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家論壇》霸權視角:習近平要爭霸 美

作者: BeastRush (BeastRush)   2018-07-14 15:48:27
《大家論壇》霸權視角:習近平要爭霸 美國實力已衰落
https://goo.gl/mwxeEx
西方國家在北約高峰會、加拿大主辦的G7高峰會上公開展現出混亂狀態,與中國日漸展現
的國際自信對比越來越明顯。中共6月召開了中央外交工作會議,也是習近平自2012年坐
穩最高領袖大位以來第二度召開此會議。這些會議絕非日常事務,而是關於領導層如何看
待中國全球地位的最清晰表達,同時也向世界傳達了許多關於中國的資訊。
2014年召開的上一次會議標誌著鄧小平「韜光養晦、爭取時間、永不稱霸」指導方針的結
束,並預告中國將展開國際行動新時代。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變化反映,習近平已經完成集
權化,中國領導人認定美國實力已經相對衰落,以及認為中國已成不可或缺全球經濟參與
者觀點。
習近平鞏固黨對國家機構的控制
2014年後,中國不斷擴大鞏固在南海軍事權力。中國也開創新絲路的理念,並將其轉變為
數兆美元的貿易、投資、基礎設施、更廣泛地緣政治/經濟倡議,涵蓋歐亞大陸、非洲以
及其他地區的73個不同國家。同時中國與大多數發達國家簽約建立了第一家大規模非布雷
頓森林體系(non-Bretton Woods)多邊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中國還在其鄰近東亞戰略利益範圍外實施了一連串外交措施,積極參與2015年伊朗核協定
等外交倡議。於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吉布地設立海軍基地,並遠赴地中海和波羅的海與
俄羅斯共同進行海軍演習。中國還在3月成立自己的國際開發機構。
一個連貫性大戰略的浮現(無論西方是否選擇承認這一點),還不是自2014年以來所發生
變化的全部內容。
首先,對中國共產黨所扮演角色強調力度遠高於以往。習近平憂慮,中共會在該國重大政
策辯論中遭到邊緣化,因此重新鞏固黨對國家機構的控制,優先考慮政治意識形態而非技
術官僚政策制定。
習近平決心無視西方歷史的發展主線,摒棄福山(Francis Fukuyama)認定自由民主資本
主義獲得普遍勝利的「歷史的終結」(end of history)觀點,並在長時期內維持是列寧
主義國家。
列寧主義傳統為首選知識框架
這個被稱為「習近平思想」的路徑現已徹底充斥著整個中國外交政策框架。特別是,習近
平關於在歷史發展方面存在可辨認且永恆不變的法則——既可指定、又可預測——的觀點
在6月外交會議上顯得突出。這聽起來像是老套的辯證唯物主義論調,而且事實也如此。
習近平選擇馬克思列寧主義傳統為首選的知識框架。
在這一政治和經濟發展鐵律之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意味著世界上的各類事件不存在
任何隨機性。因此,習近平認為,如果馬克思的分析框架適用於當前時期,那麼全球秩序
顯然處於一個轉捩點,西方的相對衰落再加上有利的國家和國際環境造就了中國的崛起。
用習近平的話說:「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當然中國的前進道路上依然存在著巨大的障礙,但習近平得出的結論是美國和西方面
臨的障礙要更大。
這種想法如今將如何推動中國的具體外交政策還是個未知之數。但最重要的是一黨制國家
——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在實際進行「理想化」的過程中如何抉擇:這關乎整個系
統是如何跟自身對話。習近平對中國外交政策菁英傳達的是極大的信心。
中國外交部創新遲緩惹怒主子
具體而言,6月外交工作會議要求中國國際政策機構、人員回應習近平的議程。在此習近
平似乎有意針對外交部。習近平對該部門在政策創新方面遲緩深感不滿,因此傳達出一種
強烈的意識形態氣息。會議要求中國外交官牢記自己首先是「黨的幹部」,暗示習近平可
能會推動外交政策機器更大程度地發揮主動性,以充分服務於他本人新構築的全球視野。
6月會議產生的最大變化是在全球治理方面。在2014年習近平提到了即將來臨、關乎未來
國際秩序結構的鬥爭。雖然他沒詳細說明,但自那以後,許多工作都致力於三個相互關聯
的概念:國際秩序((international order)、國際體系(international system)、全
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
當然,這些術語在英語中擁有相互不同,卻有所重疊的含義。但廣義上來說,在中文中「
國際秩序」一詞意指(中國所接受的)聯合國、布雷頓森林體系機構、G20集團和其他多
邊機構以及(中國所不接受的)美國全球聯盟體系的組合。
「國際體系」一詞多指這一國際秩序的前半部分:由根據國際條約法規運作並尋求在共用
主權原則的基礎上管理全球公共領域的各個多邊機構所組成的複雜網路。「全球治理」表
示以此定義的國際體系的實際表現。
習近平在外交工作會議上最令人吃驚的新言論是要求中國「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
理體系改革」。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在這一重要問題上對自身意圖的最直接表述。為此全世界都應該坐穩、扶好,迎接中國國際政策主動出擊的新浪潮。
中國外交政策須「國家核心利益」驅動
與國際社會其他大多數國家一樣,中國非常清楚當前大部分多邊體系的失能狀況。所以習
近平領導「全球治理體制改革」的願望絕非偶然。它反映了中國將更多地針對多邊機構進
行外交主動出擊,以便將它們重新定位到與中國「國家核心利益」更加一致的方向。
習近平提醒中國國際政策菁英,中國未來外交政策方向包括全球治理改革,必須由這些國
家核心利益所驅動。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想要一個更「多極」的國際體系,這指的是一個
美國和西方權重大幅減少的世界。
國際社會其他成員所面臨的挑戰,是確定我們現在想要哪種類型的全球秩序。歐盟,東南
亞國協、非洲聯盟等現有機構對未來的國際規則體系有何寄望?
無論川普(Donald Trump)是否上台,美國到底想要什麼?我們將如何集體保護《聯合國
憲章》,布雷頓森林體系機構、《世界人權宣言》所體現的全球價值觀?全球秩序的未來
處於不穩定狀態。而中國構思出了一個清晰的未來藍圖。同時也是時候讓國際社會的其他
成員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那一套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