科學方法。然而文中提出的觀點卻是「追求一個統一的解釋是沒有意義的」,這是打模糊仗,對理解真實世界沒有幫助。另外將外國勢力干預說成只是網路上最瘋狂的邊緣人的見解,這樣強烈的論斷需要更多證據支持和更嚴謹的推論,而不應該輕描談寫說出。這種將可信度不一的推論穿插呈現,試圖混餚的寫作方法,也是閱讀時要注意的地方。最後推薦鄭永年對社會抗議的分析,值得再讀。https://www.ptt.cc/bbs/IA/M.1567438380.A.42A.html
作者: cangming (蒼冥)   2019-11-08 08:38:00
樓上大了一大串 然後最後又來傳教... 先不說鄭的立場好了 他明顯沒參與過群眾抗議 只是流於想像...說好的科學方法呢?更不要提歐洲國家的公民教育 一直都是跟群眾運動密不可分的 這也是為了彌補間接民主的不足而存在的建立與群眾運動之後的NGO與社群更是推動民主進展很重要的要素一味認定群眾運動對個人是無效的 最終只是又落入共產黨宣言中 人民素養不足的規臼然後給予國家鎮壓並拒絕分享統治權力的理由罷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