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wei (光影)
2019-03-20 13:03:59標題: 華為在德國的命運 捏在誰手中?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90320/30545582.html
美國不但在其國內事實上禁止採購華為產品,而且還發起了一場高調的國際行動來打擊華
為,敦促其盟友加入這個行列。
目前,以美國為首的情報共享組織“五眼聯盟”的國家中(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
亞和紐西蘭):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已經率先跟進美國的決定;英國尚未完全決定,但英國
電信已經決定在未來5G網絡建設的核心網部分排除華為(仍然可以參與無線接入網),並
拆除現有核心網中的華為設備;加拿大尚未作出決定。
此外,日本作為美國在東亞的緊密盟國和中國的地緣政治對手,也在2018年12月宣佈把華
為從政府採購清單中排除,日本三大通訊運營商表示將跟隨政府決定,不讓華為參與5G網
絡建設。
而在美國的歐洲盟友中,德國的決定至關重要,整個歐洲都在觀望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經
濟體,德國在美中兩個最強大國之間的選邊站隊,是一個風向標,具有極大的示範效應。
根據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的報導,在2018年12月的一次閉門會議中,美國技術專家向德
國政策制定者們出示了相關信息,作為要求德國將華為從5G網絡建設排除的理由。美方完
全清楚,柏林的態度將影響整個歐洲,其它歐洲國家信任德國在網絡安全方面的經驗和能
力,因而很可能倣傚德國的決策。
考慮到德國將於今天拍賣5G頻率,各運營商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始5G建設規劃,面對強大
的傳統盟友美國突如其來的壓力,以及可能觸怒新興超級大國、同時也是德國最大貿易夥
伴中國的風險,德國政府正處於聚光燈之下,可謂進退兩難、寬嚴皆誤。
在是否允許華為參與德國5G建設這個難題上,儘管目前所有各方都把目光轉向德國聯邦政
府,但是作為一個民主國家,德國政府不能無視其它利益攸關者的態度,必須綜合權衡國
內國際諸多因素,才能作出最終決定。以下是一個簡略分析:
通訊運營商
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是歐洲最大的跨國電信運營商,多年來與華為有良好的合
作關係。一方面,德國電信CEO Timotheus Hottges說,“網絡基礎設施的安全性,不管
是過去還是現在,對我們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另一方面,考慮到華為在技術上的領先和
價格上的優勢,如果不允許華為參與未來的5G網絡建設,那麼勢必將延緩德國電信的網絡
建設進度並大大增加建設成本。因此,德國電信總體上傾向於繼續與華為合作,為消除安
全方面的疑慮,德國電信甚至建議成立一個類似於“安全TUV”的技術監督機構,對此德
國另外兩家大型通訊運營商Vodafone和Telefonica表示支持。
總部位於英國的Vodafone集團德國子公司CEO Nick Read則表達了對華為的某種支持,他
說,“華為已經佔據整個歐洲市場份額的35%,不能無視這個事實。如果排除華為,那麼
5G建設的進度將會放慢,成本將會增加。我們需要清楚地界定,華為可以參加哪些網絡部
分的建設,是敏感的核心網部分還是僅僅只是無線接入網。”鑑於對華為產品安全性的擔
憂,Vodafone決定,在核心網部分將不再使用中國產品。但是Nick Read同時也對華為進
行辯護,他說,“我感覺華為對目前形勢是持開放態度的,並正在努力改進其產品安全性
。”
總部位於西班牙的Telefonica集團德國子網O2與德國電信和Vodafone立場類似,也不希望
禁止華為參與其網絡建設。
德國工業界
代表德國工業界利益的組織,“德國工業聯合會”(Bundesverband der Deutschen
Industrie,BDI)儘管在不久前發佈的中國政策文件中強調了中國國家控制的模式對歐洲
和德國的挑戰,但該文件並不同意美國與中國“脫鉤”的傾向,強調要與中國展開良性競
爭,而不是將中國排除在世界秩序之外。
在關於是否允許華為參與德國5G建設的問題上,BDI也展示了其維護德國工業界自身利益
