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毛克疾:黑“舉國體制”前請想想印度

作者: YusaAoi (YusaAoi)   2016-08-19 06:46:42
毛克疾:黑“舉國體制”前請想想印度
  截至昨天,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大國的印度在里約奧運會依然顆粒無收。奧運金牌的榮
光似乎總與這個發展中大國無緣,印度政府好像也並未在體育方面加大投入,在奧運會上
掙“面子”,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奧運會競爭可以說是“和平年代的戰爭”,一國取得奧運佳績不僅可以對外提高國際
威望,還能對內提高國家凝聚力。對於多民族、多語言且渴望躋身大國行列的印度來說,
取得奧運佳績的意義不言而喻。
  印度對奧運的重視從對其金牌運動員的禮遇中就可見一斑。印度射擊運動員阿比納夫
·賓德拉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男子10米氣步槍金牌,他不僅獲得了民族英雄般的禮遇,還
從印度各級政府和社會團體獲得了不少於5000萬盧比(約合500萬人民幣)的免稅獎勵。
  既然冠軍如此受敬仰,那印度為什麼不更加重視奧運?其實,印度未能取得奧運佳績
,並非主觀不想,而是客觀不能。
  從根本上說,競技體育是“奢侈品”,因為其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是一國的經濟實力。
根據國家不同的經濟實力等級,獲得奧運佳績一般有三種模式:
  處於後工業化時期的國家,國民有閒有錢參與體育活動,高校、俱樂部、贊助商就形
成了利益自洽的“市場體育”,因此這些國家即使直接投入體育的比例並不高,也還能取
得較好的成績。
  那些實行計劃經濟、初步實現工業化的(原)社會主義國家,則憑藉較高的國民素質和
有力的政策配套,圍繞專門行政機構形成“計劃體育”,這些國家直接投入體育的比例比
較高,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而大部分處於前工業時期的國家,很多國民還在為溫飽問題發愁,“市場體育”無從
談起,“計劃體育”難以實施,只能依靠零星的民族項目或天賦項目,搞專攻單項的“傳
統體育”,例如加勒比國家的短跑、東非國家的長跑等等。
  處於前工業化時代,但政府執政能力低下的印度地位尷尬——既無法依靠社會力量自
發形成“市場體育”,又沒法調動行政資源開展“計劃體育”,如板球、卡巴迪一類的“
傳統體育”還不屬於奧運項目。
  雖然印度和其他國家一樣看重金牌帶來的激勵和“面子”,但是由於體制缺陷,出於
無奈只能寄希望於少數精英運動員。比如阿比納夫·賓德拉其實是一名商人,他出於“興
趣”練習射擊,並在自家後院建了一個獨立的射擊場。
  國內批評家在抨擊“舉國體制”時,總想著用“市場體育”無形的手取代“計劃體育
”有型的手,卻忘記了“市場體育”是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的結果,絕不會自動形成。而印
度的例子恰恰告訴我們,在條件不成熟時,“舉國體制”的對立面不是“全民參與”,而
是“寡頭體制”。在國家、社會缺乏投入的情況下,極少數富裕精英會佔據了“奢侈”的
奧運會代表權,而大部分忙於溫飽的國民卻難以參與。(作者是中科大科技與戰略風雲學
會研究員)
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6-08/9324039.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