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能源視角:不以追逐金錢為目的 能源轉型

作者: samlokiller (samlo0206)   2018-06-25 09:53:35
《大家論壇》能源視角:不以追逐金錢為目的 能源轉型要有善念
上報
https://goo.gl/iitMNb
我們目前所面臨的氣候危機其實是一項更廣泛危機的反映:對手段和目的全球性的混淆。
我們持續使用石化燃料,是因為我們可以這麼做(手段),而不是因為石化燃料對我們有
益(目的)。
這一混淆也是天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和東正教君士坦丁堡牧首巴爾多祿茂(
Ecumenical Patriarch Bartholomew)要求我們深入思考,什麼才是對人類真正有益者、
以及如何獲得它的原因。本月稍早,教宗與牧首個別在羅馬和雅典召集商界、科學界和學
術界領袖,敦促從石化燃料轉型至安全、可再生能源。
如今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政治、經濟和科技的目標都被貶低了。政治被視為無所不用其極
的權力鬥爭,經濟是無情地掠奪財富,科技則是提升經濟成長的魔法配方。事實上,方濟
各和巴薩羅繆指出,我們需要政治、經濟和科技為遠比權力、財富或經濟成長更偉大的目
標服務。我們需要它們提升今日人類和後代的福祉。
美國經濟「失控地追求財富」
美國也許是最為混淆的國家。今天的美國的富裕程度超乎想像,家庭收入中位數和人均國
內生產總值都接近6萬美元(約新台幣183萬元)。美國原可擁有一切。但她擁有的卻是越
趨惡化的收入落差、預期壽命下降、自殺率上升、肥胖蔓延及藥物濫用、校園槍擊、抑鬱
症和其他疾病。2017年,美國因氣候相關災難所造成的損失高達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
9.1兆元),包括三場大規模颶風——拜石化燃料所賜,颶風的頻率和風級都有所上升。
美國擁有龐大的實力、財富和成長,但福祉卻在減少。
美國經濟和政治掌握在企業遊說團體手中,包括石油巨頭們。資源被持續不斷地用於開發
更多石油和天然氣,並非因為石油和天然氣對美國或世界有益,而是因為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雪佛龍(Chevron)、康菲(Conoco Philipps)和其他石油巨頭的股東和
管理層的要求。川普(Donald Trump)及其爪牙每天都在破壞已經生效、能夠加快從石化
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的全球協定和國內法規。
是的,我們可以生產更多石油、煤炭和天然氣。但為了什麼?不是為了我們的安全,全球
暖化的風險早已伴隨在我們左右;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替代選擇,美國有充足的風能、太陽
能和水能等其他不會造成全球暖化的初級能源資源。唉,美國經濟是一個失控的巨人,追
逐石油財富而危及我們自身的生存。
當然,美國並不是唯一追求財富甚於福祉者。同樣混淆手段與目的的「迅速致富論」,讓
將在今年下半年主辦G-20峰會的阿根廷追求將帶來氣候和環境風險的「水力壓裂」天然氣
開採,而不去利用風能、太陽能和水能發電的巨大潛力。同樣的目的混淆導致加拿大政府
保證完成新的管道建設,以便將高污染又昂貴的油砂油出口到亞洲,而不去充分投資加拿
大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
尊重人道及自然是文明的指標
在與主要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執行長們的會面中,方濟各告訴他們,「我們確保眾人擁有能
源的渴望,絕不能導致全球氣溫災難性升高後的極端氣候變遷、環境惡化、貧困增加這負
面影響。」他指出,石油公司仍在「不斷地尋找新化石燃料儲備,儘管巴黎協定明確敦促
將大部分化石燃料留在地下。」他提醒執行長們,「文明需要能源,但能源的使用必然不