的獨立性。BDI主席Dieter Kempf明確警告,不要將華為從5G網絡建設中排除,他認為這
將導致中國採取對應措施,從而有損德國企業利益。同時,Dieter Kempf也支持通訊運營
商的觀點,即排斥華為將限制對供應商的選擇,從而導致網絡建設成本增加。Kempf進一
步批評了美國政府施加壓力的做法,他說,“美國人試圖用其經濟強權來實施對他人的制
裁,他們的邏輯是,‘美國與誰為敵,美國的盟友就也得與其為敵。’”但是,Kempf對
此表示反對,並強調美國邏輯與“維護自由並基於規則的世界貿易”的歐洲觀念相牴觸。
德國情報部門
德國情報部門的態度非常悲觀,認為採用中國華為公司的產品將會帶來竊聽和破壞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情報部門是本次打擊華為行動的主要推手,不斷強硬要求盟國禁止
華為的美國國務卿Mike Pompeo,不久之前還是中央情報局局長。而德國情報部門與美國
情報部門有相當密切的合作,因此頗為認同美方看法,強調移動通訊網絡屬於關鍵基礎設
施,必須加以特別保護,而華為公司可能安裝“後門”。儘管“後門”的說法只是一個未
經證實的懷疑,但聯邦情報局(Bundesnachrichtendienst,BND)前局長Gerhard
Schindler稱,“誰提供了通訊技術,誰就能竊聽和解析通訊。你可以建造安全系統,也
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但風險仍然存在。” Schindler認為,華為在5G技術上領先一年半
到兩年,因此德國的國家機構根本就不能判斷華為到底安裝了哪些模塊。這也就意味著,
“在危機時刻,如果這些模塊被關閉,我們將毫無準備,而且也無法應對。”
根據德國“明鏡在線”(Spiegel Online)在2019年3月15日的報導,在美國駐德大使發
出對德國經濟部長 Altmaier的警告信之後,德國聯邦情報局明確表示贊同,警告聯邦政
府不要讓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並稱這個警告是在經過對中國的戰略進行“全面評估”(
Gesamtwurdigung)後作出的。BND認為,中國的《國家情報法》使得“有關部門有權要求
中國的所有機構、組織和個人提供支持、協助和合作”。由此可見,德國情報部門與其美
國同行站在同一戰壕,對華為態度悲觀、立場堅定。
德國網絡安全技術部門
德國政府負責網絡安全技術的部門 – 聯邦信息技術安全局(Bundesamt für
Sicherheit in der Informationstechnik,BSI)負責人Arne Schönbohm明確表示,是
否禁止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是一個“政治決策”,言下之意是,這並非是一個網絡安全
技術問題。Arne Schönbohm稱,“BSI的任務是,確保德國有一個安全的網絡架構。所謂
能夠關閉德國電信網絡的華為‘後門’,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現。”
德國內政部和經濟部
德國聯邦內政部作為國內安全主管部門,更關注安全風險,據德國之聲報導,該部正在與
聯邦經濟部協商,通過修改德國電信法來將華為事實上排除。按照內政部的設想,電信法
應當作出這樣的修改:通訊運營商和設備供應商必須能夠確保沒有(外國的)國家影響。
但是,修訂電信法是耗時很長的過程,這意味著,理論上德國目前的法律並不能將任何外
國供應商(包括華為)從5G網絡建設排除。
而德國聯邦經濟部則必須考慮到德中兩國密切的經貿聯繫以及德企龐大的在華利益,傾向
於不排除華為。在加拿大應美國要求拘捕華為CFO之後,中國方面反應極為強烈,並迅速
對加拿大採取了報復措施。中方此舉也有對第三國的強烈警告意圖,對此德國方面完全領
會。
經濟部部長Peter Altmaier於2019年3月7日晚在參加德國電視二台(ZDF)的時政脫口秀
節目時表示,德國不會原則上將華為從5G網絡排除。他的原話是,“我們不想將任何公司
本身排除。”當然,數據保護十分重要,但Altmaier 強調要對各國一視同仁,“任何產
品,不管來自美國、歐洲,還是中國,都必須是安全的,不能有未經允許的部件,這在我
們德國是要受到處罰的。”
作為現任經濟部長和梅克爾總理的親信,Altmaier的這番話,是迄今為止德國政府重量級
高官最為明確的表態,份量很重,意味著德國將傾向於不順從美國的指令。對此美國顯然
