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

作者: laptic (無明)   2019-10-10 20:34:47
標題: 補頒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敘事想像力蘊含無所不包的熱情」 波蘭作家朵卡萩
摘下桂冠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1813193
資料參考:
┌─────────────────────────────────────┐
│ 文章代碼(AID): #1TdfCYEP (IA) [ptt.cc] [新聞] 今年將宣布2位諾貝爾文學獎?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570673442.A.399.html │
│ 這一篇文章值 25 Ptt幣 │
└─────────────────────────────────────┘
https://i.imgur.com/ic7nHCE.jpg
廖綉玉 2019-10-10 19:17
https://i.imgur.com/0xdZDPL.jpg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蘭作家朵卡萩(Olga Tokarczuk)。(AP)
全球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由於負責的評審機構「瑞典學
院」去年深陷性醜聞,因此去年暫停頒發此獎項,並於10日補頒,由波蘭作家朵卡萩(
Olga Tokarczuk)膺此殊榮,獲獎理由是:「敘事想像力蘊含無所不包的熱情,讓多重的
邊界交會成一種生命的形式。」她將榮獲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30萬元)獎金,頒
獎典禮將在12月10日於斯德哥爾摩舉行。
1962年1月29日,朵卡萩(Olga Tokarczuk)生於波蘭蘇萊胡夫(Sulechów)目前定居在
波蘭西南部的樂斯拉夫(Wrocw)。她的雙親都是老師,爸爸兼任學校圖書館員,因此
她從小就在圖書館裡看遍各類的書,培養出個人文學品味。1980年起,她在波蘭華沙大學
(University of Warsaw)接受心理學訓練,原本要當心理學家的她後來進入文壇,瑞士
知名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對她影響甚深,從她的作品可以看出這一點。
1989年,朵卡萩出版第一本著作《鏡中城市》(Miasta w lustrach),這本詩集成為她
文學事業的起點,她後來陸續又出版了8部長篇小說與2本短篇小說集。她善於在作品裡融
合現實生活、民間傳說、史詩、神話,寫作風格揉合現實與魔幻,她的文字反映波蘭人的
日常生活及她神秘的內心世界。
1993年,她出版小說處女作《讀書人的旅程》(Podróz ludzi Ksiegi,暫譯),故事背
景設定在17世紀的法國與西班牙,書中主角尋找庇里牛斯山(Pyrenees)地區的一本神秘
書籍。這部作品頗受好評,並獲得波蘭出版商最佳新人獎。
她在1996年出版的《太古和其他的時間》(Prawiek i inne czasy)與1998年出版的《收
集夢的剪貼簿》(Dom dzienny, dom nocny)相繼獲得波蘭權威文學獎「尼刻文學獎」(
Nagroda Literacka NIKE),這讓她受到評論界的讚譽及廣大讀者的喜愛,這2部作品皆
有中譯本在台灣出版。朵卡萩敢於批判波蘭的過往,包括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
事件,這讓她飽受保守人士的批評,她甚至曾遭到死亡威脅。
去年,朵卡萩以長篇小說作品《飛翔》(Flights)榮獲國際文學大獎「曼布克國際獎」
(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成為首位獲此獎項的波蘭作家。這部小說的主題
探討旅行與人類解剖等,時間線從17世紀至當代,橫跨數個世紀,小說裡的各個故事互有
關聯,包括17世紀荷蘭解剖家費爾海恩(Philip Verheyen)解剖自己遭截肢的腿,費爾
海恩死後,他的學生尋找當年那隻腿以完成葬禮,另外還有當代一位移民紐西蘭的波蘭女
子重返母國,下毒殺害現已病入膏肓的學生時期情人。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讚譽《飛翔》是「我們這個瘋狂時代的哲學故事」。
201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由日裔英國籍小說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摘下桂冠,獲獎
理由是:「他透過情感力量強大的小說,揭露我們與世界的連結那種空幻感之下的深淵。
」他的作品以文體細膩優美著稱,雖然作品數量不多,但是幾乎每部小說都被提名或得獎
,經典作品包括《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與《我輩孤雛》(When We
Were Orphans)等。
諾貝爾文學獎去年為何停頒?