能摧毀文明!」
方濟各強調了這個問題的道德層面:
「向易得、清潔的能源轉型是我們應對全世界數百萬兄弟姐妹、貧窮國家與後代子孫負起
的一項責任。要在這條路上取得決定性進展,必須認知道我們都是同一人類家族的一份子
,透過友愛和團結聯繫在一起。唯有在思考和行動過程中始終不忘這戰勝一切差異的團結
關係,唯有培養跨世代的普世團結,我們才能真正在前路上邁出紮實的步伐。」
上周方濟各在羅馬會見執行長們時,巴爾多祿茂也召集了科學機構、聯合國機構和雅典和
伯羅奔尼撒的主要宗教人士,共同勾勒環境安全之路。巴爾多祿茂也強調了基本道德關懷
。「每個社會的認同和每種文化的度量不是以科技發展、經濟成長或公共基礎設施為標準
,」他說,「我們的公民生活和文明是由我們對人道尊嚴和自然的尊重來定義與判斷。」
普世牧首所領導的3億東正教徒生活的家園正面臨全球暖化所導致的極端危險:嚴重熱浪
、海平面上升以及日益嚴重的乾旱。地中海地區已承受著環境壓力和來自衝突地區的難民
壓力。不受節制的氣候變遷——它們是衝突的肇因之一——將給該地區帶來災難。
政治應追求「最大的善」
巴爾多祿茂的會議在古雅典的核心衛城召開。2300年前,亞里斯多德在衛城這裡將倫理學
和政治學定義為對福祉的追求。政治界,亞里斯多德寫道,應該以「最大的善」為目標,
並通過培養公民美德實現這一目標。
亞里斯多德知名地將兩類知識做了比照:技藝(techne)和實踐性智慧(phronesis)。
科學家和工程師給了我們科技性知識,能夠迅速從石化燃料轉向零碳能源。方濟各和巴爾
多祿茂敦促我們尋求實踐智慧,讓我們的政治和經濟重新回到公益的軌道。
作者: ssarc (ftb)   2018-06-25 12:28:00
用愛發電?
作者: udm   2018-06-25 18:09:00
在核融合成功之前,請這些大人物別再幻想用愛就能發電了。可再生能源不是不能用,而是在應用上有太大的困難,只能當輔助
作者: chosenone (獲選者)   2018-06-25 18:30:00
教宗畢竟是宗教家,會有這言論是很正常的。只是現在這世界是資本主義橫行,一件事再好再良善,沒賺錢就是只能靠少數熱血的人苦撐。甚至被無良大公司搞倒也是很常見的。人家賺大錢嘛,自然有錢可以用行銷宣傳手段把事業搞更大。大者越來越大,把其他競爭者趕出市場,獨占後就沒他不行。打開電腦,看看那個作業系統吧…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8-06-25 23:47:00
其實再生能源只要配合大型電池站 供電不穩的問題可以緩和只是這樣成本就是要繼續往上拉上去 orz
作者: mp6c04 (小白)   2018-06-26 09:31:00
核融合這種高技術含量的東西,就算成功還是會有壟斷發生
作者: reinhert (史丹佛的銀色子彈)   2018-06-26 09:57:00
所以現在核融合都是多國研發,之後也是出資國共享技術再生能源最多就只能調節,當主力就不可能了,不穩就算你用供電站要是好幾天都陰天或無風,你還是要拿其他的電力來補,不能穩定運作的電力來源是不可能當主力的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8-06-26 22:08:00
地熱應該可以當基載 不過要看地質和水質的條件如果是台灣的話 一個颱風來風力跟太陽能應該都會同時掛點要把這些的比例調高 就要有相當大的儲能裝置去預備講白了都是錢的問題
作者: reinhert (史丹佛的銀色子彈)   2018-06-27 09:31:00
不用颱風,梅雨季拉長一點就完蛋了。還有要撐家庭用電還有可能,工業用電就別想了,要滿足台積中鋼台鐵高鐵等用電大戶需求發電量根本不夠,而且儲電站除了成本,佔地大小和裝置的電量耗損等都要考慮進去。
作者: ssarc (ftb)   2018-06-27 16:02:00
所以咱們家政府決定重啟核電,非核家園用核電,呵呵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18-06-27 16:07:00
樓上飯盒可以先示範自己不吹空調點蠟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