不會善罷甘休。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美國駐德國大使Richard Grenell在
Altmaier談話的第二天就向德國聯邦經濟部發出一封正式信函,信中威脅說,“如果德國
允許華為或者其它中國供應商參與5G項目,那麼美國就不能維持兩國目前的情報合作水平
。”德國經濟部則表示已經收到美國大使的信函,並將盡快回覆。
在要求德國禁止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的問題上,美國顯然已經下定決心。不僅美駐德大使
赤膊上陣,美國派出的北約(NATO)歐洲盟軍最高指揮官,Curtis Scaparrotti將軍,也
緊接著於2019年3月13日在對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對德國發出嚴厲警告:德國必
須在5G建設中排除華為,否則北約就會停止與德國盟友合作。他說:“我們擔心他們的通
信中樞會遭到入侵,尤其考慮到5G的帶寬能力和存取數據的能力都十分強大。如果他們的
國防通信系統中含有華為的設備,我們就不會(用這些系統)與他們聯繫。”
Scaparrotti將軍發出的明確威脅幾乎是德國難以承受的,因為德國在安全防務上嚴重依
賴北約,北約(實際上是美國)提供的軍事保護,差不多是聯邦德國在戰後的安身立命之
本。德國朝野上下對北約的看重和依賴之深,怎麼評估都不過分。
正因為此,德國各界對美國總統Trump抨擊北約“已經過時”的言論極為不安和焦慮。與
此同時,美國代理助理國防部長Kathryn Wheelbarger也對國會表示:“我們可以向你們
保證,在與歐洲盟友溝通的過程中,我們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中國的投資與發展對歐洲電信
設施構成威脅,不論是軍事的還是私營的通信安全都一樣。”
種種跡象顯示,美國方面,尤其是情報安全部門和軍方這樣的強力機構面對德國的獨立自
主傾向,正在提高調門、加大壓力,這是德國方面決不敢輕視的。
德國總理梅克爾
梅克爾一向對重大問題出言謹慎,尤其是對於在美中兩個世界最強大國之間選邊站這樣的
敏感問題。2019年2月5日,梅克爾在訪問日本期間表示,“鑑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必須與
中國政府討論,(中國的)公司不能將數據交給(中國的)國家機構。”這相當於為華為
公司參與德國5G網絡建設設置了條件。
不能不說,梅克爾是一個老練的政客,她施展了一種“戰略模糊”的手腕,避免明確選邊
站隊,同時也考慮到美中雙方的訴求。當然也可以認為,她是在為最終的選邊站隊爭取時
間。但是,作為德國政府首腦,梅克爾最終必須表明她的態度。
在美國駐德大使明確發出對德威脅之後,梅克爾不得不做出回應,強調德國在定義安全標
準方面擁有主權,她說,“數字領域的安全性至關重要,因此我們要自己定義自己的標準
。”但是,她話鋒一轉,又說,“當然我們將就此與歐洲夥伴及美國方面協商。”這意味
著梅克爾不想由德國單獨承擔壓力,想拉上歐盟一起與美國交涉。
歐盟
那麼,歐盟在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方面又是什麼態度呢?目前,歐盟各國對此並沒有統一
立場。但是,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2019年3月12日最新發佈的《歐盟中
國戰略展望》文件中稱,“外資在戰略行業、收購歐盟關鍵資產、技術和基礎設施、參與
歐盟標準制定和供應關鍵設備方面,構成對歐盟的風險。特別是關鍵基礎設施,比如5G網
絡,將對我們的未來至關重要,需要保證完全安全。”
這份綱領性文件對中國的態度趨向強硬,在稱中國是一個合作夥伴的同時,還將中國描述
為一個追求技術領導地位的經濟競爭者和輸出另一套治理模式的體制敵手。具體在5G方面
,這份文件更加強調安全性,而不是經濟利益。因此,如果德國要根據歐盟態度來制定針
對華為的具體政策,情況將相當不樂觀。
除了通訊運營商、德國工業界、德國政府和歐盟這幾個利益攸關者,還必須考慮到德國是
一個民主國家,公眾意見往往對政府決策有重大影響,而德國媒體對中國的報導以負面居
多,近年來帶有“中國威脅論”意味的報導可謂源源不斷,不能忽略這一點。
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有巨大的投資和經濟利益,德中兩國已
經建立起全面深入的夥伴關係。而且,作為一個中等大國,德國並無在地緣政治上與中國
對抗的雄心和意志,也缺乏這樣的能力。但是,美國是德國的傳統盟國和強大的安全保護
