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usaAoi (YusaAoi)
2016-08-22 20:23:35作為經濟強國 中國已無需用金牌證明國家尊嚴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女排贏了!”當地時間20日,中國女排奪冠點燃了里約小馬
拉卡納體育館,也讓中國國內“無時差”地隨之沸騰。
女排姑娘們拼搏、慶祝的圖片和各種熱度爆表的感言,在中國各種社交媒體上刷屏。
不僅因為這是女排時隔12年再次摘金,更因為“女排精神”這個中國人特殊的集體記憶被
再次激活。就在女排奪冠之前幾個小時,中國代表團剛剛在里約召開總結會。面對金牌與
獎牌數量的大滑坡,在宣布“基本完成任務”的同時,中國代表團坦承對嚴峻形勢和困難
估計不足。26枚金牌,70枚獎牌,成為中國軍團20年來的最差戰績。
在關注中國戰績危機的同時,不少外媒也注意到,中國人對金牌的態度正在起變化。
美聯社稱,1984年,許海峰為中國贏得首枚奧運金牌,曾令整個國家感動落淚。奧運金牌
被視為中國終於屹立世界之林的一個標誌,能大幅提振民族自豪感。8年前,因傷退賽的
跨欄運動員劉翔曾遭遇噓聲。然而現在,寧澤濤從里約空手而歸,仍能佔據中國媒體頭條
。
“金牌不是一切”,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評論說,儘管北京仍希望中國代表團獲得
更多金牌,但中國的“金牌觀”已經改變。《首爾新聞》分析原因說,作為世界第二大經
濟強國,中國已無需用奧運金牌證明國家的尊嚴。原本施行精英體育並進行精密管理的中
國,正在將奧運視作“享受的舞台”。
不過也有人擔心,公眾情緒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對不能取得好成績的運動員過於寬
容。畢竟競技體育就是要比個輸贏,而且沒有哪個國家不在意奧運獎牌榜上的位置。
“里約奧運會結果不盡如人意,恰好可以讓我們更多思考未來。”中國知名體育評論
員汪大昭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環球時報赴巴西特派記者姚莉環球時報駐外特約記者青木陶短房王偉環球時報記者
郭孝偉柳玉鵬甄翔】
http://oversea.huanqiu.com/article/2016-08/9340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