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金正恩與川普的世紀談判」將開啟半島緩和之勢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18-06-13 14:44:26
http://china.hani.co.kr/arti/politics/5124.html
【新聞分析】「金正恩與川普的世紀談判」將開啟半島緩和之勢
登錄 : 2018.06.12 14:25修改 : 2018.06.12 14:26
首腦會談於上午10時開始
東北亞冷戰解體的歷史性出發點
「在山頂上見面要遠好於在懸崖上見面。」
這是約翰.F.甘迺迪在成為美國總統前的1959年10月1日所說的話。在此之前,蘇聯共產
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曉夫於1959年9月訪問了美國,但在回國前卻未能與
時任美國總統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舉行首腦會談。甘迺迪雖然不相信「蘇聯的話」,但
卻期待首腦會談能夠阻止冷戰惡化為熱戰。因此甘迺迪於就任總統後第一年的1961年6月
,在奧地利維也納與赫魯曉夫舉行了首次美蘇首腦會談。首次會談雖然未能當場取得成果
,但卻為20世紀60年代後期的緩和緊張局勢以及頻繁的美蘇首腦會談奠定了基礎。
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國務委員長金正恩和美利堅合眾國(美國)總統唐
納.川普而言,在新加坡聖淘沙島舉行「世紀會談」的6月12日早晨,甘迺迪「山頂好於
懸崖」的建議會是一句值得反覆回味的良言。兩個「敵對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曾在2017年
因為「火焰與憤怒」、「關島周邊包圍射擊」說法而將半島推向戰爭危機的懸崖邊,現在
兩人已在「遠好於懸崖的」山頂上,隔著談判桌相對而坐。今天是個好日子。
當天,兩位首腦在翻譯的陪同下,開始關於樹立從戰爭邁向和平的歷史里程碑的「一對一
」談判。無論其內在如何,川普總統與金正恩委員長舉行會面本身就具有「承認朝鮮」的
歷史性意義,這將成為改變朝美關係本質的動力。
朝美之間的70年歷史曾是一場捉迷藏,近似於「希望獲得認可的一方」和「無意予以認可
的一方」之間的戰爭。美國從一開始就不願意承認朝鮮的存在。
美國曾想要以1948年三八線以南地區舉行的國會議員選舉為契機,敲定大韓民國政府為半
島唯一合法政府,以及在半島全境享有管轄權的國際法實體。包含美國此類構想的聯合國
決議草案卻因為聯合國朝鮮(韓國)臨時委員會的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反對而落空。聯合
國大會通過1948年12月12日第195號(Ⅲ)決議,將大韓民國政府限定為「在通過1948年5
月10日選舉形成的地區(三八線以南)內建立起的唯一合法政府」。
如果當時按照美國的意願全面否認了朝鮮的存在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承認朝鮮為停戰線
以北合法政府的中國和蘇聯或將難以與韓國建交,韓朝同時、獨立加入聯合國以及朝日建
交也將因此無望。聯合國大會第195號決議曾是韓朝加入聯合國以及朝日交涉的國際法依
據。
否認存在是招來「更壞事情」的惡魔咒語,「承認他人」是協商、和解、共存、和平的前
提,是否「承認他人」將把歷史引向完全不同的一條路。
美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不承認朝鮮是一個國家。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
,全球開始向脫冷戰的新時代飛奔時,唯獨在東北亞被稱為所謂「朝鮮核問題」的朝美敵
對關係的惡性質變十分突出。
蘇聯外交部長謝瓦爾德納澤1990年9月2-4日為通報與韓國建交方針訪朝時,朝鮮外交部長
(現任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長)金永南發表了以下講話:「如果蘇聯與南朝鮮建立『外
交關係』,朝蘇同盟條約將自動變為形同虛設。如此一來,我們將不得不制定相關對策,
自行準備至今基於同盟關係的部分武器。」(朝鮮內閣機關報《民主朝鮮》1990年9月19
日)這相當於是一種在蘇聯的核保護傘消失後,不得不為確保自身核抑制力進行打算的通
報和吶喊。在對「確保核抑制力」的說法感到驚恐前,首先應當觀察到的是東北亞區域內