提供者,美方的強硬要求,使得德國政府面臨一個棘手難題。
德國政府最終如何決策,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是基本上可以確定的是,德國政府將難以迅
速做出決策,而是將審時度勢,尋找符合德國利益的最佳平衡點。甚至有德國輿論指出,
鑑於此事關系重大,不能僅僅由德國政府來決策,而應該由德國國會來最終拍板。
德國國會
的確,德國作為一個典型的議會民主制國家,擁有極大實際權力和影響力的國會(
Bundestag)對此重大問題也沒有置身事外。2019年3月13日,德國國會外交委員會召集德
國新責任基金會(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就“外國國家機構在5G網絡方面對德
國施加影響的可能性”作證,因為該基金會是德國在網絡安全方面頗具權威的一個智庫。
該智庫專家Jan-Peter Kleinhans在作證時表示:
‧ 對3G和4G移動網絡,過去還沒有發生工業間諜攻擊事件,帶病毒電子郵件實際更為有
效。
‧ 儘管5G網絡將承載潛在的“更令人感興趣的”數據,但5G網絡是否比企業網的IT系統
更容易遭受攻擊,要打一個問號。
‧ 在應用層面加密可以使得竊密變得更加困難,並且可以不依賴於供應商和運營商。
‧ 在衝突情況下,破壞通信網絡在技術上將特別費力,可能性極低。而這些風險可以通
過網絡結構的異質化(比如引入多家供應商)、冗餘和對網絡運營商提出安全要求等措施
最小化。
‧ 在衝突情況下,外國的國家機構肯定會試圖摧毀通信網絡,但應當在電信法中以與供
應商無關的方式來消除這個風險。
‧ 5G將是中國企業首次在技術領域,尤其是在信息通訊技術領域,扮演更強大的角色。
‧ 對於非歐洲供應商設備的依賴,要針對不同的行業,從安全、產業和經貿視角進行綜
合分析。目標是儘可能採用歐洲設備來代替,以消除技術依賴性。
應當說,該智庫在德國國會的作證是相當客觀的,認為網絡竊密和破壞在技術上的難度很
大,風險也可控。即便對於外國試圖摧毀網絡的極端情況,也要在法律中以與供應商無關
的方式來消除,這意味著不能因華為是一家來自中國的公司就另眼相看。
但是,德國國會各黨派(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反對黨)對“華為參與德國5G”問題的立場都
相當鷹派。富有影響力的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Norbert Röttgen(屬於執政黨CDU)
的看法比較典型,他表示:“5G網絡建設事關強權政治和對我們社會數字神經系統的影響
,因此德國必須將安全風險最小化,必須選擇多家不同的供應商,而且必須限制部署非歐
洲產部件。”由此可見,德國國會並不認為這是一個技術性問題,而是更多從國家安全和
地緣政治角度考慮。
華為的歐洲前景
儘管美國花了很大力氣來遊說盟國和其它國家不要使用華為的網絡設備,但似乎成果有限
,目前只有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日本三國政府明確表示會將華為從5G網絡建設排除。然而
,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卻在2019年2月19日表示,還沒有就在5G網絡中是否使用中
國華為公司的設備做最後的決定。因此,迄今為止,真正堅定追隨美國的只有澳大利亞和
日本兩國。
這些跡象顯示,這一次美國可能難以成功組建打擊華為的統一戰線來徹底實現其目標——
即各國完全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有歐洲評論家認為,Trump總統破壞了歐美之間的信任
關係,使得歐洲在中美之間的選擇中陷入困境,不願意押寶任何一方。然而可以肯定的是
,在美國的壓力和敦促下,歐洲至少會對華為採取防範措施,尤其是在核心網選擇上排除
華為,但並不情願在整個5G網絡建設上明確排除華為。不過,歐洲也清楚,華為並非完全
不可取代,對華為的限制也許有利於歐洲本土通訊設備供應商:瑞典愛立信、芬蘭諾基亞
和法國阿爾卡特爾。
雖然華為在奮力爭取打消歐盟機構及其成員國的疑慮,比如與德國電信在波恩共同建設信
息安全實驗室,在歐盟和北約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設立網絡安全中心,但在美歐對中國加
強防範遏制的大背景下,華為過去幾年在歐洲市場高歌猛進的勢頭遭受重挫,很可能是大
概率事件。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