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英國脫歐後在國際社會的角色和外交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19-03-04 01:00:50
標題: 英國脫歐後在國際社會的角色和外交
新聞來源: https://is.gd/5by6zL
自三年前脫歐公投之後,英國和歐盟的關係變得一言難盡,展望未來則充滿變數,英國、
歐盟和世界的神經無時無刻不被這件事牽動著,從各個角度被探討、剖析、辯論。
BBC外交事務編輯蘭道爾指出,脫歐涉及內政和外交,而過去三年來英國政壇朝野和媒體
談論脫歐時,落腳點基本上都是內政,關於英國退出歐盟之後的國際角色定位,以及建立
和支持這種國際形像的外交政策,似乎很少認真思考。
離3月29日大限還有不到一月的時候,這個議題無可避免地被更多提及,而論戰的「瘸足
」缺陷也更明顯。
外交大臣亨特(Jeremy Hunt)提出一個概念,聯結全世界民主國家的「無形鏈條」

保守黨議員希利(Bob Seely)希望看到英國敦促世界貿易組織真正跟保護主義作戰

工黨影子外相桑伯利(Emily Thornberry)提出需要增加「倫理道德維度」,更大力
倡導人權和英國價值觀。
自由世界衛士
在野工黨為脫歐後的英國設計外交政策,前提是工黨執政。如果工黨上台,會設法糾正外
交政策的不平衡,更多推廣英國的價值觀,更多關注人權,重審軍火出口體系,而不是過
於側重商業利益。
上一次工黨執政期間,外相庫克(Robin Cook)就曾倡導這個「倫理道德維度」。
工黨影子外相桑伯利說,下一屆工黨政府的外交政策將秉承這個維度,但會揉入適當的「
務實主義」元素。
保守黨下議院議員希利是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他為脫歐後英國的國際角色設定圍繞
一個詞:自由。貿易的自由,免受迫害的人身自由,思想自由。
延伸出去,具體政策建議包括打擊現代奴役、推動WTO向貿易保護主義開戰、壯大英國廣
播公司BBC國際部,以此挑戰威權、極權政府。
為了實現這些政策目標,就需要進行機構調整,國際發展部和國際貿易部要重新回歸外交
部,英國海外援助撥款的限制需要放鬆。
根據外相亨特對脫歐後的世界圖景展望,英國的國際形像設計是「無形鏈條」,負責串聯
世界各地的民主政體。
這個「民主鏈」面對來自威權政體日益加劇的威脅,將致力於捍衛自由、民主、法治、公
民權益和政治權益。
「民主鏈」的敵人包括伊朗、緬甸,還有對新聞自由的壓制、某些地區對基督教信徒的迫
害,等等。
「失之空泛」
BBC外交事務編輯蘭道爾認為,這些倡議的點評是失之空泛,而根源則是缺乏清晰的自我
認識,自我定義。
從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到脫歐後的英國可能具有什麼樣的「國際形像」嗎?
捍衛民主制度和價值觀將落實到哪些具體行動?工黨如果上台,對華政策會有什麼調整?
政府機構大調整後各自將承擔哪些具體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至於民主世界的「無形鏈條」,無形的政策本身就貼著空洞標籤,而鏈條給人的視覺聯想
,對於一個前殖民主義帝國在國際間重塑形像真有助益?
「數十年來,我們的外交政策始終把英國放在歐盟和美國之間的橋樑的位置。但很少有哪
份政策分析對未來英歐、英美關係做出明確表述。」
他認為,國民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經濟穩健,政權穩定,政綱明晰,這樣的狀態下通常
會有良好的外交政策。
在討論脫歐後英國國際角色之前,需要先明確一點:英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金融和工商
除了內政和外交,英國脫歐後的國際形像拼圖中的另一大塊是金融和工商界。
路透社今年一月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即使存在無協議脫歐的風險,英國金融業受到的影
響不大,需要或已經從英國遷到海外的工作崗位大約是2000個。
調查覆蓋倫敦132家最大或最重要的國際銀行、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股權公司
和交易所。
但金融圈之外的跨國公司則不那麼淡定。
從2018年底到2019年初,有35家公司啟動了「走出英國」方案,把公司總部遷出英國;這
些包括跨國公司和英國企業。
日本電子巨頭索尼(Sony)的歐洲總部從英國遷往荷蘭,預計今年3月底之前完成,總部
註冊地改為荷蘭阿姆斯特丹。理由是為了確保公司能繼續享受歐盟關稅同盟權益。
英國家電製造商戴森公司(Dyson)宣佈總部遷到新加坡。不過,創辦人戴森一直支持英
國脫歐,因此公司總部遷往亞洲之舉被指言行不一。
鐵行輪船公司(P&O)是有180多年歷史的老牌英國渡輪公司。為確保英國脫歐後公司能繼
續沿用歐盟稅制,決定旗下6艘渡輪全部改變註冊地,今後掛塞浦路斯旗幟。
一些尚未明確宣佈離開英國的公司也頻頻施加壓力,包括負責生產空客(Airbus)機翼的
空中客車(英國)公司和寶馬汽車,表示有意把生產線遷出英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