的秩序劇變。當時朝鮮為不被孤立而掙扎,與日本就「建立邦交關係協商」達成了協議(
《朝鮮勞動黨、日本自由民主黨、日本社會黨關於朝日關係的聯合宣言》,1990年9月28
日),早於韓蘇宣布建交兩天。然而當時的美國「老布希」政府以「核問題」為由,阻擋
了日本的對朝接觸。朝鮮試圖通過韓朝同時加入聯合國(1991年9月17日)、《韓朝基本
協議》(1991年12月13日)、《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1991年12月31日)等,開闢出一
條生存的血路,結果卻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韓方繼蘇聯(1990年9月30日)後又
與中國(1992年8月24日)建交,開闢了通向大陸的道路。但是朝鮮卻未能實現與美國及
日本的關係正常化。因此許多專家們都將「朝核問題」定義為朝美敵對關係的副產品,同
時指出只有在半島冷戰結構解體的大框架下才能找到「答案」。
如果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韓蘇、韓中建交的同時,朝美、朝日也實現了建交,半島和東北
亞或許就不會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裡還落後於脫冷戰的世界秩序,並在成為遺留的「冷
戰孤島」後彼此產生矛盾。作為東北亞網路中的「缺失環節(missing link)」,朝美、
朝日之間不斷積累壓力,而這份壓力的發作性爆發就是所謂的「朝核危機」。未能締結關
係十分危險。
從這點來看,1994年的朝美日內瓦基本協議應該被重新審視。這是在朝美長時間的敵對歷
史中,第一份「政府間協議」,其地位已經超越了核凍結協議。承認存在相當於開闢新路
的引路人。在日內瓦基本協議中,作為美方主體的比爾.柯林頓政府承認朝美兩國有必要
討論終止韓國戰爭問題(《朝美聯合公報》,2000年10月12日),因此推動歷史上首次朝
美首腦會談並非偶然。
21世紀中所謂的「第二輪朝核危機」也是隨著美國「小布希」政府的登場而擴散開來,其
指責朝鮮為「邪惡軸心」、「流氓國家(rough state)」,同時否認朝鮮的存在本身。
當時,美國以「核問題」為由,叫停了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行動。而小泉純一郎曾與金
正日國防委員長舉行了兩次首腦會談(2002年9月,2004年5月),推進過朝日關係正常化

朝美敵對是當前東北亞冷戰持續一下的阿爾法和歐米伽。所以促成「金正恩和川普會談」
本身就是半島與東北亞和平的重大進步。因為作為半島冷戰結構解體的核心要素,美國「
承認朝鮮」意味著開啟邁向朝美共存的協商。作為70年敵對國家最高領導人之間的首次會
晤場所,「聖淘沙(Sentosa)」也因此變得意義重大。該島的原名為「Pulau Belakang
Mati」,意為「死亡(背後)之島」。1972年改名為具有「和平與寧靜」之意的「聖淘沙
」。從「死亡」到「和平」,將其作為朝美首腦會談場所可謂是再好不過。
朝美關係解凍後朝日關係正常化的歷史雄辯也將易如反掌。由此一來,東北亞網路將不再
有「缺失環節」。朝鮮將可以擺脫「孤立國家」並邁向海洋,韓國則可以擺脫「島國」,
開闢通往大陸之路。韓朝和解、合作、共存的半島將成為連接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橋樑和
中樞。文在寅總統的「半島新經濟構想」、金正恩國務委員長的「國家經濟發展五年戰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倡議、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的「新東方
政策」彼此之間將不會在東北亞出現無法相融或排斥之事。因此文在寅總統才會反覆強調
,朝美首腦會談的成功舉行將是韓朝關係的劃時代改善與半島的永久和平進程,即半島冷
戰結構解體的必經之路。此外,啟動東北亞的和解合作與經濟合作即脫冷戰,也將是全球
經濟和全球和平的重大進展。
正如川普總統所說的一樣,朝美首腦會談是一條「從未走過的半島之路」,因此也就存在
極大的不確定性。金正恩委員長和川普總統能否克服在漫長歲月裡壓迫東北亞的此類歷史
結構之力?能否尋找到對換「無核化與體制安全保障」的線索,打開半島冷戰結構解體的
大門?
李制勛 高級記者
作者: springman (司布林)   2018-06-13 15:04:00
朝向和平方向前進總是好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