前年11月,18名女性受到「#MeToo」運動的啟發,公開指控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
)院士芙洛斯登松(Katarina Frostenson)的丈夫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在
1996年至2017年頻頻性侵得逞,並利用權勢與人脈做為威脅,逼迫受害者噤聲。
為了抗議瑞典學院對這起性醜聞的消極作為,瑞典作家奧斯特格倫(Klas Östergren)
、比較文學教授埃斯普馬克(Kjell Espmark)、瑞典學院前常務秘書與歷史學家英格倫
(Peter Englund)等3位瑞典學院院士去年4月宣布辭職,芙洛斯登松與瑞典學院常務秘
書長丹紐斯(Sara Danius)也在同月宣布辭職。
此外,瑞典學院的院士艾克曼(Kerstin Ekman)與洛塔斯(Lotta Lotass)分別從1989
年和2015年開始就不再參與院內事務,這樣一來,今年只剩10名院士可正常參與遴選機制
,不足所需的12人投票門檻,加上瑞典學院的名聲搖搖欲墜,因此瑞典學院去年最後不得
不宣布停頒。
諾貝爾文學獎二、三事
1786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創立瑞典學院,共設有18名院士。瑞典學
院院士為終身制,院士過世方能增補新人。依照原本的制度,院士無法正式辭任,但可拒
絶參與學院事務,但經過去年的性醜聞風暴後,瑞典學院推動了一些改革,包括院士可自
願辭職。
每年2月,瑞典學院聘請的專家學者與作家(包括前任文學獎得主)擬出初選名單,到5月
初時淘汰至僅剩5人。整個夏天,瑞典學院的18名院士會仔細研讀這5位作家的作品,決定
最後獎落誰家,必須至少有12名院士參加投票才算有效。
───────────────────────────────────────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探索人類經驗的邊緣地帶與特異性」奧地利作家漢德克摘下桂冠
https://www.storm.mg/article/1813197
廖綉玉、蔡娪嫣 2019-10-10 19:17
https://i.imgur.com/JlQ7Faw.jpg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作家漢德克(美聯社)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由奧地利作家漢德克(Peter
Handke)膺此殊榮,獨得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30萬元)獎金,頒獎典禮將在12月
10日於斯德哥爾摩舉行。
漢德克獲獎理由:「運用語言的獨創性產出深具影響力的作品,探索人類經驗的邊緣地帶
與特異性。」(for an influential work that with linguistic ingenuity has
explored the periphery and the specificity of human experience.)
https://i.imgur.com/DTu4T5I.jpg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漢德克(Peter Handke)。(Mklein via Wikipedia/CC
BY-SA 3.0)
他是「德語文學活著的經典」,挖掘生活細節蘊含的深沉意義
漢德克1942年生於納粹德國佔領下的奧地利格里芬(Griffen),母親是奧地利少數族群
斯洛維尼亞族人,父親是德國士兵,因此他小時候與父親關係疏離,直到成年之前,都是
與母親、兄弟姐妹及繼父共同生活。1966年,24歲的漢德克以小說《黃蜂》(The
Hornets)、劇作《罵觀眾》(Offending the Audience)開啟闖蕩文壇的職涯。
漢德克的創作包含詩、戲劇、廣播劇、電影劇本、電影導演以及長篇小說,通過文學藝術
去感受和質問人類生存無可避免的悲劇。他在1973年就榮獲德語文學最重要的獎項「畢希
納獎」(Georg-Büchner-Preis),2009年獲卡夫卡文學獎(Franz Kafka prize),
2014年獲得全球著名戲劇獎項「國際易卜生獎」(The International Ibsen Award)。
在劇作與小說領域深耕50多年,如今漢德克是當代德語文學的重要作家之一,被喻為自貝
克特(Samuel Beckett)以來最重要的後現代作家。奧地利女作家葉利尼克(Elfriede
Jelinek)2004年奪得諾貝爾文學獎時指出:「漢德克是德語文學活著的經典,他比我更
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委員會評價,漢德克有很強烈的探索慾望,挖掘生活中每個細節蘊含的深沉意義,
也擅長藉由不同形式的文學表達出他所發現的人間悲歡。而漢德克本人也曾說過,敏銳地
接收外界刺激就是寫作的一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zzR2Uklok
《慾望之翼》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i8pxpAEYX8
《歧路》預告。
漢德克參與過的電影包括《戀夏絮語》(Les beaux jours d'Aranjuez,編劇)、《慾望
之翼》(Wings of Desire,編劇)、《歧路》(The Wrong Move,編劇)、《守門員的
焦慮》(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原作與編劇)、《左撇子女人》(
The Left-Handed Woman,原作與導演)、《缺席》(The Absence,原作與導演)等等。
目前台灣出版的漢德克中譯作品包括,描寫其母親自殺身亡後的悼念小說《夢外之悲》(
Wunschloses Ungluck),敘述已婚女性帶著女兒離開丈夫獨立生活的《左撇子女人》,
以及劇本合集《罵觀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4osurAgmjQ
2019諾貝爾獎得主與公布時程(台灣時間)
生理學或醫學獎──賽門札(Gregg L. Semenza)、凱林(William Kaelin Jr.)、拉特
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
物理學獎──皮博斯(James Peebles)、麥耶(Michel Mayor)、奎洛茲(Didier
Queloz)
化學獎──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惠廷安(M. Stanley Whittingham)、吉
野彰(Yoshino Akira)
文學獎──朵卡萩(Olga Tokarczu,2018年得主)/漢德克(Peter Handke,2019年得主)
和平獎──10月11日下午5時
經濟學獎──10月14日下午5時45分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simmon989 (勁舞飛揚)   2019-10-10 22:48:00
已公布的獎項時間未列出?
作者: laptic (無明)   2019-10-11 08:22:00
其實該新聞網不列已公佈領獎人的時間,不過所有公佈時間是寫在這裡 #1Tcn8-3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